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禅行法----《禅观》第二集
海云继梦和上
我们提到所谓禅观的这个部分,这个法界人中像是修行中禅观的最直接的一个媒介。你知道后来为什么这个佛像、造像,到后来法界人中像不见了,只有一个佛像,佛像身上的图案都哪里去了?是不是雕刻者、那些修行者懒惰、太复杂了,就一笔把它抹掉,是不是这样?不然哪里去了呢?
这个你一定要实修,不然你不知道,你找不到答案。它没有丢掉,它还在。因为法界人中像是一尊佛像,后来在传入中国克孜尔千佛洞,再进来就到敦煌,到敦煌进入石窟以后它把贴在佛身上的这些佛像,通通贴到石窟的墙壁上去。你要实修你就知道。
因为我看一尊佛像,我到起观的时候还是要在我的脑海里出现,假如我把它布局在外面是不是更好观想?你去留意看看,因为你不修就没办法了,你要修你就知道,它通通密密麻麻在上面,墙壁上。四面八方我都可以起观,观在一个佛像上面,我等一下走到后面看,等一下在前面看,在墙壁上全部出来,所以佛像就单纯化了,这个也是整个思想演变的过程。
为什么石窟里头佛像那么多,就是从法界人中像走出来,走到石窟上面去,所以在石窟里头的佛像本身那就不必了,就不必再密密麻麻图案那么多,它已经都到石窟壁上去。
后来进入中国也发生同样的情况,在大雄宝殿的四面都是壁画,法界人中像已经转为壁画去了,所以佛身本身只要金身就好了,你要留意到,这是有渊源的。你假如不知道佛像的演变是这种状况,你修行根本下不了手。
现在你既然已经知道,佛像造像的演变,它跟它的物质环境有关。因为石窟里头的造像直接就画到墙壁上,那么到了中国以后它的大雄宝殿里头,台湾的大雄宝殿窗户太多不能画佛像,大陆的大雄宝殿都是密封的一样,跟石窟差不多,非常暗,所以他通通画在上面。假如你想看,下次我们再一起去。那个画的真好。就是从这里面来。因为画到墙壁上去面积加大,所以内容也丰富了,这个就是状况。你不懂的这种变化,你根本进不去。
所以你不知道要如何起观,这是一个,现在外在的条件,这个所出来了;再来就是你的能,能的部分。现在我们台湾为什么没佛寺,麻烦就在这里。讲没佛寺好像我们没佛寺,就叫人家都没佛寺,我跟你们讲,不是酸葡萄,是真的没有佛寺。第一个没有塔,第二个大殿修法堂都没有。大殿要有壁画,也没壁画。现在有的壁画也不是起观用的,都是美观用的,反正有个观。人家是禅观用的,你是美观用的,可是这没有办法,反正有个观都通过了。它在封闭的情况之中能够保存那么长的时间,那在修法堂里那这更严格,立体的、平面的都有,我们到现场看,你就可以明白为什么。新的时代所画的壁画缺少起观的作用,在广州这一带有新画的壁画也很多,那是美观用的跟起观用的完全无关,这个是一个部分。
那么现在我们要跟各位谈的重点是你禅观怎么修的问题,前面我们提到禅观不止是禅,坛城也不只是密,所以在原始的修行领域里头它本身不分禅不分密,你要留意到它不分禅不分密,是我们现在用意识形态才强分有禅净律密,在古代佛陀什么时候跟你讲禅净律密,祂每一个人什么都要来,你要受戒,也要念佛,也要禅修,也要起观,只是后来我们观来观去都观歪了,好像修禅的人只抱着蒲团就会开悟了,没有那回事。修密的人好像就不要禅修,没有那回事,这些本来是一体的。
现在我讲到源头来,你看法界人中像,你可以从这个地方去看,你是怎么修的。坛城是需要的,所以它有大曼,从密法的立场来讲有大曼,就是佛曼。其实在这法界人中像里头,它是什么都有了。佛曼、法曼、三昧耶曼、羯摩曼通通在这里面,这是你看密法的四曼。
禅法也有四曼,禅法的大曼是什么?你自己本身是大曼,有没有。你去注意看,空性是法曼,禅堂跑香是三昧耶曼,你自己修法是羯摩曼,本来四曼具足。哪没有?你就硬是意识形态,怎么没有?在禅堂里修法四曼具足,你已经变成这个意识形态了(胎藏界曼荼罗图),没有这个就没有曼荼罗,这没有办法了。
因为在法界人中像中是都可以的,因为你的禅观也就是法界观,整个法界谁都要观,不管你修什么,你都要观这个。而这个从哪里来?从你禅修开始。
你想想看,这里面(法界人中像)佛像那么多,念不念佛,一定念啊,因为你要看到这叫什么佛、那叫什么佛,你就一直念啊,这是什么菩萨,这是什么护法,通通念,怎么会没念?以为看就看啊,你的心在这里翻筋斗,这样就好啊。你在看的时候就在念,就在念、要念,不是眼睛看、看懂就好要一个一个念,这个什么佛、这个什么菩萨,都要念出来。大家变成用看,不念。所以你就看不懂,你就一个卢舍那人中像或法界人中像就带过去。
曼荼罗一个一个都要念出来,那就在念佛,谁说没有?在这里面你把法界人中像这个图念一遍,其实就是诵了一部经了,佛也念了,经也诵了。你看,佛曼、法曼都有?
