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22歲聽經,越聽越歡喜,越歡喜越喜歡聽,很快就法喜充滿了。有兩件事很難忘,那是52年的事,從前我身體很差白面書生,6歲死父親,從沒得到過什麼享受玩樂,憂郁,苦悶,自卑感很重。可是學佛法以後,卻整天歡歡喜喜。有什麼喜事嗎?一點也沒有,應該說,這是從聽經得到的喜,所以我特別喜歡聽經,凡是有講經我都喜歡去聽。還有一件事,那時我一面聽經,一面修禅定,覺得身心非常輕松,走路特別快。這兩件事聯系起來,人在歡喜的時候,兩條腿就走得快了,比如好朋友在前面招呼你,“你快來呀!”你就跑得快了。夫妻常起煩惱。一個急性子,走路比較快,一個心裏不高興,走路慢吞吞,一個說:“你走快一點吧。”另一個說:“你不會走慢一點嗎?”這是常有的事,所以修行人一歡喜,修行的路也走得快,成就也快。
喜(25)
———————— 傅味琴 2001.6.6 ————————
對法不起分別心就能圓滿歡喜心
本次提要:
·一切法都是佛說,平等平等
·心起歡喜心,法就能相應
·對法不起分別心,就能圓滿歡喜心
·講法和聽法都要歡喜
·喜從法來,是佛弟子應該追求的喜
一切法都是佛說,平等平等
但是這個喜,要從佛法來,不能從邪師邪說來,不能從顛顛倒倒來,不能從世俗上無聊的歡喜中來。能對任何法門皆生歡喜心,這個面就廣了,一切法都是釋迦佛講的,平等平等。爲什麼對有的法歡喜,有的法不歡喜呢?是自己凡夫心態偏了嘛,“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從前有句話:“一娘生九子,連娘十條心。”雖然九個兒子的脾氣個性不同,可是爲娘的卻十指連心,每個兒子都會牽連著娘的心,這個兒子病了,娘爲他擔心;這個兒子聽話學習成績好,娘跟著他高興。所以,法都是釋迦佛講出來的。我們怎麼能夠說這個法我歡喜,這個法我不歡喜?
心起歡喜心,法就能相應
上兩個月,有個新生想進女衆班,她要求早上不跟大衆念經,不跟大衆修禅定,也不參加討論,也不幫廚,就是聽傅老師講法。我說其它時間你不參加幹什麼?“因爲我有自己修的法,很相應。”像這樣的要求也太過分了,咱們這個班豈不四分五裂啦。我啓發她:“因爲你對這個法起了歡喜心,所以相應,你對這個法還沒有起歡喜心你就認爲不相應,如果學學、修修,也起了歡喜心,你也就相應了。”
對法不起分別心,就能圓滿歡喜心
所以在法上,不要起分別心,起了分別心,對法的歡喜心就不會圓滿了,要對任何法皆生歡喜心。如果真的有一天,你們能從法上産生歡喜的力量,你的思想境界,你的胸懷,你的情感,你每天的生活都會有明顯的改變。尤其是你們今天的條件,今天的年齡,今天的處境,幸福和歡喜是很容易來到的,問題在于你們沒有投入。還有,受其他人的幹擾,像男衆部最近受到一個新來試講的出家人的惡意攻擊,破壞團結,或由于自己過去的習氣太深,也會在法上不起歡喜心。
講法和聽法都要歡喜
論條件,論環境,論你們今天的身份,現在是最好的時光。因爲你們是學生,沒有心思。我做老師的,一天要處理很多事情,要解決矛盾,要計劃,要發展,一切操心事,全堆在我身上,可是我有一個習慣,等到我一講法了,我歡喜心就來了,你們是聽法聽得歡喜,我是講法講得歡喜,就連要操心的事情,也會抛置九霄雲外,這是我深有體會的。
喜從法來,是佛弟子應該追求的喜
今天的女衆部完全是法喜充滿,同學跟同學之間,老師跟學生之間,已經達到消除任何隔閡距離,團結得非常好,現在沒有一個女衆想走,所以我每次在女衆部講法,越講越歡喜,你們男衆部同學年紀小,性格喜歡多動動,要你們不動,又繃得太緊,讓你們動,又動得太厲害,還沒有調整好,你們這麼別扭,我也別扭,還沒有達到完全的融洽,我希望同學們跟老師之間要縮短距離,學生是在學習,錯誤難免,煩惱難免。訓話批評,也要恰到好處,別太過分了。假如我說“你到現在還在起煩惱!”學生要有話:“我沒煩惱,到你老師那裏來幹什麼?”就因爲有煩惱來學的嘛,所以教育要不離開對學生的感情,要好好勸導,慢慢轉變。學生要自覺,力求上進,不要把老師看成“你是你,我是我”,或者說,“你管我管得痛快,我受你管得苦,真叫我在此岸,你在彼岸。”(衆笑)不能這麼樣理解啊。師生要增加感情,共同邁上一條喜的道路,安心學法,喜從法來,是佛弟子真正應該去追求的喜。下課。(第七講完)
喜(26)
———————— 傅味琴 2001.6.20 ————————
喜從覺來
本次提要:
·希望大家喜歡法
·學佛法,要從苦惱走向歡喜
·佛弟子全成了苦惱人,法也不起作用了
·一天歡喜一天,這就是收獲
·往生需一心不亂,觀境明顯,不謗法,不作五無間罪
希望大家喜歡法
前一個時期,總想多到你們男衆部來幾次,由于疲勞過度,眼睛出血,到現在還沒有完全好,所以這一次還是過了兩個星期才來。這一次講的心理導引主要希望達到一個目的,就是法喜充滿。希望大家喜歡法,喜歡修行。喜,我們已經講了很多次了,今天我們講“喜從覺來”。
