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雲和上《地藏經》(北美)
第5講
主講人:海雲繼夢和上
我們要跟各位談的是第叁品,觀衆生業緣品以及第四品,閻浮提衆生業感品。這兩個品目裏頭都講到衆生的業,一個是業緣一個是業感。這本來就是一個大課題,業緣與業感我們要從理論的立場來談跟衆生的現象大概要十二個小時才講得完,所以我們今天用兩個小時把精華來跟各位做一個交代。既然各位來了,我就不能欠各位,當然我更希望各位不要欠我。聽完回去就要修,就這麼簡單。你不修下輩子你就還不完,你會修得很辛苦,這輩子聽得到你不修,下輩子聽不到你怎麼修?很多人常常這樣在想,我找不到師父,沒有一個好師父。不是沒有好師父,好師父很多,只是你不服他就對了。你只是不服,你看不慣嘛,講的是不錯了,太年輕;他的年紀是可以啊,講不好。你這個就很麻煩了,我告訴你,不是找不到好老師,我的感覺是找不到好學生。所以你別擔心,誰也不欠誰,大家都欠一個好字而已。
業緣講的是一個業的本體,業怎麼來的,你知道嗎?就來自于你的身口意,身口意,你想什麼,你講什麼,你做什麼,都有業。你罵我,我說你造業,對不對,你罵我你當然造業,你贊美我你也造業啊,你知道嗎?只是造惡業還是造福業而已,是不是這樣?所以發自于我們每個人的身口意叁業裏,你一定都有業,那就是因。這個因發了以後,只要有緣,那你就果到了。但問題就是緣具不具足,那你不知道,因爲緣還沒有到。通常我們在造因的時候,都沒有緣,所以你的果報不現前,那你就說又怎樣,又怎樣?
我小時候聽到一些老人家這樣在罵小孩,小孩子很蠻橫,不聽話,那老人家就罵,就算你是叁頭六臂,我都要把你製服。真的叁頭六臂你能製服嗎?他一頭兩臂你都沒辦法了,叁頭六臂你就有辦法嗎?我告訴你,真沒辦法,這個是說明什麼?說明你的嗔心已經起了,使你惹父母,那個有業,緣馬上到。學生惹老師,也是業緣馬上到,是不是這樣?所以你馬上挨揍。那個緣就在那裏,因爲他有權利就是緣。但你來到這個地方,就不一樣了,這個西方世界跟東方世界不一樣,父母親不能夠用權利去揍子女。那你來這裏,那你的福報就比較大,但是你所造的因呢,將來的緣到,果報還是現前,所以這個業緣主要講的就是業的本體、業的本質。那麼業感就是講他的作用。
那個業跟緣相應以後,所産生的感應,相應叫業感。因此就有人叫業感緣起,業感緣起就是佛法最特殊的,叫做緣起論。那緣起論有很多,有的叫業感緣起,有的叫業惑緣起,那都無所謂了。方東美教授主張業惑緣起,不主張業感緣起。那有的人就說真如緣起,那真如緣起跟業感緣起是不一樣,業感緣起跟業惑緣起只是名字不同而已。那華嚴不講這些,華嚴就叫法界重重無盡緣起。這個問題就大了,那個我們不談。那麼今天要跟各位談的還是一樣,我不照傳統的解釋跟各位談,傳統解釋各位聽經已經聽很多。書籍注解也很多,你去翻翻看就有了,我就不用再講了。
這兩品經文裏頭爲什麼集合在這裏,第一個先觀衆生業緣。第二個講南閻浮提衆生的業感。他在講什麼?現在把經典放下來,這兩篇文章裏頭他到底在說些什麼
各位這個題目你都有,你也思考過,很多人爲了這個問題,那真是費盡心思,但是你跟這個地方連不起來,地藏經對衆生來講很重要的問題就這兩篇。這兩篇你看經文是最沒有味道,摩耶夫人問地藏菩薩說:聖者!閻浮衆生造業差別,所受報應,其事雲何?她就先問這個,你知道嗎,你有造業嗎,我回想起來,我這輩子壞事有做了,不多嘛,只是把爸爸要吃的養樂多偷喝掉而已。只是初二十六打牙祭時把拜神的那一塊肉偷咬一口。老人家問了,怎麼誰吃的?沒有,剛才貓咬的。小時候,我們要吃肉,不像現在這麼多。那一塊肉擺在那裏,拜完以後,阿嫲吃一半,爸爸吃一半,媽媽吃一半,剩下一點,我們又切掉,又切掉,又切掉,所以趁著阿嫲在等著那個香還沒有燒完的時候,我們要守在那裏,不然狗會來偷吃。我們就守在那邊看,趁著他不在,先偷咬一口,放上去,不是狗來咬,貓來咬而已,大概我們做壞事是做這種壞事了。你不會拿著槍去校園掃射了,你還不會做到那麼大的壞事了,你大概就是做這種小事了。有人去作弊,考試的時候偷看,因爲不偷看會被打,偷看被打更凶。那你所做的,想一想,這輩子沒做什麼壞事了,大概都是憑良心在做事。那我有什麼壞事啊?可是,雖然我沒做壞事,可是現在很痛苦呀。有沒有痛苦,你想想看,你有沒有很痛苦呀?不是病的苦、一種莫名的苦、一種無奈的苦、一種人生非常乏味的苦,有沒有?那麻煩了,我又沒做壞事怎麼跑出這些來了呢?告訴你,做壞事的人不苦,這個世界真不公平呀。我們都不做壞事。我告訴你,你真的都不做壞事,你真的會很苦了,不做壞事要不苦,只有一個辦法,什麼辦法你知道嗎?培養你人生的興趣。
