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少欲無爲·身心自在▪P2

  ..續本文上一頁這一生的惶恐與不安。這樣的人生,怎會快樂呢

  

   人來到世間,應該要發揮生命的良能。生命是要讓我們使用的,所以,我們的心念要時時刻刻放在如何利益人群上;否則,縱然生命是活的,和死了也差不多。

   助人爲快樂之本。生活得淡泊自在,而能夠付出愛心、幫助他人的人,就很快樂。力量有余的,用雙手去扶不能走路的人;物質有余的,歡歡喜喜布施出去,這就是真正幸福的人生。

   安穩最大利,知足最大富;能夠安穩的人生是最幸福、快樂的。

  切磋

   每個人的心地都有無盡的光明,只是這分光明常被遮蔽。

   例如桌燈都有燈罩,只要打開桌上的電燈,光線一定投射在桌子上,這是因爲燈光被燈罩罩住,所以光線受到局限;若將燈罩掀開,光芒就會發散于四周。

   我們這一分心光,就像被燈罩完全遮住般,使發散出來的心光闇昧,無法反映出光明的心性,這就是障礙。

   一個人必須自信、信他。對自己的能力要有信心,對他人也要有一分誠懇的信任。在日常生活中與人相處,必須互相幫助、彼此切磋;如果我們將自己的心光照射他人,他人的心光也會照射我們,人世間將充滿一片光明。

   然而,我們現在身處的社會障礙重重,人與人之間無法坦然相處;殊不知這些障礙都是由自己內心的魔軍所造成。要降服魔軍,必須有心向善,自內心生出一股毅力,不斷精進、撥開萬難,勇于面對障礙所起的逆緣,以信心將其轉爲善緣。

   一塊玉石,若要成爲價值不菲的寶玉,必須經過砺石的琢磨。人也是一樣,我們若想要有所成就,一定要面對許多惡劣的環境、不好的眼色、難聽的言語、難辦的事情……。我們都要一一將其克服,同時抱持感恩的心;因爲這些人事是要成就我們、愛護我們的。古聖前賢能有所成就,就是憑借這分勇猛的感恩心。

   「愛之深,責之切」,這句話說起來簡單,但要深刻感受卻不容易。其實,每一個嚴厲責備我們的人,都是愛我們的人;但是我們往往無法接受這種「責之切」的境地,只想追求「愛之深」的感受而已。這種心理障礙,普遍于人間。

   我們若能透徹此理,再難看的臉或難聽的話,也能善解,並生起感恩心;如此,就可轉障礙爲力量,轉逆緣爲善緣。

  覺有情

   世間有很多人爲情煩惱,陷于情執、縛捆而難以解脫。

   世間情有許多種,有親子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情……,包羅萬象、無奇不有的情,常使人迷惑、痛苦。

   夫妻感情不睦,整天吵鬧、互不體諒,是男女情愛的煩惱。子女見父母不和、擔心父親的事業、操心母親的身體,是子女對父母親情的煩惱;子女在學校的課業、身體上的病痛、在外的交友,父母看在眼裏、苦在心裏,是父母對子女之情的煩惱。

   凡夫的人生,就在父母、子女、親友之間的情愛纏繞中,牽引得牢不可拔。

   父母的問題,會影響子女的情緒;子女身體不適或發生意外,父母會痛不欲生;男女間不能互體互諒,將會造成社會悲劇。這種種的牽挂,真是苦不堪言!

   其實,這些情是狹隘的、是迷惘的。菩薩又稱爲覺有情,是覺悟之後的有情,是面向衆生發出無量無邊的「慈悲喜舍」之情。

   人人有情,人人都可以是菩薩;只是佛、菩薩與人的差別,在于覺與不覺。人平時雖有情,但不覺,不覺就是迷。凡夫多爲情所困啊!

   我們要將一切的痛苦和煩惱,化作一股堅強的力量,將我們在迷中被障蔽的邪知邪見轉換成正知正見。

   我們若能擴大心胸,將普天下的父母都視作自己的父母,把普天下的子女當作是自己的子女,情愛就不會局限在狹隘的範圍內而無法自拔。

   因此,我們要把有色彩的私情看淡,才能增長深邃、長遠的菩薩「覺有情」,並使這分情普遍天下、充滿宇宙。

  過秒關

   每逢歲末,人們通常會說:「年關到了,好忙喔!」

   我們不要等到年關才忙,應該時時過秒關——每天、每小時、每分鍾、每秒鍾,都該忙著清潔周圍環境、整理內外。

   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能時時把內心的煩惱都掃除清潔,則每秒過關,年關何忙之有

  

   做人不該閑逸無事。有一位大企業家來看我,我問:「近來如何

  」「近來很忙!」「恭喜!」「很忙哩!」「對啊!就是恭喜你忙。」「爲什麼

  」「公司忙碌,表示你的事業正在發展,經營有成。」

   我們也是一樣,只要對行走菩薩道的工作——濟貧教富,懷抱著一分堅定的信念,就會覺得極其忙碌。忙什麼呢

  忙著做收付愛心的工作。

   菩薩遊化人間,爲一切衆生而忙,身體雖忙碌,心卻輕安!外在的生活因忙碌而充實,內在的心靈則因充滿了愛,而沒有空間可放置煩惱。

   生活多一分踏實,心中就會少一分空虛;心中多一分清淨愛,生活便會少一分煩惱。如此一來,則時時處在滿足的喜悅法樂中。

  人心柔和·風調雨順

   ——由天災人禍談「愛的綿羊」活動

   時值初夏,靜思精舍大殿外陽光普照、草木青翠;加上悅耳、清脆的鳥叫聲,讓人有一股清涼之感。從裏面往外看,可以感受這一片大地充滿了無限的生機,這是多麼甯靜、祥和、光明的境界!

