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十七道品偈誦釋義▪P3

  ..續本文上一頁淨的道身——清淨載道之身。

   中國的儒教注重修身,但是佛教的教育則是指導我們要修心,心不好好自省,好好自我觀察,卻要從身外去了解,等于是緣木求魚,了不可及。所以,叁十七助道的第一項,就是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好好地省察人身的不清淨。

   水能載舟,亦能複舟,身體受限于欲念,曾引發很多惡業;若能透徹身體的限製,去掉私欲,將身心奉獻于廣大的衆生,此身則是修行的載道器。「九孔常流不淨物,色身猶爲載道器」,身內的汙穢就如同我們造作的惡業,做惡造善取決于迷悟之間,一旦清淨本心,去垢存明,這個色身仍是我成道的利器。

   藉形體行菩薩道,藉形體爲人間付出。在付出中,使我們心無挂礙,身心輕字,這就是造福修慧,用我們的身體來創造淨土,植福人間。

  【觀受是苦】  

   人生歎苦苦何在,親身入苦去感受;

   用心來觀受是苦,才能了解何謂苦;

   浮生如夢可成真,苦樂憂欣總是幻;

   情與無情同有受,無不在于感受中。

   春夏秋冬四季變化,在冷熱或晴、雨的氣候轉變中,不時給我各種「感受」。春來時,氣候宜人恬適,不冷不熱,大地草木都很繁榮,放眼所及一片青翠,大地一片綠油油,百花盛開,給我溫和又適宜的感受。

   夏日時,烈日當空,氣候炙熱難耐,走在外面禁不起日灑就汗流浃背,全身灼熱欲焚,好不容易回到家裏,非得趕緊大開冷氣,以人工的的方式得到清涼。但是忽冷忽熱之下,難免身體調和不過來,又病狀叢生,真是苦不堪言。

   到了秋天,樹葉枯黃飄零,大地一片蕭瑟,這也是一種感受,讓人感覺一切希望逐漸消失。過了秋天,就是冬季的來臨,冬雨苦寒,令人恨不得也學著動物冬眠,藉以度過寒冬。總之,大自然的氣候變化,帶給人不同的感受,而這些感受中,總也是苦多樂少。

  放下感受——寒夜敲板聲

   在精舍的修行道場裏,每天早上叁點多、四點不到,便要早起上殿課誦,念佛發願,堅固這一日爲衆生付出的心志。在寒冷的天候中,聽到「叩!叩!」敲板的聲音,心中不免立即生出一種感受:外成這麼冷,被窩這麼溫暖,還這麼早,想要掀開棉被,也會有一點掙紮。其實這種感受雖是如此,不過,對心念堅定的人來說,要離開安逸的享受一點爲難,但是對重視感受的人而言,要他放下貪著溫暖的意圖離開被窩,那就很難了,這就是感受對人所設的陷阱。

   四念處的第二種方法——觀受是苦。「感受」的確是一件很奧妙的事,佛陀的教育,也是教我們平時要如何調伏這些起伏不定的感受。我們的感受不離「樂受、苦受」,樂受中有「喜受」,苦受中有「憂受」,另外有不喜不樂之受,這都屬于感受的範圍,稱爲「五受」。

   看看世間的女子,她們爲了身體的感受,時時要逛委托行,精心挑選美麗的服飾,不惜金錢買下各種五顔六色的衣衫,心中想著穿上這些名流服飾時,就像彩蝶飛舞般地令人羨慕,愈想就愈是快樂。

   這些人總喜歡花下大筆金錢購買最昂貴的服飾,認定最昂貴就是最好的,而且是最風光的。記得幾年前,我們有一位委員家裏就是開委托行,她常常進出國門,到外地買回各種名牌服飾。她說這些買回來的衣服挂了出來,價錢都標得很高,一伯件衣服就要幾萬元,挂上去之後,馬上就有了人買走了。

   曾有一件衣服,她標價七百元,結果放了半年,有的人看到七百元就拿起來又放回去,有的人根本連看都不看一眼,放了很久的時間都買不出去。她覺得委很奇怪,這件衣服是打過折扣和,爲什麼大家看了之後都再放回去呢?

  虛榮心態——最美的服飾

   後來有一位也是開委托行的同業,就告訴她:「你錯了!相盡可能把衣服很快地買出去,不是把價錢降底,而且是把價錢提高,很快就會買出去了。」

   她覺得這怎麼可能呢!同業就說:「不相信,那你標了價錢看看。」原來標價七百的衣服,換成五千元的標簽。不料,早上標上去,下午就被人買走了。那一年,我們正籌建花蓮慈濟醫院,在一、二十年前,五千元已經是很大的數目,但是一改標價錢,下午就買掉了。

   隔天早上,這位委員送來四千五百元。她說:「師父,我有一件認衣服本來就標七百,半年了都買不出去,後來改標五千很快就成交了。我的心裏覺得很不安,所以把四千五百元帶來給師父蓋醫院。」

   所以,七百或五千,其實都有是同一件衣服,但是用不的價錢去買,穿的人感受就不同,價錢高似乎也提高了自己的身分,連看的人感受也不會一樣,羨慕與嫉妒的心理油然而生。

   知道了其中的機巧,才發現這樣的心理真是可笑,可是我們不都是常常自墜陷阱,心理的感受時時不得自由,你想,這樣苦不苦啊?爲了一點虛榮,花費這麼多也只是一時的滿足,到底值不值呢?

