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曾吃過羊肉……。」又想:平時都教育孩子們要儲蓄,采收的農作物要盡量出售,養的牲畜也盡量出售賺錢,不要自己享用。這是從孩子還很小時就給他們的觀念,所以他們叁餐的菜都很簡單、很清淡。
但是,現在他動了想吃羊肉的念頭,很想殺一只羊來吃,可是沒有理由啊!又怕破例之後,孩子們會變得浪費、奢侈。他的內心很矛盾,但是看到羊又有想吃肉的念頭,這分貪吃的念頭就一天天旺盛起來。
有一天,老主人看到屋角邊有一棵很大的樹,他靈機一動,就在要開飯的時候,對太太和子女說:「我昨天做了一個夢,夢見樹神告訴我說:我們的農作物會這麼豐收,牲畜順利生長,這都是得力于神的照顧,他希望我們每個月都殺一只羊來祭拜它。」
兒子和太太聽了也覺得滿有道理,做父親的從年輕努力到現在,農作物年年豐收,確實很有可能是得自樹神的保佑,現在殺羊祭拜答謝樹神也是應該的。于是從那時開始,他們每個月一定殺一只羊來祭拜。
過了多年之後,老主人身體欠安,一病不起了。那時,每次他眼睛一閉上,就覺得好像有一群羊在他腦海裏亂竄,甚至在他內心還有一個心結,他覺得自己欺騙了家人,心裏一直有著罪惡感。當他因病重而痛徹心腑時,哀叫的聲音就像羊的叫聲,但是,家人只擔心他的身體,卻無法體會他的心境。
終于在很痛苦掙紮的情形之下,老主人往生了。兒子料理父親的後事之後,有一天晚上夢見父親很落魄、很悲淒的對他說:「我欺騙了你們,現在我已不由自主的墮入畜生道了。」兒子醒來後,把頭搖晃了一陣,心想:「不可能,這是夢,不是真的吧?」
在他父親往生後,他們每個月仍照例殺一只羊祭拜。有一天,他到羊圈中牽出一只羊准備宰殺,這只羊哀哀啼叫,一副非常驚恐的樣子,但是,兒子也不知道牠在叫什麼,而且這只羊一直不肯走,他就更用力的拉牠。
那時,有一位出家人經過這裏,看到那只羊很掙紮。出家人就說:「年輕人,不要再強拉了,停一停吧。你想想,人生相殘無了時,尤其人畜之間是互相輪回的啊!說不定這頭羊正是你的父親,請先靜下來,看清楚一點。」
做兒子的聽出家人這麼一說,他心頭一震,真的靜下心來看著這頭羊的臉,看到羊在流淚,那神情就像夢中父親的模樣。他忍不住摟著這頭羊,叫著:「父親,苦了你了!」
這頭羊是不是他父親所轉生的?我們不知道。但是,可以想見那位老主人臨終時,確實是很懊惱、後悔與掙紮——一來,他滿腦子都是羊群影子;再者,內心對欺騙妻子兒女的行爲深感不安。他利用樹神作爲借口,每個月殺生,這是一時的口欲之貪,因貪吃犯了欺許之事,而且造了殺生的禍端。
可見貪欲之害,大則影響整個家庭、整個社會,小則造成自己身心的遺憾。所以,我們平常要多用心,時時刻刻照顧好自己的心,讓內心時時坦然,時時清淨,不要讓一時的私欲汙染了自己的心。
守財奴轉世爲乞兒
天堂最樂,教弟子衆善奉行;
地獄最苦,勸衆生諸惡莫做。
學佛,要心念專精,不能有散心雜念,因爲一切都由一念心起,一念懈怠,就會帶來終生遺憾。所以,學佛最重要的的是.顧好這念精進的心。
佛經中有一段故事!
一次,佛陀在迦毗羅衛國講法時,城裏有一位長者,簡直就是視財如命的守財奴,每當他看到出家人來托缽,就趕緊把門關上,不願意布施僧,對于乞丐去也是閉門拒絕。當長者年邁時,就對兒子不斷叮咛:「我現在要把家産交給你,你要守好,不可輕易布施。」交代後沒多久他就往生了。
另外在城外有戶貧困人家,家中的孕婦即將臨盆。當她腹痛掙紮時,先生卻無奈的說:「我每天到處乞食和工作,還是無法維持生活,眼看又要多一口人,我怎麼養得起這個家呢?我決定離開你們。」于是無情的抛下痛苦掙紮的太太。
先生離開後,這位太大生了一個男孩。很不幸的,孩子生下來就是個瞎子,不過母親並不嫌棄他,兩人相依爲命。
一直到孩子七歲了,媽媽仍然每天帶著孩子去乞食。有一天,媽媽病得很重,只好讓孩子獨自出門。孰料,平常由媽媽帶著還有人同情,現在媽媽病了,就沒有人同情這個孩子了,其它小孩還向他扔石頭,大人也用竹子鞭打他,不知爲何,大家都很討厭這盲眼的乞兒。
乞討不成他就回去了。回家後,他向媽媽哭訴:「我沒有乞到食物,大家都欺負我,大人打我,小孩向我丟石頭,我無法帶回食物給媽媽吃。」母子倆相擁而泣,一連幾天都只靠喝水勉強維持生命,等媽媽的病好了一點,兒子就扶著媽媽再去乞食。
他們走到城裏一間大房子前面,母親心想:屋子的主人一定是有錢人,有錢人分一、兩碗飯給乞丐算不了什麼吧!所以就向這戶人家乞討。誰知主人曾對看門人說:「不要讓乞丐靠近門口,乞丐來了就趕出去。」看門的人一見到這對母子,立刻呼暍著驅離他們。
