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九集

  地藏經-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九集

  海雲繼夢和上

  好,我們今天再跟各位講《地藏菩薩本願經》的下卷部分。這個部分,從第十品、十一品、十二品跟十叁品有四品經。那麼這個部分要講的都是功德的部分,也就是你喚醒了這個生命因素以後,那你的生命有什麼價值、什麼意義。這功德,大家常講功德無量,什麼叫功德無量,反正功德無量,功德是什麼?就功德啊,這個就很麻煩了,它不是功德就是功德,功德到底是什麼?你不要變成只有那個詞,到底功德是什麼,你不知道啊,你想當然地就接受了,這個就很麻煩。功德嚴格定義來講啊,就是生命的價值跟意義,有價值有意義那叫做有功德,沒價值沒意義,那就沒功德嘛。價值非常大、意義非常大,非常有意義、非常有價值,那我們叫做功德無量,他是這樣講的。我們反正十塊錢丟功德箱就功德無量,十塊錢有什麼好功德無量,十塊錢拿去四川赈災,功德無量嗎?那幹脆你送去好了,是這樣嗎?你要留意到,只有放在道場裏叫功德無量,放在其他地方不會功德無量,爲什麼?你是和尚當然這樣講,對不對,給神父功德有量無量?給神父的話就功德不亮,爲什麼呢?因爲放在道場裏,是在培養僧衆、教育僧衆,你要留意到這一點。教育僧衆、培養僧衆它有兩層意義,第一層意義是培養這些人擁有覺性,能夠覺知生命的存在與價值;一方面他們又可以來教導我們所有的衆生,都能夠對生命的價值與意義都能夠覺知,所以這個叫做功德無量。

  能夠喚醒你生命的覺醒,這才是真正的功德,那你所有的其他地方,它的目標不在這裏。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個,佛家講的話,爲什麼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呢?你那七級浮屠只是有形的物理的相,那這個浮屠就很糊塗了,因爲寶塔畢竟有壞時,它只是一種物理現象,你假如從物理現象來看的話,它沒什麼價值,但是這個寶塔假如是佛身的代表,而你能夠感受到讓這個塔來啓發你對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的這種感受跟體驗的話,那這個塔就放光了,放光是指這個部分。我們看寶塔湧出,從地湧出,《法華經》上面講的,那不是變魔術啊,怎麼塔會從地湧出來呢?你這樣看,我們這個地方這塊地,原來是不是,是空地吧,那你現在佛寺把它蓋起來,那就是寶刹從地湧出,是不是這樣?那意思是講這個,那這是第一層意義;第二層意義是你能夠從這裏啓發你的覺性,這個才叫做寶刹,能夠啓發你覺性的塔,那才叫做寶塔,要不然它是磚塔嘛,對不對。怎麼叫寶呢,是因爲它能夠啓發我們的覺性,所以才是寶啊,生命的覺醒才是真的寶,你在學佛一定要朝這個方向來體會,你才能夠真正了解到什麼叫佛教,什麼叫佛法,佛是指這個部分,覺醒,覺悟。所以你捐款給道場,那當然是功德無量,可是你假如沒有這種感受,想要捐錢就想,“哎呀,前幾天報紙才報導,這些和尚都有問題”,那你就不要捐了,你根本沒有功德嘛,你這個叫做功德黑暗,你不是亮不亮,這個有關系。所以你是一種覺醒,我來培養僧衆,我來栽培僧衆,然後讓僧衆將來開啓覺性以後,來教化我們,讓所有的衆生也都能夠覺醒,認識到生命的真正價值跟意義,那這個就功德無量。那麼以這一個終極目標來看,這個地藏菩薩來跟佛講,來請法,來問佛,這個布施功德哪個大?談這一個問題了。

  布施就是供養,大家知道,供養,大家有沒有包過紅包啊,供養師父啊?包個紅包給師父,一面包就一面想,“這個我可以用的,爲什麼要給他用?”想到我用他用的時候,告訴你一點功德都沒了,你知道嗎?爲什麼包紅包給師父用有功德呢,你要想清楚啊,是因爲師父是在……不要說他是覺悟的人,這樣講師父太自大了,至少師父他是在決心放下世俗紅塵中的名利,七情五欲的追求,要來追求那個四大皆空。四大皆空知道嗎,酒色財氣是嗎?不是啦,地水火風啦,地水火風四大皆空是什麼,空是本質,就是本體,他知道那個本體是空的,他要去追求這個。地水火風是空的話,那世間一切萬法皆是幻相,都空了,這個才叫做四大皆空。不是說師父四大皆空,所以頭發剃掉很空,幹脆腦袋拿掉更空,不是指那個。他是地水火風這個本質是空,所以他所構成的一切萬法當然是空。他因爲追求這種本體空,所以與世無爭,這是一個人生最究竟、最徹底的覺悟,那麼值得我們恭敬,值得我們追隨,值得我們效仿,所以我來供養,你要留意到這一點,供養是從這裏來。你要是老是在那邊計較給他用還是我自己用,我留著晚上還可以看電影,給他了就少看一場電影,那你幹脆就不要了,你還是去看電影比較好。你留意到這一點,以這樣的一個基本定義來講,供養的意義是什麼?

