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坐,痛死了,那就把它痛死更好,成道了,不是,奇怪,師父怎麼還不打一下,這木魚敲一下就可以下來了,我就得救了,你不要在這裏尋求得救,這個心不具足你沒辦法,這個才叫承擔。
一個行者要像行者的樣子,那我們在整個過程當中,可以說,心心念念都要成就這個部分。你不要在那邊自己給自己做定義,你把出家的生活當作社會生活的另外一種。人家說,這個今生穿得百衲衣,來生可以得龍袍穿,那我就趕快,越破的越好,你們要丟掉了我就撿起來穿,這個叫百衲衣,來生來世,生生世世就可以穿龍袍?那你是爲什麼?你是爲了穿龍袍而出家?還是怎麼樣?爲了將來生生世世都可以成爲世界美人,所以我就把頭剃掉,是因爲剃了頭將來可以長得很莊嚴,是這樣嗎?這個都是我們非常錯誤的觀念。
修行,那個承擔就在你心性的轉變上面,在正法的行持上,你能不能夠真正的放下正法以外的東西,這個你要看清楚,正法以外的這些東西你能不能放下?這個才是真正的關鍵!我們在正法中,大家都很需要,我跟各位講,你都很有這種認知,可是有幾個人能夠說真正我爲道爲正法而奉獻?沒有。我告訴你,只有爲什麼,爲宗教狂熱而犧牲的人很多,爲正法沒有,正法是要求你那個奉獻是一種高度的宗教情操。你要看得出來,宗教情操跟宗教狂熱不一樣,我們講習中跟各位講過很多,你要了解。
一個行者,對于正法的認知,他的承擔,是非常的圓融非常的窮盡的。所以想想各位,我們自己,我們有沒有這樣窮盡,有沒有這樣圓融,習氣上有嗎?改嗎?真的是心裏邊沒有辦法調整,那你在整個我們前面講的六個階段,淨法不算,前面的六個階段,從觀鼻息是純粹世間法的部分,到了數法開始就踏進來了。你從這個數法開始,爲數法這叁個工程面,你就可以看到,我們自己的變化,色身起變化,到了隨法,你要知道那個法,兩個法的不同,你自己內心裏頭有一個很大的變化。
常常有人這樣問,數法修到什麼時候改爲隨法,那我告訴你,你就是沒有修的人,我一樓蓋好了什麼時候蓋二樓?那你自己應該很清楚,一樓蓋到什麼時候叫做蓋好了你自己應該知道,那你怎麼數法在進行,進行到什麼時候要改爲隨法你會不知道?也就是你沒有在進行修行的工作,那你的大腦就會告訴你:我要弄清楚不然我怎麼修?
好多東西不是這樣子,生命不是這樣子,它是自然的,到那邊你就知道了,所以當你的數法,爲什麼要大家一定要參加實際的修行,你那個數法到某一個程度你自然圓熟了,從數法改爲隨法的時候,那個心理狀態,會開始起變化。
因爲你會開始注意息入盡跟息出盡的狀況,而一開始的時候不是,你只是記整個的循環,所以息入息出是連在一起的,到隨法的時候息入盡息出盡的時候,你的注意力開始轉過來了,原來在數法中你還帶有的那些妄想,暗示暗示作用,在隨法中它就會全部堵住了,不會讓它再起作用,到止法的時候,所有妄想統統脫落,你要知道這種狀況,這叁個技術的變化,在我們的身心上面,就已經起了改造的作用。
那你沒有,你(要是)沒有進行,(那就)絕對沒有,我們去留意看看,那麼它要改造你的承擔就很重要。所以我們說,一個行者,要具備有他自己一個行者的本色,你不要老是拿你那一套在那邊幹擾,那沒有用。
在修行的過程當中,我們期望各位說,你提出問題來,不是提出你那一套,是指你按照我的方法去進行以後所産生的問題。因爲這裏面它會産生跟你傳統的意識形態相沖突、相抵製,那麼那一套産生了你會變成說,我到底該怎麼辦?那時候作勘定。
我們現在不是這個樣子,我們現在什麼樣子呢?統統拿你那一套來,硬是要我承認你的對,那你不要來修,反正你提出來我只能夠說你的,那這能叫做修學嗎?這不對,把我自己的那一套給放下完全放下,使它不生作用,那這個叫作斷一臂,斷臂求法,把自己那一套給丟掉,接受人家給我的那一套,那叫求法,你自己那一套不丟掉,你怎麼完成呢?想想看,這是生命的工程,是心靈的工程,不是外面的知識,不是,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們要想在成就上有所進展,那你,你要了解這個部分,要很了解這個部分,要不然大家講來講去,還是在原地繞。
我們看26頁,是故行者必須堅實的達成息、身、心叁者的統一、混融,且每一身的種種相,及種種相的交錯組合,都要達到融合一體的地步。這個地方我們前面講過,大概在數法的時候,是講呼吸身跟色身,那現在來講,這叁身連念身統統並進去,這每一身本來就有種種相,而這種種相相互之間的組合,那我們要怎麼樣子讓它全部,很完整的呈現出來,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
