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勸請功德”的講解(160~169)▪P2

  ..續本文上一頁想無非是貪瞋癡,貪瞋癡虛妄不實,所以稱爲妄想。你在貪瞋癡裏想了又想,不停地想,前面一個貪心起來了,後面一個貪心又跟上去了,這樣連續不斷地想,你的煩惱必然會從不斷相續中增上,也會不斷地粗重。

  爲什麼會起妄想,是由于習氣呀,孩子生下來的時候,就把前輩子的習氣帶到這輩子來了。前輩子的習氣已經是很粗很重了,你這輩子再想啊想,那是在習氣上加習氣,不斷增上,你的習氣當然越來越重。

  內心的習氣顛倒,外面的行動,

  以及得到的結果也必然會顛倒,所以連“福”也顛倒了

  “堪能顛倒內心”,煩惱習氣這樣不斷增上,肯定會使你內心顛倒。你內心的習氣顛倒,外面的行動,以及得到的結果也必然會顛倒。比如一個總想不勞而獲的人,想天上掉下來餡餅,結果掉下來的是石頭。娶不起老婆,最好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結果掉下來的是個醜八怪。

  最容易看到的,想自己發財、想財源盛旺,想得發昏了,難免會失去理智,一切都顛倒了。要富起來,總得辛勤勞動啊,可他想昏了,所以行動也顛倒了,也會把“福”字倒貼,倒貼了“福”字,福氣就會來啦?真是無聊透頂。而且顛倒了,什麼作用也沒了。

  比如,1984年我在內蒙古呼和浩特講課,有個學生來給我倒水,我故意把杯子倒放,說,“你倒吧。”他說,“茶杯顛倒了,叫我怎麼倒得進去?”後來,這個學生就從這裏悟了。你們悟不悟啊?你們如果抱著顛倒的知見來學佛法,怎能學得進去呢?

  在聽法時,心有蓋障、有滿障、有顛倒障,

  佛法怎能聽得進去,因爲你把正的顛倒了

  還有你們在聽佛法的時候,你把蓋子蓋住了,甘露水怎麼灌得進去呀?你不虛心接受有啥辦法?你心裏滿裝著邪見錯見,你不把邪見錯見倒掉,心裏不空,甘露水也灌不進去。

  你顛倒了,福還會來嗎?說句笑話,你貼了一個顛倒的“福”,財神老爺真的來了,樣子也不莊嚴,兩只腳朝上,頭朝下,可能跳到你門口已經暈倒了。(衆笑)衆生不知道自己顛倒,還要變本加厲,把正的倒過來。這種顛倒的習氣,如果不糾正,隨著心裏習氣去想,習氣上加習氣,現行熏種子,肯定越熏越厲害。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24-5) <總第163>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3月6日

   觀的力量在于心,

  心不被境所縛,即是觀所斷的力量

  本次提要:

  ■ 修行好好看住自己一顆心,不要再習氣上加習氣,臭上加臭

   ■ 觀的力量在于心,心不被境所縛,即是觀所斷的力量

   ■ 既然過去、現在、未來均不可得,你又何必去執著它呢

   ■ 觀22種心,首先要觀,心中有無貪瞋癡,從觀中能斷貪瞋癡,就叫“觀所

   斷”

  修行好好看住自己一顆心,

  不要再習氣上加習氣,臭上加臭

  不信可以試試看,剛剛放了個臭屁,再吃下一塊臭豆腐,再放屁,比原來屁還要臭,這叫臭上加臭。

  顛倒的習氣不糾正,人越來越粗,煩惱越來越重,這就難解脫了。好比一個人被很粗的繩子捆住了,乃至被鐵鏈條鎖起來,這時候要解脫很難的。所以修行人好好地看住自己一顆心,不要再在習氣上加習氣,臭氣上熏臭氣。

  觀的力量在于心,心不被境所縛,即是觀所斷的力量

  要斷煩惱就要靠觀的力量,所以叫“觀所斷”。人們常說“觀看”,其實觀和看有區別的,看是眼睛看,是往外看,觀是心往裏觀。修行人應該觀自己的心,觀自己心才能明白自己的心,才不會被境所綁,已經綁起來的,也能夠得到解脫。

  既然過去、現在、未來均不可得,

  你又何必去執著它呢

  修觀心的方法很多,一般叢林的齋堂常貼出一副對聯,叁心未了,飲食就難消化,是這個意思吧?(下答: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就是叁心。既然叁心不可得,你何必要執著它呢?

  既然過去心已經過去了,你何必再去想它,再把它抓回來呢?即使你真的抓來回憶回憶,可是現在是現在,過去是過去。現在你抓回來已不是現實,因爲這個境早就沒了,你再想它,豈不是自找煩惱,多此一舉呀?

  現在心不可得,當你說現在,現在已經過去了,你也抓不住,何必去執著呢?

