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马来西亚槟城开示
第九集
海云继梦和上
好,我们今天再跟各位讲《地藏菩萨本愿经》的下卷部分。这个部分,从第十品、十一品、十二品跟十三品有四品经。那么这个部分要讲的都是功德的部分,也就是你唤醒了这个生命因素以后,那你的生命有什么价值、什么意义。这功德,大家常讲功德无量,什么叫功德无量,反正功德无量,功德是什么?就功德啊,这个就很麻烦了,它不是功德就是功德,功德到底是什么?你不要变成只有那个词,到底功德是什么,你不知道啊,你想当然地就接受了,这个就很麻烦。功德严格定义来讲啊,就是生命的价值跟意义,有价值有意义那叫做有功德,没价值没意义,那就没功德嘛。价值非常大、意义非常大,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那我们叫做功德无量,他是这样讲的。我们反正十块钱丢功德箱就功德无量,十块钱有什么好功德无量,十块钱拿去四川赈灾,功德无量吗?那干脆你送去好了,是这样吗?你要留意到,只有放在道场里叫功德无量,放在其他地方不会功德无量,为什么?你是和尚当然这样讲,对不对,给神父功德有量无量?给神父的话就功德不亮,为什么呢?因为放在道场里,是在培养僧众、教育僧众,你要留意到这一点。教育僧众、培养僧众它有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是培养这些人拥有觉性,能够觉知生命的存在与价值;一方面他们又可以来教导我们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都能够觉知,所以这个叫做功德无量。
能够唤醒你生命的觉醒,这才是真正的功德,那你所有的其他地方,它的目标不在这里。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个,佛家讲的话,为什么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呢?你那七级浮屠只是有形的物理的相,那这个浮屠就很糊涂了,因为宝塔毕竟有坏时,它只是一种物理现象,你假如从物理现象来看的话,它没什么价值,但是这个宝塔假如是佛身的代表,而你能够感受到让这个塔来启发你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这种感受跟体验的话,那这个塔就放光了,放光是指这个部分。我们看宝塔涌出,从地涌出,《法华经》上面讲的,那不是变魔术啊,怎么塔会从地涌出来呢?你这样看,我们这个地方这块地,原来是不是,是空地吧,那你现在佛寺把它盖起来,那就是宝刹从地涌出,是不是这样?那意思是讲这个,那这是第一层意义;第二层意义是你能够从这里启发你的觉性,这个才叫做宝刹,能够启发你觉性的塔,那才叫做宝塔,要不然它是砖塔嘛,对不对。怎么叫宝呢,是因为它能够启发我们的觉性,所以才是宝啊,生命的觉醒才是真的宝,你在学佛一定要朝这个方向来体会,你才能够真正了解到什么叫佛教,什么叫佛法,佛是指这个部分,觉醒,觉悟。所以你捐款给道场,那当然是功德无量,可是你假如没有这种感受,想要捐钱就想,“哎呀,前几天报纸才报导,这些和尚都有问题”,那你就不要捐了,你根本没有功德嘛,你这个叫做功德黑暗,你不是亮不亮,这个有关系。所以你是一种觉醒,我来培养僧众,我来栽培僧众,然后让僧众将来开启觉性以后,来教化我们,让所有的众生也都能够觉醒,认识到生命的真正价值跟意义,那这个就功德无量。那么以这一个终极目标来看,这个地藏菩萨来跟佛讲,来请法,来问佛,这个布施功德哪个大?谈这一个问题了。
布施就是供养,大家知道,供养,大家有没有包过红包啊,供养师父啊?包个红包给师父,一面包就一面想,“这个我可以用的,为什么要给他用?”想到我用他用的时候,告诉你一点功德都没了,你知道吗?为什么包红包给师父用有功德呢,你要想清楚啊,是因为师父是在……不要说他是觉悟的人,这样讲师父太自大了,至少师父他是在决心放下世俗红尘中的名利,七情五欲的追求,要来追求那个四大皆空。四大皆空知道吗,酒色财气是吗?不是啦,地水火风啦,地水火风四大皆空是什么,空是本质,就是本体,他知道那个本体是空的,他要去追求这个。地水火风是空的话,那世间一切万法皆是幻相,都空了,这个才叫做四大皆空。不是说师父四大皆空,所以头发剃掉很空,干脆脑袋拿掉更空,不是指那个。他是地水火风这个本质是空,所以他所构成的一切万法当然是空。他因为追求这种本体空,所以与世无争,这是一个人生最究竟、最彻底的觉悟,那么值得我们恭敬,值得我们追随,值得我们效仿,所以我来供养,你要留意到这一点,供养是从这里来。你要是老是在那边计较给他用还是我自己用,我留着晚上还可以看电影,给他了就少看一场电影,那你干脆就不要了,你还是去看电影比较好。你留意到这一点,以这样的一个基本定义来讲,供养的意义是什么?
