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經 北美福慧寺開示 第3講

  海雲和上《地藏經》(北美)

  第3講

  主講人:海雲繼夢和上

  品題也要做介紹,我們基本上不那麼詳細的給各位講,要按照這種規模講下來,這時間要非常的長。我們今天開始要跟各位介紹的,我只是把經文當中的幾個重點結構跟各位做介紹。

  首先,地藏菩薩,我要跟各位介紹的是,他是你每一個人都具備的一種生命因素。每一個人,包括你跟我,我們都有這個生命因素。你不要把地藏菩薩當做一個人,當你這樣看的時候,那你會弄錯。一般的民間信仰可以認爲說外面有一個地藏菩薩,一般的人可以這麼認爲;但是你假如是一個真正的在進行生命改造工程的修行者的話,那你最好是認定,地藏菩薩是你生命中的一項因素。

  我爲什麼這樣講呢?經典不是沒有依據的。我們一般人都講一切唯心造,對不對?外面的境界那是你裏面的心所創造的。今天外面有一個地藏菩薩,那你心裏面也應該有一個地藏菩薩,要不然外面的地藏菩薩怎麼跑出來呢?對不對?所以地藏菩薩你假如把他當做是你生命的因素,那外面的地藏菩薩才會是真的。假如這個外面的地藏菩薩不是你生命因素所兌現出來的話,那麼那個地藏菩薩還是如夢幻泡影,知道嗎?

  所以任何菩薩的名號,你要記得,都是你的生命因素。今天,你把這幾句話聽清楚了沒有?這是送給各位的第一件禮物。高興嗎?(掌聲起)這個叫做把菩薩給性德化,不要把菩薩給擬人化。當你把菩薩給擬人化的時候,大部分人會走向常見,常見是邪見之一。不過你是比較有福報就對了,比斷見要有福報,但是你假如把菩薩給性德化的話,那你是有極大的善根。

  所以我們在經典裏頭看到的,菩薩跟菩薩對話,其實都是自己跟自己在對話。是你生命生存中的生命因素在相互對話。菩薩在跟佛對話,那是指這個生命因素的覺醒,因爲佛是覺悟嘛,你從這個立場上來看,這個就是大乘經典的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你從這個地方下手。真的,給各位很多很多的禮物了,這個禮物是非常的大,你以前有沒有想過我不知道,以前有沒有人告訴你我也不知道,就我的經驗來講是沒有人告訴我,所以我是第一次告訴你的,這是值得恭喜的。你聽不懂,我就沒辦法。反正我是盡量的講,這是不小心講出來的。所以這個菩薩名號你要知道。

  那本願是什麼呢?地藏菩薩本願經是這個生命因素的本質,就是這個樣子,那麼地藏菩薩的本質是什麼呢?這個就要定義了。那古代都不定義,古代不定義,經典不定義。你要記得,大乘經典都不定義,因爲在1500年前,他們那樣講法他們能接受。今天我們要有今天的講法,否則你不會接受。再過1500年以後,我們的子孫有他們的講法。就像現在的年輕人,他們用詞你聽懂嗎

   因爲有他們的語言嘛,臺灣叫做什麼,火星文,講那些什麼?你也不能講說他們講什麼鬼話,其實那些講什麼話,根本就聽不懂。但是他們新的人類,新人類他們能懂。那麼將來對于大乘經典這些東西在解答探討生命奧秘的時候,他們那一群人有他們的表達方式,那我們有我們的表達方式。那現在我們就用我們的表達方式大家來看看,地藏菩薩怎麼講,那怎麼定義呢?

  地藏菩薩用現在的話講,叫做攝受,攝受法界中的生命孤兒。法界中有很多生命孤兒,流浪在法界裏,迷失在法界裏的這些生命孤兒。那地藏菩薩這個生命因素,他是法身嘛,法身佛的生命因素裏,要攝受這些法界中迷失的生命孤兒,重返生命的故鄉。我們的生命力有這樣的一個生命因素,這個生命因素在古代就叫做地藏菩薩,這樣懂嗎?很清楚啦,會不會用要看你了。不會用叫做知道,知道不算,會用叫做做到,做到才算。那要怎麼修,那關鍵就在這裏呀。

  你觀念要轉,所以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的就是這個生命因素的本質,攝受法界中迷失的生命孤兒重返生命故鄉的這個生命因素他的本質,那整部經都在講這個本質的部分。你把他弄清楚以後,那我相信你再來看地藏經,跟你原來的情況看地藏經是完全不一樣的。信不信呢由你。

  光講到這裏,我們用了5分鍾的時間,就改變了你對大乘經典的完全的看法,不信的話你回家去你再把地藏經看一遍,跟你原來讀誦地藏經的觀念會不會一樣?但是我保證你馬上會産生最少一百個以上的問題。因爲你將重新诠釋地藏經,知道嗎?你會重新诠釋地藏經。不過你每人一百個問題,假設我們一百個人就有一萬個問題了,一萬個問題重疊的不多了,你把它濃縮了以後最少有一千個問題,那要跟你做答也是不容易。

  但是我告訴你,這個五天講下來,你將會發現,你對大乘經典會有全新的認知。那我們把這個地藏經的經題就這樣簡單的介紹一下,看來很輕松了,但是在你的觀念裏,他已經掀天揭地的徹底的革命了,已經把你革命了。(掌聲)