  未來心不可得,未來還沒有來,未來的境你都沒有看到,想它幹什麼?那不是妄想嗎?要等到未來來了,確實這個境出現了,那麼你再由這個境起了這個心,這叫由境生心。可是到那時也不叫未來,而叫現在了。

  比如說,我們昨天說明天,昨天的“明天”就是今天,等“明天”到了,“明天”也不存在了,成了今天了。

  這就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些都是虛妄,你再去抓去想,這種想就是妄想,妄想接近于幻想,毫無意義。

  觀22種心,首先要觀,心中有無貪瞋癡,

  從觀中能斷貪瞋癡,就叫“觀所斷”

  還有一種觀心的方法,是觀22種心。比方說經常觀自己現在的起心動念,是有貪心還是無貪心,有貪心是煩惱心,無貪心是清淨心。有貪心要排除,無貪心要保持。還要觀自己心有沒有對人家厭惡,有沒有去恨人家,就是觀有瞋心還是無瞋心,還要觀是有癡心還是無癡心,是小心還是大心,散心還是聚心……。經常要以這22種心來觀自己的心,觀的目的,就是叫你明白你現在是什麼心。發現我現在起了貪心,就必須要把它斷掉。斷掉自己心裏的種種習氣、種種妄念,不讓它繼續增長,就要靠觀的力量,所以叫“觀所斷”。

  今天講到這裏。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25-1) <總第164>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3月7日

   要用修觀的力量去斷縛,

  要糾正顛倒必須要有正知正見

  本次提要:

  ■ 要用修觀的力量去斷縛,要糾正顛倒必須要有正知正見

   ■ 呼吸的相續維持了我們肉體的生命,貪瞋癡相續,維持了我們煩惱的生命

   ■ 知見顛倒的人,從不說自己錯,卻說別人不懂

   ■ 迷信的人把福顛倒認爲是福來到

   ■ 正法聽得少,邪見聽得多,要糾正他的顛倒,他要罵你,所以現在度衆生

   很難啊

  要用修觀的力量去斷縛,

  要糾正顛倒必須要有正知正見

  昨天我們講了“衆生爲相縛,及爲粗重縛,要勤修止觀,爾乃得解脫”。什麼叫“粗重縛”?“謂心相續中,所生習氣增上,堪能顛倒內心者(觀所斷)”。怎麼去斷它?就要用修觀的力量去斷。要糾正顛倒,必須要有智慧,必須要有正知正見。

  呼吸的相續維持了我們肉體的生命,

  貪瞋癡相續,維持了我們煩惱的生命

  我們衆生的心是不斷相續的,從來沒有停止過,一個念頭生出來就沒了,第二個念頭接著跟出來。就好比自己的呼吸,吸進去又呼出去,呼出去又吸進去,不斷相續就維持了我們肉體的生命。我們凡夫的起心動念,無非是妄念,歸納起來就是貪瞋癡,一個貪念生起來了,又滅下去了,馬上第二個貪念又起來了,不斷相續,就形成了我們衆生的心理活動,維持我們煩惱的生命。從無始以來,一直維持到現在,相續的年代長得數也數不清。這種貪瞋癡的煩惱心不切斷,你生死流轉是跳不出的,因爲生死的流轉就是煩惱流轉。

  知見顛倒的人,從不說自己錯,卻說別人不懂

  我們修行最重要的就是接受佛陀的教育,佛陀講的正法就是正知正見。我們上次舉了個例子,現在人“福”字倒貼,光是這一件事情,就可以想出很多道理來。爲什麼會倒貼?最開始他肯定不是倒貼的,比如一個小孩頭腦裏很純潔,他根本不會想“福”字要倒貼,後來因爲別人這麼說了,他才這麼做了,因此是受了別人的影響。

  同樣道理,爲什麼今天佛門顛顛倒倒的事情特別多,原來不顛倒的也顛倒了?也是邪師邪說到處散布邪見搞成的。你聽信他的,你也顛倒了,一旦顛倒了,顛倒的人從不說自己錯,都是說人家不懂的。

  迷信的人把福顛倒認爲是福來到

  比如很多年前,有的居士聽了法,好心指出別人不對的地方,“你這樣做法不恰當,我聽傅老師講法時講過。”對方馬上回一句:“他不懂的,我們一向是這樣的。”他不依照法而是依照自己顛倒的知見來分辨。再比如你提醒他:“福字倒貼了,不對嘛。”“你不懂的,福字倒貼就是表示福來到。”來到的“到”跟顛倒的“倒”兩個字呀,你把福字顛倒了,不是福來到,是福顛倒。這麼大的人了,連小學文化都沒有,迷信迷得這個樣子。

  正法聽得少,邪見聽得多,要糾正他的顛倒,

  他要罵你,所以現在度衆生很難啊

  由此可見,一個人本來不顛倒,受了別人影響也會顛倒。比如有些人開頭聽到一些正法,可是聽得很少,由于某種因緣東跑西跑,聽到些邪知邪見的話,聽久了,就把邪見當成對,你再跟他說正法,就很難聽進去了。所以糾正邪見,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爲他顛倒了。

  而且顛倒的人,特別提倡顛倒、強調顛倒,以顛倒爲殊勝。好比賣臭豆腐的,特地拿出來給你聞聞,還問你,“臭不臭?”喜歡臭的會說越臭越好。喜歡吃臭的,就說香。這樣的錯見固定下來了,你再幫他糾正,他要罵你,所以現在度衆生很難啊。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25-2) <總第165>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3月7日

   不糾正衆生的顛倒錯見,

  就不叫度衆生,而叫同流合汙

  本次提要:

  ■ 肮髒的人對清淨已不習慣,錯路上走得久了,讓他轉過來他反會不習慣

   ■ 要糾正錯誤,就必須反其道而行之,佛法就是叫你把顛倒的再顛倒過來

   ■ 不糾正衆生的顛倒錯見,就不叫度衆生,而叫同流合汙

   ■ 人總要懂得香臭,難洗的垢用佛法去洗就容易了

   ■ 修觀就是叫你警惕、叫你覺悟,要觀種種煩惱,要斷種種…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勸請功德”的講解(160~16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