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裏面看到有四聖、有聲聞、緣覺,有菩薩有佛。這個就是聆聽欣賞;
你會接納;你會欣賞、你會接納,他演被閻羅王抓去的那個鬼,他表現出來就看到了,你就也接納,他就去了,你總不要在那邊再說謊話,再說他不是鬼,因爲你真正的看到,他在這華藏工程裏他表現的很好,他雖然啼啼啼,啼的沒有很好,也扯不出東西;到底講什麼我也聽不清楚,但是他就很認真講,因爲他不會講話,他從來沒有站起來表達過,你突然間要他,“昨天、今天...明天...,請多多包涵,我不會講話”,你到底在講什麼,那不管,你看到他很認真在講,認真就對;
我們不是要他的知識,看他的生命,你會不會欣賞他,你看這麼樣認真,你看,上一次起來喂...不出來,結果站了叁分鍾坐下去了。現在這一次來,竟然前天、昨天、明天...喔,謝謝大家。這樣已經講了很多了。表示他有在進步。
你不能把那一個他講得很好,你知道那都是裝飾品。大腦的裝飾品,不真。這個雖然講實在很想打下去。但是人家真的很認真,你看到他閻羅王說這家夥通過,因爲他認真,下輩子一定比這輩子進步,這個就是欣賞,你去接納他,這才是真的華藏工程。
你要真的這樣去訓練,你要修禅觀,你就修得到了。因爲你會感受到,會感受到,真實的生命在起作用,慢慢的你去培養,所以你去欣賞。我說落葉美,這花開很美,它枯了掉了也美,你到底看得到看不到?師父說很美,對,很美。怎麼很美,師父說很美。那個叫美嗎?你根本欣賞不到,你只是意識形態,我們那個師父他就說,落葉掉了很美,所以我看到落葉就很美,結果你把落葉變成很美。你要感受到它的美。
你要帶著疑情,什麼叫做美。這片落葉怎麼叫做美,我實在不會欣賞。不會欣賞那也是你在欣賞。因爲你現在正在摸著石頭過河,你不會欣賞,你在學習,學習欣賞,這個就真實的。不是說師父說很美,你沒看到,很美就很美,你就是不會欣賞。其實你比人家更不會欣賞,因爲他看不到哪裏美,他疑情在起作用。你沒有,你只是意識形態、語言文字接受。因爲師父說很美,所以我就跟著說很美,那一點都不美,倒是那帶著疑情,到底是哪裏美,把它翻過來看也不美,不小心一捏、碎了!哇!哪美,美在哪裏?你只要帶著疑情,有一天你會發現,哎呀!真美,那就是你成長的軌迹。
我們怕的是你用意識形態那就麻煩了,去培養那個,培養!師父說隔壁這個是菩薩,我怎麼看他都不是菩薩,每次坐下來都不關機。唧唧唧唧,然後到處逛,但是說他是菩薩,我就要欣賞他是菩薩,這個也菩薩,那個也菩薩,到底菩薩是怎麼定義的
有一天你慢慢的感受到,啊!原來!大家都是菩薩。你知道嗎?那個摸索,是你最重要成長的機會。
你假如都不摸索就沒有,這個叫培養,慢慢去培養。培養不是一晚長大一寸,沒那麼快,那麼快大家早就成佛去了,還會坐在這裏糊裏糊塗,不會。你要慢慢來,慢慢來,一定帶著,這個就是修行。
好,這個情況,當你這樣一直訓練,一方面技術面要進行,一方面工程面,剛才講禅觀這個是工程面,技術面你到達製心一處,工程面也到這裏。好了,現在問題就來了,技術面也到製心一處,修行開始線。工程面也到這個淨識,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也有了一點。當然有的圓的、有的扁的,有的紅的、有的綠的,那不管,大家種類不同。到了這樣一個狀況,我們的修行就正式開始了,那才叫正式開始,這個是按照禅修的辦法。
或者你們密法修法,這兩個你看同時進行。我們現在因爲有意識形態區分,禅修就是先念佛、拜佛,然後靜坐;因爲念佛,所以一坐下來佛號一起來,這個時候你的整個生命感覺就會出現,那叫生命觀境。那是屬于這一塊的一部分(法界人中像),每個人不一樣,不一定這裏面牽涉到你個人的身體狀況,還有心理狀況,所以它呈現的狀況會不一樣,早期是不管哪裏啊,後來就會有所偏重,那是後來分析的,我們不管那些。你就當作什麼都有的火鍋一樣,煮下去就對了,通通一起。
禅是這樣修,密也一樣,密它一定要有一個什麼,先唱字母再持咒。其他的修法都是平常你的工程面。當這個地方唱誦字母再持咒的時候,就跟念佛以後打坐的情況一樣。當你在持咒的時候,字母它會推著你前進,那麼它也會出現這裏面的狀況(法界人中像),剛開始你可能一小塊,朦朦胧胧的,不是很清楚的,當你的功夫一直下的時候,就會一直清楚起來,接著擴大。擴大成全方位的,這個就叫法界觀。
所以我們在華嚴法界觀門裏頭,它特別訓練這些東西,它特別訓練這些,到這裏面整個畫的東西都是法界觀門所寫的。
所以你說杜順和尚他寫華嚴法界叁觀,我們通常叫法界叁觀,就是修大方廣佛華嚴經的法界觀。他的法界觀門裏頭就是這個狀況。那麼請問你,杜順和上有沒有看過這個東西(法界人中像)?我不能夠肯定他有沒有看過,但是他的觀法就是在描述這個東西,肯定他一定看過。
尤其是到了賢首國師的時候,他是康居國的人,當然他的爺爺就也到長安來了,他跟著他到長安來,所以他們在西域文化裏頭,這東西應該是都接觸過了,所以你要知道,華嚴爲什麼特別有法界觀跟盧舍那人中像,有絕對的關系,盧舍那人中像和禅觀有絕對的關系,所以我們都叫觀觀觀。爲什麼什麼觀什麼觀?
