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叁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像很空,但是你的空都不空。

  好了,佛法發展到這個地方,空要怎麼落實就産生問題了。我跟各位講說,空性這兩個字,或者空相這兩個字,你要帶著疑情,首先你接受有空性這個東西,但是我所認知的空是不是真的這個空,你要帶著這樣的疑情慢慢的去求證,你的佛法會長足的進步。空性,還有心經上面講諸法空相,空相跟空性有什麼差別?你稍微帶著疑情,疑情的意思就是我先接受,然後再求證,你假如先拒絕就沒有疑情了,拒絕就不要管他了。我先接受,那我慢慢再去求證,這跟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不一樣,因爲你要契入真理,你一定要帶疑情,你才能契入真理,這是一個基本條件。

  那麼這個空性産生以後,真正在求證這個部分發展到成熟的階段,他叫做本體,本體是實有。實有,但是無形無狀,可是他能起妙用,這個就是問題了,這樣你就很具體,有一個東西,那個東西叫做空,而不是這裏什麼都沒有叫做空,跟那個概念就完全不一樣,他有一個東西,那個東西叫做空,而那個東西呢摸不到,嗅不到,無形無狀,而他又確確實實能起作用。

  這個東西呢,因爲一直講空,講到後來沒辦法講,你不懂就是不懂,怎麼講呢,中國人就發明了一個字,叫體,本體。所以這個體,你只要看佛經裏頭,早期不叫體,叫身,身體,我們現在叫身體,有沒有?身體這兩個字不是你的普通語言,身體這兩個字是標准的佛教的語言,身體這兩個字是佛教的術語,你現在都在講我有身體,你也有身體,那個身體是佛教的專有名詞,只是最早期用身,所以有法身,佛身,化身。

  佛身的意思是覺悟的本體,佛身這兩個字是覺悟的本體,佛法是覺悟的方法,佛教是覺悟的教育。你佛身就想釋迦摩尼佛的身體叫佛身,那你的定義完全錯了。釋迦摩尼佛的身體當然叫佛身了,可你也有佛身呐,你也有覺悟的本體嘛,這個定義你弄清楚。後來把這個身,因爲要跟身體區別,所以叫做本體,萬法真如的本體,本體就産生了,本體現在比較常用的叫本質,其實是同一個,同一個東西。

  同一個東西下來,我是希望各位在學佛的時候把這個關鍵字的基本定義要弄清楚。基本定義弄清楚以後,你來看佛法,就很容易證典、正確,不然你的解釋會偏差,看不懂佛法。大乘佛法尤其在中國文化的系統裏,他在這一部分是區別的很清楚。

  這個本體一産生以後就有一個狀況了,這是我跟各位講第四期佛教以後要發展的地方,因爲本體裏頭我們叫佛身,佛身是從覺悟來講,可是從真理來講就叫法身,法界那個法,正法那個法。法怎麼定義?就是真理。你不要看那個法,正法久住有沒有,正法久住是真正的真理叫正法,所以法界就是真理的範圍,法身是真理的本質,我這樣定義有沒有很清楚,你應該都記起來,不要再搞錯了。

  所以法界的法是真理,法身的法也是真理,正法的法也是真理,真理只有一個,所以正法也只有一個。你注意看,華嚴經裏頭講到正法,一定正法,不會一切正法,不會講“一切正法”,也不會講“諸正法、所有正法”,不會,他只要講到“一切正法”的時候,這裏面就有其他意義在。因爲正法只有一個,所以不可能很多正法,你要留意到。但是講一切法的時候,一定講有爲法,一切法如夢幻泡影,一定是有爲法,不是正法,不是真理。你要留意到,這就是佛法用詞的語言模式,你的語言模式沒搞清楚,你對佛法想要弄清楚,那就很困難,很難。好,那麼已經弄出法身來了,法身來的時候,只有一個空性,你不證得空性就不能證法身,證法身,要不要跟人相處,這個就是個問題了。那麼有些證法身的人不喜歡跟人相處,這種人叫非人格性法身,法身有這種非人格性法身,那是誰呀,阿羅漢,樂阿蘭若。你想去找他,他躲起來,這種阿羅漢很多,不止佛教的阿羅漢,道家的阿羅漢就更嚴重。因爲人要去找他,人呐,人你知道嗎,人,你我他都是人,人有一種味道,味道叫臭汗味,知道嗎?有沒有人這樣講這個味道?人有個人味,人味對修行的阿羅漢來講,阿羅漢叫什麼,阿羅漢你不知道,中文叫應真,相應于真理的這種人,應真中國傳統的話叫做仙,叁天不洗澡就生癬。因爲道家修行就是要乘鶴歸去,不就成仙了嗎,他說應真就是好像是仙人。但不是仙人,他有點類似天人的意思,他已經出叁界了,不食人間煙火了。

  人是跟其他動物一樣,他有一種特別的味道,而這個味道你的鼻子聞不到,你聞到的叫體味,可能是狐臭,我不是說你狐臭,那個體味跟貓跟狗的味道是差不多了,那叫做物理現象的味道。你注意啊,這些應真的羅漢不會討厭這個味道,因爲這些阿羅漢常常跟老虎在一起呀,獅子在一起呀,跟那野獸在一起,他都不怕它的味道,他怎麼會怕你這個人的味道,人的這種身體的味道,基本上來說是要比動物的味道要淡一點,用我們的鼻子聞自己比較淡了,但聞野獸的味道比較重。可是站在這些應真的仙人來看都是動物,你也是動物,凡夫也是動物嘛,這個味道是一樣的,所以他不會討厭這個味道。但是他討厭另一種味道,什麼味道?你大腦運轉以後會産生一種味道,這個就很討厭了,因爲大腦裏頭都是貪嗔癡。