   世間上有多少人爲了滿足所謂的感受,而迷失了自己,愛與恨亦都是在感受中,人生啊!人生的業力都離不開愛與恨,愛一個人的時候,這種感受是不是好過呢?常常看到因爲求不得而由愛生恨的例子,那也是苦啊!

   所以我常對慈濟人說:「我們要發揮大愛啊!」愛人的人要愛得輕安自在,被愛的人沒有煩惱挂礙,這樣的愛才是真正清淨的大愛。假如都是如那種自私占有的愛,實在是很苦,在社會上,多少凶殺、情凶、仇凶的案件,多少慘案都是這種感受中造成的。

  溫馨之情——捐血捐髓

   不過,我們可以感受到慈濟的人愛。像我們每日早晨的志工會中,常常可以聽到志工們分享溫馨的個案,那種感受真好啊!也有志工上臺報告,某一天急診室突然接到一位病患,他因爲欠債而被追殺,流了很多血,送來急診需要緊急大量輸血。

   醫院發出廣播,呼籲B型的人趕緊發揮愛心,這位志工聽到了,剛好自己是B型,就立刻趕往檢驗室。到了那裏,看到話多醫師、護士和行政人員,已經有一大堆大人排長龍等著要捐血。這位志工說,想到要救人,那種感受真好!

   慈濟推動「骨髓資料庫」的建立,幫助血癌病患增加一分生機,捐、受雙方經過一年的時間後,可以在我們所舉辦的「骨髓相見觀」活動上見面。每年和骨髓相見歡,總是湧現許許多多生命交會的淚光,幾十萬人之中,才可能找到這麼一個可以配對成功的人。

   我常常說,全世界只有他可能救他,大愛、大仁就有大勇,這些捐髓者很勇敢地把自己身上的髓奉獻出來。看到原本奄奄一息的命被救了回來,重回健康活潑的生活,現場的每一個人都爲他高興與祝福。就算沒有救回來,受髓者的家人也一樣來到與、現場,感恩捐髓的善心人士,因爲他曾經帶給他們無助的心一線希望,這已經是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

   有一個小小的男孩子在接受捐髓後,頭發變成和捐髓者相同的漂亮卷發,血型也變得的捐髓者一樣。你想,這不就是再造父母嗎?當他們上臺時,擁抱得緊緊的,在場的人無不感動拭淚,這種感覺真的很動人。相信捐髓人的心中,當別人有苦難的時候,能夠及時去幫助他,一定也覺得救人的感受,真好!

   所以感受的苦與樂,其實要看我們是以什麼心態、什麼行動來面對。世上的人常以自私的心去看待人事,而不是用愛與付出相互對待,難怪說「觀受是苦」,因爲自私背後總是所求不得,當然也就痛苦不斷了。

  苦樂憂喜——跟著感覺走

   苦受是「五受」中最常見的感受,人生總是帶業而來,受到層層苦難的障礙,這都叫做苦受。有一種感受則是「憂受」,內心常常存在莫名的擔憂,獲得也苦,失去也苦,時時擔心憂愁,這就是憂受。舉一個實際的例子,有一位媽媽說:「其實我也很苦,很苦!爲什麼苦呢

  我的苦,不是爲了丈夫,不是爲了環境,我有好丈夫,也有好環境,我的苦就苦在我的兒子很挑食,都不肯吃飯,兩個兒子都瘦巴巴的。」

   聽到這個個案,我就想,環境太好的孩子常常都會這樣,應該帶他們到非洲衣索匹亞等地去住住看,肯定不用多久,回來後他絕對不敢說不吃飯。總之,這叫做憂受。時時有很多煩惱,走在路上,怕天會塌下來;走在山路,又擔心山崩,這種很憂郁的感受,真的也不好過。現代有很多憂郁症的病患,這種人就是不樂觀的人,很容易憂愁煩惱,這都屬于憂受,是比苦受更深一層的感受。

   「樂受」就是快樂的感受,比如好朋友許久不見,大家碰了面很快樂,可以大聲叫,可以互相擁抱,這叫做快樂。「喜受」則比樂受要更深一層,離開了快樂的境界之後,內心還是保持著那分歡喜,有的人快樂到睡覺都會笑,那就是喜。

   那種喜悅,盡管離開了當時的境界,事後只要一想到就會起歡喜心,我們常說「法喜充滿」,獲得法益的喜悅,成爲永生難忘的歡喜,因爲歡喜的心態又能生出更大的力量,更加法喜無邊。這就是喜受。

   另一種是「不苦不樂受」,明明其它人都很歡喜,你問他快樂嗎

  他會說,沒什麼感覺;別人明明受盡了苦難,你間他會不會覺得心疼

  會不會替對方感到痛苦

  他會說,我也沒有感覺。這種不覺喜也不覺苦的感覺,就是不苦不樂受。

   不苦不樂受,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存在。沒什麼好快樂,也沒有什麼苦難的,只是很平淡的人生,不苦不樂。這種不苦不樂的人,有的時候他的人生就像一杯白開水,沒有什麼值得回憶。

   這些都是「受」,其實大家可以隨時隨地于人事物中去感受。總面言之,大部分的人生喜樂較少,苦、憂就比較多,所以才說「觀受是苦」,能觀受是苦,才能進一步突破感受對我們內心的箝製。

   提到樂受,人的一生是不是能永久快樂呢

  答案似乎是相反的。常常聽到不同的人抱怨不同的苦難,有的人雖然一時快樂,卻也常出現「樂極生悲」的情況,看看新聞中常見的例子,有的人興沖沖地出門旅遊,卻在途中發生意外,就此天人永隔,在…

《叁十七道品偈誦釋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