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 昆明開示 第八集 (2011年四月)

  普賢行願品 2011年四月

  昆明開示 第八集

  海雲繼夢和上

  我們剛剛談到四無盡境,就是四種沒有止盡的境界,叫做無盡境。那麼包括哪四個呢,第一個是虛空界無盡,我此禮敬無有窮盡;衆生界無盡,我此禮敬也無有窮盡。當然不止禮敬,十大願都一樣。衆生業也無盡,衆生造業無盡,想一想我們造業也不可思議。

  想一想現在好像沒造業,坐在這裏聽經,哪有造業?我跟你講也有人繼續在造業,爲什麼?你看看我坐這裏,他就擋在我那裏,真討厭,真討厭,真討厭…內心在嘀咕,你不是在造業嗎?還好這些業沒有體相,假如有體相的話那還得了?這一切都表示我們身語意不夠清淨,所以業就會一直造,只是他目前沒有産生狀況。

  跟你講你不知道,我們都有頭皮屑有沒有,頭皮屑算不算病?不算。我告訴你就是剛才那個業所造來的。你說頭皮屑是什麼病?有些人沒有頭皮屑,你可能想象不到,那我們爲什麼頭皮屑這麼多?你的煩惱多,你煩惱不見得傷害別人,頭皮屑也不會傷害你,你就煩死了。爲什麼,因爲你煩惱太多,在意識上你常常在嘀咕一些東西,就這樣,這就叫衆生業。衆生煩惱也多,所以衆生業、衆生煩惱、衆生,這叁個就不得了。

  那你看這個結構,一個虛空界,一個衆生界,一個衆生業,一個衆生煩惱,四個當中叁個跟衆生有關,所以修行中第一個問題先解決衆生的問題。所以衆生無邊誓願度是一切諸佛的第一大願,其次才斷我們自己的煩惱,煩惱無盡誓願斷,你要留意到這一點。爲什麼大乘佛法,尤其是普賢乘,特別把度衆生的事列爲第一件大事,因爲這裏頭已經告訴我們,在結構上衆生的問題占你所要處理的問題四分之叁,你要處理你自己的煩惱的問題只有四分之一,那你要不要先把衆生的事給擺平?這個時候你就會反過來,“哎呦,我還沒成就怎麼度衆生”?你少推脫了。“我要有成就我一定度衆生。”我跟你講衆生的事不擺平你就不會成就。

  要擺平衆生的事不難,從剛才講的,你有沒有對衆生的存在保存著幾分恭敬心、幾分尊重心?你帶著這個就好了。你別想說怎麼度衆生了,我告訴你,你要能服務衆生就不錯了。毛主席講的“爲人民服務”,你帶著這種心境就對了。你能不能爲衆生服務啊?你還想度,你都欠人家度了。能夠的話多服務,不能夠的話多關懷、多禮敬、多尊重,尊重衆生、尊重生命的存在,那衆生的事自然你就會去解決了。

  你走路稍微留意一下,我在這裏我沒有看過這件事,我們那邊是很平常的,我跟各位講。我們在路上走,跟人家擦撞一下,我們都會說“對不起。”雖然他不管,他走了,但是你一定要講“對不起。”不管有沒有人聽到。我們這裏從來沒碰過。撞了人家瞪一下,你講個“對不起”嘛,這是一種尊重,有時候我們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難免會碰一下,尊重,“對不起。”這個時候我們一天不知道講多少次,我們這裏從來沒聽過。應該要培養這種情況,講一個“對不起”是對人家的尊重,人家“沒事沒事。”那你就過了嘛,這是相互,因爲我尊重你,你尊重我,彼此的尊重,我們的社會就會進步。這個進步不是GDP所能統計的,他不是經濟成長的數字能統計的,這是你的靈性成長。我們整個社會的靈性不成長,你個人的靈性是無法成長的。

  你看到處吐痰,吐痰表示是沒有靈性。那你能不能尊重人家一點,不要吐痰?這個都是,你要修行怎麼修啊?從生活中,從這裏修啊,從哪裏修?你念佛念一大堆,到處“呸!”你都沒想到你吐下去阿彌陀佛站在那裏。當你會想到、會尊重的話,你就不會吐痰了。就有人問我,“那你痰放哪裏”?“吞下去啊,哪裏”?“哎呦!”吞下去會死嗎?我們都吞下去啊,哪裏去?這是一個習慣問題,你吐出去和吞下去而已嘛,你自己的痰吞下去又怎樣?“有傳染病!”你看,有傳染病你還吐出去?這不是很夭壽嗎,你說。

  所以都要從自己反省開始做起,你絕對可以做好的。十叁億人口,你別擔心了,各位你只要把你做好,十叁億同胞統統會改過來。你要不改的話,永遠改不了。不要緊,我吐一下沒人看到。大家都在吐,我也吐。髒亂,絕對髒亂。

  有一次我在山西一個地方,辦一個活動,我看大概來了差不多叁四萬人,密密麻麻,周圍的山上都是人,到七八點我說“怎麼還不走”?“都走光了。”我說“怎麼滿山都是....”“那垃圾啊。”人來人走,人都走了,垃圾都在山上,那叫聖地嗎?你說嘛,那叫垃圾山啊,哪叫聖地啊?那你來朝聖有功德嗎?你說嘛。你把垃圾丟在聖地你來造業,你來朝聖?所以一定要把垃圾帶走,不要亂丟。那你要亂丟垃圾的話,你有什麼功德,你說你修什麼嘛?會來朝聖的人,很顯然多少都有一點宗教信仰,那你怎麼來造業呢?

