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为什么一定要学习大般若呢?因为“广大菩提城,般若能为导。”菩提城是极其广大的,菩提就是成佛,要想进入菩提城的话,“般若能为导”,只有般若智慧才能够引导你走向菩提城,才能引导你成佛。由此可知般若智慧的重要。
千盲等亿劫,终不能得至
“千盲等亿劫,终不能得至。”“修行在个人”,这是老话,但千万不要忘了:“师父领进门”,师父不领你进门,你门都没有进修什么呀?只能盲修瞎练,所以必须要有善知识引导,而且不能是邪知识,恶知识,也不是无知识。现在佛门很多人一问三不知,一点佛教知识也没有。有的人很有知识,可是没用。例如有个同学做财务会计特别好,说要等会计师考试考完才能来,其实咱们这儿数理化都用不着,因为这些不能引导我们成佛呀。
人天法只能引导你生天,出离法能够引导你证阿罗汉果,你要想成佛呢?只有靠般若智慧。没有般若智慧就好像人没有眼睛,一个瞎子怎么会走到菩提城呢?他路都看不清楚。证了阿罗汉果还要具足慧眼,千佛里边也不会有瞎子佛,“千盲等亿劫”,哪怕瞎子一千个,哪怕时间长到亿劫,总不能走到菩提城。
瞎子相亲穿新衣,忘了对方也是个瞎子
我年轻的时候,我小女儿一个同学是我们的邻居,小姑娘的父母都是瞎子,女瞎子跟男瞎子吵离婚,离婚后小姑娘住在她爸爸那里。瞎子的朋友又要给他介绍对象,当然他挺高兴,约好了哪一天相亲,就是说大家见见面,看看什么模样。(众笑)结果旁边人给他买了新衣服,还跟他说:“你现在穿的这件茄克衫是咖啡色,是最时髦、最流行的。”他自己又没看见,却很高兴呢,可能想:我对象看见我穿这件衣服肯定很高兴,他忘了他的对象也是个瞎子啦。
引导靠慧眼,成道靠般若
为什么末法时期证果证道非常希有难得,说句不客气话,因为都是瞎子,瞎子还给众生引路。你引众生进佛门是好事情,可是你自己也要好好学法,你能以般若智慧的慧眼来引导众生进菩提城岂不更好?
理论是启发,智慧要亲证
提要:
·理论是启发,智慧要亲证
·猴子学禅定得初禅,十方佛都在禅定里成就
·多一个众生成佛,佛多一分欢喜
·修禅定昏沉,也比说闲话好得多
·般若阿迦药,得法药以生
理论是启发,智慧要亲证
关于般若,我们讲的都是理论,理论是启发,真要开发智慧就要亲证。理论很难达到亲证的目的,好比“以指指明月”,妈用手指给孩子指明月:“孩子,这是月亮。”如果你想从指头里看到明月,那是不可能的,你要朝手指这个方向去看明白。成佛要圆满种种的功德,最后要成就成佛的功德,戒定慧都是法药,一切成佛的功德都是从禅定中出生。
猴子学禅定,得初禅,十方佛都在禅定里成就
禅定的力量大到怎么样?《阿含经》是一部非常宝贵、非常重要的经典,真实地记载了佛在人间的生活。《阿含经》里有这么一件事情,一只猴子看见佛弟子在修禅定,它也模仿盘起腿来打坐,后来佛就告诉大家,这个猴子也得了初禅。(众笑)这就是禅定的力量。成佛都是禅定里成。你们远道求法,就要辛苦一点。但在禅定用功上可不能再跑东跑西的,说:“没关系,我在火车上修,在长途汽车卧铺上修,我边走边修。到时候我就成如来,”没见过。十方佛全是在禅定里成就。
多一个众生成佛,佛多一分欢喜
佛希望我们众生个个都成佛,多一个众生成佛,佛多一分欢喜。但假如凡夫众生自己说“我成佛了”,也不过是自说自话成了个凡夫佛。佛对出家人的要求是了脱生死,证阿罗汉果,但是有很多出家人连出家的目的是什么都弄不清楚。我们讲大乘的话,佛度众生的心愿是把众生度到成佛。
修禅定昏沉,也比说闲话好得多
你们各位同学都很喜欢修禅定,当然好,你们来修禅定的同学多一个好一个,多一个我高兴一个。哪怕你坐着一动也不动,我也不知道你在修些什么,像个泥塑木雕,我也高兴,蛮像个修行人,总比吵吵闹闹说闲话好得多啊!哪怕你坐着头低下来,昏沉,我朝你只会笑,笑就是高兴,总比你打牌搓麻将昏沉好得多啊,总比你开汽车昏沉好得多啊!
