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理導引——喜(60~69)▪P3

  ..續本文上一頁考慮別人,只圖自己安穩快樂,乃至會做出損人利己的事情。名上,把別人打下去,自己爬上去,人際關系充滿著妒嫉、打擊、排擠;利上,喜歡鈔票,誰給我鈔票,我就幫誰說話,我就幫誰辦事。哪怕過去你幫過我,今天他給我鈔票,我轉過去幫他說話。爲了圖自己的安穩快樂,使人間失去了公道。如果人間沒了公道,佛法就建立不起來了。佛法是建立在世間的善法基礎上,不可能建立在世間的惡法基礎上。煩惱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偶然也會做錯點事情,可不能失去公道啊!所以只圖自己的安穩快樂,這是很可怕的愚癡。

  貪與虛榮相結合,聰明反成愚蠢

  “現前皆如意”,想出各種辦法謀自己的利益,使自己稱心如意。

  “遊玩衣食美”,現在旅遊事業非常興旺,聽說五·一節這兩天連火車票都買不著,多少人在忙著旅遊啊,還有講究穿,講究吃,穿要穿得美,吃要吃得美。你們不妨去調查調查,看城市裏的每條街,服裝店有幾家,酒家、飲食店有幾家?開店的以賣吃跟穿的居多。你講究吃穿,老板就用更好吃的東西,更漂亮的衣服來賺你的錢。開放以來最容易發財的就是服裝店跟酒家,因爲迎合了衆生的貪欲。有錢人盡量地享受。從前就不一樣,中國有種古風,生活非常樸素,有了錢他不肯亂用,最多蓋房子留給子孫,他要保障子孫的生活啊。現在不一樣,錢多了盡量享受,老板爲什麼會賺那麼多錢?一方面迎合衆生的心態,還利用衆生的虛榮心。社會上的人,假如一件襯衣賣二十元,他不要,這件衣服賣兩千元,他要,因爲他覺得有面子。其實兩千元錢的衣服成本可能一百元都不到,照樣有人喜歡買。好像穿在身上,身份就提高了。真是笑話,你穿的衣服別人怎麼知道它是兩千元買來的,那還不如你用毛筆寫上“兩千元”。結合一個貪,結合一個虛榮,所以成了愚蠢。

  愚人自認爲很正常,我們看來不正常

  解放初期,人們衣著都非常樸素,尤其是東北,男的都是人民裝,女的都是列甯裝。在江蘇這一帶,一般都是人民裝。女的愛美,但是也不敢怎麼樣,只不過在襯衣領子上變變花樣。據說有幾十種的花樣,什麼香蕉領,圓角領,後來又出現一種和尚領。年輕的姑娘也愛美,有一天我在路上看到前面一個姑娘穿著裙子,屁股上亮晶晶的,走近一看,是裙子的紐扣,有機玻璃做的,很大。可想而知她是爲了時髦,但也最多在裙子屁股上搞一個亮晶晶的紐扣罷了。看到這個現象,我想:她給誰看?給自己看,屁股上沒眼睛(衆笑);如果給路人看,我可不敢看得久,如果我真的盯著她看,她轉過頭來就要罵我:“你看什麼看?”她是給虛榮心看,有錢人盡搞這些愚癡的事情。社會上人看見這認爲是正常,當然看咱們是不正常。

  喜(65)

  ———————— 傅味琴 2002.5.7 ————————

  “不執著”並不等于可以自由散漫,

  形成僧不僧、俗不俗

  提要:

  ·美是一種學問,看你朝什麼方向發展

  ·修行人的莊嚴是清淨行的美、菩薩行的美

  ·講享受的人,並不怕自己的福報漸漸在消失

  ·“不執著”並不等于可以自由散漫,形成僧不僧、俗不俗

  ·“出家人換衣服,如同扒了一層皮”

