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模型。我們希望大家在受這個訓練的時候,不要成爲固定的模式。
所以,在坐的時候有長有短,有時候十來分鍾,有時候二十、叁十分鍾,有時候四十、五十分鍾,有時候七十、八十分鍾,有時候一兩個鍾頭,那這樣訓練,就是使你的生命能量能夠無限的發展,這種長短不齊的訓練,是使你的生命能量可以充分發展的一個基本模式。
所以在這個時候講,要是生命能量會跑掉,那你要怎麼把他攝回來?你就才能夠講攝之令還的這個功夫。假如你沒有辦法達到這個階段,那你很難。所以我們在這裏訓練,訓練完以後,你一定平常要加緊訓練。不要說只有這叁個月。當然,出家衆這是沒有問題,每天都在進行。幾只香幾只香,二十四小時都在坐香,那麼,在家衆回去以後,你每天最少早晚要兩支香,自己要求。那其他時間呢,長短不一,自己作個別訓練,那麼在這個技術面的前提之下,你的功夫進展到哪裏,那就看你的工程面。從第一階段的工程面、到第二階段、到第叁那階段工程面,會有種種的不同,自己慢慢的去體會。
靜中的息跟動中的息,你能不能看得很清楚?人家開車也照樣可以看得很清楚,不會分心,你放心。你要是睡覺的時候你躺下來,你也可以看得很清楚,都可以,不是不行。所以息入息出之間的這種循環狀況我們能夠弄得很清楚,你第一個可以看到它的變化,第二個可以看到它對身體的影響,第叁個可以看到這個呼吸跟色身怎麼交融在一起。
現在我們還沒小參,前一陣子的小參,我們沒有看到大家在這裏産生交融的現象,也沒有看到大家在這邊有所體認,一點體會都沒有。可見都還沒有進入狀況。大家所談的(還是)都很粗顯的部分。換句話說,還在前行階段中,但是心不安住在前行的姿式上,卻一直想自己的工程面已經進展到哪裏了,那就全部錯了。現在再經過十幾天的精進,我們要看看大家這個功夫怎麼樣。這是到隨法的時候我們要去了解的。
現在我們在進入數法的階段。進入隨法以後我們常跟各位講,息入息出之間的觀法。所以,我們把息入算一,息出算二,這樣的情形來進行,這個技術面很簡單。但是工程面,他告訴我們的,在這種把注意力跟隨著息入而入息出而出的這種訓練,他告訴我們心靈上的這種觀法,逐漸加強了。你自己可以看到已經有很多的這種變化,所以我們在講習中也跟各位提到不少,那麼希望各位在這個部分,你要逐漸的去體會。那現在我不知道各位,你在這邊進行的情況,明天開始小參了,在這裏,我們可能要更嚴格的要求了。到止法以後的小參就要到棒喝侍候了,你一開口就講錯,那有你好看。
不過在隨法之前我們只是隨緣。先給各位看,那麼這一陣子的這種小參,要開始跟你做糾正,你現在的技術面進行到哪裏,你的工程面在哪裏,這個很明顯的印證,你一直在那種迷糊狀況中,一直是在那一種搞不清楚的狀況中,那就不能夠再這樣子。你到底現在進行到哪裏,就技術面?還是工程面?你的技術這樣在進行,那你的工程到哪裏?這一定有的,不可能沒有。所以我們自己要好好的來對自己做一個要求。我們這十天每天都有六只香。那基本的宗教情操的訓練還是要有。我們現在這個宗教情操的訓練只是按照華嚴的法簡單的給各位提醒一下,等我們大乘禅訓練的時候,那這個訓練就不一樣了。那是另外一套模式。
【正行篇--止法】
好,我們現在來看止法的部分。止法,就止法而言,也是技術面命名。這個取名“六妙門”,因爲都是從技術面命名,所以大家都一直以爲,只有技術面而已,那我希望大家在心理上這一點一定要突破。現在一般的行者,受到這種暗示太強烈了。他沒有辦法突破。一直以爲只有這樣。數法呢,一數到十,隨法呢,一二一二。止法呢,守住風門,其他不管。那就百不思量,百物不思,空心靜坐啦。就變成這種狀況。什麼雲來啊讓他來,雲去讓他去,風來讓他來、風去讓去,空來讓他來空去讓他去。所以就變成佛來佛斬,魔來魔斬,斬到最後,那你變成什麼?不是這樣斬的,你根本搞不清楚,那是在工程面的工作,不是技術面的工作。技術面只是在鼻息上面注意,這樣而已。但是工程面這個部分,是相當的大。整個修行,就是修行在工程面上面。
我們跟各位舉過例子,作爲技術面就很簡單,沙石磚塊呀材料運上去,這個叫技術面。你在第一層樓,那很簡單,搬過來就對了;二層也很簡單,用丟的也可以丟上去。不然架個樓梯,只要搬上去就好了。叁樓頂多是架樓梯上去;四樓再架上去,就這樣子,只架個樓梯上去就可以了,所以技術面來講,不管怎麼說都簡單。只要把東西送上去就對了。
