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理導引——喜(60~69)▪P2

  ..續本文上一頁爲什麼一定要學習大般若呢?因爲“廣大菩提城,般若能爲導。”菩提城是極其廣大的,菩提就是成佛,要想進入菩提城的話,“般若能爲導”,只有般若智慧才能夠引導你走向菩提城,才能引導你成佛。由此可知般若智慧的重要。

  千盲等億劫,終不能得至

  “千盲等億劫,終不能得至。”“修行在個人”,這是老話,但千萬不要忘了:“師父領進門”,師父不領你進門,你門都沒有進修什麼呀?只能盲修瞎練,所以必須要有善知識引導,而且不能是邪知識,惡知識,也不是無知識。現在佛門很多人一問叁不知,一點佛教知識也沒有。有的人很有知識,可是沒用。例如有個同學做財務會計特別好,說要等會計師考試考完才能來,其實咱們這兒數理化都用不著,因爲這些不能引導我們成佛呀。

  人天法只能引導你生天,出離法能夠引導你證阿羅漢果,你要想成佛呢?只有靠般若智慧。沒有般若智慧就好像人沒有眼睛,一個瞎子怎麼會走到菩提城呢?他路都看不清楚。證了阿羅漢果還要具足慧眼,千佛裏邊也不會有瞎子佛,“千盲等億劫”,哪怕瞎子一千個,哪怕時間長到億劫,總不能走到菩提城。

  瞎子相親穿新衣,忘了對方也是個瞎子

  我年輕的時候,我小女兒一個同學是我們的鄰居,小姑娘的父母都是瞎子,女瞎子跟男瞎子吵離婚,離婚後小姑娘住在她爸爸那裏。瞎子的朋友又要給他介紹對象,當然他挺高興,約好了哪一天相親,就是說大家見見面,看看什麼模樣。(衆笑)結果旁邊人給他買了新衣服,還跟他說:“你現在穿的這件茄克衫是咖啡色,是最時髦、最流行的。”他自己又沒看見,卻很高興呢,可能想:我對象看見我穿這件衣服肯定很高興,他忘了他的對象也是個瞎子啦。

  引導靠慧眼,成道靠般若

  爲什麼末法時期證果證道非常希有難得,說句不客氣話,因爲都是瞎子,瞎子還給衆生引路。你引衆生進佛門是好事情,可是你自己也要好好學法,你能以般若智慧的慧眼來引導衆生進菩提城豈不更好?

  理論是啓發,智慧要親證

  提要:

  ·理論是啓發,智慧要親證

  ·猴子學禅定得初禅,十方佛都在禅定裏成就

  ·多一個衆生成佛,佛多一分歡喜

  ·修禅定昏沈,也比說閑話好得多

  ·般若阿迦藥,得法藥以生

  理論是啓發,智慧要親證

  關于般若,我們講的都是理論,理論是啓發,真要開發智慧就要親證。理論很難達到親證的目的,好比“以指指明月”,媽用手指給孩子指明月:“孩子,這是月亮。”如果你想從指頭裏看到明月,那是不可能的,你要朝手指這個方向去看明白。成佛要圓滿種種的功德,最後要成就成佛的功德,戒定慧都是法藥,一切成佛的功德都是從禅定中出生。

  猴子學禅定,得初禅,十方佛都在禅定裏成就

  禅定的力量大到怎麼樣?《阿含經》是一部非常寶貴、非常重要的經典,真實地記載了佛在人間的生活。《阿含經》裏有這麼一件事情,一只猴子看見佛弟子在修禅定,它也模仿盤起腿來打坐,後來佛就告訴大家,這個猴子也得了初禅。(衆笑)這就是禅定的力量。成佛都是禅定裏成。你們遠道求法,就要辛苦一點。但在禅定用功上可不能再跑東跑西的,說:“沒關系,我在火車上修,在長途汽車臥鋪上修,我邊走邊修。到時候我就成如來,”沒見過。十方佛全是在禅定裏成就。

  多一個衆生成佛,佛多一分歡喜

  佛希望我們衆生個個都成佛,多一個衆生成佛,佛多一分歡喜。但假如凡夫衆生自己說“我成佛了”,也不過是自說自話成了個凡夫佛。佛對出家人的要求是了脫生死,證阿羅漢果,但是有很多出家人連出家的目的是什麼都弄不清楚。我們講大乘的話,佛度衆生的心願是把衆生度到成佛。

  修禅定昏沈,也比說閑話好得多

  你們各位同學都很喜歡修禅定,當然好,你們來修禅定的同學多一個好一個,多一個我高興一個。哪怕你坐著一動也不動,我也不知道你在修些什麼,像個泥塑木雕,我也高興,蠻像個修行人,總比吵吵鬧鬧說閑話好得多啊!哪怕你坐著頭低下來,昏沈,我朝你只會笑,笑就是高興,總比你打牌搓麻將昏沈好得多啊,總比你開汽車昏沈好得多啊!

