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 昆明開示 第五集 (2011年元月)

  普賢行願品2011年元月

  昆明開示 第五集

  海雲繼夢和上

  昨天我們大概跟各位提了一下這個語言模式當中經文結構的部分,你要怎麼讀經,絕對不是一般的消文解意就算了,他的文字結構裏頭就蘊含著很深的意義。

  我們看過稱贊如來的部分,那我內容還不講,心法還不講,現在先看看第叁大願,廣修供養。“複次善男子,言廣修供養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刹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繞。”

  這個就是所,你要供養什麼?供養這個範圍。所以你在讀經的時候,尤其像華嚴經,他的思想理路是非常清楚的。而你以一般的那種民間信仰來讀,那有讀沒讀差不多了,我們不是在批判你,但是你自己要看看,身爲一個知識分子,你具備了這個警覺性沒有?這個叫疑情,學佛學著覺悟,你連警覺性都沒有,你怎麼覺悟呢

  

  爲什麼叫我們誦經,誦什麼?以前的人是文盲,不識字,那你你又不是文盲,又不是不識字,那你來讀經誦經幹嗎?你看一遍兩遍就懂了嘛,可是你還不懂,爲什麼?因爲他的文字意義很深,絕對不是你講的太平洋有多深,滇池有多深,洱海有多深的那個深度,其實他的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你解開以後,那就很簡單了,有什麼深不深,本來就這樣嘛!

  所以我們叫入法界,我們不叫往生,往生都是死後才去的,你死後去的。

  所以我跟各位講你不要窄化佛法,窄化佛法就破佛毀法,佛法本來那麼浩瀚,怎麼搞到最後就變成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那你完全錯了,你都不知道這樣念阿彌陀佛對不對,是不是很麻煩?

  但是我們對于一般老百姓,我們告訴他念阿彌陀佛就好,念“阿彌陀佛”比“阿門”比較好,因爲念“阿門”兩個字,“阿彌陀佛”四個字,功德加一倍。

  民間信仰的老太太這樣就可以了,他只求一個心安。但是你不是要心安,所以你不要來這裏說保佑你怎麼樣,這裏不保佑你的,要使你自己保佑你自己,你自己那個生命的本能竄起的時候,那你就知道你是怎麼樣了不起,佛要給你的是這個。

  佛菩薩不是慈悲救濟大隊,不是。對那些貧困的他會救濟他,可是你是個知識分子,聰明才智大哲,應當扶千萬人之物。那匹夫匹婦,他沒有辦法幫助別人,他甚至于要人家要去幫助他,佛菩薩會幫助他。

  因爲叫你去,你也不願意,你很高貴,你很高尚,對那些在垃圾桶裏面撿東西吃的人,你根本就不願意去幫助他,渾身臭兮兮的,你怎麼會呢?這個你要留意到。

  所以佛教他分這兩個方面看,基層的還有高階的。高階的講真理,那你要怎麼樣子求得真理,甚至于怎麼樣把他兌現出來,這叫生命改造工程,那麼這個地方首先跟各位提到這個部分,我相信各位可以在這裏感受到經文他的一定的模式。

  好,我現在跟各位解說這個部分,“所”以外,要供養的是這些,心量那麼大。

  再來呢,你的供養的態度,這叁個要件都在,“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現前知見”,有沒有?這就是修行態度。那我告訴各位,一般修行都沒有這種態度,不要說普賢行願力,真實力都沒有。真實力都沒有那你怎麼起深信解呢?你完全是意識形態,自以爲是,那個不行。

  那普賢行願力你可以多一點可以少一點,我們一般來講,要入華嚴這個法界大門,要有八十五分以上,沒有的話,你就要趕快充實這些資糧。

  好,那技術上是怎麼樣呢?就“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爲供養”。你要供養,你要表達你的誠意。我們很多人都發生這種情況。我要供養,你怎麼供養?我們俗話講說插花插在前頭,不要插在屁股,你怎麼表達?“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爲供養”。那你要留意到這一點。

  那什麼叫“上妙”?所以我們通常所有供養的東西要真,真花、真果,不用假花、假果,而且要買最好的。不要買香蕉有一塊錢一籮筐的,也有一塊錢只買一根的,那你買一根就好,買一籮筐買回來以後沒有一根可以吃的,你要怎麼供養佛?你要最好的,你一塊錢買一根就一塊錢買一根,因爲你的能力是這樣,而你爲了要多,那結果就爛,爛的話,你的誠意就不夠,所以你不要去爭那個多少的問題,你要以至誠心去做,所以“上妙諸供養具”。少不要緊,但是你一定要有誠心誠意。那你假如有而保留不願意供養,我買了以後先留一半,那一半拿去供佛,那就沒有上妙了。

  所以我們在家裏供佛是很簡單的,買回來先供佛,那要吃的時候,再上個香再收下來再吃,那佛已經用過了。你可能會問了“要供多久”,供到你想吃爲止。那就很自在!你要吃很顯然是要挑最好的,那佛托你的福,用最好的。你不要供佛一半,一半自己留著吃,不是,全部供佛。要等到早上買供了,晚上等大家回來了,那你收下來吃,中午回來了,就中午收下來吃,你有空想吃你就再上個香,禮個佛就收下來吃。供養就是這樣很簡單,儀式、技術上是很簡單,那你的誠意要有。

