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種感覺應該與死亡時是一樣的。人的第八意識中可能存有瞋恨心,卻也有發大願的願心,如果我們能圓滿自願捐贈者的心願,往生者就會很高興。
所以我們在解說輿勸導人捐贈時,如果對方很期待能奉獻出來,我們要盡量成就他的願望:如果他不願意,一定不要勉強。對家屬的意願也是一樣,總是讓各方面得到圓滿,這才是我們推動的原則。感恩大家的用心與努力!舍身成大義
世間無常蒼涼意,緣到盡時終需離;
長憶人間紅塵事,謝晃舍身成大義;
今朝承君舍大體,他日願爲救世醫;
塵世善芽處處萌,大情大愛耀大地。
本年度醫學系叁年級學生從事「大體解剖課程」,使用十二具大體,另四具經家屬同意轉贈臺大及成大醫學院,亦同時送回慈濟醫學院,一起入龛供奉于大舍堂。
追思儀式在解剖學科實驗室舉行,有六十多位捐贈者家屬與近百位志工和學生參加,中國醫藥學院也有兩位貴賓與會觀摩。學生代表上臺分享參與解剖課程半年來的心得時,電視螢幕上配合播放該組大體老師生前的照片,睹境思人,許多人不禁潸然淚下。
謝君舍身成大義
洪宗興同學表示,教授上第一堂課時就對同學們說,每具大體都是我們的老師,大家要用心學習才不辜負大體老師的期望。所以他一直維持一個習慣,就是每回進解剖教室一定向他們那組的大體老師說:「老師,今天拜托您了!」回去前也一定對大體老師說:「老師,今天謝謝您了!」
「有時候看到大體老師,心裏非常難過,一個家庭的歡樂就這樣被無情的病魔破壞,從此只能在回憶中追思……。但是令我感動的是,大體老師們能看破塵世的無常,願意捐出遺體讓我們解剖研究,延續了生命的尊嚴與價值,這就好像一股浩瀚磅礴的生氣,從他們的體內,經由『緣』這個字注入我們這群年輕小夥子身上,完成我們的醫學使命。
想到這裏就決定更認真學習,好讓大體老師安心。假如換成是我,我也願意捐大體嗎
我很明白地告訴自己:我願意!我願意將從大體老師身上得到的生命光環,延續至後輩手中。在這裏只想說:舍身菩薩,謝謝您!他日我將把這分恩情,傳給每一位需要的人。」
洪同學並以一首詩「謝君」,來表達最深刻的謝意:「世間無常蒼涼意,緣到盡時終需離:長憶人間紅塵事,謝君舍身成大義:今朝承君舍大體,他日願爲救世醫;塵世善芽處處萌,大情大愛耀大地。」
蔡文欽同學則說:「在參加入殓儀式時,發現棺木上有一滴小小的眼淚,那是家屬滴下來的。真的非常感謝他們大舍親人的遺體,讓我們做研究。
猶記得學期初,大體啓用儀式那一天,見到大體老師楊爸爸的全家人,他們爲了減輕我們心中的恐懼與不安,詳細告訴我們楊爸爸生前的事迹及興趣,好讓我們産生親切感,放心學習。談話之中得知楊爸爸是位幽默、喜愛冒險、對工作有狂熱的人,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喜歡玩遙控飛機。雖然與楊爸爸家人談話的時間不長,知道的也不多,但這些點點滴滴讓我覺得,楊爸爸就像每天陪我們上課的同學一樣親切。他用自己的身軀帶領我們,使我們從對人體不熟悉到融會貫通,我想這一生中,再也找不到這麼有耐心和愛心的老師了。」
蔡同學又提到,在啓用儀式過後,楊媽媽臨別前還留下一張名片,叮咛大家若想知道什麼事,或覺得心情煩悶,隨時可以打電話給她。這一天受到的闊愛,令蔡同學一輩子也忘不了。
「日子在繁忙的功課中消逝,家屬的關心卻持續不斷,在期末考前還收到楊媽媽寄來的禮物,心中倍感窩心。而一想到楊爸爸的付出及楊媽媽精神上的支持,學習過程中的挫折與辛苦也就不覺得有什麼了。對于他們的奉獻,我能做的就是扮演好學生的角色,奸奸的學習。」
張睿智同學說,進行第一天課程時,他也見到大體菩薩康爺爺的家屬,他們的雙眼泛著淚光,但從他們的眼神,他感受到一分關懷與期許。而見到康爺爺時,更感受到一位不相識的長者對學生們的愛,一種無法用筆墨形容的愛!「那天晚上,我夢見康爺爺,在朦胧中彷佛看到他慈祥地對我說:『來吧!孩子!盡量向我動刀吧!』我醒了,臉上挂著淚珠……。
曾在心中有過掙紮,無法對如親人般的康爺爺動刀,而在回家時向媽媽哭訴,媽媽安慰我,這些菩薩捐出遺體,就是希望我們學習得更好,所以要鼓起勇氣,不要辜負他們的期望。那時我才恍然大悟,如果我現在不努力學習,將來我對不起的下只是康爺爺,還有千千萬萬被病魔纏身的人。」
只盼成就仁心醫
接著由家屬代表致詞。舍身菩薩康老先生的女兒表示,聽了學生們的話,心裏好感動,「非常感謝證嚴上人建立了這麼好的慈濟世界,讓我們大體捐贈者的家屬這麼放心,尤其『大舍堂』的設立,更是對家屬們很大的體貼。當初我父親認爲,遺體捐出去後什麼都不需要留,連骨頭都願意做標本,因爲一般人對長輩的追思只有叁代而已,他覺得沒有必要在人間留下什麼。可是做晚輩的,總希望有個對長者的憑吊之所,所以大舍堂對我們意義重大。感謝你們,讓我們覺得不再悲傷。」