   各地響應孟加拉國救災

   生活在同一個世界裏、同一個天地間,有些人卻處在貧窮、戰亂、天災、饑餓等種種苦難之中。這世間,哀哀待救的難民何其多啊!

   慈濟美國分會發起救助孟加拉國災民的行動,本會也在臺灣遙相呼應,臺北、臺中、臺南、高雄、屏東、花蓮……,凡是有慈濟人聚會的地方,我們都極力帶起救災的呼聲,呼籲大家伸出援手,救助遠方的苦難人民。

   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懷就是愛的表現。雖然只是大家隨喜捐助,但是加起來就是一筆可觀的數目。因爲有這股愛心的彙流,才有這分力量。人多力大,這也顯示了臺灣人的富有——富有財物,也富有感情與愛心。臺灣是個富足安樂的地方,所以大家要懂得惜福、造福;人人造福,才能人人享福。

   造福由節約滴水做起

   造福要從自己做起,我們應懂得如何節約。看看孟加拉國受災的地區,連一滴水都難以求得;所見之處,盡是滿目瘡痍!有水的地方,浮著人畜腫漲的屍體——即使有水也汙濁不堪,不能飲用。

   臺灣自從入春以來,一直到六月中旬,因爲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沒有下雨,導致有些地方因缺水而無法耕種,政府只好宣布暫時休耕或改種旱作。據新聞報導,今年(八十一)有些地方若休耕,我們的存糧也還足夠維持一年。

   雖然六月下旬全省各地均下了大雨,解除了早象,水庫的水位也回升了;但是,此後是否還會有適時的雨量,仍是未知數。所以,我們應節約用水。或許有人認爲臺灣有的是地下水源,可是若大量汲取使用,後果也會很嚴重。滴水如金,大家平常要把點滴之水節省下來,連一滴水也應愛惜,更何況是其他的物質!

   化垃圾爲黃金

   我一直在呼籲垃圾分類的環保問題。爲了公共衛生,我們經常使用免洗餐具;這些用具最好選用紙製的,不要用保麗龍製品。因爲紙類可以回收,而保麗龍製品卻會汙染環境,造成二次公害。

   同樣是用過一次就要丟掉的物品,有的可以回收再製,有的卻會造成公害。像便當盒或許染有食油不適合回收,但至少也能拿來燒熱水、回收熱能。所以,我們要運用智慧選擇使用的物品。其他廢紙也可以收存好,鋁製的罐子可以順手洗幹淨收好,因爲這些垃圾都可以變爲「黃金」!總之,垃圾如果加以分類回收再利用,可以再産生許多資源。

   鋁罐回收做「愛的綿羊」

   金車教育基金會曾爲慈濟舉辦了一系列「預約人間淨土」的活動,其中一項是由金車教育基金會製作一些「愛的綿羊撲滿」,讓小朋友們認領,以培養他們的愛心善念,積貯零用錢助人。我們可以把回收的鋁製空罐自製成愛的綿羊撲滿,讓小朋友認養一段時間後,再讓它們「回娘家」。

   有很多可愛的孩子因爲經過慈濟精神的洗滌、啓發愛心,所以都想存錢參加蓋醫院、建學校。他們天真、幼稚的心靈,均存有這種善念。

   我們可以廣泛地推動「愛的綿羊」活動,但是如果另外製作「愛的綿羊撲滿」,將來會造成垃圾。因此,倒不如利用回收的垃圾——鋁製空罐來做,把慈濟愛的綿豐標志貼在空罐上,然後發給小朋友;等他們把愛的綿羊養肥後,再請小主人帶著綿羊「回娘家」。這是化腐朽爲神奇、化垃圾爲黃金的好辦法。

   愛的綿羊具叁項意義

   常有小朋友拿撲滿給我時,說:「這是要給師公蓋醫院、救貧困的人。」也有小學老師呼籲同學們少吃糖果零食,把錢存入撲滿參加建院。所以,我覺得推動這項「愛的綿羊」活動,具有叁項深義:

   第一,使愛的教育能夠更普遍。

   第二,讓大家懂得惜福愛福。

   第叁,是實際的資源回收。

   若懂得應用,什麼東西都是黃金;只要懂得造福,舉手投足都是機會。我們生活在如此安和樂利的環境中,更要趕緊造福、行善;若等到環境不允許時,就已經錯失良機了。

   孟加拉入春以來,連續遭受飓風的侵襲;救災工作尚未做好,就再遭遇另一次的災難,死傷無數。衣索匹亞也再次發生戰爭,飛彈不偏不倚地投中油庫,一千多人當場死亡。生于動亂災變的地方,多麼可憐!我們處在安定、富足的地方,更應積極地行善、造福。

   天災由人心感召

   我們都希望居住的地方,能夠風調雨順。現在求雨無雨,我想這和人心有關。因爲人心太過于火爆,所以感召這種熱浪襲人的天氣,實在令人擔憂,不知幹早還要持續多久

  

   天災都是由人心感召,這是一種「共業」。所以我們要放大心量、調柔心性、培養愛心;人人能夠如此,就會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凡事先由自己做起,奉獻愛心要從…

《少欲無爲·身心自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無常與永恒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