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九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度比你高,他賺的錢比你多,你還救濟他幹嘛,“人家生病”,生病要你去救濟?他比你還有能力,他生病要你救濟呀?所以他講的隨喜是在你的標准之下,而且這個標准有一定的程度,跟你差不多的你也不用假惺惺了,你一個月賺叁萬,他一個月賺兩萬八,你有什麼好救濟的?他一定是比你低到某一個程度需要救濟的,這個叫隨喜。然後平等、隨緣,最重要是,隨喜沒有問題,是隨緣,有緣你就要做。第叁個是隨分、隨力,隨你的身份,隨你的能力,最主要是你的能力夠不夠,你做多少,這叫隨分隨力不要勉強自己,也不能逃避責任。你有能力出十萬,你說,我看他們都出100,我就出200好了,我至少比他們多,這個不叫隨分隨力。你能出十萬,你就出十萬,因爲那種環境有需要。但他只要800,你不要給10萬,你神經了,對不對。這個隨分隨力,自己要拿捏得好,因爲他要800,你給十萬呐,那你就是不隨分了,他那個需要的量是那些,你不能過多給他。所以這一點就是你要留意到,對所的一個基本態度,隨喜、隨緣、隨分、隨力。我相信我應該講得很清楚了,沒有清楚的你再舉手發問。這是在布施的時候所的部分。

  那麼在能的這部分,這個也很重要了,一般人是強調能的部分,第一個呢要有悲心,慈悲心,尤其悲心最重要,對弱勢族群要有悲心,要發起悲心以後,你才有辦法隨喜隨緣,你假如悲心發不起來,這個做不到,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呢,要誠心,誠心講的是態度,你要有恭敬的態度,你不要以爲說我出錢呢,講話鼻子翹四十五度,那不行,一個誠心,是因爲他們的業,或者什麼環境,所造成今天的現象,需要我來幫助他,你要知道這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因爲有他的這個相,我才有這個緣可以修這一份功德,所以我要感恩他,這個就是真的誠心。你要認爲說,你是一個施者,他是一個被施者,你是個救濟者,他是個被救濟者,他是個可憐憫者,我是一個憐憫他的人,你以這樣的態度來的話,那你錯了,你沒功德。你在救濟他的時候,不但有一個同情的心,恻隱的心,憐憫的心,你還要有一個感恩的心,因爲有這樣的因緣,你才能夠做這一件事。假如沒有這樣的因緣,你不是比他有能力,你不可能救濟他,所以當我們在施粥救濟等等這些工作的時候,布施功德的時候,我們都抱著一種感恩的心,那你那一種慈悲心,你那一種誠心就會具足。千萬不要以爲,我是一個救濟者,就有一種傲心,高高在上的心態,那就不對了,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能的部分。這個能的部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剛才所講到感恩的心是怎麼産生的,他是一種覺心所産生的,你假如沒有覺心,你不會感恩。我在救濟,但是你不能夠一直跟他說感恩呐,感恩呐,感恩你來給我救濟,你是欠揍!人家來被你救濟,你還感恩你來給我救濟,這是不能講的,絕對不能講。但是你要心存感恩,因爲你在修往後的福報,所以這個地方,這件事情,你怎麼樣做的態度跟立場是很重要的,而態度跟立場的取決,在于你的覺心,覺悟的心,你這個地方要處理得很好。這個是校量布施當中,告訴我們你布施功德大小的兩個標准,一個你是對這對象的態度是怎樣,一個是你現在發起時候的那個基本心態是怎樣,這是這一品經上面主要講的。

  那麼有一些技巧方法要說說,把這個經文後面的部分跟各位講一下,因爲前面的部分,我想大家你讀誦就知道了,我就不講了。後面這個地方,他講到,我舉例給各位看,世尊說,“複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種少善根,毛發沙塵等許,所受福利,不可爲喻。”在佛法中種少善根,你注意看看,佛法中種少少的善根,那麼就算毛發沙塵那麼少,他所受的福利也不可爲喻,也相當的多,無法用譬喻來講。“複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薩形像、辟支佛形像、轉輪王形像,布施供養,得無量福,常在人天,受勝妙樂。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爲喻。”這個地方講到回向法界,大概大家都把它解釋成,回向法界一切衆生,這個叫畫蛇添足。回向法界跟回向法界一切衆生不一樣。你知道回向法界叫什麼嗎,回向法界一切衆生叫什麼嗎,你要回向法界一切衆生,你有沒有能力呢?這是利他的工作,回向法界是自利的工作,回向法界一切衆生是利他的工作。要知道這兩個是不同的,因爲我們學佛的目的是什麼你知道嗎?學佛的目的是要入法界,不是要往生極樂,你要弄清楚。因爲極樂是什麼?極樂就像高速公路上面的休息站,你到那邊休息一下,伸個懶腰,上個廁所,加個油,吃個東西,你還要再走,你不是就在那邊定居了,因爲你還沒回到家,法界才是你的家。所以回向法界就是,我所做的這些功德通通是要回家用的,到達最終極的目標,所以我們叫做生命的呼喚。要你回到生命的故鄉,而不是回到休息站就算了,那你就麻煩了,你到休息站下了車,不上車,那你就知道要走路回家了。所以這個地方你要留意到,那假如說回向法界一切衆生,那是要給衆生利益的,因爲回向法界是你的終極目標,回向法界一切衆生,那要看你所做的功德,是什麼樣的功德,你要留意到,不要布施十塊錢就要回向法界一切衆生了,那麼多衆生除一除,你不知道剩下多少了,怎麼樣回向法界一切衆生呢。不是,通常講回向法界一切衆生的人都屬于貪功德的部分,不是真正要回向法界一切衆生,因爲我把所做的功德回向給我爸爸,功德比較小,我把它回向給法界一切衆生,這個功德比較大,我再拿這個大功德給我爸爸,你到最後還是回到你爸爸這裏來,哪有回向法界一切衆生?真的回向法界一切衆生,是沒有目標的,就是撒出去就不見了,那你是這樣做嗎?是在什麼時候才算回向法界一切衆生?你不爲自己,不爲家人,不爲任何什麼。

