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2011年七月
昆明開示 第六集
海雲繼夢和上
那麼這經文所提的其他地方,我們就不再跟各位談了。就是說一個求道人,你應該要知道自己求道的態度,要把修行或者學佛當作一回事。而不是說試試看、做做看、修修看,那不當一回事,他就不能成就了。那說結個善緣還可以,那你想要真的求智慧、無煩惱,那你就要當一回事來處理了。就好像你在工作一樣,你有一個工作態度嘛,認真去把它做好。這個東西,你假如認爲不重要,那就不重要,因爲他不影響你吃飯;你認爲他重要,那就很重要,因爲他是你靈性的主宰,你要活得有價值、有意義,那這個是很重要的,要活得燦爛而不是空虛無奈。當你沒有碰到這些挫折,你可能不覺得靈性的重要。那靈性有多重要,那你要去經曆才知道,這是第一個要跟各位談的。
那麼爲什麼要這樣犧牲呢?布施啊,把皮剝出來,做紙;把骨頭抽出來,當筆;把血抽出來,當墨汁,這是幹什麼?這叫供養。你不要以爲是犧牲,沒有犧牲。供養是培養你的,那個如來,就那個總體的,靈性總體的善根成長。換句話說,你靈性的成長,你必須去培養它。那要培養這個靈性,你不能不當一回事。不當一回事,它要死掉啊。像你家裏種的盆栽一樣,買的時候很漂亮,千挑萬選,扛回家兩個月就死翹翹,剩下那屍骨,看得還蠻滄桑的。爲什麼?因爲你沒有把它當一回事好好照顧。養狗也是一樣,在狗店買回來,看好漂亮啊,養兩個月怎麼變成這麼槽糕,不喜歡了,因爲你沒有把它當一回事。
今天你的法身慧命,你要把他當一回事,你絕對受用,因爲你的靈性在成長。所以我們說修真供養,這個不是犧牲自己。你常隨佛學,就跟著佛學,學什麼?學他所做的這些,那是在培養你自己的靈性。我們不是跟外道學,我們也不是跟世間法學,我們是跟著佛陀靈性的覺悟來學。那你要懂得,這些都不是犧牲,而是培養我們自己的靈性。要培養你自己的靈性,你就必須要投資,這才叫真正的投資。
所以跟各位講說,你的誠意在哪裏?你的真心在哪裏?有嗎?你對自己的靈性,你有尊重嗎?你有恭敬嗎?有的話,那你要怎麼爲你的靈性做出付出嘛?你賺那麼多錢幹嘛?就爲了這張嘴巴吃的嗎?不是,這吃的有限嘛,真正要的是你的靈性你要安頓好,要不然你活得沒價值、沒意義,活得很無奈、很空虛。所以這個是我們真正跟各位談的地方,不然你要學佛宗教幹嘛?
宗教是談靈性的,宗教不會跟你談什麼治病啊什麼,治病其實是附帶的嘛,對不對?那你沒有身體的時候,你怎麼講靈性呢?所以靈性要能夠成長,一定會很自然地把你的身體調整到堪用、可用的地步。不會讓你身體非常強健,說“我要學佛,你就給我奧林匹克得冠軍。”這不是訓練你奧林匹克會上得冠軍的,但是也不至于讓你說躺在床上爬不起來,那這怎麼修啊?所以呢,會讓你堪用、可用。
同樣的,心理狀況的創傷,也可以把你矯正過來。因爲心理創傷不矯正,你的人格性不健全。人格性不健全,那你的處衆生戒不能修,爲人處世不圓滿,那你自己更無法反觀自己,自淨戒更沒辦法,所以這樣的話是不行的。所以這兩個部分呢,身、心的兩部分,都會讓你達到七十五分以上,那你的靈性才可能增長。隨著你靈性的成長,身心靈會逐漸趨向完美。這是一個關鍵。所以不以爲說經文都講這個好嚇人呐!不嚇人,一點都不嚇人。所以你要懂得這種進行。
好,下面講,“如今世尊毗如遮那,如是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刹所有塵中一切如來皆亦如是。”這個地方講盡虛空法界的一切佛,那通通是講報身佛。
“于念念中我皆隨學。”就是我的靈性念念中都在增長,所以這個昨天我們跟各位講,屬于“于諸如來修真供養”,這是一個。
那麼第二個呢,就是恒順衆生,就第九大願。
“複次,善男子!言恒順衆生者,謂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刹海所有衆生,種種差別。所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風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諸卉木而生住者。種種生類、種種色身、種種形狀、種種相貌、種種壽量、種種族類、種種名號、種種心性、種種知見、種種欲樂、種種意行、種種威儀、種種衣服、種種飲食。處于種種村營、聚落、城邑、宮殿。乃至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如是等類。我皆于彼隨順而轉。”
先講這個部分,這個是講現象界的生命狀態。我們剛才講,你要回到本體界去,那是無形無相,那所有的形象就沒有了,所以一切衆生是真平等的。可是現在這個是講現象界,現象界的這種劃分法,跟你的劃分法可能不一樣。每一個人都可以有每一個人的劃分法,那不要緊。那麼這個劃分法是《華嚴經》綜合所有佛教經典以後,統合的劃分法,那我們叫做《華嚴經》的語言模式,他講這現象界的這種分類方式。
現象界,前面也講現象界,他講到這個毗盧遮那佛以後,他不是講到“一切諸大菩薩衆會道場”嗎,這是第一類。“或處聲聞辟支佛衆會道場,或處轉輪聖王、小王眷屬衆會到場,或處刹利及婆羅門、長者、居士衆會道場,或處天龍八部、人、非人等衆會道場,如是種種衆會。”這是一種分類。他是從常隨佛學的立場這樣分類下來。那麼現在從恒順衆生這個立場來分類,那衆生那麼多,他就要從衆生來分類,他就不從佛的立場來。因爲剛才是常隨佛學嘛,要從佛那邊來做分類。那就有階級層次就很清楚了。那這個不是啊,衆生你怎麼階級分呢?怎麼分都有,他這裏已經分了好幾個層次了,怎麼分我們等一下再講。
現在我要跟各位談的是“恒順衆生”這四個字。各位會不會恒順衆生?你會,不是不會。你喜歡的你都恒順,爸爸媽媽最恒順子女了,結果都把子女寵壞了。你很愛他是足以害他,有沒有?很多人想說“我要留多少錢給子女。”你給他多少,就是害他多少。不是說你不要留給子女,你要給他的,就是把他教養成一個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人,這樣就好了。那麼他有賺錢的能力,你給他去賺,你再給他只是害他。那他有賺錢的能力,你給他幹嘛?只是讓他腐敗而已啊。
不是說不給他,但是你在教育他,教育他的健全的人格、身心,然後給他應有的視野跟高度,知道嗎?那個心量才能打開嘛。人格健全,心量又寬闊,那因緣到,他就不可思議。你不是,你給他錢幹嘛,他錢幫你花,你賺了他幫你花?