  美是一種學問,看你朝什麼方向發展

  社會上人說愛美是正常的,這我也不敢反對。我也是年輕過來的人,而且我思想有點洋派。可是有各種不同的美啊,美是一種學問,看你朝什麼方向發展,看你是怎麼樣表現的。

  修行人的莊嚴是清淨行的美、菩薩行的美

  我經常在路上看見的一種人,特別喜歡美,她衣服破破爛爛,可是打扮得非常時髦,頭上還插花,口裏還唱流行歌曲,你們可能也看見過。這是瘋子啦。我年輕時研究過美學。什麼最美?保持距離最美。語言也要講究美,現在專修班就在訓練世界上最美麗動聽的語言,因爲我們也要講美啊,可這是修行人的美,是學菩薩行的美,是清淨的美,是莊嚴的美,與世間人兩樣的。

  講享受的人,並不怕自己的福報漸漸在消失

  世間上人以遊玩衣食爲美,“不畏福漸盡”,他不怕自己的福報慢慢在消失。我們是佛弟子,要害怕。老一輩的修行人經常說:不能消福,要惜福。就是要愛惜自己的福報,不能浪費。從佛法來看,應該要懂得福報會用完的,對福報漸漸用完要害怕,不要以爲我是一個有福報的人,你知道你有多少福報?連算命的也算不出來,也許已經到了快要用完的時候呢?

  我從前碰到一個年老的出家人,有點不大講衛生,可是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很多年前的四川成都昭覺寺破破爛爛,他們硬是把清定上師請去昭覺寺,說“唯有清定上師,才能把昭覺寺修起來。”那時齋堂裏邊還是泥土地,有一天,我旁邊坐了一位外來的出家人,也在過堂,巡堂的不小心,有幾粒米飯掉在碗的外面,這位老修行就把桌子上的米粒吃了,可是有一兩粒掉在泥土裏了,老修行又要彎下身去抓這一兩粒米飯來吃,我就擋住了“師父啊,這個不衛生,不能吃啊。”他就不高興地把手一揮,也不跟我說話,兩只眼睛瞪起來朝我看,意思是“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釋迦佛希望每個佛弟子,尤其是出家弟子都能快快成就,所以我們要愛惜自己的福報,修行就要福慧雙修啊。

  “不執著”並不等于可以自由散漫,形成僧不僧、俗不俗

  如果好好學法修行,你們的將來很了不起。你們今天已經跟外面人不同了。昨天我收到一篇稿件,是這次五·一節來小住的翁居士寫的,信上說他在附近的草坪上散步,來了一個人自己說自己是出家人,非常傲慢,對小和尚毫無禮貌。也許是愛美,穿的是在家人衣服,還戴了一頂帽子。翁居士就跟他聊聊,聊的時候提出一個問題:“你爲什麼要戴帽子啊?”他馬上回答:“大地衆生都有如來德相,你又何必如此執著?”又講了一番不要執著的道理。翁居士說:“我看你比我還執著,我僅僅問你一句,你就說了這麼一大堆,你不是比我還執著嗎?你不妨直說,因爲我愛美。”

  “出家人換衣服,如同扒了一層皮”

  像這樣的人,不知道他是真出家還是假出家。出家是有標准的,如來規定出家人都要染衣舍俗,不准穿在家人衣服,只有假和尚或者當演員的例外。演員要演戲了,有的頭發都沒有剃光,就戴一頂像頭皮那樣的帽子,把和尚衣服穿起來,一副很莊嚴的樣子,“善哉善哉”。等到戲演完了,換上西裝、皮鞋。這個“出家人”在做佛事時,肯定是和尚衣服穿起來,一完了,又換上在家人衣服,再戴頂帽子,這豈不是假和尚?幾年前我小女兒在隆蓮法師那兒學法,隆蓮法師經常跟她談起十年動亂時的事,那時要叫她把和尚衣服換掉,還對她說:“如果你不換衣服,就不給你發生活費。”隆蓮法師仍然不換,他們拿她沒有辦法。隆蓮法師跟我小女兒說:“師父曾經說過”,師父就是能海上師,“出家人換衣服,就好比身上扒了一層皮那樣痛。”