般若阿迦药,得法药以生
“般若阿迦药,得法药以生。”印度有种药,叫阿迦药,或者叫阿兰药,什么病都可以治,般若智慧就好比什么病都能治的法药,是每个众生都合适的。“得法药以生”,你只有得到了法上的药,法药,才能产生种种的功德。所以大家要喜欢大般若的智慧,要喜欢修禅定,要喜欢成佛。今天就讲到这儿(第十五讲完)
喜(63)
———————— 傅味琴 2002.5.7 ————————
学佛法的“喜”是智慧上的快乐
提要:
·在心理导引上,“喜”很重要
·学佛法得到的“喜”是智慧上的快乐
·最高的智慧就是佛法的般若智慧
·得到法药,才能产生种种功德
·得到智慧快乐的人会被追求名利的人所取笑
·我们在福鼎从事佛教文化教育工作,未拿过一分钱工资
在心理导引上,“喜”很重要
我在男众班讲心理导引——“喜”,已经讲了很久,所谓导引就是引进修行的门,也就是给你们打好一个重要的基础。“喜”这一课很重要,因为基础打好了,不会离谱很远。
学佛法得到的“喜”是智慧上的快乐
我们讲到“欢欢喜喜学佛法”,学了佛法以后会更欢喜,这是指智慧上的快乐,跟世俗的快乐不同。世俗的快乐容易使你迷惑,容易使你堕落,至少也会浪费你时间。智慧的快乐能使你辨别是非,能使你发起出离心、菩提心,走上觉悟的道路。世俗上的人即使好心,想出各种办法给大家快乐幸福,可这些全是有漏洞的,所以叫有漏法。佛法智慧上的快乐是趋向于无漏的,越来越圆满,越来越究竟。世俗上的快乐仅仅是完成人生的道路,可是从古以来人生的道路始终没有平坦过,社会上的人总是这么讲:人生坎坷,爬起来时是爬起来,掉下去时是掉下去,高兴的时候高兴,流眼泪的时候流眼泪,而且走上了危险的道路自己也不知道。而佛法的快乐是解脱烦恼的快乐,智慧就是用来解脱烦恼的,只有去掉了烦恼,才能解决人世间一切的矛盾。
最高的智慧就是佛法的般若智慧
在智慧里边,般若智慧是最彻底、究竟、圆满的,没有比般若智慧更高的智慧了。要成佛就必须要以最彻底、最究竟、最无上的智慧来成佛,所以一个佛弟子不进入般若智慧的法门,没有学到般若智慧,这是非常可惜的。如果说是他本人不想学不要学,那他就是放弃成佛,放弃智慧的圆满,就等于是自暴自弃。除了受邪师邪说的影响以外,佛门不应该有这种现象。
得到法药,才能产生种种功德
“般若阿迦药,得法药以生。”般若的药就是法药,什么病都能治,就好比印度的阿迦陀药,能治一切病。你只有得到了法上的药,才能产生种种的功德。
开示愚痴
自安稳快乐 现前皆如意 游玩衣食美
不畏福渐尽 谤三宝戒定 大笑悯人愚
福尽而衰现 种种横逆生 万缘不随己
思往倍伤心 前途茫无计 行乐更增悲
(摘自《能海上师全集》第一辑)
得到智慧快乐的人会被追求名利的人所取笑
下面一段叫“开示愚痴”。我们得到的是智慧的快乐,可是有人有不同的观念,甚至取笑我们。他们说“人生几何,为什么不及时行乐?”“书中自有黄金屋”,他读书是为了追求富贵,“书中自有颜如玉”,做了官能娶很漂亮的夫人,他念书的目的就是求这种享受的快乐。还说要能出人头地,能光耀门庭,以获得名和利为快乐。从这样的立场这样的观点出发,当然对我们不理解,常会取笑我们。
我们在福鼎从事佛教文化教育工作,未拿过一分钱工资
当初我在福鼎居士林讲法,由于佛教协会的邀请,希望我能留下来帮助福鼎佛教发扬光大,我就同意了,所以佛教协会成立了佛教文化教育部。我的很多学生,他们就闻声而来,先由佛教协会盖了公章,发出报到通知书,他们接到通知书就辞了职,抛弃了工作来到福鼎。四年来个人在工资上的牺牲就有很大数目,一般人工资也有两三千元,厦门、深圳工资高,有七八千的,上海有的工资还要高,四年下来,牺牲的个人工资上的收入至少二十万。到今天为止,已经来了四十几位同学,从未拿过福鼎佛教协会一分钱的工资,在佛学院当老师也一分钱不拿。他们的发心,他们的行动,福鼎市佛教界的领导、政府的领导,很受感动。
喜(64)
———————— 傅味琴 2002.5.7 ————————
贪与虚荣相结合,聪明反成愚痴
提要:
·佛法是开示愚痴,放弃名利的人再辛苦也是快乐
·只图自己安稳快乐,人间就失去了公道
·贪与虚荣相结合,聪明反成愚蠢
·愚人自认为很正常,我们看来不正常
佛法是开示愚痴,放弃名利的人再辛苦也是快乐
现在社会上都在争名争利,富了还要富,社会上的人对我们当然是想不通的。这四年来也听到一些话,亲戚朋友们说“你们怎么不为自己考虑考虑?”“你们在浪费青春,你们像一支蜡烛,把自己烧光,得到了些什么?”我们刚来福鼎时也听到一些话,“不好理解,这些年轻人到底来干什么的?”还有的外地人,看到我们这样发心,也说,“你们都不可思议!”他们搞不懂啊,怎么今天还有这种人?有时我借用雷锋的一句话回答他们,“如果你认为我是傻瓜,我宁愿做这样的傻瓜。”我们实际地想一想,雷锋他的一生是快乐还是痛苦?应该说他活得很快乐,他崇高的心,他崇高的行为促使他快乐。我们佛门也说:菩萨再辛苦也是快乐。这不是一般世间上的人所能理解。我们了解了,我们就有了正知正见,反过来看他们是愚痴的,是低级的,是庸俗的,所以这段话叫“开示愚痴”。
只图自己安稳快乐,人间就失去了公道
“自安稳快乐”,非常自私、狭隘,从不…
《心理导引——喜(60~6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