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生死皆自在·第三章 因缘生,因缘灭——生与死的故事▪P4

  ..续本文上一页曾吃过羊肉……。」又想:平时都教育孩子们要储蓄,采收的农作物要尽量出售,养的牲畜也尽量出售赚钱,不要自己享用。这是从孩子还很小时就给他们的观念,所以他们三餐的菜都很简单、很清淡。

   但是,现在他动了想吃羊肉的念头,很想杀一只羊来吃,可是没有理由啊!又怕破例之后,孩子们会变得浪费、奢侈。他的内心很矛盾,但是看到羊又有想吃肉的念头,这分贪吃的念头就一天天旺盛起来。

   有一天,老主人看到屋角边有一棵很大的树,他灵机一动,就在要开饭的时候,对太太和子女说:「我昨天做了一个梦,梦见树神告诉我说:我们的农作物会这么丰收,牲畜顺利生长,这都是得力于神的照顾,他希望我们每个月都杀一只羊来祭拜它。」

   儿子和太太听了也觉得满有道理,做父亲的从年轻努力到现在,农作物年年丰收,确实很有可能是得自树神的保佑,现在杀羊祭拜答谢树神也是应该的。于是从那时开始,他们每个月一定杀一只羊来祭拜。

   过了多年之后,老主人身体欠安,一病不起了。那时,每次他眼睛一闭上,就觉得好像有一群羊在他脑海里乱窜,甚至在他内心还有一个心结,他觉得自己欺骗了家人,心里一直有着罪恶感。当他因病重而痛彻心腑时,哀叫的声音就像羊的叫声,但是,家人只担心他的身体,却无法体会他的心境。

   终于在很痛苦挣扎的情形之下,老主人往生了。儿子料理父亲的后事之后,有一天晚上梦见父亲很落魄、很悲凄的对他说:「我欺骗了你们,现在我已不由自主的堕入畜生道了。」儿子醒来后,把头摇晃了一阵,心想:「不可能,这是梦,不是真的吧?」

   在他父亲往生后,他们每个月仍照例杀一只羊祭拜。有一天,他到羊圈中牵出一只羊准备宰杀,这只羊哀哀啼叫,一副非常惊恐的样子,但是,儿子也不知道牠在叫什么,而且这只羊一直不肯走,他就更用力的拉牠。

   那时,有一位出家人经过这里,看到那只羊很挣扎。出家人就说:「年轻人,不要再强拉了,停一停吧。你想想,人生相残无了时,尤其人畜之间是互相轮回的啊!说不定这头羊正是你的父亲,请先静下来,看清楚一点。」

   做儿子的听出家人这么一说,他心头一震,真的静下心来看着这头羊的脸,看到羊在流泪,那神情就像梦中父亲的模样。他忍不住搂着这头羊,叫着:「父亲,苦了你了!」

   这头羊是不是他父亲所转生的?我们不知道。但是,可以想见那位老主人临终时,确实是很懊恼、后悔与挣扎——一来,他满脑子都是羊群影子;再者,内心对欺骗妻子儿女的行为深感不安。他利用树神作为借口,每个月杀生,这是一时的口欲之贪,因贪吃犯了欺许之事,而且造了杀生的祸端。

   可见贪欲之害,大则影响整个家庭、整个社会,小则造成自己身心的遗憾。所以,我们平常要多用心,时时刻刻照顾好自己的心,让内心时时坦然,时时清净,不要让一时的私欲污染了自己的心。

  守财奴转世为乞儿

   天堂最乐,教弟子众善奉行;

   地狱最苦,劝众生诸恶莫做。

   学佛,要心念专精,不能有散心杂念,因为一切都由一念心起,一念懈怠,就会带来终生遗憾。所以,学佛最重要的的是.顾好这念精进的心。

   佛经中有一段故事!

   一次,佛陀在迦毗罗卫国讲法时,城里有一位长者,简直就是视财如命的守财奴,每当他看到出家人来托钵,就赶紧把门关上,不愿意布施僧,对于乞丐去也是闭门拒绝。当长者年迈时,就对儿子不断叮咛:「我现在要把家产交给你,你要守好,不可轻易布施。」交代后没多久他就往生了。

   另外在城外有户贫困人家,家中的孕妇即将临盆。当她腹痛挣扎时,先生却无奈的说:「我每天到处乞食和工作,还是无法维持生活,眼看又要多一口人,我怎么养得起这个家呢?我决定离开你们。」于是无情的抛下痛苦挣扎的太太。

   先生离开后,这位太大生了一个男孩。很不幸的,孩子生下来就是个瞎子,不过母亲并不嫌弃他,两人相依为命。

   一直到孩子七岁了,妈妈仍然每天带着孩子去乞食。有一天,妈妈病得很重,只好让孩子独自出门。孰料,平常由妈妈带着还有人同情,现在妈妈病了,就没有人同情这个孩子了,其它小孩还向他扔石头,大人也用竹子鞭打他,不知为何,大家都很讨厌这盲眼的乞儿。

   乞讨不成他就回去了。回家后,他向妈妈哭诉:「我没有乞到食物,大家都欺负我,大人打我,小孩向我丢石头,我无法带回食物给妈妈吃。」母子俩相拥而泣,一连几天都只靠喝水勉强维持生命,等妈妈的病好了一点,儿子就扶着妈妈再去乞食。