  第二個是品名,品名就是忉利天宮神通品。忉利天就是33天,也就是那個須彌頂,須彌山山頂,這個地方它劃分有33個區塊,中間這個區塊叫做妙聖地,也就是玉皇大帝所住的地方,叫妙聖地,忉利天的天主就叫玉皇大帝。一般講的天上、天宮都是指的這個地方。那麼忉利天怎麼形成的?這個釋提桓因,玉皇大帝的名字叫釋提桓因,他是怎麼得到這樣的福報來到這個地方了?這個因緣我就不講。我想每一個講經的法師都會解釋,給你舉這個例子,我就不用再講了。忉利天裏頭所展現的神通不可思議,經文裏頭講很多,那這個部分暫時我就不講,以後有機會我們再談。

  現在我要跟各位談的是第一段經文,通常我們這個地方都叫經初,經文最初的這一段,一般來講叫序分。那麼通常是把忉利天宮神通品當做地藏經的序分。不過我要跟各位談的是第一段,我們看一下經文然後我再跟各位解釋,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忉利天”經文是這樣,佛在哪裏所以都翻成佛在,應該來講他是要翻成如是我聞,一時佛到忉利天。但是他講在,那古代有他的解釋,那我們依循傳統的說法,我們說佛在忉利天,“爲母說法。爾時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诃薩,皆來集會。贊歎釋迦牟尼佛,能于五濁惡世,現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調伏剛強衆生,知苦樂法。各遣侍者,問訊世尊。是時如來含笑,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我們就只跟各位解釋這一段。

  這個“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八個字是傳統的定義,各位不管聽經也好,不管是看注解也好,他有基本定義。基本的傳統定義我就不講了,大家都知道了,我們把這種講法叫做古典佛教的注解。古典佛教,也就是標准教科書的這種注解法,那你都知道,那我們就不必再重複說了,再重複就沒意思了。我要講的是你沒聽過的部分,那這些雖然你沒聽過,但是你內心裏頭是有所感受,感受不敢講,怕人家罵,我現在替你講,你不要罵。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他是什麼意思呢?每一個當代的,有良知的佛教知識青年,不管你幾歲,你是佛教的知識分子的話,那你對這個地方應該要有一個全新的認知。假如是在一百年前,中國正在掀天揭地的發生革命的那個時代,那你堅持古老的注解那不爲過。但現在的時代已經完全改變了,已經完全脫離農業社會了,也不是以前的那種文盲時代了。大家的知識水平都相當的高,那你應該以現在這樣的情況,重新來诠釋生命存在的真理,而不要只用古代的說法。

  我不否認古代,我沒有說古代的解釋錯誤,但是我是要告訴你說,用你現在的立場來看他的話,應該要有你自己的看法。這個是這個時代,我們不要說新時代了,這個時代,佛教知識分子應有的良知跟使命,因爲我們在對照古代的講法。那你現在的新時代的講法應該怎麼講?他們是不沖突的。你先留意到這一點。

  “如是我聞”假如按照清涼國師在解釋華嚴經的時候這八個字,“如是我聞,一時佛在”這八個字,每一個字各有十個意思,那你知道他還有叁重解釋,那意思就是這八十個字當中八叁二十四,八個字就八十個解釋,再乘以叁倍,那兩百四十個解釋。我告訴你不止看的頭昏腦脹,你要失眠的話那是很好治療。知道嗎?這是最好的對治方法。但是呢,我們現在不講他了。我不是否認他,但是我現在要告訴你的是,我們重新來過。

  “如是我聞”這麼說,說當你的水平到達哪裏的時候,你對這部佛經就認識到哪裏。那一下子你會轉不過來,那麼假如你是叁年級的程度,你來看這部經就是叁年級的水平;你是六年級的程度,你來看就是六年級的水平;你是九年級的程度你來看就是九年級的水平;你是十二年級的水平,你來看,就是用你十二年級的解釋方法;今天你是位博士,那你應該有你博士的看法。意思就是說,經典會隨著你生命品質的水平,他是有不同的,因爲你對生命的認知不一樣。

  各位你們能不能感受到?我們在家裏,你要是有十歲的孩子,二十歲的孩子,叁十歲的孩子,五十歲的孩子,七十歲的孩子,那你今年九十歲的話,你就可以看到每隔十年的孩子,他的水平,他對人生的認知是不一樣的。

  你有沒有感覺到?那你假如說今年你是九十歲的,你去看孩子們你就會發現,那二叁十歲的小孩子最會吵架。因爲他們人生的認知各有不同,而且互不包容。但四五十歲的時候他們就會比較包容了,小孩子嘛,他的見解本來就這樣嘛,雖然跟我不同,我能夠接受,我是接受他是小孩子。他是二十歲的看法,他是叁十歲的看法,因爲我是五十歲,我走過了,所以以前我也跟他一樣。但是你五十歲還有一個特點,六十歲七十歲的看法我還沒有到,我能接受。雖然我還沒有到,但我也能接受。是不是這樣?那叁十歲看四十歲,你怎麼可以這樣?他堅持他的看法,對不對?叁十歲要去包容五十歲比較難,但是五十歲包容七十歲沒有問題,你知道嗎?到了五十歲你反過來,包容叁十歲你也可以做得到,這就是一個關卡在那裏。所以越成熟,那個生命的感覺越不一樣。這是講正常成長的,有的到叁十歲…

《地藏經 北美福慧寺開示 第3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