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海雲繼夢和上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P9

  ..續本文上一頁人不只念觀世音菩薩,他還拜觀世音菩薩,念一聲「南無觀世音菩薩」,然後一拜,這也是一個辦法,效果會很明顯。

  剛剛是講到微觀的修法,若從宏觀的修法來看,因爲都是面對當下的這種狀況,那就簡單多了,他沒有前面講的發大願或自己要怎麼樣,而是你在修學的時候,假如只有技術面而沒有工程面,一種修法就是「我這樣修對嗎?」很多人有這種狀況,就是修法修到後來了無興致,做功課提不起勁,不做功課又覺得怪怪的,這個就是被害,就是沒有工程面。修行是一種生命改造的工程,這當中有幾個要領你一定要抓到,但麻煩的是,我們的惰性會讓我們不願去弄清楚那個要領,比如,入禅定大家都很願意,叫你出叁界就不願意了,尤其是會入禅定的人,很容易停在那個地方。修密的也一樣,修到會相應他就停在那邊了,「管他氣象怎麼報,反正明天不會下雨,盡管出去玩就對了……」,生活中他會處理得很好。像這裏都只是一種很簡單的相應,還算不上神通,修行當中都會有,但這樣就障道了,這時候要你向念頭來的地方看,你發不起來。

  各位有沒有看過醫院有一種鉛塊做的門很重,不用電動的話很難推得動。現在要你從禅定中或是修行相應的境界中,轉過來出叁界,那就跟你推那鉛門一樣,用自己的力量推,絕對推不動。爲什麼?這種情況叫做福報的慣性,已經修到福報裏面,要你從福報中退出來很難,這就像我們俗話講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平常花費管了,這時叫你節儉,你轉不過來。入禅定也一樣,進去很容易,要你從禅定出叁界很困難。

  修行都沒有成就時,你會一直想出叁界,一旦修到某個程度,耽著于禅味就完了,這時要你發起「向來時去」的心念,你發不起來,即便一直想「有沒有其它方法,來幫我改變這種心志」,但這時很困難,生活中你會有惰性。因爲有福報,生活就會很悠閑,除非有相當大的誘因來刺激你,否則沒辦法讓你從這種悠閑的生活中改變過來。一個真正有禅定功夫的修行者,基本上外在的誘惑對他已經沒有影響,他才有可能靜得下來,否則根本算不上禅定嘛,對不對?這時要從外面來引誘是不可能的,那麼你要怎麼發起,讓你生命的火花、生命感再度燃起?換句話說,就是要向「念頭」看去。問題就在這裏,因爲禅定慣了,剩下的是一種綜合意識和綜合概念,看不到那個念頭,所以會在那邊以爲什麼念頭都沒有,那一種空亡,要是入了「滅盡定」就完了,你的生命就在法界中消失了,這是很麻煩的事。所以,我們才一直強調,修行一定要用正確的方法,否則會陷入這種情境中。

  當你修行若是修到「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情況,就得留意了,這時候你要去拜忏,透過念觀世音菩薩,培養出一點點的生命動力,就用那一點點的動力向念頭去,因爲只要找念頭的那種意志一扣動,生命的能量就會爆發出來。修行會産生這種情況,是因爲我們弄錯了方向,把出口的門堵住了,這時候一定要突破才行;我們一直講「向念頭去、向來處去」,就是這個原因,指的就是這個部份。我們接著往下看第六大願。

  若叁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刹,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複加害?

  很多人生活中沒有什麼善友,惡友倒是特別多,尤其是染上毒瘾的人,那就是遇到惡友了,那個拿藥給他吸的,不就是夜叉羅刹嗎?而且很奇怪,「叁千大千世界,滿中夜叉羅刹」,這些惡友真的很厲害,你躲到哪裏,他都找得到,即便把手機號碼換了,他也能馬上得知新的號碼,那真的是「滿中夜叉羅刹,欲來惱人」。

  生活中那些酒肉朋友、牌友也是厲害得很,你難得有點時間想在家裏休息一下,電話馬上就進來了,這時候稱念觀世音菩薩非常重要。要斷除這些惡友、夜叉羅刹,不是念珠拿起來念念佛號就可以解決的,這是你一定要結界,定時、定量地做功課,而且不能移動,這時候就會起作用。結界工程很重要,他是我們修學的基礎,生活當中一有這種狀況,你要馬上結界。

  其次,我們從微觀的佛法中來看,修行當中不良的境界一再出現時,通常我們會停止精進,以念觀世音菩薩、拜觀世音菩薩這種方法來超越。當然你假如有善知識、師父在旁指導,他會告訴你技巧,從修學上去轉是最直接的;假如沒有,你就拜觀世音菩薩,它很快會過去。