   他们走到城里一间大房子前面,母亲心想:屋子的主人一定是有钱人,有钱人分一、两碗饭给乞丐算不了什么吧!所以就向这户人家乞讨。谁知主人曾对看门人说:「不要让乞丐靠近门口,乞丐来了就赶出去。」看门的人一见到这对母子,立刻呼暍着驱离他们。

   乞丐妈妈苦苦哀求:「我们已经几天没吃饭了,我的孩子还这么小,求求你给我一碗饭。」孩子也一直说:「求求你!求求你,哪怕只是半碗稀饭也可以。」此时主人出来骂道:「你们怎么可以站在我家门口,赶快离开!出去!」但是他们母子俩仍然缠着不走,主人就叫人殴打他们,打得孩子头破血流,母亲也被推倒在地上。

   那时,有位出家修行者经过这里,赶紧上前阻止,并且开口说道:「好了,好了!不能打了,世间哪有这么不孝的人?父亲赚钱让儿子享受,儿子竟然还出手打父亲,这真是因果,忤逆不仁啊!」

   有钱人听了觉得很奇怪:「什么时候我忤逆打父亲?父亲已经死了好多年了。」修行者说:「困晨不昧,这孩子前世是你的父亲,因为在世时刻薄悭贪,守财如命,所以死后投生在贫穷苦难的家庭。他赚了那么多钱让你享用,你竟然连一碗饭都不愿施舍,这难道不是不仁不义吗?」

   有钱人无论如何就是不相信修行者所说的话。修行者忽然现出菩萨相,这位有钱人才马上跪下求忏悔。

   看看这位长者,在世时没有一点仁爱心,舍身后即随业受报,转生在贫穷人家,变成眼盲的乞儿,人见人厌,这都是因果啊!这也是懈怠堕落之例。所以,做人最重要的是精进,孝顺父母不能等:行善、布施也要及时,好像现前若不好好把握,因缘失去了,跟着就是恶缘现前。

   我们要能惜缘、惜福并造福,孝顺与为善都是在惜福、惜缘中成就。

  守财狗的启示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一个人是内向或外向,皆是缘于个人心念的习气。外向的人,心思、精神总是往外奔驰,身体因而受心念意识所指挥,不由自主的往外跑。习气总是随着过去的业而来,佛陀关心众生的心念,常常提起前生的事例作为教材,有一则守财狗的故事,很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镜。

   有一次,佛陀从输迦长者门前经过时,见到长者宠爱的狗坐在大厅旁的躺椅上。这张椅子大家都不可以坐,是这只倍受宠爱的狗用餐的位置,狗儿每次都会在这张椅子上等着主人,用很漂亮的碗装着上等的食物喂它。

   这天佛陀经过时,这只狗就从椅子上跳下来,凶狠的对着佛陀狂吠。佛陀下急不徐的对着狗说:「你就是贪瞋痴的习气不除,过去生这样,现在还是这样!」然后就转身离去。

   狗听了佛陀的话后,闷闷不乐的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不多久输迦长者回来了,见到狗一反常态,没有以前见到他的欢喜,连主人叫牠,牠也不理,还露出很不高兴的表情,就马上问仆人这是怎么回事?仆人说:「我们也不知道,刚才佛陀和牠说了一些话之后,牠就变成这样了。」

   知道事情的经过后,因为爱狗心切,输迦长者就马上去找佛陀:「佛啊!您那么慈悲,但为什么却来骂我的狗,使得它闷闷不乐呢?」

   佛陀就说:「你那么关心这只狗,是因为牠原是你的父亲,所以你关心牠,牠喜欢你,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输迦长者听后心中生疑,就说:「狗怎么可能是我的父亲,除非您能证明。」

   佛陀于是说:「这很容易!你的父亲生前就有守财执着的习气,在你小时候,他怕财产失落,在家里埋藏了一些金银财物,就是因为执着这个念头,死了以后还是不放心那些金银财宝,所以投入母狗胎内再到你家。这只狗一出生就特别爱你,而且牠从不离开每天所坐的地方,你如果下相信,可以回去问牠:过去所埋藏的财物在哪里?」

   长者回家后,半信半疑的问这只狗说:「你若真是我的父亲,就带我去你隐藏财物的地方。」结果,这只狗马上从躺椅上跳下来,在椅子底下不停的闻嗅,然后用爪子一直扒抓。长者看到狗的举动,就叫工人移开椅子往地下挖,掘了一尺多深,果真发现许多的瓮,里面装着金、银、财物,还有珠宝箱。

   长者挖出这些东西时,不禁泪流满面的说:「可怕呀!心念的执着实在可怕,父亲为了守这些财物,往生后因这一念心的牵引,竟投生为一只守财狗,真是可怜、可悲、又可怕!」

   所以,人若不控制好心念,一旦执着心深植,习气不只在今生,还要带到来生。执着、爱染就像一条绳索,贪念就像一条锁链,学佛就是要自我训练,要洗除染着的习气,锻炼出自我超越的定心。

  乞讨芥菜籽

   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

   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人生最尊贵的就是生命,尽管大家明明知道,有生必有死,但要看开生死却还是不容易。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母亲因为孩子一出生没多久就往生了,所以痛不欲生,乃至发狂。她抱着孩子到处去求,希望孩子可以再复活,最后求到了佛陀面前,佛陀看到这位母亲已经无法冷静了,只好告诉她:「你的孩子能救活,但是你要先去付出、尽心。」

   她听到佛陀这样说,心中燃…

《生死皆自在·第三章 因缘生,因缘灭——生与死的故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