我們現在在修行,臺灣話叫做直通的,你知道嗎?只有一個,我就一直過去了,就這樣子,這樣對不對(呢)?對又怎麼樣(呢)?(就算)對,你也只有一個。你注意一個問題,我們要到達目的地,你要記得,到達目的地,不是一個人到就好。今天我當司機,我們要到墓地,那我就能把車開過去,然後開到以後再打電話回來,跟主人講說,我已經到了,主人會告訴你,那我要怎麼辦?你記得嗎?主人還在原地,這個司機已經把車開到墓地了,打電話回去跟主人講,你說要我把車開到墓地來我已經開來了,現在他算不算到墓地,主人沒有去,告訴你,我們現在修行是這個樣子。
你自己把車開到了,那是你的想法,你要知道,要把主人帶過去這個才重要的。你現在是形式上做了很多,你實質上沒作。心沒有改造的話那主人沒有帶到。就是這種狀況,你不要以爲說,這個故事講的很離譜,我們在修行的時候每個人,幾乎都是這個樣子,形式做的很好,實質上沒有上路。你再跑一百遍也沒有用,爲什麼我們修行那麼久,不産生效果,問題在這裏。
就像有一次,有個同修講,他說他修密法,修得很灰心,他爲了密法這二十年來最少花了兩千萬,供養法師,就將近兩千萬,但是他沒有信心,我說怎麼了?他說他修千手觀音法,修到本尊現前,一千只手一千只眼睛都很清楚,你看他這麼用功,我說你還修什麼?他說四臂觀音,紅觀音,綠度母,法都修了,所以他花了那麼多錢,我說四臂觀音怎麼修,四只手,紅觀音,紅色的觀音,他一座一修,那本尊都現前,跟他相應,完全相應,我看他家裏的佛像,五六百萬,每一尊都是上等品的,他一修就現前,因爲我們兩個對坐喝咖啡,他擡頭看看我,我說你有沒有看到,他說看到什麼,我說阿喲,我再跟他弄一下臉上,我說你有沒有看到?他說看到什麼,我說奇怪,我的手在你的眼前晃,你沒有看到?“有啊,手有啊,有看到啊”,我說那你你坐在這裏有沒有看到本尊,他說有,我說本尊在哪裏?他說我一入起觀那他就現前了。這叫顛倒,這手到你臉前晃你都沒看到,那佛像你沒看到你說你看到。
今天我們修行還就是這麼顛倒,他說本尊現前跟他那個都完全一樣完全吻合,我說你弄錯了,本尊現前,是要跟本尊的願力相交融,你能不能把他兌現出來,力行實踐,這個才叫本尊現前,你以爲那個像,那個像是人造的,你怎麼跟那個像去相應呢?你觀他那個像現前,那根本就是妄想!他想了一下,對啊,怎麼都弄錯了!後來我們再見面的時候,他手就這樣子了。師父我現在有看到了,爲什麼?我們要懂得,你不要用你自己的。有很多人,他教你的,但是你學錯了,他教的沒有錯,他可能他教錯了,但你要有智慧去鑒別。
那麼現在這個地方跟各位講的,也類似這種情況,有息身、有色身、有念身,叁者要合一,不是你把這叁者,像做餃子皮一樣的,把面糊和水硬是捏在一起,那個叫做合一呀?不是!它這個合一的意思,是指一種組合,所以念身有種種相,色身也有種種相,息身也有種種相,這叁個種種相合在一起,就成爲現在的每一個人,當你念心很清楚的時候,你這樣的一個人就聰明,有智慧。當你這個息身很清楚,合在一起的時候,你這個人就很健康。當你這個人這個色身,而那兩身不具足的時候,那你看起來像一個人,其實就是人家講的好呆好呆?
你去留意看看,他各種因緣,那個種種相就是各種因緣,存在的多與少,就構成你這一生的那種現象。那我們現在修行,就是把這些因緣重組。在這個色身上,讓息,呼吸身加強,讓這個念身加強,你身體健康就沒有問題,你的聰明才智也沒有問題,那就看你的因素是怎麼加的,你的念身裏面所加的都是邪知邪見,那你就知道你是什麼東西了。你現在在訓練的這種呼吸身,是很正確的呼吸身呢?還是假想的呼吸身?這個你要弄清楚。
我們好多人,在這個地方訓練的時候,都用自己想象的,所以你不能交融,不能融合。這個地方講到這裏,這文章是很簡單,這工程是很複雜,可是你要慢慢的去了解,我要各位多寫文章,我們將來要各位寫的更多,那是看你承擔不承擔?那你在這個時候,你寫了發表了,這樣就好。
我們很多天才,這些天兵天將很厲害,寫了以後師父,你看我這樣寫得怎麼樣?我說,你放著,拿來我一看,寫得很好很好,他很高興,我都還沒有看怎麼知道你寫的好不好?你就可以知道那種心理是什麼樣的狀態。爲什麼一定要得到人家的這種好評,你才會得到心安呢?你根本就是心外求法,寄托在外面。
要你寫是要你承擔。月刊是你的園地,不是給我看的爲滿足,不是這樣,你把它投稿好以後大家看,大家反映,那你自己看怎麼去成長,今天寫的比昨天進步,明天寫的要比今天進步。
有幾個同修,文筆很好,那你就應該要訓練自己多寫,你有可能每天寫一篇,一個月再來過濾,我挑兩篇精華的,內容好的或者效應大的,哪兩個部分自己去找。所謂內容好的,就自修心得的部分,效應大的就是比較容易影響衆生的那哪一部分,選中兩篇來投稿。
這個是對自己的一種什麼,願力呀!弘法利衆生怎麼弘法,…
《華嚴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