供养就是认真,认真,很认真、很积极培养自性善根,培养自性善根这个叫做供养。供养东西只是一个媒介,我买个花,供养师父,师父又不会把花吃下去,买个水果供养师父,师父是会把水果吃下去了,没错了,你要是想说,给他吃不如我自己吃,或者买给师父吃的一块钱一斤的,自己要吃再买五块钱一斤的,这个叫“较量功德”,这个叫计较功德。你要知道你所有的供养都是媒介,不管你用金钱、用什么物质了,都是媒介,你要起七菩提分的观想,叫做法供养,七菩提分的观想,那么法供养就在增长、培养你的自性善根,假如你没有这七菩提分的法供养的话,那你所得的功德有限。所以你要知道,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就是所有的供养当中,你要加上法供养,那你这个供养才殊胜,听清楚,这句话大概大部分的人都解释错误,《法华经》、《华严经》都有,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记得吧,那你会把它解释为所有的供养当中,是只有法供养最殊胜,那你就解释错误。它是在所有的供养当中,都要加入七菩提分的供养,这种供养才圆满,才殊胜,它是这样解释的。所以我跟各位讲,你是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经文,大概通通错,大概,你会反驳了,大概只有一句会对了,其他通通错了。因为你不懂得他的语言是怎么表达的,七菩提分不是原始的七菩提分,它是扩大,从宽解释的七菩提分,所以他有如说修行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摄受众生供养,利益众生供养,一共七条,这个就是七菩提分的扩大。所以你要懂得供养是在培养自己的自性善根,不是说我钱要给师父用还是自己用啊,给庙里用还是自己用?那你这样想就错了,这样就错了。我是借这个媒介,所以呢,所有的供养我们都鼓励说,随分随力,你不要分期付款,也不要去借贷,这个我们都不鼓励,你有多少,你做多少,你都没有,那鼓掌也好嘛,有人供养,你起欢喜心赞叹,这个也是供养,随分随力,你要记得这一点。你能够的话,我饶益更多人,你就多出一点,我不能够,我没有,鼓掌就好了,记得吧。这个懂得供养的人,他自己的自性善根是会成长很快的。那很多人常这样讲,师父我没智慧呀,我要求智慧呀,大概师父都会跟你讲,去供养,你说,“我早知道就不问”。叫你去供养,是叫你去培养你的自性善根,你有了自性善根你就会有智慧了,因为你在讲的求智慧,其实是说你没善根了,要增长善根,有善根的人绝对不会说他没智慧的。所以会说没智慧的人要求智慧,通常都是要增长善根,所以师父就会跟你讲说,去修供养法,原因就在这里。你不知道,你一想说,糟糕,又碰到一个贪财鬼,一讲就要我布施,要我供养。
好,我们看一下经文,我简单地来跟各位谈一下,这里是讲:“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众生”,业道众生就是六道众生,凡夫,“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这是怎么搞的,“唯愿世尊,为我说之。”这个是地藏菩萨请法。“尔时佛告地藏菩萨:吾今于忉利天宫一切众会” ,就是面对大家,“说阎浮提布施校量功德轻重。汝当谛听,吾为汝说。”“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愿乐欲闻。”怎么大家在布施功德,同样的事情在做,这差别那么大?“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你注意,这些都是讲用现在的话讲叫上流社会人士,都是大,没有小,就是主流社会的主流人物,“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遇到社会最下层的人,我们这些人统称为鳏寡孤独者,那么上流社会遇到鳏寡孤独者,有些人是“好吧,施粥,给他们吃,平等平等,大家都有的吃”,这个大笔一挥就可以了,反正你不差嘛,你有的是钱,布施就布施,给大家吃饱,这样事情就交代了,这样有这样的功德。有的很吝啬,千方百计地问,问了半天,“好,你回去,三天后再来,我想想看”,来了以后,“有没有搭计程车?” “没有”,“照公车票给三倍,”这样有布施了,这是计较型的。有的人就不是了,仔细地了解状况,这是这个地方讲的。
“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这个无所谓,自己做还是叫人家做不要紧,但是要诚心诚意。这个里面他讲的一个问题,我们提供给各位,你注意看看。第一个就是能,第二个是所,所就是对象。最卑下的人,我们一般在布施都是挑选你喜欢的人,要布施供养,我要看看哪一种人,我想我喜欢的人,当然不是说你喜欢了,你做你要做的事,你不是做应该要做的事,这个能区别吗?你想要做的,譬如我要救济左眼瞎的人,右眼瞎的人不救济,这是一个。有的瞎子我不救济,没有鼻子的我才救济,这个就是你挑你要的,你不是普遍布施,这是对所的一种执着跟选择,有所选择,对所,有所选择,功德不大。所以我们讲四随,随喜,当然你要喜欢没有错,但是那个喜欢呐,不是你要挑的,只要是程度比你低的你就应该救济,这个叫随喜,程度比你高的不叫救济,叫巴结。他程…
《地藏经 马来西亚槟城开示 第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