這叫財富五家共有,那五家你知道嗎?水災、火災、盜賊、官府——扣遺産稅,對不對?第五個最不幸的叫不孝子。你就給他,就讓他來替你花錢。你省吃儉用賺了一堆錢,結果讓他替你花,然後你會他花你就會很不甘心,尤其當你死後跟著他,死跟著他,然後他要花到那裏去,被騙了、賭了、被詐騙了,你看,你會心甘嗎?你說“我那麼辛苦,百般計較,去把人家計較來的,是吧?那你怎麼這樣揮霍?”沒有必要,所以這一點你要知道。
恒順,你會恒順,但是你有選擇性恒順的話,那個叫做情執。選擇性恒順的話是情執。你喜歡的人講什麼都對,你不喜歡的人講什麼都不對。因爲我不喜歡你,所以你講什麼都不對;因爲你喜歡他,所以他講什麼都對。那你這個基本上叫執著,是感情的執著。不一定愛情,友情的執著也是嘛。因爲他是我好朋友嘛,他講的都對啊。那你不能這樣講,這個是凡夫心、凡夫性。你必須要擁有一個你自己所擁有的標准,那這個就麻煩了。
所以我們在這裏叫做“于諸衆生,生平等心”,你對一切衆生,都要有平等心。那這個講是容易呀,做可不容易啊。蚊子叮你的時候你就知道,一個反射之後“啪”,然後它粉身碎骨,“啊,這下晚上好睡了。”對不對?要沒打到它,你就追殺到底,有沒有?爲什麼會有這種情況?你能夠說“要咬就給它咬吧。”屁股露出來給它,像打針一樣。不會啦,爲什麼不會?因爲我們有我們的習氣,這個就是我們要修行的地方。
蚊子還比較不打緊嘛,我在經濟部上班的時候,有一天,一個同事打電話來一直叫:“趕快呀,我家救命啊!”我一看,“我家救命“到底什麼事?同事電話一丟就沖出去趕快打112,查地址趕快,結果到他家裏,他站在門口,“發生什麼事?”“蟑螂,蟑螂,我家有蟑螂!”氣死了,消防隊到了抓蟑螂,你進去抓。他怕蟑螂怕成那個樣子。他家從來沒蟑螂,爲了防治蟑螂,天天都在洞洞坑坑在那邊補,結果不知道怎麼搞的,還是跑進去一只,緊張到這種程度。你會平等嗎?不可能啊。
我還不知道,聽說有人一聽到“老鼠”,“不要講那一個字。”“老鼠是吧?”“叫你不要講你還講!”我說“老鼠到底怎麼了?”“啊..”我說“你到底是怎麼了,老鼠跟你什麼關系?”怕老鼠怕到連聽老鼠的名字都不行,那你這樣跟衆生要怎麼相處?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碰過這種人,說到你純屬巧合。有些人一講到蛇就“呃”,爲什麼蛇你就會“呃”?因爲你的潛意識裏有很多不當的東西,從小以來你就一直灌輸那種恐怖的影像在,所以你就産生這種現象。
所以我們要對一切衆生平等,那是需要好好訓練的。有個小孩子,好像四、五歲那個時候,四、五歲呀到處玩,到那灌木從裏,那葉子卷起來,他把它撕開,那就有蟲,白白的,裏面有蟲他就抓出來,哇,抓了一堆,“哥哥你看。”你都抓在手上了我要怎麼講?好了,等他十幾歲的時候我就想到這件事,我說“走,我們去抓蟲。”“……”我說“爲什麼?”我說:“你四、五歲的時候抓很多,哥哥你看呐?現在呢,再抓啊。”不一樣。四五歲的時候他還沒受汙染,他跟蟲玩得很好。那長大十幾歲開始讀書了,那蟲有種種什麼什麼什麼,然後就開始怕了。小時候怎麼不怕,長大爲什麼怕?就是汙染。你的大腦被汙染了,就開始有價值判斷,開始有意識形態,開始有好惡,你就一直産生了,一直産…
《普賢行願品 昆明開示 第六集 (2011年七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