你一定要培養你的人生興趣呀。爬山也好了, 沾花惹草也好了。我們廣東師姐天天在沾花惹草,她人生會很燦爛,她不會活得很苦,因爲她有興趣。你人生有沒有興趣?你要是沒興趣,你一定很乏味。乏味的話,那個苦就來了,幹什麼也不是,人生什麼都沒有,有的就是時間,對不對,時間擺在那裏,你沒有辦法消化它的話,那你就苦了。今天跟各位講,福利國家裏面爲什麼那麼多人自殺?問題就在這裏,他時間太多而不知道做什麼。他就苦了,這個苦你要沒有辦法解決,各種病都出來。佛門中有一句話你也很清楚,病,哪有時間生病啊,快去爲叁寶做事,爲衆生做事,爲什麼呢?你講不出所以然,真的我發心病就會好嗎?是真的會好。爲什麼?不是你發心做什麼,是發心培養你的興趣,留意到嗎
我不是發心來這裏受苦受難的,師父吃飯我要煮給他吃,師父吃完我要替他洗碗筷,那師父還要罵我呢。那你要是這樣想的話,那你當然痛苦了。你要透過這個發心,培養你的興趣,什麼興趣呢?服務大衆的興趣。當你沒有這種認識的時候,你發心發不起來。很多人發心發了一半,他只發了一半而已,怎麼發了一半?一發心,哦!這個是很好的商機,這個好賺了,那你就一半轉彎了。是可以,只要你引發興趣就可以,你有興趣會推動你的生命往前進。你那個生命對與不對是另外一回事,究竟不究竟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你的人生可以免除乏味的痛苦。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那我們呢?在這種苦悶跟無奈的前提之下,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我這樣活著對嗎?我這樣活著有意義嗎?人生應當如何才有價值?才有意義?當你開始在做這些思考的時候,就叫做生命的覺醒。
生命的覺醒佛法叫什麼?就是菩提心嘛。要發菩提心就發這個,這菩提心不是作意能發,你想要作意說我要發菩提心,大概只有“我要發菩提心”六個字,你沒有內容,真正菩提心就來自這個地方。所以他第一個會發現菩提心裏面含有一個東西,就是這樣活著好像不對?這樣活著好像不對?你只能夠說好像,因爲你不能證明不對嘛,對不對?其實這樣活著好像不對,你就已經産生一種心了,叫做出離心。因爲你有這個出離心,你才會想說那要怎麼活著才對,是不是會産生這個問題呀?所以要怎麼活著才對呀,它裏面已經包含著我目前這樣活著是不對的,是不是這樣?
那麼菩提心裏面就有出離心了,他不是你要發他就發得起來,是因爲你在正常的人格性之下,在現有的社會生活裏,你應該是活得很好,只是這段時間下來,你覺得好像不對,每天不是這樣吃得飽飽的,再睡得肥肥的。然後再去一公斤要多少錢減肥。這個人生好像哪裏不對,但是你講不出來。社會就是這樣,這邊的報紙廣告說XX餐廳推出什麼又對折又打折,又什麼又很好吃,然後這邊又說減肥減肥減肥,是不是産生這種現象?好了,那我們是不是活在矛盾中,一邊呢拼命把他養肥,因爲很好吃嘛,一邊又說肥的不好,有種種病,要減肥。那到底在搞什麼嘛,你這樣的人生對不對?但是你會經過一段時間,你會發覺這好像哪裏錯了。這個就是人生的覺醒,生命的覺醒,這個是你真正的具有覺性。
當你這樣産生的時候,後半段,是後面講的了。我們這兩品經,主要是講前半段。 你在現實的生活裏,你要做什麼故意的壞事,有沒有?沒有吧,頂多大家做生意說一些謊話而已。其實不是很好,我說就是很好,我跟你保證一定很好。人家說這木瓜好吃嗎?好吃,絕對好吃。他吃的不好吃啊,什麼不好吃?這個時候還有木瓜就已經是最好吃的了,是不是這樣。和你講的有道理嘛,這個時候的木瓜這個已經是最好吃的了,那這個時候本來沒有木瓜的,現在有那已經不得了了,那你要多好。可是你在想是應該旺産期的木瓜,對不對?肯定不一樣啊。那你說你有沒有打妄語,是我解釋說沒有。事實上呢,因爲你在講話使對方産生錯誤的判斷,這個就是妄語。可是你又認爲我這樣子解釋一番好像也沒錯啊,沒錯是你的,但是人家已經誤判了。好了,那這種小過失,這種叫小過了。你也不必太過于自責,而且你會覺得說,我很有智慧,對不對,別人都不會這樣講,你會這樣講。這個時候其實是在造業,但我們不知道。那我要告訴各位,在我們的現實世界裏,我們大部分都在造這一類的業。這一類的業,用現在的話來講,這叫做結構性業,結構性所産生的業。那你不能夠了解,你說我又不是故意的,那對不起,這個就是業。
這個結構性的業使我們産生迷失。爲什麼你會有結構性的業呢?就是因爲你用大腦,大腦的推理是不會錯的。大腦都是合理的推理,他怎麼會錯呢?但是呢,通通錯。這個你就不相信了,你說那我不用合理的推理,我要怎麼推理,我要亂來是嗎?不是。我告訴各位,只要你用大腦的推理,那叫做識性作用。大腦的作用就是識性。我們常講舍識用根,轉識成智。各位有很多是學唯識…
《地藏經 北美福慧寺開示 第5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