  我們常講,進廟叁支香供佛,你知道嗎,第一支香求什麼,我念給你聽,你把它記起來就好。第一柱香,皈依佛,祈願堂上父母高壽無憂無病,祝你爸爸媽媽高壽無憂無病,可不可以,好像沒人教你這樣,第一支香回向法界一切衆生長命百歲,八萬四千歲更好,不是,這是第一個;第二支香,回向社會祥和,無諸暴力,家宅永安,你家裏永安;第叁支香,回向國泰民安,邦基永固,風調雨順。這很踏實的你做得到,你不要第一支香回向法界一切衆生,第二支香回向法界一切衆生,第叁支香回向法界一切衆生,幹嘛,回向法界一切衆生,這個你內心是不著邊的。你這第一個是你的父母,你想好,第二個是你的家庭,第叁個是你的社會,國家,一步一步來,你的人生會很踏實,你不要以爲這個很勢力、很功利,這是真實的人生。你想要回向給法界一切衆生,是可以,是在很平靜的時候,我家裏無憂無惱,父母也健康長壽,子女也乖巧,事業也順利,自己也紅光滿面,是不是這樣?身體健康,活潑蹦跳的,爬山就好像跑平路一百米一樣的,你是這樣的狀況,而這個時候,你毫無憂惱,這個時候,所做功德,回向法界一切衆生,這才有可能。所以不是你輕易地想說,我做這樣子功德比較大,那個大的功德再拿過來給我兒子考上大學,你的目的還是給你兒子考上大學,那你回向法界一切衆生,就變成欺騙佛菩薩。學佛人是踏實的,一步一步做得很真誠,不要用這一種情況來講,這不對,你要自立,可以,你自立一步一步來,這裏講回向法界,不是回向法界一切衆生。

  所以它這個回向法界的意思,回過頭來,我跟各位談的,它的意思就是,這個理論我是沒跟各位講,你是不知道,法界就是法身。在你的觀念裏,法界歸法界,是世界的全方位,法身是法身,但我告訴你,進入到法界以後,真的法身就是法界,法界就是法身。我用一句話講就是,全法界是一法身,全法身是一法界,法界等于法身,法身等于法界,這個理論就不是簡單地跟你能講的。那麼我們在這個地方講進入法界,就是我要回向,讓我成就法界,讓我成就法身的意思,所以它是成就智正覺世間跟成就器世間,你要留意到,他回向是在這個地方。那智正覺世間成就,器世間成就,你的眷屬世間必然成就!所以我們在做回向的時候,我就不這樣講了,叫做回向實際,回向真如,就是回向真理,是指這個部分。

  那這個回向它重點是在他能夠遇到佛菩薩的形像,你知道,我們都以爲說我看到佛像就有功德,不是,經典的意思是告訴你,透過佛像這個媒介,你有沒有感受到覺悟的存在,透過菩薩這個形象,他是個媒介,你有沒有感受到生命因素的存在,這才是重點。你要是經常導入到你的生命價值跟意義來,導入到你的生命因素上面來,導入到你的生命性德裏面來,那你要學佛成就就很快。你想想看,看到佛菩薩的形象,你不知道看到多少了,有價值嗎?爲什麼沒價值呢?經典明明講,“佛形像、菩薩形像、辟支佛形像、轉輪聖王形像,布施供養,得無量福,”搞了半天,我的福在哪裏,各位,你想想看,我相信各位都看到很多,供養也很多,你有福嗎?你有沒有想過,我這樣供養對嗎?要怎麼樣做才對?我常跟各位講,念佛一聲福增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你有沒有拜過?罪滅了多少?沒看到。念佛念那麼多,有的還打佛七,一天念十萬遍,福增無量,請問你增了多少?你說下輩子就知道,下輩子我福報很大,我看這輩子比較重要,不是下輩子,我們不是不尊重下輩子,但是你要一個修行者來講,不是人家跟你講下輩子,你就永遠都在修下輩子,你這輩子要怎麼修?所以我們要問的是,我這樣念佛對嗎?有沒有辦法證明說,我這樣念是對的?念佛一聲福增無量,我肯定,可是誰能肯定我這樣念是對的?你問師父,師父當然說對,對啊,這樣念就對啊,你內心還是毛毛的。禮佛一拜,罪滅河沙,我這樣拜,師父就教我這樣拜,我就這樣拜,當然你問師父說我這樣拜對不對,師父當然跟你說對呀,怎麼會說不對呢,但是問題不在…

《地藏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