你在修密法也一樣,你布置壇城是要給你起觀的,壇城的布置是從法界人中像演變出來的,禅修是直接用自己的身體下去觀的,它不透過俑,密法是透過俑。但是禅不是,禅是直接用人,直接自己觀。我觀這個人中相的手臂的時候就觀自己的手臂,有這種狀況。觀這個手臂的時候我就觀這個手臂,我觀這個胸部的時候就是胸部,臀部的時候就臀部就全身整個法界就在我身上,直接從身入法界有沒有,就這樣來,同入毗盧性海就在這裏,華藏聖域就是這樣子就直接進去。
所以你禅修的本身直觀就是禅觀,沒錯,但它是直觀但是密法是透過媒介來觀。密法要有壇城,密法有壇城它有個方便,一方面自己好修行、一方面好接引衆生,但是所謂好修行、好接引衆生就是很麻煩,什麼麻煩?好懈怠,因爲有東西可依靠,但禅是沒辦法的,你一定要精進、不精進你已經脫離了,你那個修行起觀你起不來了,無法起觀,所以禅法到最後會變野狐禅,就是這樣子。你不知道修到哪裏去了,密法比較難變成野狐禅,因爲它有東西在,你要留意到,這是禅觀的實力。
所以你一定要到製心一處開始,製心一處開始這個境界(法界人中像)基本就會現前,他不清楚,破無明以後它就會清楚起來了,那就入法身,很快會進去了,這是禅觀的一個過程。
禅觀不屬于禅、也不屬于密,它不分禅密通通要禅觀,禅也要觀、密也要觀。在華嚴裏頭它本來就修各種觀門,法界觀是其中之一,有沒有。華嚴叁昧觀也是這個觀法,都是觀,觀是這樣來的,它是一個行法,所以你修密法的人需要禅觀,修禅法的人更要禅觀,你修淨土的也要禅觀。
但問題是禅觀的能力你是怎麼培養的,它一定有一個步驟,你必須按照那步驟來,沒有辦法省略,你說我跟別人學就可以,那你去跟別人學,因果由他背,我不管。但是我們告訴你,你要進入這裏頭,你就要按照一定的步驟來,所以能,禅觀的能,禅是有能有所,所可以,所大部分都變成文化系統,這是一種文化(法界人中像),這個也是一種文化(胎藏界曼荼羅圖)。
現在我們擺設的這些也是一種文化,我們這是按照唐式的擺設方法,也有明清式的擺設方法,那都是壇城的布置。沒有對不對,那些都無所謂,但是問題是你那個能,能力,能不能起觀,而所有的觀法當中,最圓滿的觀法就是法界觀,法界觀最早期的典型就是盧舍那人中像。
所以修密法,我們是源頭,華嚴密法是一切密法的源頭,這句話講起來很狂,但告訴你八九不離十,因爲這個密法在印度是什麼狀況目前沒有什麼東西可證,唯一能找到最早期的密法是這個法界人中像,就是從西域過來的,這是我們所繼承的,也是我們傳承給各位的,你就從這個地方來。
現在我們在想怎麼樣,最好是用銅質啊,石雕也可以,比較麻煩要找一個樣品,這個樣品做起來大家都可以作爲一種真正傳承的依據,這是一個,另外一個華嚴寶塔,一個華藏世界海的華藏塔,這也可以,塔也是一個起觀的標的,但是有這個是最原始的狀況。
因爲華嚴塔的東西已經是唐朝以後的東西,這是唐朝以前的,盧舍那法界人中像最原始的狀態,最成熟的狀態是華嚴塔,最原始的狀態是法界人中像,或者叫盧舍那人中像,我們每一個都可以修,每一個人都可以繼承,因爲這是我們的根本,而到目前爲止,把這個法界人中像當做佛教藝術品來研究啊,當做禅觀來研究也有,但是把它當禅觀來修行的還沒有,所以這個法基本上斷除,斷了,但是在我們自己本身裏頭,因爲根、種子就在我們這裏,我們自己可以發起,這就要看各位了。我只是起一個引導的作用。
跟各位講說這個非常好,而早期修行之所以會那麼相應,關鍵就在這裏。我們大乘修法有兩個系統,一個是中觀論派,中觀論派是龍樹菩薩爲代表的;另外一個是彌勒菩薩代表的叫做瑜伽行派,有沒有。瑜伽行派其實就是yoga派,yoga是什麼?就是禅觀,我跟各位講,yoga這兩個字翻成中文就叫禅觀,沒有依據,現在曆史上都沒有證據說應該怎麼翻,就叫瑜伽行派是當時翻譯的,用現在的話來講以中國人實修的曆程裏,yoga就是禅觀。禅觀yoga來講叫相應。
事實上禅觀也是講相應,完全一樣的,基本定義是一樣的,只是現在找不出它的語源,這文字的字根的語源。源、源頭在哪裏,不知道。但是我們實際從修法的立場來看,我們都在走這一條路,都在求相應的,這相應跟你那神通相應不一樣,那個相應就做見到鬼,那個不叫相應,…
《華嚴禅行法--《禅觀》第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