  所以我們一定從自身做起,然後還不但做好,還要告訴我們周遭的人,你要去參加記得垃圾全部帶回來,一個煙蒂都不能丟,一個垃圾都不能丟,一個罐子都不能丟,統統要收回來,這個才是禮敬諸佛,你這個做到你就禮敬諸佛了。要不然,我看都七八點,差不多人都走了,我說“走了怎麼漫山遍野還是”?“都是垃圾啊。”我說“那你們要清多久”?“叁年。”辦一天的活動,垃圾要清叁年。你想想看,你什麼功德,你造業無邊呐!所以這個教育非常重要。

  你不要以爲我講的佛法有多玄,我跟你講一點都不玄,這怎麼玄,不要丟垃圾,不要吐痰,玄嗎?這個禮敬諸佛真的很重要。做到,我們國家一定很和諧、很祥和。就這麼一個,都是日常生活中要做的事。不是理論上講那麼一個,我前面多少佛,一個佛前面多少我,你神經病,你總共一個你,你有多少你啊?有兩個你就叫精神分裂了,理論上講是講那個理論沒有錯,那個理論講的是你在生活中可以做到的,絕對可以做到。他不玄,一點都不玄,這個是佛法可愛的地方。

  這是我跟各位講這四個東西,在做的時候,怎麼樣無有窮盡呢?就永不停止,做到還要做更好。垃圾帶回來,垃圾桶一丟,是,“我做到了,我外面沒丟垃圾。”回到這裏能不能做得更好呢?怎麼做更好?垃圾分類,塑料的就丟塑料的,紙類的丟紙類的,鐵罐的丟鐵罐的,有沒有做得更好?你還是可以做得更好,不是不能做,不要以爲我做到就好了,不是。做到以後,我能不能做得更好?你只要一直帶著這種狀況,你就會更好,所以無有窮盡。那這只是最粗淺的部分,還有好多。

  我看我們這裏的大樓,進出過一些大樓,小區,住宅區啊,公共環境衛生不好,那個廣告的東西亂貼,也沒有人收拾。我們經過的時候一直都說“你是住在哪裏呀”?假如我們住的是極樂世界會是這樣子嗎?你有沒有去想過這個問題?我們的小區這樣嗎?

  我跟你講我住的地方,有個同修,聽說他住的是八樓,八樓往九樓走的樓梯跟八樓往七樓走的樓梯,因爲其他就不是他的區域,他不能把人家動,他布置得跟公園一樣,跟花園一樣。他說“有空沒空,我們到花園坐一下。”往九樓走的,就找九樓的朋友到那邊,大家喜歡坐在那裏,因爲很漂亮,然後他茶壺、茶杯統統放在那裏,要泡茶自己泡。往七樓走的地方他也准備一套,他要出去就買一些巧克力餅幹來放著給大家吃。那就跟活在極樂世界也沒什麼差別。你布施嘛,那左鄰右舍一定說你是大好人。我們可以把光芒發散出去嘛。有些時候看小孩子不乖巧怎麼樣,他就請來那邊喝茶,跟小朋友講故事,發揮教育的功能。這就是禮敬諸佛,你以爲禮敬諸佛是什麼?從生活中來,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美好。

  這些都是你能做的,而在這個時候從不貪別人的便宜,我能夠我多給一點,那我不能夠我少給一點,就這樣,但是我絕不從別人那邊拿來,也不增加別人的負擔,這就是禮敬諸佛。身業,從你自己能做的,大家都可以做。

  我期望我們佛弟子能夠多給一點,少計較一點,我們的社會會非常美好,我們的進步將會比經濟成長成長得更快。我不是在詛咒經濟成長了,我也很需要錢,你說我不要錢那是騙人的,但是呢,我們更要的是靈性的成長,這個靈性成長比錢成長更重要。你靈性滿足了以後,有錢沒錢無所謂;當你靈性不能滿足的時候,有了錢你是痛苦的。所以我們期望的是這樣,禮敬諸佛真的非常重要。你從這裏看,你就有禮敬不完的佛了。我們要修的路真的很長,所以各位可以修得很好,一定可以修得好,這一大願絕對可以修得好。這是第一個,第一大願。

  第一大願後面有一句話,“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念念相續無有間斷”是指什麼?都是指你生活中的事,假如你念念都在拜佛無有間斷,我告訴你,你可能會精神錯亂。你假如把禮敬當作拜佛,念念相續無有間斷,那你辦公也在拜佛,吃飯也在拜佛,告訴你,絕對不是叫你去拜那個佛的拜,而是你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你都保存著一個尊重。

  尊重對方,不要講什麼尊重天下蒼生了,眼前的這個人你尊重不尊重就好。假如你會尊重,你說夫妻兩個會吵架,請問你叫尊重嗎?跟鄰居吵架叫尊重嗎?你馬上就發現了。當你會尊重,你就會包容,那你就不會對自己的子女大小聲吆喝,因爲你在尊重他,是不是這樣?那該怎麼教育,你自然就産生智慧來教育他,這是很重要的,尊重。能夠在生活中做到方方面面,才叫做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因爲你都在做嘛。做就是身業,語業在稱贊,意業在進行,在留意。叁業清淨,無憂疲厭。

  所以這個理論,我要跟各位要談的是這樣的一個行法的理論,他是很周全的,你假如從文字上解釋過去,我相信這很多人在講,這個其實他講不講,你看也差不多了。但是這個理論的結構,身業來做,語業跟意業相符,所以叫身語意業。在尊重,在你的生活中,方方面面都能夠尊重靈性,以這樣的一個原則你來展開,那你就知道,這個大願的行法怎麼修就已經告訴你了。所…

《普賢行願品 昆明開示 第八集 (2011年四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