乞丐媽媽苦苦哀求:「我們已經幾天沒吃飯了,我的孩子還這麼小,求求你給我一碗飯。」孩子也一直說:「求求你!求求你,哪怕只是半碗稀飯也可以。」此時主人出來罵道:「你們怎麼可以站在我家門口,趕快離開!出去!」但是他們母子倆仍然纏著不走,主人就叫人毆打他們,打得孩子頭破血流,母親也被推倒在地上。
那時,有位出家修行者經過這裏,趕緊上前阻止,並且開口說道:「好了,好了!不能打了,世間哪有這麼不孝的人?父親賺錢讓兒子享受,兒子竟然還出手打父親,這真是因果,忤逆不仁啊!」
有錢人聽了覺得很奇怪:「什麼時候我忤逆打父親?父親已經死了好多年了。」修行者說:「困晨不昧,這孩子前世是你的父親,因爲在世時刻薄悭貪,守財如命,所以死後投生在貧窮苦難的家庭。他賺了那麼多錢讓你享用,你竟然連一碗飯都不願施舍,這難道不是不仁不義嗎?」
有錢人無論如何就是不相信修行者所說的話。修行者忽然現出菩薩相,這位有錢人才馬上跪下求忏悔。
看看這位長者,在世時沒有一點仁愛心,舍身後即隨業受報,轉生在貧窮人家,變成眼盲的乞兒,人見人厭,這都是因果啊!這也是懈怠墮落之例。所以,做人最重要的是精進,孝順父母不能等:行善、布施也要及時,好像現前若不好好把握,因緣失去了,跟著就是惡緣現前。
我們要能惜緣、惜福並造福,孝順與爲善都是在惜福、惜緣中成就。
守財狗的啓示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一個人是內向或外向,皆是緣于個人心念的習氣。外向的人,心思、精神總是往外奔馳,身體因而受心念意識所指揮,不由自主的往外跑。習氣總是隨著過去的業而來,佛陀關心衆生的心念,常常提起前生的事例作爲教材,有一則守財狗的故事,很可以作爲我們的借鏡。
有一次,佛陀從輸迦長者門前經過時,見到長者寵愛的狗坐在大廳旁的躺椅上。這張椅子大家都不可以坐,是這只倍受寵愛的狗用餐的位置,狗兒每次都會在這張椅子上等著主人,用很漂亮的碗裝著上等的食物喂它。
這天佛陀經過時,這只狗就從椅子上跳下來,凶狠的對著佛陀狂吠。佛陀下急不徐的對著狗說:「你就是貪瞋癡的習氣不除,過去生這樣,現在還是這樣!」然後就轉身離去。
狗聽了佛陀的話後,悶悶不樂的趴在地上,一動也不動。不多久輸迦長者回來了,見到狗一反常態,沒有以前見到他的歡喜,連主人叫牠,牠也不理,還露出很不高興的表情,就馬上問仆人這是怎麼回事?仆人說:「我們也不知道,剛才佛陀和牠說了一些話之後,牠就變成這樣了。」
知道事情的經過後,因爲愛狗心切,輸迦長者就馬上去找佛陀:「佛啊!您那麼慈悲,但爲什麼卻來罵我的狗,使得它悶悶不樂呢?」
佛陀就說:「你那麼關心這只狗,是因爲牠原是你的父親,所以你關心牠,牠喜歡你,這是很正常的事情。」輸迦長者聽後心中生疑,就說:「狗怎麼可能是我的父親,除非您能證明。」
佛陀于是說:「這很容易!你的父親生前就有守財執著的習氣,在你小時候,他怕財産失落,在家裏埋藏了一些金銀財物,就是因爲執著這個念頭,死了以後還是不放心那些金銀財寶,所以投入母狗胎內再到你家。這只狗一出生就特別愛你,而且牠從不離開每天所坐的地方,你如果下相信,可以回去問牠:過去所埋藏的財物在哪裏?」
長者回家後,半信半疑的問這只狗說:「你若真是我的父親,就帶我去你隱藏財物的地方。」結果,這只狗馬上從躺椅上跳下來,在椅子底下不停的聞嗅,然後用爪子一直扒抓。長者看到狗的舉動,就叫工人移開椅子往地下挖,掘了一尺多深,果真發現許多的甕,裏面裝著金、銀、財物,還有珠寶箱。
長者挖出這些東西時,不禁淚流滿面的說:「可怕呀!心念的執著實在可怕,父親爲了守這些財物,往生後因這一念心的牽引,竟投生爲一只守財狗,真是可憐、可悲、又可怕!」
所以,人若不控製好心念,一旦執著心深植,習氣不只在今生,還要帶到來生。執著、愛染就像一條繩索,貪念就像一條鎖鏈,學佛就是要自我訓練,要洗除染著的習氣,鍛煉出自我超越的定心。
乞討芥菜籽
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
若離于愛,何憂何怖?
人生最尊貴的就是生命,盡管大家明明知道,有生必有死,但要看開生死卻還是不容易。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母親因爲孩子一出生沒多久就往生了,所以痛不欲生,乃至發狂。她抱著孩子到處去求,希望孩子可以再複活,最後求到了佛陀面前,佛陀看到這位母親已經無法冷靜了,只好告訴她:「你的孩子能救活,但是你要先去付出、盡心。」
她聽到佛陀這樣說,心中燃…
《生死皆自在·第叁章 因緣生,因緣滅——生與死的故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