  你要念一聲「南無觀世音菩薩」一拜,或是「南無觀世音菩薩」一直念都可以,通常一拜是念叁聲佛號;「南無觀世音菩薩」共七個音,叁乘以七等于二十一,二十一個音剛好拜下去又起來,你就這樣一直念。我們念十六字洪名是最好的,「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拜下去,「華嚴海會佛菩薩」站起來,兩句一拜也可以。或者是「南無觀世音菩薩」拜下去,「南無觀世音菩薩」站起來,兩句一拜也是可以,你自己去調整。修學過程中觸功德産生時,尤其是惱人的觸功德,這時你就改爲拜觀世音菩薩,拜完再打坐或做你平常做的功課。這時候拜觀世音菩薩就是那百分之二十五的部份,不要認爲「我是參禅打坐的,怎麼叫我念觀世音菩薩?」因爲夜叉羅刹要來惱你,這時念觀世音菩薩很快會改變,這是籍觀世音菩薩的加持力改造你的業相。

  第叁從宏觀佛法來看,這個世間它有很多不當的構想,你看賭博招牌弄那麼大、色情文化很興盛……,因爲它合法化,所以就認爲它是對的。那不就是叁千大千國土滿中羅刹?它就是惱人,要來吸引你的。怎麼克服?稱念觀世音菩薩。從大乘宏觀的佛法來講,這時不是念念佛的名號而已,而是透過念觀世音菩薩名號這個媒介,要能激發你的生命能量來改造自己、改造這個世間,這部份就看你怎麼進行和運用了。我們往下看第七願。

  設複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繋其身,稱觀世音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

  這句是講生活中有罪、無罪,你要稱念觀世音菩薩。前面提過,生活中念觀世音菩薩是屬于宗教化,是教主愍念衆生的部份,「有罪、無罪稱念觀世音菩薩」,基本上就是要激發你的生命因素。假如所犯的罪是屬于生命本質,跟真理相違背的那個部份,那怎麼念都無效,因爲因果要還嘛,佛菩薩不會違背因果;假如所犯的是屬于雜質類,那就會很有效。假如是社會環境惡質所造成的,不是不用守報,而是你會滿意那個報,也就是說可能不會那麼重。比如,報紙上常報導,有些罪人被警察抓到後先被毒打一頓,如果這時念觀世音菩薩,那被毒打這一頓可以免,但惡質的、判罪那一條不變。

  我們通常在解釋這個部份時分不清楚,不是有罪、沒罪通通可以解脫,它是從本質、雜質、惡質上來看。屬于雜質的部份可以免,因爲那是社會法律的問題,不是真理的部份;真理的部份假如犯了,那是因果處理,緣到了,應該守報,那是沒辦法逃避的,被毒打的那一頓可以免而已,屬于惡質的部份還是有罪,要留意這種狀況。接著看第八大願。

  若叁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赍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于衆生。汝等若稱名者,于此怨賊當得解脫。」衆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

  「叁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這是講世界很亂的狀況,佛法還在人間,你帶著「重寶」經過險路。那時候的「重寶」,現在來講不見得很貴重,但在你的生活中很重要就是了,比如,旱災時運載一車的米,那就是重寶了,它是相對于環境來講的。帶著重寶,當然足以誘惑這些怨賊來攻擊你,這時經過危險的地方,大家會心生恐懼,這時假如有人提倡念觀世音菩薩,那就好了。

  念佛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安撫你恐懼、慌張的心,使心甯靜下來;然而,從微觀佛法跟宏觀佛法的修行面來看,則有另一個層面的意義。前者其實是一種宗教化的現象,前面提過宗教化的重要性,但這也使得一般人在解讀經典時,都是從宗教化的角度來說明他的威神力,如此,便看不到佛法的精華所在。它是《妙法蓮華經》會叁歸一的一種最高的境界,怎麼會只有撫慰受創傷的心靈而已?所以一定要從「微觀的佛法是怎麼修的,宏觀的佛法是怎麼修的」這個層面來看,但這部份唯有透過實修才能知道,否則沒辦法講,所以就只講前面大乘佛法宗教化的那個部份,那就變成是「專門撫慰受傷的心靈、專管閑事,每天都在等電話,千處祈求千處應,然後騰雲駕霧去灑甘露」。不是這樣,他都是從實際修行中來,裏面修行的狀況,要講的內容非常多,這是一個大工程的行法,但這個部份我們這裏不談,否則又要再花十個鍾頭專講這一段,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行法。記得有一次講〈耳根圓通章〉,〈耳根圓通章〉很長,我們花了二十天四十個鍾頭,結果才講一頁而已。因爲它是修行的重點,從技術面跟工程面來講,與一般宗教化這種撫慰心靈創傷的講法完全不一樣。同樣的,這部份有機會我們再詳細介紹。尤其後面接下來的經文,特別跟無盡意講「觀世音菩薩的威神力巍巍如是」。我們接著往下看。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诃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衆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這段經文,貪、瞋、癡叁個都講到了。淫欲是指貪欲,不正常的欲望叫淫欲。通常我們以爲淫欲是講性行爲,不只這個部份,因爲我們中國強調禮教,所以認爲這是最嚴重的部份,其實所有不正確的欲望,通通叫作淫欲。現在很流行多少錢就可以吃到飽,其實那種就是淫欲,很多人吃飽還不回家,起來走一走動一動,坐下來繼續再吃;貪吃就是不正當,即是淫欲。給人家吃到飽看起來好像很不錯,其實那個製度很不好,引發不好的欲望。還有那種「0圓手機」,鼓勵你先消費,以後再怎麼樣的,那都是淫欲…

《海雲繼夢和上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