  從我剛才講的事情來看,你們今天接受了法的教育,已經跟外面的這種情況不同了,一方面你們不能再受這種不好的影響,你們還要有勇氣抵製糾正這種錯誤現象。

  喜(66)

  ———————— 傅味琴 2002.5.7 ————————

  要純粹是佛法才能稱寶,

  僧要走證果的道路,賢聖才稱僧寶

  提要:

  ·要純粹是佛法才能稱寶

  ·僧要走證果的道路,賢聖僧稱寶

  ·愚者誹謗叁寶,方法雖不同,性質一樣

  ·佛門裏的人也有謗叁寶的,不過換了一個方式

  ·把局部說成整體,善知識都被謗光

  ·謗戒說是束縛人,謗定說是要著魔

  要純粹是佛法才能稱寶

  “謗叁寶戒定”,謗佛謗法謗僧,這叫謗叁寶。佛法僧爲什麼稱寶?如來出世難能希有,當然稱寶。法能使我們脫離生死輪回,也是希有難得,老話講“佛法難聞”,當然也稱寶。再補充一句,如果把佛理解錯了,寶也就不存在了。譬如,你把佛看作神,把佛教看成神教,像信神那樣去信佛,神能稱寶嗎?如果法裏摻雜了一些雜的東西,也不能稱寶了。譬如,一塊白玉沒有黑點就價值連城,只要有一個黑點就不值錢,也不能稱寶了。所以佛法裏邊不能夾雜世俗觀念,以及老子的、其他宗教的、封建儒教的東西,一加進去就等于幾個黑點,要完完全全是佛法才能稱寶。

  僧要走證果的道路,賢聖僧稱寶

  僧寶呢?按照佛經上規定,賢聖僧才稱寶。聖,已經證果了,賢,他走的路是一條證果的路,他正走在路上,朝向證果方向努力,但還沒有證果,這稱賢。因爲他走上這條路,將來決定證果,一個人能了脫生死,解脫六道輪回而證阿羅漢果,這是非常珍貴,希有難得的。從自身來說,煩惱斷盡,完全清淨,這當然能稱寶了。就不講這個“寶”字,只講“僧”字吧。僧是以清淨爲體,如果這位出家人走的路是清淨道,內心是清淨心,受了戒律能夠清淨不犯,即使偶然犯了也能夠忏悔還淨,這就是僧的標准,像這樣一個修行人你一個凡夫俗子能誹謗嗎?哪怕你是一個佛弟子,不管你是一個居士,還是一個出家人,你只能恭敬贊歎不能誹謗。

  愚者誹謗叁寶,方法雖不同,性質一樣

  可是愚癡的人偏要憑著自己的知見進行誹謗。世間上人有世間人的誹謗方法,邪師邪說有邪師邪說的誹謗方法,佛門裏邊無知的人有無知人的誹謗方法。方法不同,可全在進行誹謗,也許他們自己還不知道呢。譬如社會上的人說佛是偶像,法是迷信,和尚是寄生蟲,這是世間上人的誹謗。邪教曾經講過;“釋迦佛不是最高的”,這話意思當然是說他就是最高的,還說“你看看這些和尚,他們連自己都度不了,還能度你嗎?”這是邪教對叁寶的誹謗。

  佛門裏的人也有謗叁寶的,不過換了一個方式

  佛門裏邊,也有種種的誹謗,不過換了一個方式。比如叫你不要聽釋迦佛的,只聽他的,那意思就是說釋迦佛比他低。94年我在隆昌寺時,南京的居士特地起早趕火車來告訴我,他在聽某人磁帶,聽到裏邊有…

《心理導引——喜(60~6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