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禅行法--《禅觀》第五集▪P2

  ..續本文上一頁成我們在談修行,你這邊叫順生死流過來,修行你就破了生死流,就逆生死流過來,所以從這邊一直走回來的時候。

  到這個地方,色,就一念無明起,要破這個無明,那麼就回到這個相,就叫做娑婆若海。入娑婆若海是這樣的一種狀況。那我們知道順生死流是這樣子,那麼意識形態裏面的運作也是這樣,所以第六識經過末那識經過阿賴耶識,再經過末那識到第六識的這個整個過程,這個運作,就是五蘊運作的狀況,也是八識運作的狀況,你了解凡夫是怎麼形成的,就這樣來的。

  你說我這個凡夫是怎麼輪回的,就是這樣輪回的。這個叫做輪回圖。輪回的理論,那麼你要看輪回的事相時怎樣,就另外一張圖,那是事相,你看六道凡夫叁惡道生死輪回,那是事相的部分,這個部分跟你談的是整個理論的狀況,他有理有事,這是華嚴思想告訴我們的一個最大的特色,這是理的部分,事相就是那一張閻羅王裏頭叁界六道輪回的那個部分,你看清楚了這個以後,那我們再看修行是怎麼樣。

  修行是叫逆生死流,從這邊走回來,因此第一個我們在講人格性的問題,你的意識形態很多,這叫意識流,意識形態象流水一樣那麼多,你有沒有辦法把他截斷,第一個先做這個部分。

  所以我們跟你講,你不要太聰明,你不要太厲害,你識性太發達那麼你根本沒有辦法進到這個領域,連異你都進不來了,更不要說住,所以當你的腦筋裏頭有很多很多理由的時候,你都在這個地方。

  這個地方的最大特色就那麼四句話,你又愛問,人家不能作答,人家一作答,你就不過呢,你的理由就出來了,人家一答了,你就但是又來了,人家幫你的但是解決了,你又還有,還有一解決了,你還是可是又來了,很多這一種,這一種狀況,你的腦筋裏頭是停在這裏面,你的意識一大堆。

  你要是比較有涵養一點,不會講的那麼多,但事實上他跟肉粽,肉粽知道嗎,不知道的話,端午節你回來看看,挂著那肉粽頭挂著,下面就有一包,一大堆,這個叫做概念包,你的概念裏頭就有好多概念。概念裏頭還有好多概念,那個叫概念包,一個意識形態流,一個是概念包。象這種情況,你沒有辦法確定你在講的是什麼,你現在提一個問題出來,那個問題裏頭還有問題,所以人家跟你作答,根本沒有用,因爲一答複你,你還有,可是,但是,不過,那個就沒辦法了,你必須先破除這個部分。

  進到這個(異)領域,修養的人生裏,這裏面分有兩個階段,就在這個地方,你看看,這個地方我們跟你分開,在這個變異念裏頭,這個意識形態這邊的人,這裏有兩個,當然不止了,不過最主要是這兩個,這一個是意識形態,意識形態你造惡業,就叫業識身,生死輪回是業識身在輪回,因爲看你所做造的業,通通集合在這裏,輪回就業識身這裏輪回的。

  當你把這些意識流跟概念包破除以後,你就進到這個裏面,這是善惡念裏頭,善惡念裏頭的這個染識,這是在善惡念的範圍裏,在染識,染識裏頭,你的概念還是很多,不過最主要的已經除掉了,這個地方的意識形態和概念相對于變異念的意識形態跟概念他已經淡了很多,但最主要你有一個放不下的,叫做核心價值觀,社會價值觀,所以當有人提到比較活潑概念的時候,你就有那種,啊,不是說...... 嗎?不是說嗎?不是說什麼,不是說那個不是不是說,那就是說有一個道德律或者法律,這叫中心價值觀,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在那裏,那個東西他一直幹擾著你,你會放不下,這個時候,叫做染識。

  就真理來講,他是不受中心價值觀的影響,中心價值觀是人定的,從真理來看,他是會形成概念,凡夫來講,從意識形態一再的運作,他會形成一種概念,而那概念是很單純的,只是個概念而已。

  譬如有水,水是一個很簡單的概念,當水從天上掉下來的時候,叫做雨,正在掉的時候叫做下雨,對不對,這是很單純的,這沒有社會中心價值觀,下雨有什麼中心價值觀,可是當你發現這個下雨,唉!這一次誰會當選,這個裏面你就夾有某一種意識形態在裏面,有沒有,就産生這種現象了,當你有附帶的那個標准在裏面,那個標准會影響著你,那是人爲的,不是真理的,不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這就叫社會價值觀,當你的概念裏頭夾入社會價值觀的時候,就叫染識。因爲你在判斷事情都在受他影響。

  這種東西宗教界裏頭特別多,所以你會看到有些人要喝茶的時候,茶杯拿起來要喝,這個就遮起來,有沒有,其實,他其實要打噴嚏而已,你不必這樣遮嗎,可是他的社會中心價值觀,就喝茶要遮起來表示禮貌,這是古代,現代沒有了,現在500CC拿起來也是重量杯,他只要求說不要咕噜咕噜這樣就好了,喝水的聲音不要太大,可是以前教的就是要遮起來,遮起來,穿海青遮的還可以,你穿這個500CC掉下來怎麼辦,這個叫做社會中心價值觀。因爲你有受過那個訓練,那個就是中心價值,他告訴你要有這個動作,動作對不對呢,因爲人教的,你符合他就對,有了這個東西,就叫染識。

