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 2011年四月
昆明開示 第十集
海雲繼夢和上
現在我們看經文第叁大願。第叁大願是廣修供養,基本定義我們跟各位講了,就是培養自己的靈性,也培養大衆的靈性。培養一切衆生的靈性才叫廣修,那基本文意就是前面跟第一大願大概差不了多少。
那我們跟各位講過,第一大願禮敬是身業,第二大願稱贊是語業或叫口業,第叁大願是供養,是意業。那你會覺得供養怎麼會意業呢?我花錢買水果來供,怎麼會是意業呢?培養靈性怎麼不是意業?所以你要留意到,我們在跟各位談的是絕對有依據的。而這個思想本身是生命的,是交織在一起的網絡,他不是單一的。所以你要留意到這個地方。而且這個廣修供養的經文,他是非常具有很大的特色,你在生活中是非常好用的,我們現在就按照經文,我一個一個簡單地跟你介紹,只有一個鍾頭講這一大願,按照傳統的講法是講不完的。我們只講重點,你看看。
“言廣修供養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刹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繞。”講供養是指向上,講布施是指向下。你不能說“師父,我布施給你。”你去死好了。你跟乞丐說我供養你還可以,表示你謙虛。所以講供養,他是講十方叁世一切佛,還有菩薩海會圍繞,是指向上。這個是指什麼?靈性向上,所以我們叫增上、增加,增加靈性,使靈性上升叫增上,是指這個意思。所以不要以爲說你只能供養佛菩薩,不是這個意思。我從哪裏開始,我從哪裏開始成長,這是最重要的。我希望大家要有這種正確的認識。
那麼下面,“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現前知見。”這個都前面講過了。“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爲供養。”這句話就比較麻煩,你從我們現有的意識形態來講,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爲供養,用最好的來供養,就是用最好的。什麼叫用最好的呢?你要留意一下,譬如我去買了一串葡萄回來,那我要供佛,通常是全部供上去,供到我要吃的時候,可能葡萄都爛了。不是,你要供養就,葡萄這麼一串,我揀最好的那個部分來供,小盤就可以,不一定大盤。你會說“不要緊,我家佛堂很大,我可以五串都上去。”那是你家的事。
當然,這個裏面還有一個問題,有人,在臺灣發生的,花五塊錢買一籮筐的香蕉來供佛,在供的時候挑來挑去,一籮筐挑不到兩根,那都是賣來賣去掉下來的。因爲我們這裏香蕉比較少,臺灣香蕉很多,拿來拿去、拿來拿去,久了,爛的都掉下來,本來要倒掉,“好,五塊錢給你。”這個家夥也貪心,就一籮筐買很多來,結果要供上去,挑來挑去,挑不到兩根。有人就用五塊錢就買兩根非常好的香蕉供在那裏,這個就是上妙供養具。知道嗎?
你用最好的,可以少一點,你不要貪心買那麼多,結果挑一挑都挑不到兩根,挑兩根還有爛的。因爲香蕉一成熟以後就爛了,臺灣香蕉多,爛香蕉更多啊。所以你在供養佛的東西都是用最好的,這個叫上妙供養具而爲供養。
那這個東西不是只講東西而已,我以最清淨的心,最恭敬的心來供養,這是從事相上來講,一個能一個所,供養具本身是所,我拿這個東西來供養佛,但我用什麼心境?這個很重要,我以恭敬心,最恭敬的心,這個很重要。
這裏我不知道,我們在臺灣,因爲這個曆史一直沒斷,老百姓拜拜是一個很基本的事,初一、十五,或者是祖先祭日,他都要拜。那有一天我就問我老祖母,我說“幹嘛今天又要拜”?“小孩子不懂事,不要問,就是拜,你就記得每年這一天要拜。”每年這一天我們怎麼會記得嗎,寫在日記上你都忘記了,日曆上都填上去你都忘了,她老人家就記得。那麼她的這種供養,拜就是供養,我們叫拜拜,其實就是供養,你要准備很多豐盛的飯菜來拜,那不是供養嗎?