舍身菩薩馮先生的女兒則略微激動的說,去年她來參加大體啓用儀式時,有些家屬上臺分享親人生前的事迹,她聽了之後心想還好沒有上臺,她不覺得爸爸有什麼值得稱說之處。「因爲天下有很多不是的父母,而我的父母就是其中一對,我們四個小孩是在父母彼此打打鬧鬧中長大的,成長過程非常辛苦,因此和父母的感情若即若離。後來父親得了肝癌,最後一次住進醫院時,他告訴我:「我這輩子最大的錯誤,就是對不起你們四個孩子,我從來沒有做過一件有用的事。」
他往生前幾天突然說,要把遺體捐給醫學院做解剖,因爲他想要做一件有用的事。所以我應該代替爸爸感恩上人、慈濟師兄師姊以及醫學院學生完成他的心願。我想我爸爸並不認爲自己很偉大,他只是想做一件有用的事,但是他可能希望學生們能因爲他捐出身軀,而在醫術與醫德上有所進步。我一直覺得他這輩子最感到幸福的,是在往生的那一刻,因爲他覺得自己有用了。」
學生們的真誠感恩與家屬們的至情告白,使在場許多人都紅了眼眶。證嚴上人感恩大體老師們難舍能舍,也感恩家屬們成就大愛,尤其聽到學生們的摯誠感言時,心裏更是感謝校長、教授們,用心教育學生以感恩心來做研究。
「剛才聽到孩子們一聲聲地稱呼大體老師爲『爺爺』、『爸爸』、『伯伯』或「弟弟』,將這些舍身菩薩當成最親近的人,讓人感覺好貼心啊!從他們身上好像已經看到身穿白袍的大醫王,在病人身上付出愛心,這是我最大的期待,也是舍身菩薩們的期望。」
「我真的很安慰、很感恩,也虔誠祝福舍身菩薩們,我想他們已經乘願再來人間。」
讓生命延續的大愛
我在,因爲你的愛。當劇情已無法延續,我願意,接饋另一頁不曾相識的生命故事。
生,是死的起點:現在是生,但總有一天會死。佛教稱死爲「往生」,即是舍棄這個地方,而往其它地方投生。
往生之間,若能做一個能救人的人,那就是大愛的菩薩,像是器官捐贈者,雖然自己往生了,卻能幫助其它的生命延續下去,這不就是大愛嗎
這樣帶著歡喜無挂礙、利益衆生的光耀靈魂,去投生在其它的地方,乘著這樣的功德再來人間,一定會是一個福德具足的人。
慈濟醫院曾有這麼兩例捐贈器官的個案。這兩位遺愛人間的菩薩,一位是慈誠隊的哥哥,他哥哥本來身體就不好,有一天下小心跌倒了,竟然引起並發症而腦死。他的家人慎重考慮後,決定把他的器官統統捐出來,這樣的精神真的非常了不起!不僅全身有用的器官都捐了,連皮膚也捐了。
單是捐贈出來的器官就救了七個人,另外骨骼也可以保存十五年,補充在需要的人身上,有很多人都將因此受益,就連皮膚也可以冰凍保存,需要的時候就能取出來使用。這樣,能因此得救的人就更多了。
另外一位是四十二歲的病患,因爲中風引起腦溢血,送到醫院來時已經很危急了,醫生遺憾的判定腦死,雖然如此,醫生們還是盡可能的搶救他,只是仍然回天乏術。他的家屬在傷心之余,也是非常有智慧的決定做器官捐贈,讓他遺愛人間。
他們兩人所捐贈的器官,除了大林和花蓮慈濟醫院的病人受益外,也緊急連絡其它有符合受贈者的醫院進行器官移植,造福了許多人。
到了人生最後的時刻,生命仍然能夠延續到許多人的身上,繼續發揮功能,這是多麼有價值的人生啊!雖然他們的家屬,必須要承受生離死別的痛苦,卻能夠做下如此明理、有智慧的決定,實在令人感佩,有很多人就因爲這樣的決定,生命得以平順的延續下來。
在慈濟醫院是兩位洗腎的病患接受捐贈,她們都很年輕。一位是叁十歲的婦女,她是慢性腎髒衰竭,要靠洗腎來維持身體的正常運作,這麼年輕就要靠洗腎來過日子,再加上兩個孩子還很幼小,心裏實在是苦不堪言。
另外一位是叁十九歲的婦女,因爲無法接受需要洗胃的事實,所以之前不斷逃避,一直拖到差點要截肢了,才不得不接受這個命運,好在這次也符合受贈的條件,住院接受移植。當她住院的時候,她的孩子每天都抱著媽媽的衣服哭泣,但是,算起來這兩位都很有福了,有人願意捐贈器官,再加上醫療技術的發達,讓移植手術進行得非常成功,她們的心裏也充滿了感恩。
令人很感動的是,大林慈院的移植手術,從晚上十一點多到淩晨叁點才結束,負責開刀的尹醫師把病人送到病房後,就一直坐在地上,觀察病人能否排尿了。開刀開到天亮,二定很疲累了,他卻堅持留下來觀察病人的情況,家屬在旁邊都非常非常感動。一直到病人排尿,表示尿道通了,而且手術成功,他才安心的離開病房。
還有我們的護…
《生死皆自在·第一章 生死皆自在,輕安見如來——生死專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