  供養就是認真,認真,很認真、很積極培養自性善根,培養自性善根這個叫做供養。供養東西只是一個媒介,我買個花,供養師父,師父又不會把花吃下去,買個水果供養師父,師父是會把水果吃下去了,沒錯了,你要是想說,給他吃不如我自己吃,或者買給師父吃的一塊錢一斤的,自己要吃再買五塊錢一斤的,這個叫“較量功德”,這個叫計較功德。你要知道你所有的供養都是媒介,不管你用金錢、用什麼物質了,都是媒介,你要起七菩提分的觀想,叫做法供養,七菩提分的觀想,那麼法供養就在增長、培養你的自性善根,假如你沒有這七菩提分的法供養的話,那你所得的功德有限。所以你要知道,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就是所有的供養當中,你要加上法供養,那你這個供養才殊勝,聽清楚,這句話大概大部分的人都解釋錯誤,《法華經》、《華嚴經》都有,諸供養中,法供養最,記得吧,那你會把它解釋爲所有的供養當中,是只有法供養最殊勝,那你就解釋錯誤。它是在所有的供養當中,都要加入七菩提分的供養,這種供養才圓滿,才殊勝,它是這樣解釋的。所以我跟各位講,你是用現代的語言解釋古代的經文,大概通通錯,大概,你會反駁了,大概只有一句會對了,其他通通錯了。因爲你不懂得他的語言是怎麼表達的,七菩提分不是原始的七菩提分,它是擴大,從寬解釋的七菩提分,所以他有如說修行供養,代衆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攝受衆生供養,利益衆生供養,一共七條,這個就是七菩提分的擴大。所以你要懂得供養是在培養自己的自性善根,不是說我錢要給師父用還是自己用啊,給廟裏用還是自己用?那你這樣想就錯了,這樣就錯了。我是借這個媒介,所以呢,所有的供養我們都鼓勵說,隨分隨力,你不要分期付款,也不要去借貸,這個我們都不鼓勵,你有多少,你做多少,你都沒有,那鼓掌也好嘛,有人供養,你起歡喜心贊歎,這個也是供養,隨分隨力,你要記得這一點。你能夠的話,我饒益更多人,你就多出一點,我不能夠,我沒有,鼓掌就好了,記得吧。這個懂得供養的人,他自己的自性善根是會成長很快的。那很多人常這樣講,師父我沒智慧呀,我要求智慧呀,大概師父都會跟你講,去供養,你說,“我早知道就不問”。叫你去供養,是叫你去培養你的自性善根,你有了自性善根你就會有智慧了,因爲你在講的求智慧,其實是說你沒善根了,要增長善根,有善根的人絕對不會說他沒智慧的。所以會說沒智慧的人要求智慧,通常都是要增長善根,所以師父就會跟你講說,去修供養法,原因就在這裏。你不知道,你一想說,糟糕,又碰到一個貪財鬼,一講就要我布施,要我供養。

  好,我們看一下經文,我簡單地來跟各位談一下,這裏是講:“爾時地藏菩薩摩诃薩,承佛威神,從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觀業道衆生”,業道衆生就是六道衆生,凡夫,“校量布施,有輕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雲何?”這是怎麼搞的,“唯願世尊,爲我說之。”這個是地藏菩薩請法。“爾時佛告地藏菩薩:吾今于忉利天宮一切衆會” ,就是面對大家,“說閻浮提布施校量功德輕重。汝當谛聽,吾爲汝說。”“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願樂欲聞。”怎麼大家在布施功德,同樣的事情在做,這差別那麼大?“佛告地藏菩薩:南閻浮提,有諸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刹利、大婆羅門等,”你注意,這些都是講用現在的話講叫上流社會人士,都是大,沒有小,就是主流社會的主流人物,“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喑啞。”遇到社會最下層的人,我們這些人統稱爲鳏寡孤獨者,那麼上流社會遇到鳏寡孤獨者,有些人是“好吧,施粥,給他們吃,平等平等,大家都有的吃”,這個大筆一揮就可以了,反正你不差嘛,你有的是錢,布施就布施,給大家吃飽,這樣事情就交代了,這樣有這樣的功德。有的很吝啬,千方百計地問,問了半天,“好,你回去,叁天後再來,我想想看”,來了以後,“有沒有搭計程車?” “沒有”,“照公車票給叁倍,”這樣有布施了,這是計較型的。有的人就不是了,仔細地了解狀況,這是這個地方講的。

  “是大國王等,欲布施時,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或使人施,”這個無所謂,自己做還是叫人家做不要緊,但是要誠心誠意。這個裏面他講的一個問題,我們提供給各位,你注意看看。第一個就是能,第二個是所,所就是對象。最卑下的人,我們一般在布施都是挑選你喜歡的人,要布施供養,我要看看哪一種人,我想我喜歡的人,當然不是說你喜歡了,你做你要做的事,你不是做應該要做的事,這個能區別嗎?你想要做的,譬如我要救濟左眼瞎的人,右眼瞎的人不救濟,這是一個。有的瞎子我不救濟,沒有鼻子的我才救濟,這個就是你挑你要的,你不是普遍布施,這是對所的一種執著跟選擇,有所選擇,對所,有所選擇,功德不大。所以我們講四隨,隨喜,當然你要喜歡沒有錯,但是那個喜歡呐,不是你要挑的,只要是程度比你低的你就應該救濟,這個叫隨喜,程度比你高的不叫救濟,叫巴結。他程…

《地藏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