  現在我們告訴你真的要修行的人,要到淨識,就是把這個中心價值觀給拿掉,有些時候要,有些時候不要,因爲那是人爲的,你要留意到這一點,你能不能看出當沒有必要的時候,那些東西必須放下,我們在這個地方跟各位講,那叫族群公約,當你跟族群在一起的時候,那有一個族群公約,人與人的一種公約,當你自己的時候,你不要再那麼嚴格,那沒有意義,可是有啊, 有人自己一個人,也是點裝,化的濃濃的,然後鏡子照一照他就很高興,然後就開始去炒菜,化妝,男生也是一樣,西裝打領帶弄好了以後,然後再去挑水,因爲他認爲人要這樣才有價值,誰看到,他自己內心滿足就好。當然你也可以這樣,不是說你不可以這樣,我們只是告訴你當你自己一個人,可以不必這樣,可是你要是講說慎獨,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更要謹慎,這個叫做君子也,那我就沒辦法了。

  我們是告訴你自在,自在當一個人的時候,你起碼條件就好了,你的生存,但你要認爲說那不行,我們是個君子就應該慎獨,要謹慎,獨處的時候要謹慎,可以,不是不行,那是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假如他不影響你的自在,那也很好,不鼓勵。

  那麼從這個地方淨識開始,也就是你自己看得到存在的一種複雜現象,這是一種複雜現象,所以我們把淨識統稱爲叫單一概念,染識以後就叫做綜合概念。就是你那個概念裏頭有好多個,不是單純的一個。

  你去注意看,有的人講下雨,同樣下雨,他只說下雨了,就有人說,下雨怎麼了,你看,爲什麼會有下雨怎麼了,可見那個聽的人,你說的下雨裏面還有東西呀?下雨其實沒什麼,就下雨,下雨好美呀,那就是染識,有沒有,下雨就只有下雨而已,那你就下雨好美呀,好美就是你加進去的,爲什麼好美,清明時節雨紛紛,根本就意識形態,那跟下雨有什麼關系,那沒有下雨你也清明時節雨紛紛,你已經變成意識形態了,你去留意看看。

  像我們臺北這個地方,這個月還沒,下個月開始,進入梅雨季,梅雨季一講下雨,梅雨下雨,雨就跟梅雨連在一起,有夠倒黴,梅雨怎麼樣,哎呦!梅雨都會發黴,屋子也發黴,衣服也發黴,人也發黴,那就綜合概念,你把雨已經跟其他東西連在一起,他已經不是單一的,下雨就只是下雨,水從天上來,就叫下雨,可是你就不是,因爲你受了很多文化的熏習,不管是詩也好,小說也好,文學也好,或者繪畫也好,你已經灌進去很多東西,再加上生活經驗裏,所得到的一些良好的印象或者不良好的印象,他綜合成你的一個性格,所以一般人來講,他都會有這種染識的部分,那我們現在修行,你這些染識通通要放下,要能夠到達單一概念,那你才有辦法從這單一概念裏。

  我們再往前走,這個地方就是修行,一般正式修行的地方,所以我們說你到達淨識的時候,是工程面到達修行開始線,你到達置心一處,參禅金叁角的時候,是技術面到達修行開始線,假如這兩個條件不到達,你修行大概都很難。

  當一個沒有生命力,缺乏生命力的人,你到不了淨識,你技術面也到不了,因爲你沒有生命力,息出息入你看不清楚,金叁角不具足,因爲一打坐,你就舒服禅進去了,對不對,一修法就掉入舒服禅裏面了,你沒有辦法進行。所以我們說到這個地方來。

  我們看見到八識識概念,證初果,所以到淨識這個地方叫做初向位,這個是資糧道的起步,所以我們這裏這個地方,我們叫做修行開始線,這是工程面的修行開始線。

  開始過來這邊,初果是初信位,見到五蘊識構成八識識,就是二果位,是叁信位,見到念頭構成五蘊識的時候,就是叁果位,這是五信位,然後,破無明,破我執無明,是七信位,破法執無明是九信位,然後十信位,一分保任,准備進入法界,證得法身,這個是逆生死流要走的這一段。

  你留意到這是不一樣的,那麼這個地方,你每破一分識,就證一分法身,感受一分法身,你的禅觀正式成長,所以這個地方是從破識來看。那下面這一段是告訴我們你禅觀進行的狀況,在這染識之前是沒有禅觀的。

  從淨識開始,我們在訓練的就是昨天講的,在禅修開始,這個地方是講禅修,你就要培養你對法身發生的感受,這個叫做初禅觀。

  從這個地方來講,我們叫做細禅觀,所以當你細完成的時候就證阿羅漢了,證阿羅漢了。

  那麼到後面這個階段,這個叫做微妙禅觀,我們要修的法界觀,十玄門,周遍含融觀,就是指這個部分。

  修行他的次第是很清楚的,很清楚一點都不馬虎,我們先從宏觀的整體的這個部分來了解這個部分,你知道這種情況,知道我們如何運作,我們下一步才好說了,說你要怎麼進行的,這個圖是很長了,現在我們先跟各位講到這個地方。

  今天要跟各位談的是這個禅觀要怎麼進行的部分,這個工程面在進行的時候,要講禅觀,我們要先講這個工程面,而工程面最主要是這個地方,…

《華嚴禅行法--《禅觀》第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