學佛法,要從苦惱走向歡喜
我們已經明白,既然做人是歡喜的事,再去苦惱,那豈不是顛倒了嗎?佛法並不是叫你從歡喜走向苦惱,佛法是使你從苦惱走向歡喜。如果這個道理顛倒了,佛法的價值就不存在了。信了佛,快樂的人變了苦惱,那還有誰信,還有誰來修行呢?我們學佛法、修行,乃至弘法,千萬不能顛倒。如果你不顛倒,佛法才會興旺起來,如果你一顛倒,佛法就會越來越衰落,人家不感興趣了。
佛弟子全成了苦惱人,法也不起作用了
尤其是末法時代,人們會問:“學佛有什麼好處?”沒好處學它幹什麼?當然你也不會這樣回答:“學了佛法以後,你就成爲一個沒有智慧的人,迷迷茫茫的人。”如果說“現在末法衆生,佛弟子全是苦惱人,業障深重,自己沒有辦法,只有靠唸佛。”那麼大家都不聽法了,法沒有作用了嘛,法不能使我幸福,法不能使我歡喜,法沒有使我得到好處,我學什麼法呀?而且年輕人信佛也是苦惱,老太太信佛也是苦惱,那麼我學什麼佛呀?只要初一月半燒香磕頭就可以了,聽什麼法呀?這種好像普普通通的話,卻容易使人接受,傳布很廣,作用卻很不好。
一天歡喜一天,這就是收獲
進了佛門,如果你一天歡喜一天,這就是收獲。如果你一天苦惱一天,沒有收獲反而賠本了。
世間上人煩惱了、苦惱了,還可以拉開喉嚨唱唱歌,遊山玩水,走一走,抽抽煙,喝喝酒,也會痛快一下子。假如進了佛門只有苦惱,那麼到後來只有老太太進佛門,年輕人都不進來了,“我還是跑到別處去找快樂吧!”老太太爲什麼進佛門?因爲老了,想到死了怎麼辦?著急了,所以佛門裏邊就出現了這樣的局面:朝氣蓬勃,年輕有爲的人去教堂了,那一些像太陽快要西沈的老年人,都跑到佛門裏來。
往生需一心不亂,觀境明顯, 不謗法,不作五無間罪
我們不是看不起老太太,她們能信佛、唸佛,唸到一心不亂往生淨土也很好啊!但我們不敢說臨終唸佛的人都可以達到一心不亂,如果真是如此的話,那麼“萬人念萬人去”那句話就不錯了。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句話就有點誇大了,不符合事實。
我說個笑話,我耳朵上面有洞,是生下來就有的,所以大人就說我過去是一個女身。而且我兩只大拇指第一節長得不同,有一個大拇指頭是扁的,人家就說我過去是唸佛老太太,整天撥念珠,把右手大拇指撥扁了。當然用不著去研究是真是假,僅僅是啓發啓發,至少我過去世也有善根,有可能我前世也是唸佛的,那我今天怎麼又做人呢?也沒有往生嘛。
從曆史來看,近幾百年來,唸佛求往生的人多多少少,怎麼今世又做人了?因爲前世是唸佛的,所以今世就特別喜歡唸佛。就好比前世練氣功,今世就會往練氣功那邊跑,物以類聚。以前無錫有個老太太跟我說:“奇怪,既然萬人念萬人去,怎麼今世還有這麼多人唸佛,前世怎麼沒去呢?”
但是也不能說一個也沒有往生,誰知道?假如能達到一心不亂標准,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亂,修好《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能把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得起來,一生不犯五無間罪,不謗法,如果這個人不往生,豈不是如來打妄語了?夠標准還不往生嗎?
喜(27)
———————— 傅味琴 2001.6.20 ————————
沒有法上的喜,能獲得智慧嗎
本次提要:
·快樂的地方人喜歡去
·佛教不要變成老太太教
·佛教的希望要寄托在年輕人身上
·不要給別人籠罩陰暗面
·沒有菩提心的喜,就頂不住別人的誹謗與打擊
·一怄氣就不高興,這種苦惱日子咋過
·沒有法上的喜,能獲得智慧嗎
·不管好自己,將來怎麼當師父
快樂的地方人喜歡去
爲什麼年輕人都喜歡到教堂去?因爲那邊有快樂。彼此見面都非常親密,人死了,教友們都笑嘻嘻地向死人告別。連死了人還要高興,哈哈笑:“升天堂喽,升天堂喽!”有沒有升天堂啊?這個就不談了。但至少他們是講究快樂的,所以很吸引人,因爲他們那兒有快樂。
佛教不要變成老太太教
怎麼進了佛門全講苦惱呢?即使老太太肯來,耳聾眼花,經書看不清,耳朵聽不清,腦子記不住,只會唸阿彌陀佛,老太太能活幾年呢?說這一批老太太死了,後一批老太太又來了,那麼佛教變成老太太教了。當年釋迦佛是不是也到老年才出家成佛,成了佛以後專門度老太太,佛教是這樣嗎?
佛教的希望要寄托在年輕人身上
所以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你們是年輕人,好像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應該有雄心壯志,將來做一番大事業,老頭老太已挑不起重擔。我們應該說,老年…
《心理導引——喜(20~2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