她雖然是慣性,但是她是以最恭敬的心來做,她一輩子只做供養的事。她的年紀大了,沒事,就天天就想著今天是你曾祖父,這一天是你男的曾祖父,我說曾祖父不是前幾天才拜過嗎?那是女的曾祖母,她講一講也會講錯了,反正她就用男的女的來區分。這個是你祖父,這個是怎麼樣,我說我祖父怎麼有兩個?她說一個是過繼來的,所以我一拜就要拜兩個姓,因爲他那邊下面是沒有子孫,是遠房親戚,就挂到我們家裏來,所以我們就要拜兩個,她就一個一個都算得很清楚。看起來她是一種慣性的工作,但是她是絕對虔誠的。
我們很多老菩薩他是很慣性的,但是他很虔誠。所以你不要以爲他愚癡、無明、盲目、迷信,因爲他是有標的的,不能叫迷信。他是有標的,他很恭敬在做這一件事情。我們這裏沒有,臺灣很多,一棵樹下面怎麼裏面有金魚啊,這個樹會生魚,奇迹啊,就開始拜了。拜了半天人家說這樣拜不好,爲什麼?一棵樹怎麼拜呢?就弄個紅布,去把樹綁起來,現在我看很多地方也有人綁紅布,就拜大樹頭。還有石頭也這樣拜,叫大石公或叫大樹公,反正不能稱王就稱公,他就這樣拜。
這些人在拜,絕大部分都是迷信,我們知道,我們也知道他是有所求的,但是他恭敬是真的,而他的恭敬當中帶有幾分畏懼。因爲那個看不見的力量隨時會懲罰我,那麼在這個時候他就很乖,不會做壞事。我們現在什麼也不信,做什麼壞事也不怕,只要不被公安逮到,那什麼都不怕,這個就不好了。你心裏對神明有幾分敬畏,對于越下階層的老百姓來講,他越有穩定的作用。那就不要法律了,要做壞事之前,他拜…,我說“你這樣做什麼”?“阿門。”我說“你信阿門啊”?他說“沒有,阿門。”爲什麼阿門?保佑啊,有沒有保佑他不管,他至少先做。我說“你都要做壞事了,阿門有用嗎”?他說“不要講,有效,因爲我每次這樣念都不會被抓到。”我說“你被抓過”?“是啊,就是忘了念,所以被抓到。”
不管他對不對,他心裏總有一個敬畏的,他不怕法律但是他怕這個,這個是比法律有效的。所以你要讓他內心裏頭有一種寄托,這個是很重要、很重要,社會安定的重心,尤其是越下階層的人,越是一般的那個農民工,他越需要。所以從供養上面我們是可以看得到。
還有一個小地方我也跟各位提醒一下,我們這裏比較少,臺灣到處都有功德箱,有沒有看過功德箱?功德箱好大一個,上面一具一具就是功德箱。隨喜功德,廣種福田。一看就起毛毛然的一個心出來,那你就造業了。隨喜功德嘛,有你就加一點,沒有你就不要嘛。你就把它當作寺院的景觀就好了。有一種狀況,“哎,來來來,丟錢丟錢!”這個叫輕浮。不是丟錢,供養!
那你這個錢拿起來要放下去的時候,你要知道要許願,保證兌現,你記得啊,百分之百。你不相信是嗎?怎麼都沒有反應?你說“我想要一個如意郎君,我現在已經活到五十歲,還沒有交過男朋友。”這個供養只是個緣,“我希望佛菩薩幫忙,幫我找個理想的對象。”你就放下去,你放心,你別擔心,一定有。但是,“我就喜歡那一個,你要把那一個介紹給我。”肯定沒有。你不能夠說我喜歡哪一個,佛菩薩不是月下老人。
你放下去,不是佛菩薩給你做事,是道場神。你一發願,因爲你踩在他的土地上,就好像小孩子踩在爸爸的肚子上一樣。你說“爸爸,我要什麼。”撒嬌嘛,你丟那個錢其實是撒嬌,你想想看。你發的願,所要的東西,跟你所丟的錢成比例嗎?但是你跟爸爸撒嬌一下,你要什麼,爸爸都給你。那個道場神,因爲你發心嘛,他只看你發心,這個緣就幫你湊起來,沒有多少的問題。
多少的問題在哪裏?當你滿願以後,你要回來還願,這個就很重要。你會回來還願,這一位對象絕對是如意郎君;你假如沒有回來還願,這個對象可能就是業障鬼,要跟你講清楚。所以我跟你肯定百分之百,沒有說一定好的。因爲關鍵在你後面要不要去還願的問題。這是你的事啊,因爲你沒有還願,他只負責媒人跟你牽成了就沒事了。你們要吵架,他不是法官。這一個功德你要做好,這是附帶的,不是重點。好了,把這個情況跟你談了。
那我們在培養靈性的時候,是以最誠懇的心、最殷重的心來培養自己的靈性。那麼這個就是“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爲供養”,這句話的意思。
下面講的是媒介,所謂供養具就是“華雲、鬘雲、天音樂雲、天傘蓋雲、天衣服雲、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如是等雲。一一量如須彌山王。然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一一燈柱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爲供養。”他這裏頭總共分兩個東西,一個是燈,一個是香或者寶,香、寶這些東西就是指你認爲最好的東西,你家裏有的,你自己有的,那些寶的東西,去買來也算,那已經不是重點。古代不像現在你要買都有,你還買不到,而絕大部分的寶都是自己做的。
那麼燃燈是另外一個東西,燈有很多種了。古代燈,各位沒有在古代活過,你不知道,因爲我剛學佛的時候,物質不像現在這麼豐富,油燈是自己做的,香爐自己做的。你知道嗎?你要自己去做,你才感受得到這種東西,那我告訴你,點燈這個部分是開智慧的,供寶這個部分是增福報的,這兩個部分是相對的。所以他主要分這兩個部分,這個叫做福慧雙修。
那麼這個種種寶來供養,這是一回事,那現在講回來,這個寶來供養叁寶是一回事,因爲他重點直接就是靈性。那當然供養叁寶的靈性總比供養教育要好,因爲教育是心理的,那麼供養醫院又其次之,醫院是身體的。所以從身心靈來講,供養靈性的福報當然是比供養心理的福報來得高,供養心理的福報是比供養身體的福報來得大。你留意看看哦。所以供養醫院的福報沒有供養學校的福報大,供養學校的福報沒有供養寺院的福報大,原因就在這裏。但是這個寺院假如不從事靈性工作,只辦旅遊工作,那個寺院是沒功德。因爲他是旅遊,跟身心靈沒關系,你要留意到這一點。所以在這個地方做,這是有一個明顯的區別。
可是你要知…
《普賢行願品 昆明開示 第十集 (2011年四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