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嗎?那你就要是知道碰到那麼大的數,一個我在裏面,就好像一個沙堆裏頭有一只螞蟻,你去找找看,看你找的到找不到。一大堆,像山一樣的沙堆,那裏面有一只螞蟻,你去找出來。你一個人在這麼大的數量當中,根本就看不到。所以才跟你講說你去體驗,去感受,你怎麼進入那個世界裏!知道嗎?假如那個沙堆是煤炭堆,煤粉那個,你進去再出來,我跟你講你一定是黑的。你以爲你從非洲回來,知道嗎?就是指這個意思。
你要去體會那種情境。所以當你禮佛的時候,你就好像進入面粉山一樣,你就進入那樣的情境。所以這種無量無邊的我跟無量無邊的佛在互動的那種狀況,你直接你就進到一真法界了。所以這樣的一個行法你要懂得,然後在這裏面還不迷,不是迷了!扯不清楚的那個狀況的不算,那叫初階。你慢慢你慢慢就會發現,我在禮佛的那個我是帶有文殊菩薩的這個性德,那也就是以普賢行願力故,深心信解,悉以清淨身語意業禮敬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佛,這個你就能夠産生了。
那很清楚的時候,爲什麼要進入那個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佛呢?其實就是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那你就能夠進去了。你說我沒有100分。那也有85分,一真法界你證得85%了。那就實際上,隨著你這個法門的精進、持續,你的成績會一直提升,你跟一真法界合一的。你的法、你的身是清淨法身。
這個我們在前面跟你講過,這個法界有四個層次:一個世間法界、一個淨土法界、一個緣起法界、一個性起法界。所以,你經過這個訓練以後,你進入緣起法界是很快的,更不用說淨土法界。
所以我們在了解真正修行的那個理念的時候,華嚴告訴你的是浩瀚無涯,不像一般人咬著一個東西,怎麼修行?吃素、怎麼修行?念佛、怎麼修行?我要往生,我要善終。不是,那個太小了,那是在無法的時代、末法的時代、或者無法的時代,這樣就可以了。但是你要知道,來到華嚴世界裏,都是正法!都是正法的!你不要以爲這個很辛苦,有人常講,學華嚴那麼辛苦,還要這個還要那個,我們念佛就好。那沒有辦法,你要自我繳械看扁自己,那沒辦法!
華嚴,學華嚴才真的唯一最不辛苦的。你今生就可以入一真法界,爲什麼不去?你一定要到淨土法界去等一下,下輩子再用無量阿僧其劫去修,修了半天,才從疑城進入淨土得下品下生,那你要什麼時候到上品上生?
你在這個時候你進去,就算說沒有進入一真法界,那也拿到一真法界的passport,無量無邊的佛刹你都可以去,隨時都可以去。你在這個地方,因爲識性太強,所以你看不到法界!體會不到!那你只要進入、得到華嚴的護照,那就不一樣,那整個法界你就很清楚了!
好吧,到這個地方,行法在這裏他是很簡單,他講得很簡單。因爲在這前面,各種行法都講過,無量無邊法門已經都講過了。所以來到這裏,就告訴你重新再講一個”能”、一個”所”。在”能”當中有修行態度跟修行技術,講完了,然後告訴你境界要那麼寬廣,心量要那麼樣的打開。跟你一般的是不一樣的。
一般的,反正所有的宗教都是勸人爲善,佛教嘛就是吃素念佛嘛,那是完全不一樣的。那是民間信仰。我幾十年前在破四舊有沒有?那破的是民間信仰。真正的這個部分,真理的部分破不了!這個是破不了!因爲他永遠存在!但是他文化會轉化。
好,修行的部分講完。那後面講的就是這個經文裏頭比較特別的、其他經文裏頭沒有。也就是十大願王的語言模式。因爲他第一大願講得比較清楚,“虛空界盡我禮乃盡”。也就是你的境界要一再地放大到虛空界盡,我要禮佛的時候是這樣禮的!所以你進入剛才講說85percent,85分,那你現在要增加到100分。“虛空界盡,我禮乃盡。以虛空界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很清楚!如是乃至虛空界以外,他再提了,“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禮乃盡 ”這一共,你記得“虛空界盡 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這叫作四無盡境,四個無盡境。
因爲虛空界不可盡故,衆生界也不可盡故,衆生業也不可盡故,衆生煩惱也不可盡故,這個叫做四無盡境。這個境界要窮盡,我禮乃盡,以這四個境界不可盡故,我禮無盡。知道嗎?你看這心量多大!所以說衆生界盡,我願無盡!所以簡單地話就是濃縮成這個樣子。
你要知道這個願力從哪裏來?就是從這裏來。所以這個叫大願!所以你行菩薩道、救度衆生。服務衆生,不要說度衆生,我們憑什麼度衆生?我們還欠人家度!所以你就用服務衆生。毛主席講的話“爲人民服務”!也叫爲衆生服務!這總可以吧。
爲衆生服務,服務衆生無有窮盡,沒有任何條件,就是服務。