  般若阿迦藥,得法藥以生

  “般若阿迦藥,得法藥以生。”印度有種藥,叫阿迦藥,或者叫阿蘭藥,什麼病都可以治,般若智慧就好比什麼病都能治的法藥,是每個衆生都合適的。“得法藥以生”,你只有得到了法上的藥,法藥,才能産生種種的功德。所以大家要喜歡大般若的智慧,要喜歡修禅定,要喜歡成佛。今天就講到這兒(第十五講完)

  喜(63)

  ———————— 傅味琴 2002.5.7 ————————

  學佛法的“喜”是智慧上的快樂

  提要:

  ·在心理導引上,“喜”很重要

  ·學佛法得到的“喜”是智慧上的快樂

  ·最高的智慧就是佛法的般若智慧

  ·得到法藥,才能産生種種功德

  ·得到智慧快樂的人會被追求名利的人所取笑

  ·我們在福鼎從事佛教文化教育工作,未拿過一分錢工資

  在心理導引上,“喜”很重要

  我在男衆班講心理導引——“喜”,已經講了很久,所謂導引就是引進修行的門,也就是給你們打好一個重要的基礎。“喜”這一課很重要,因爲基礎打好了,不會離譜很遠。

  學佛法得到的“喜”是智慧上的快樂

  我們講到“歡歡喜喜學佛法”,學了佛法以後會更歡喜,這是指智慧上的快樂,跟世俗的快樂不同。世俗的快樂容易使你迷惑,容易使你墮落,至少也會浪費你時間。智慧的快樂能使你辨別是非,能使你發起出離心、菩提心,走上覺悟的道路。世俗上的人即使好心,想出各種辦法給大家快樂幸福,可這些全是有漏洞的,所以叫有漏法。佛法智慧上的快樂是趨向于無漏的,越來越圓滿,越來越究竟。世俗上的快樂僅僅是完成人生的道路,可是從古以來人生的道路始終沒有平坦過,社會上的人總是這麼講:人生坎坷,爬起來時是爬起來,掉下去時是掉下去,高興的時候高興,流眼淚的時候流眼淚,而且走上了危險的道路自己也不知道。而佛法的快樂是解脫煩惱的快樂,智慧就是用來解脫煩惱的,只有去掉了煩惱,才能解決人世間一切的矛盾。

  最高的智慧就是佛法的般若智慧

  在智慧裏邊,般若智慧是最徹底、究竟、圓滿的,沒有比般若智慧更高的智慧了。要成佛就必須要以最徹底、最究竟、最無上的智慧來成佛,所以一個佛弟子不進入般若智慧的法門,沒有學到般若智慧,這是非常可惜的。如果說是他本人不想學不要學,那他就是放棄成佛,放棄智慧的圓滿,就等于是自暴自棄。除了受邪師邪說的影響以外,佛門不應該有這種現象。

  得到法藥,才能産生種種功德

  “般若阿迦藥,得法藥以生。”般若的藥就是法藥,什麼病都能治,就好比印度的阿迦陀藥,能治一切病。你只有得到了法上的藥,才能産生種種的功德。

  開示愚癡

  自安穩快樂 現前皆如意 遊玩衣食美

  不畏福漸盡 謗叁寶戒定 大笑憫人愚

  福盡而衰現 種種橫逆生 萬緣不隨己

  思往倍傷心 前途茫無計 行樂更增悲

  (摘自《能海上師全集》第一輯)

  得到智慧快樂的人會被追求名利的人所取笑

  下面一段叫“開示愚癡”。我們得到的是智慧的快樂,可是有人有不同的觀念,甚至取笑我們。他們說“人生幾何,爲什麼不及時行樂?”“書中自有黃金屋”,他讀書是爲了追求富貴,“書中自有顔如玉”,做了官能娶很漂亮的夫人,他念書的目的就是求這種享受的快樂。還說要能出人頭地,能光耀門庭,以獲得名和利爲快樂。從這樣的立場這樣的觀點出發,當然對我們不理解,常會取笑我們。

  我們在福鼎從事佛教文化教育工作,未拿過一分錢工資

  當初我在福鼎居士林講法,由于佛教協會的邀請,希望我能留下來幫助福鼎佛教發揚光大,我就同意了,所以佛教協會成立了佛教文化教育部。我的很多學生,他們就聞聲而來,先由佛教協會蓋了公章,發出報到通知書,他們接到通知書就辭了職,抛棄了工作來到福鼎。四年來個人在工資上的犧牲就有很大數目,一般人工資也有兩叁千元,廈門、深圳工資高,有七八千的,上海有的工資還要高,四年下來,犧牲的個人工資上的收入至少二十萬。到今天爲止,已經來了四十幾位同學,從未拿過福鼎佛教協會一分錢的工資,在佛學院當老師也一分錢不拿。他們的發心,他們的行動,福鼎市佛教界的領導、政府的領導,很受感動。

  喜(64)

  ———————— 傅味琴 2002.5.7 ————————

  貪與虛榮相結合,聰明反成愚癡

  提要:

  ·佛法是開示愚癡,放棄名利的人再辛苦也是快樂

  ·只圖自己安穩快樂,人間就失去了公道

  ·貪與虛榮相結合,聰明反成愚蠢

  ·愚人自認爲很正常,我們看來不正常

  佛法是開示愚癡,放棄名利的人再辛苦也是快樂

  現在社會上都在爭名爭利,富了還要富,社會上的人對我們當然是想不通的。這四年來也聽到一些話,親戚朋友們說“你們怎麼不爲自己考慮考慮?”“你們在浪費青春,你們像一支蠟燭,把自己燒光,得到了些什麼?”我們剛來福鼎時也聽到一些話,“不好理解,這些年輕人到底來幹什麼的?”還有的外地人,看到我們這樣發心,也說,“你們都不可思議!”他們搞不懂啊,怎麼今天還有這種人?有時我借用雷鋒的一句話回答他們,“如果你認爲我是傻瓜,我甯願做這樣的傻瓜。”我們實際地想一想,雷鋒他的一生是快樂還是痛苦?應該說他活得很快樂,他崇高的心,他崇高的行爲促使他快樂。我們佛門也說:菩薩再辛苦也是快樂。這不是一般世間上的人所能理解。我們了解了,我們就有了正知正見,反過來看他們是愚癡的,是低級的,是庸俗的,所以這段話叫“開示愚癡”。

  只圖自己安穩快樂,人間就失去了公道

  “自安穩快樂”,非常自私、狹隘,從不…

《心理導引——喜(60~6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