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海云继梦和上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P9

  ..续本文上一页人不只念观世音菩萨,他还拜观世音菩萨,念一声「南无观世音菩萨」,然后一拜,这也是一个办法,效果会很明显。

  刚刚是讲到微观的修法,若从宏观的修法来看,因为都是面对当下的这种状况,那就简单多了,他没有前面讲的发大愿或自己要怎么样,而是你在修学的时候,假如只有技术面而没有工程面,一种修法就是「我这样修对吗?」很多人有这种状况,就是修法修到后来了无兴致,做功课提不起劲,不做功课又觉得怪怪的,这个就是被害,就是没有工程面。修行是一种生命改造的工程,这当中有几个要领你一定要抓到,但麻烦的是,我们的惰性会让我们不愿去弄清楚那个要领,比如,入禅定大家都很愿意,叫你出三界就不愿意了,尤其是会入禅定的人,很容易停在那个地方。修密的也一样,修到会相应他就停在那边了,「管他气象怎么报,反正明天不会下雨,尽管出去玩就对了……」,生活中他会处理得很好。像这里都只是一种很简单的相应,还算不上神通,修行当中都会有,但这样就障道了,这时候要你向念头来的地方看,你发不起来。

  各位有没有看过医院有一种铅块做的门很重,不用电动的话很难推得动。现在要你从禅定中或是修行相应的境界中,转过来出三界,那就跟你推那铅门一样,用自己的力量推,绝对推不动。为什么?这种情况叫做福报的惯性,已经修到福报里面,要你从福报中退出来很难,这就像我们俗话讲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平常花费管了,这时叫你节俭,你转不过来。入禅定也一样,进去很容易,要你从禅定出三界很困难。

  修行都没有成就时,你会一直想出三界,一旦修到某个程度,耽着于禅味就完了,这时要你发起「向来时去」的心念,你发不起来,即便一直想「有没有其它方法,来帮我改变这种心志」,但这时很困难,生活中你会有惰性。因为有福报,生活就会很悠闲,除非有相当大的诱因来刺激你,否则没办法让你从这种悠闲的生活中改变过来。一个真正有禅定功夫的修行者,基本上外在的诱惑对他已经没有影响,他才有可能静得下来,否则根本算不上禅定嘛,对不对?这时要从外面来引诱是不可能的,那么你要怎么发起,让你生命的火花、生命感再度燃起?换句话说,就是要向「念头」看去。问题就在这里,因为禅定惯了,剩下的是一种综合意识和综合概念,看不到那个念头,所以会在那边以为什么念头都没有,那一种空亡,要是入了「灭尽定」就完了,你的生命就在法界中消失了,这是很麻烦的事。所以,我们才一直强调,修行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否则会陷入这种情境中。

  当你修行若是修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情况,就得留意了,这时候你要去拜忏,透过念观世音菩萨,培养出一点点的生命动力,就用那一点点的动力向念头去,因为只要找念头的那种意志一扣动,生命的能量就会爆发出来。修行会产生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弄错了方向,把出口的门堵住了,这时候一定要突破才行;我们一直讲「向念头去、向来处去」,就是这个原因,指的就是这个部份。我们接着往下看第六大愿。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

  很多人生活中没有什么善友,恶友倒是特别多,尤其是染上毒瘾的人,那就是遇到恶友了,那个拿药给他吸的,不就是夜叉罗刹吗?而且很奇怪,「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夜叉罗刹」,这些恶友真的很厉害,你躲到哪里,他都找得到,即便把手机号码换了,他也能马上得知新的号码,那真的是「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

  生活中那些酒肉朋友、牌友也是厉害得很,你难得有点时间想在家里休息一下,电话马上就进来了,这时候称念观世音菩萨非常重要。要断除这些恶友、夜叉罗刹,不是念珠拿起来念念佛号就可以解决的,这是你一定要结界,定时、定量地做功课,而且不能移动,这时候就会起作用。结界工程很重要,他是我们修学的基础,生活当中一有这种状况,你要马上结界。

  其次,我们从微观的佛法中来看,修行当中不良的境界一再出现时,通常我们会停止精进,以念观世音菩萨、拜观世音菩萨这种方法来超越。当然你假如有善知识、师父在旁指导,他会告诉你技巧,从修学上去转是最直接的;假如没有,你就拜观世音菩萨,它很快会过去。

  你要念一声「南无观世音菩萨」一拜,或是「南无观世音菩萨」一直念都可以,通常一拜是念三声佛号;「南无观世音菩萨」共七个音,三乘以七等于二十一,二十一个音刚好拜下去又起来,你就这样一直念。我们念十六字洪名是最好的,「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拜下去,「华严海会佛菩萨」站起来,两句一拜也可以。或者是「南无观世音菩萨」拜下去,「南无观世音菩萨」站起来,两句一拜也是可以,你自己去调整。修学过程中触功德产生时,尤其是恼人的触功德,这时你就改为拜观世音菩萨,拜完再打坐或做你平常做的功课。这时候拜观世音菩萨就是那百分之二十五的部份,不要认为「我是参禅打坐的,怎么叫我念观世音菩萨?」因为夜叉罗刹要来恼你,这时念观世音菩萨很快会改变,这是籍观世音菩萨的加持力改造你的业相。