你为什么修法?三昧耶曼就起来,愿力起来了,你自己在实修的过程里,当然你会烧香、供养、供水、供花、供果等等这些供养、羯摩曼,所以基本上在这个时候是不分禅不分密,全部都一样,大家都这样修。
这个是连接点,连接的点,连接能所之间的连接。再来就是你要怎么修,这个是问题了。
我们站在一个修行人的立场看到一个东西,就要知道它怎么修,你要有这种动机。学者不一样,你看学者一看,天山南路的、天山北路的….,学者一定先看这个。你是行者,行者你一定要看这个怎么修、个人所专不同,假如你是个艺术家来看,这个好这个是创作,艺术家是看这个。你是行者,你当然看它怎么修?你假如不愿意看它怎么修,你不是行者,你没有行者的资格。
学者有学者的资格,他有他的立场,他的角度他在看。你有你的立场,有你的角度看,是不是这样?听人家演讲也是一样,他是学者讲他的,我在听,以我行者的立场听我要听的,因为他是专家,专家里面一定有我们要的,我用我要的就好了。我专心听、认真听,欣赏他讲的,他讲到嗯,这是我修行要的。你就抓回来就好,你只要那一块就好,其他你不要。
所以你看到这里,你就要知道怎么修,你必须要懂得怎么修,你说我才在学而已。好,你就学怎么修,能所之间弄清楚,再来我们要点、要领,要点是我的能,我要怎么起观。
起观第一个我们跟各位讲,禅观就是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在细部就是感受生命存在的活动那个能力,这个就是比前面进一步了,再来就看到那个生命活动的轨迹,你看得到了,这个时侯你就知道,根性怎么起作用。不但是这个样子,只看到轨迹,他只看到一部分,这个叫理事在交融,理跟事,你要能够看到根性活动的轨迹,基本上是正在跟空性沟通的时候。你懂得空性,但是还没有完全证得空性,有一点感受空性,所以根性才会起作用。你都没有感受到空性,根性绝对不会起作用。
这个时侯,是你初果到四果之间的部分,我们跟你讲的是华严禅的部分,跟罗汉坑那种非人格法身是不一样,非人格法身对根性的起作用并没有,他只是打死识性而已,让识性不起作用、破无明。根性有没有起作用?他不管。
可是我们华严禅在训练的时候,根性要慢慢培养起来,所以当你识性越破的时候,根性就越强,两个是同时前进的。可以一脚前一脚后,没有问题。但是当你识性破一分,根性就长一分,它是同时进行的。所以他是人格性法身,不是非人格法身,这个法身是不一样的。
但是这个时侯呢,在证阿罗汉以前的这种生命观境是局部的,不是全部的。你所看到的法身也是部分的,不是全部的。到九信位以后就是双破我执法执、无明以后,这个叫九信位。这真正的大阿罗汉,但是你还要再一分保任,把这个非人格法身扩充。
假如你没用受华严训练的话,这个十信位需要的时间要很长,你要是受过华严禅的训练,那个十信位的时间很短,可能不要一支香的时间。但是你假如是非人格性法身训练证得的阿罗汉,十信位可能要无量个三大阿僧祗劫,才能跨过去,因为那个是很难的事。
我们在告诉你说,你现在要一面破识性,一面长根性,你成佛证阿罗汉的时间会比较晚,比较晚的时间不会超过十年,但是你要纯粹证阿罗汉、要再转过来成为法身的那个十信位,要圆满这十信位,可能要无量个三大阿僧祗劫,关键在这里。
不是说我们要你晚一点成佛,不是。真正要成佛快,要证法身入法界,华严这一路走是最方便的,关键在这里。现在就是从华严的禅观训练里头,你如何去培养你感受的能力,生命存在的感受力。
我们刚才从欣赏开始,从你参加华藏工程开始,你不要以为说我们为什么莫名其妙搞一个华藏工程给你,目前我们大家在参加的华藏工程都不及格,都弄错。因为你那欣赏的能力没有,而欣赏一定要三到五分钟。
人家讲我很清楚的听过,然后你内心里头要真的感受到,他讲好在哪里?好不是他的知见比我好,不是。而是你看到了,以他的程度能够这样表达,他进步了。以他上一次那样讲、这一次这样讲,他进步了。
或者你看到有人是来应付的,这也是欣赏。这家伙应付的很不错,根本都没准备,讲起来还油里油气,很像一回事,他肯定这一关会被阎罗王逮住,因为他是假的,因为他很聪明。他有知识、也不准备,跑来吃一餐,应付一下。三到五分钟就讲完了,讲得很好。
有很多同修是这样子,他来,他不讲第一个讲第四个,等前面三个讲完综合就变他的,这很厉害,告诉你阎罗王通通把你记下去。说我看到了,又有一个被阎罗王逮住了,这也是欣赏,因为他示现,他告诉你少演那种戏,对不对,这就是欣赏。你要聆听,你没有聆听,你欣赏不到。
所以你在这个华藏工程里,你就看到三界六道众生,你也可以在这两个钟头…
《华严禅行法--《禅观》第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