好,他講 “而衆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到這個地方經文差不多了,他附帶一句話非常重要,“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這個地方看起沒什麼,念念相續無有間斷,這是勉勵我們的話,你不要一曝十寒。今天拜一千拜,明天呐,到下一次再拜一千拜大概要等下輩子了,那不行。要“念念相續無有間斷”。最重要的是最後這一句話,“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那就回到剛才清淨身語意業“悉以清淨身語意”來,你要留意到這個地方一直講你的身語意業要跟他相對。
這個行法其實是傾向于圓融道行法,因爲在這個地方沒有講菩提心,他是針對昨天我們跟各位分析的,他是針對末法時代,可以不講菩提心。但是你清淨身語意,身語意業無有疲厭”,你要留意到!這個,我跟你講,修起來其實比發菩提心更難,發菩提心有時候還可偷懶一下,但是要以這個清淨身語意業來修,必須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這個行法的基本要求。
你假如說這個行法你不知道,你根本不知道怎麼修,到最後都只拿最後一句話“導歸極樂”,你就要導歸極樂是沒有錯,這個念完就可以導歸極樂了。只要你有辦法把這一卷經文念一遍,比你死到天堂去好一百萬倍。因爲到了極樂以後就做出世間准備,是在極樂做出世間的准備,那你這個法一修,你就出世間了。你要記得。
你不要說那修華嚴最後到哪裏去?就入法界了,到哪裏去?你知道嗎?所以,整個大宇宙是你的家,而且你不會迷路,這是一個關鍵處。
所以我在這裏跟各位談,即華嚴叁品裏頭,華嚴叁品裏頭<淨行品>、<梵行品>、<普賢行品>;<普賢行願品>不在叁品裏面,<普賢行願品>是融合這兩個行法,一個圓融道、一個次第道行法,綜合出來。
一個,你既能夠具備次第道又能具備圓融道的這種等量功德,那你假如修一修,因爲我們這個世間的人是修一修會忘,人遇到挫折痛苦的時候,都會想到佛菩薩,那佛菩薩幫你了,結果你發迹了,佛菩薩都蒙塵埃,都是灰塵,你已經早就不理他了。即使是這樣,往生極樂,就是指這個。
不是叫你修一修發達以後就忘了。因爲這個表示你沒有信心,帶有疑。所以你到極樂是住疑城還進不了極樂,那你假如說用一個比較保險的方法,這可以。把你緣念的道場、善知識、法門牽一條線綁到你的事業裏面,因爲你發迹了,那你賺的錢的多少供養道場,那就把你連住了。盡管你以後在商場上不在法門中精進,但是你一直護持道場,這個進極樂中品,中品中生以上,你知道?因爲你還繼續在護法,沒有行法也在護法,這個是很重要的。
我們最麻煩的是,自己發迹以後你什麼都忘了,可是在你乞求的時候,什麼大願都發了,一發迹以後都忘了。“有嗎?當時有嗎?”那你就完了,知道嗎!這個時候你也會往生,但在疑城裏要待多久才能夠進極樂,那還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你要記得這個問題。
所以你自己在發心的時候要懂得,這是這個法門他最大的特色,因爲你會忘記,所以導歸極樂是沒錯,你在疑城外面在排隊那就很麻煩。這個要留意!
所以我們把行法分叁個部分,華嚴裏頭分:一般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的法裏是次第道,修行按照次第來,這一個;到了大乘以後就加了圓融道,尤其一乘佛教,包括法華經系統裏的修法是圓融道;《華嚴經》的修法裏再加了這一個,他本質是站在圓融道上,因爲圓融道行法有叁個要件,對叁寶具足信心,盡形壽行菩薩道,第叁個做歸零功課,每天要忏悔,尤其是遇到挫折。業相現前的時候,一定每一個業相一百零八拜,每天要做。而且幾乎你每天要跟佛菩薩對話。這在做歸零功課的時候非常重要的部分。那你假如沒有的話,你圓融道不完成。所以任何挫折,你都一定要回到佛菩薩身邊來。這是圓融道的最大的特色。但是他沒有修行次第、沒有修行步驟。
次第道修行步驟很清楚,包括每一階的修行態度和修行次第,每一階每一階都有不同。你想說到我們這裏來,可以。要修禅定,很簡單,第一個就考試。禅定要入,那你不入禅定也要踢你進禅定,要不然這裏教什麼?你在別的地方修,那我們就不管了。每一個道場、每個善知識的指導不同,那因果他要負。我們絕對把你弄進去,誰也不欠誰。但是你不能吊兒啷當的。
你看這個供養,供養,師父要這個幹嘛?這是看你的心呐,你有求道之心嗎?你有轉凡成聖的心嗎?你有決心要進行華藏工程跟生命改造工程嗎?那假如沒有的話,那不必了。你要有的話,你的真誠心要拿出來,怎麼樣表達那一份不可思議!
所以當在談這個部分的時候,你一定要想辦法說這個我要,回去你就要整理。你所聽到的重點在哪裏要抓出來,你才會連得起來,不然你連不起來。
生命改造不是口號,他是你實踐以後他會兌現的,你怎麼實踐怎麼兌現,用喊的沒有用。你的實踐就是原地踏步,那你還是原地踏步,有下輩子來福報比較好。可能皮膚比較白一點SK2不用,你就比SK2更漂亮了。因爲你原地踏步,你只修這個福報。所以你要懂得這份價值跟意義,假如不懂的話,那修行有什麼意義…
《普賢行願品 昆明開示 第四集 (2011年元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