  第三从宏观佛法来看,这个世间它有很多不当的构想,你看赌博招牌弄那么大、色情文化很兴盛……,因为它合法化,所以就认为它是对的。那不就是三千大千国土满中罗刹?它就是恼人,要来吸引你的。怎么克服?称念观世音菩萨。从大乘宏观的佛法来讲,这时不是念念佛的名号而已,而是透过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这个媒介,要能激发你的生命能量来改造自己、改造这个世间,这部份就看你怎么进行和运用了。我们往下看第七愿。

  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繋其身,称观世音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

  这句是讲生活中有罪、无罪,你要称念观世音菩萨。前面提过,生活中念观世音菩萨是属于宗教化,是教主愍念众生的部份,「有罪、无罪称念观世音菩萨」,基本上就是要激发你的生命因素。假如所犯的罪是属于生命本质,跟真理相违背的那个部份,那怎么念都无效,因为因果要还嘛,佛菩萨不会违背因果;假如所犯的是属于杂质类,那就会很有效。假如是社会环境恶质所造成的,不是不用守报,而是你会满意那个报,也就是说可能不会那么重。比如,报纸上常报导,有些罪人被警察抓到后先被毒打一顿,如果这时念观世音菩萨,那被毒打这一顿可以免,但恶质的、判罪那一条不变。

  我们通常在解释这个部份时分不清楚,不是有罪、没罪通通可以解脱,它是从本质、杂质、恶质上来看。属于杂质的部份可以免,因为那是社会法律的问题,不是真理的部份;真理的部份假如犯了,那是因果处理,缘到了,应该守报,那是没办法逃避的,被毒打的那一顿可以免而已,属于恶质的部份还是有罪,要留意这种状况。接着看第八大愿。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

  「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这是讲世界很乱的状况,佛法还在人间,你带着「重宝」经过险路。那时候的「重宝」,现在来讲不见得很贵重,但在你的生活中很重要就是了,比如,旱灾时运载一车的米,那就是重宝了,它是相对于环境来讲的。带着重宝,当然足以诱惑这些怨贼来攻击你,这时经过危险的地方,大家会心生恐惧,这时假如有人提倡念观世音菩萨,那就好了。

  念佛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安抚你恐惧、慌张的心,使心宁静下来;然而,从微观佛法跟宏观佛法的修行面来看,则有另一个层面的意义。前者其实是一种宗教化的现象,前面提过宗教化的重要性,但这也使得一般人在解读经典时,都是从宗教化的角度来说明他的威神力,如此,便看不到佛法的精华所在。它是《妙法莲华经》会三归一的一种最高的境界,怎么会只有抚慰受创伤的心灵而已?所以一定要从「微观的佛法是怎么修的,宏观的佛法是怎么修的」这个层面来看,但这部份唯有透过实修才能知道,否则没办法讲,所以就只讲前面大乘佛法宗教化的那个部份,那就变成是「专门抚慰受伤的心灵、专管闲事,每天都在等电话,千处祈求千处应,然后腾云驾雾去洒甘露」。不是这样,他都是从实际修行中来,里面修行的状况,要讲的内容非常多,这是一个大工程的行法,但这个部份我们这里不谈,否则又要再花十个钟头专讲这一段,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行法。记得有一次讲〈耳根圆通章〉,〈耳根圆通章〉很长,我们花了二十天四十个钟头,结果才讲一页而已。因为它是修行的重点,从技术面跟工程面来讲,与一般宗教化这种抚慰心灵创伤的讲法完全不一样。同样的,这部份有机会我们再详细介绍。尤其后面接下来的经文,特别跟无尽意讲「观世音菩萨的威神力巍巍如是」。我们接着往下看。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这段经文,贪、瞋、痴三个都讲到了。淫欲是指贪欲,不正常的欲望叫淫欲。通常我们以为淫欲是讲性行为,不只这个部份,因为我们中国强调礼教,所以认为这是最严重的部份,其实所有不正确的欲望,通通叫作淫欲。现在很流行多少钱就可以吃到饱,其实那种就是淫欲,很多人吃饱还不回家,起来走一走动一动,坐下来继续再吃;贪吃就是不正当,即是淫欲。给人家吃到饱看起来好像很不错,其实那个制度很不好,引发不好的欲望。还有那种「0圆手机」,鼓励你先消费,以后再怎么样的,那都是淫欲…

《海云继梦和上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