  動物只有無明蓋住大腦不起作用,你注意看,老虎吃飽以後,他差不多有一個禮拜不殺生,老虎它只要吃飽以後,如果撲殺一只羊,它把羊吃了,大概也只能吃一半,一只老虎吃一只羊,吃不到一半,他把肉啃一啃,老虎是很粗糙的動物,啃一啃就走了,留給其他的小動物去吃。狗就比較精致了,它啃的光光的,老虎沒有,老虎就咬兩口,吃飽了,填飽肚子就一個禮拜,它躺著睡覺,那兔子再來,拉它的胡須都沒關系,因爲它不想吃了,所以它的大腦是不轉的,但是它餓起來就一定要吃東西。它只是吃一餐飯,所以老虎吃飽飯不叫殺生,你知道嗎,他不會殺的,因爲它吃飽就好了,其他的肉它是給別人吃呀。

  人類就很可惡了,吃不完的做肉松,曬魚幹呀,吃就吃了還要加醬油呀,你看老虎什麼時候吃肉還要加醬油呀,老虎吃肉什麼時候在烤肉呀,還要加黑胡椒?老虎沒有,所以老虎不叫殺生,他只是吃飽而已。吃飽飯你再來,什麼小綿羊來、小兔子來,它四腳朝天,眼睛瞄一下,它要休息了,所以它沒有殺生的業,你要注意了,因爲它沒有貪。

  我們殺生的殺是因爲你有貪,人爲什麼會有貪呢,就是大腦裏頭有一種恐懼。什麼恐懼呀,沒東西吃怎麼辦?所以趁有東西的時候他就開始儲蓄,人類的業主要來自會儲蓄,你要記得,會儲蓄的人是你的根本業。你大概聽不清楚了,從來曆史上講佛法不會講儲蓄,儲蓄是美德,儲蓄是美德還用你講,我也會知道呀,但是儲蓄是你的根本業。

  儲蓄是累積,你要累積你的財富,所以累積到最後,累積越多的人叫富翁,再加上一個模仿效果,經濟學的理論叫模仿效果,你有LV,我也要有LV,你有Cartier,我也要有Cartier,這叫模仿效果,模仿效果就有競爭,這個競爭的時候就有傷害。儲蓄本身假如說我只儲蓄夠用就好,誰知道儲蓄夠給冬天用是夠了,可是明年要是沒有收獲怎麼辦?我明年一起再存嘛,明年存,那後年幹脆一起存,存到後年去,幹脆子孫的一起存,這就是根本業。

  動物不會有儲蓄,動物吃飽就算了,就要開始睡覺了。我們不是呀,一百九吃到飽,有沒有?這裏有沒有吃到飽的,叫Butffet,有沒有?臺灣是一百九吃到飽,兩百九吃飽老,叁百九吃到往生極樂世界,這都是增長貪心。你在日常生活中你就要知道熄滅貪嗔癡。

  人類因爲大腦會有這種轉法,所以他的生命裏有那個貪嗔癡的味道會出來,那應真的羅漢就討厭這種,這個叫做非人格性法身。那麼人格性法身的人,人格性法身,就是證得這個法身,他還要跟衆生相處,因爲要度衆生成佛,人道最好度。人道其實是很難度,衆生難度,可是衆生等下輩子再來就好度了。我的意思不是說你前輩子是畜生,你不要眼睛一直瞪我,我們這輩子會來學佛,前輩子都有因緣,曾經聽過佛法,你這輩子進佛門就自然會走進來。假如前輩子你沒有接觸佛法,這輩子要接觸佛法,就好像人家跟你賣保險一樣,你用一萬零一個理由,你也要把他拒絕掉。可是你今天不是人家跟你推銷佛法你進來的,是你自己進來的,可見你是過去生都已經接觸佛法了,那我們很多大德修行也喜歡度這些衆生。所以你有修,有沒有?施食法,有沒有?蒙山施食,每天早上吃飯前施幾粒米,幾粒飯在外面,給什麼吃我不知道,但是吃到最後你會發現很多鳥會飛來就對了,那就是跟衆生結緣。看起來好像鳥來吃,其實廣大的衆生都結緣了,所以你要常施食,施食會嗎,不會要問你師父,不要一直瞪我。

  施食是個密法,中午要午供,中午要供佛,以前我們是初一、十五午供,初二、十六打牙祭,拜門口。你現在不要緊,你就禮拜六午供,禮拜天施食,施食就叁點半以後,或者禮拜六禮拜天都午供,下午叁點半以後都施食。你要記得,施食結善緣,做生意的人你就容易有貴人協助,午供修福報,你老是一進場人家就漲停板,你都買不到,這個時候你就要修午供,你要想要福報你就修午供,記住,這是根本*輪。不是說想要發財就要修財神法,沒有那回事,想要發財是午供,想要生意興隆,想要有好善緣,有很多人經常得罪別人,跟別人相處不好的,那要蒙山施食。我簡單跟你講,你去問你師父怎麼修,我不知道。

  這個不難,我們各道場幾乎都有在做,晚課會施食,午課有午供,這個都在進行,你要常常到道場來參加共修那你就會了嘛。這個不需要傳法灌頂,我們漢傳佛教的密法沒有特別傳法灌頂,這個佛法,我跟你講,這樣講就已經傳法了,我已經傳了。你不要因爲我沒有跟你收紅包你就沒有灌頂,我已經灌頂了,這個講經的師父實在很倒黴叻,每次灌頂都沒有人包紅包,人家活佛來了,包了紅包他還不一定給你灌頂呢。這個…

《地藏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