  扭扭捏捏會産生種種是非,種種反射,那就都不是了,都不是。那麼供養的對象分四個,叁寶一個(佛、法、僧),真正在供養的,其實際的對象實際在僧寶上面,你怎麼樣供養僧寶?這個是你表達的地方。

  這個師父也不好意思講,講了好像師父一直跟各位要,還以爲師父都沒有講,所以師父都不要,不要供了。所以我常在跟各位談說,你認爲聽經值得嗎?你認爲這樣子一會下來值得嗎?你知道總成本要花多少?你不知道。就只感覺每次來聽經都要包紅包就是了。不是,每一次來我都不是遊泳來的,你知道嗎?都不是遊泳來的,搭飛機每次都要買票,不然沒辦法,我不能遊泳過來說,那就免費了,所以你要留意到這裏頭你的對應狀況,這個法對你來講有意義還是沒意義?你在無意義的前提之下,那這個法對你是不起作用的。

  所以,我在跟各位講說,像前面剛才講的那個部分,那語言模式跟那個思維模式要怎麼解開的問題,你要是沒有真正的付出你不會去解他的。什麼叫語言模式?什麼叫思維模式?從來沒人講過,你也沒聽過,丟了就算了。你還是在那邊我夢到什麼了,阿彌陀佛好還是什麼好了,人家怎麼樣了,哪個法王怎麼修了,都是搞這些東西!你不懂得我們在教你,讓你做的是什麼!所以這個時候你就産生無意義狀態。

  你要懂得說來這裏就像回家一樣,給你的是至真等正覺,那你有沒有心要?不要再比較了,你懂的人家都懂,現在講給你聽的是你不懂的,希望透過這個部分,讓你在菩提道上再往前邁進一大步,只有這樣的話,你來聽經才有意思。

  不是說師父講的很幽默,長的又像劉德華,老是講不聽,是劉德華長得像我,怎麼我像他?你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包含的什麼意思你都不知道,那你知道你下面要怎麼修嗎?所以修來修去一定顛倒的,所以你會跟劉德華去修行,不會跟我修,因爲你主賓之間的關系,“能”“所”沒有辦法弄清楚嘛,對不對,你自己慢慢想想看,所以這裏首先把這個部分給弄好了。

  那麼供養哪些呢?“所謂華雲鬘雲,天音樂雲,天傘蓋雲,天衣服雲,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如是等雲”。這是古代,非貨幣經濟時代,把你家裏周遭的東西整理一下拿來供養佛,都可以。他“雲”的意思是告訴你,沒有固定的哪一個,都可以。香,各種香都可以,你自己會做香了,我常跟各位講說,你這個花供佛以後,把他幹燥,幹燥以後磨成粉末,知道嗎?你就可以點香供佛了,可是你的意識形態就又來了,花都供了,這同一個東西再供第二次好嗎?不然供了以後花怎麼樣,丟掉就好了,是嗎?你爲什麼不會充分運用呢?這就是問題,就是問題啦!所以我們學佛人在佛門中來講,是最節約能源的,是最低碳生活的,可是你們現在卻把他弄得一塌糊塗,就是你不會供養。

  “一一量如須彌山王”就是盡你的能力去做,不要有所保留。供佛以後,收下來有很多東西你可以用,因爲佛不會給你吃掉。你什麼時候看到這有一尊佛,伸手給你拿個蘋果去吃?不可能呀,也沒有一尊佛走下來到餐廳跟你吃飯,沒有。他一個都不吃,但是呢,你要有那個心,因爲到最後還是你在吃,不是他在吃,所以你在供養的時候,不要有分別心!這個是很重要的。那你知道你學佛,“如是因如是果”,你供養一百有一百的果,你供養一千有一千的果,不一樣的。你在哪個timing,關鍵時刻上供養的,跟那個跑龍套供養的又不一樣,所以我們說“請法者”,什麼叫“請法”,就是帶領大家一起來供養,一起來聽經,要一起來,不是他自己一個。

  那麼隨喜贊助的人呢,就忉利天,忉利天天王。這只是這麼一會而已,當你一會一會都來的時候,你會發現福報累積有多大!光那麼一會就忉利天王,還不是釋提恒因那個位置,釋提恒因那個位置是發起人的位置,其他隨行的都33天,還有32個,所以你有很多機會,可以修福報。

  有那個因緣你來發起,那有些天王是福壽短小,他有因緣,可是他不修福報,所以他就被阿修羅打敗了。各位老參,這個故事你都知道,這是我們自己在修,你懂得因果,“如是因,如是果”,你一定把這個東西給弄好,不是說大乘就沒有因果了,都是因果。

  “一一燈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爲供養。”這是指相上的部分講。

  下面講,“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有一切供養中,要比較的話,法供養是最大的,最殊勝的。剛才講,前面那些是事相,用我們現在的話講是叫做“現象界的供養”,你要盡力。

  那麼這個地方講的這個法供養,其實是本體論的供養,是“本體界的供養”。這個本體界的供養他有七個,“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衆生供養,攝受衆生供養,代衆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這七個其實就是七菩提分,因爲你在修學中是以這個爲核心來的。

  所以,每一個事相的供養,你在初學當中,這…

《普賢行願品 昆明開示 第五集 (2011年元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