那問題是在工程面上面,同樣的都把這些建築材料,搬來搬去搬來搬去,但是你會發現,他是設計圖所指導的。一層樓一層樓表現的就是不一樣,那是工程的問題。所以打地下室很簡單,他沒有美不美,他只有做下去就對了。所以,那一種成就你是看不到的。可是二叁樓以上就不同了。因爲功能、因爲你個性、你的專長,你的願力不同,工程面會一直發生變化。所以,你不要問說:“哎,他怎麼這樣,我怎麼這樣?”因爲他的願力跟你的願力不同,在工程面顯現的不一樣,但是技術面上面來講都一樣。你要蓋上叁樓、四樓、十幾樓,二十幾樓,一百多樓都一樣。你建築材料就是要運上去,怎麼運上去的技術。只是這樣而已。可是你每一樓每一樓的那樓面就是不一樣。那就是工程了。
現在,我們要特別告訴各位的是:工程面才是你真正修行的地方。我們高雄有個道場,那老菩薩以前,叁十年以前蓋的,那土法煉鋼,自己想怎麼蓋就怎麼蓋,他根本沒有什麼,人家說不行。不行哪?他爲了達到安全的目的,鋼筋特別大,水泥特別多,照樣把那拱起來,就保證不會塌下來。可以呀,他可以用土法煉鋼的方法。那是一個很基礎的工程,可以。可是你現在就不能再用那種方法。我們現在接受正式的指導,不是這麼土法煉鋼的技術。
每一棟大樓,它的建築都不一樣。一個城市之所以有名,就是他大樓的工程,那就工程面的問題。我們到芝加哥去看,大樓那麼多,每一棟長相都不一樣,每一棟都是曆史上有名的著作,爲什麼?工程。他蓋得再高,也是這些建築材料。同樣的,你禅修的功夫再高,也是這個基本材料。所以基本材料都一樣,技術面都一樣,工程完全不一樣。現在就看我們各位,你怎麼用功?一定要記住工程面的發展。不要只停留在技術上而已。
止法是指注意力。注意力我們叫心念,或者叫心。不再跟隨鼻息的出入而出入,只是止住在某一固定點上,仔細的罩住息入息出的一切狀況,這很簡單,或者是講某一個固定點上,你要固定在哪裏都可以,要在額頭,要在眉間,要在鼻尖,要在鼻端,或者在喉頭,那有的在肚臍、有的在丹田,那都無所謂。那些原始的民族,他們有的是把這一個點設計在膝蓋上,有的是把它設定在腳拇指上。因爲他們一直認爲,心,就在膝蓋上;或者心在腳拇指上。所以那些巫師巫婆,他們在做自我訓練,他們也會這一法。他就設定在這個地方。對不對我們不管,他們反正就是這樣設定(在)某一個點。
那我們現在告訴你的是:守住風門。從技術面講,可以稱爲守住風門。那我們跟你講的風門,是在兩個鼻孔中靠近上嘴唇的這個地方。你不要把他以爲是鼻尖,是在這個地方。鼻中隔下面在這一個地方。你自己鎖住這個地方,守住。那這兩個風門進出的一個交集點,也是分叉點,守住風門是指那裏。有的時候在風口上,其實那也無所謂,不過我們是統一跟你講是在這麼樣一個地方。這個止住在某一個固定點上,那你能夠不能夠仔細的守住,息入息出,都看得清清楚楚。任何狀況都要了解到。
從這個地方,自己去慢慢的去體會。並不是說,我要看這個鼻息的出入,我一定要守住這裏。這是跟各位講一個方便的方法,你自己觀照要放在丹田也可以。不是不行,你要放在眉間也可以。有的人就放在喉嚨的地方也可以。
那麼好多人在講這個部分,說這個放在喉嚨。你假如沒有修成,下輩子也是很好的歌星,那你就自己去想,沒有那回事。放在眉間將來會相貌堂堂,相貌堂堂兩只腳太短也不好看,你不要去想那麼多!或許這是個因,將來會有那個果也不一定,那我們不管他。你現在只要把這個技術訓練好,這個爲重點。有一派人士主張把它放在丹田,認爲放在丹田,再怎麼修不好身體都會健康。那身體健康不一定守住丹田。你守住風門,也一樣會使身體健康。這個是技術面我們要注意的。
不管怎麼樣,息入息出的一切狀況要看的清清楚楚。這個是技術面所講的。也就是此階段的行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鼻端的風門,而不是把鼻腔當做通道,也不再隨著息入息出而一再的奔走了。這個在隨法當中,是把鼻腔當作通道。其實他不是把鼻腔當作通道,他是從鼻孔進去的氣,當我們觀它一直到丹田,那就從鼻孔到丹田。這樣的息入,然後息出,這一直就鼻腔到丹田當作一個通道。那麼,息入跟著入,息出跟著出,這在前面講過啦。
那麼,我們通常是告訴各位,你不止到丹田,而要看他進入丹田以後,要擴充到全身。那麼,息出的時候,離開鼻腔,要擴充到整個法界、虛空。所以,整個重點,出入之間的關鍵,是在這個通道上面,鼻腔到丹田。所以,把鼻腔到丹田當做一個通道。那我們來回呀,在這裏奔走。這個叫隨法。
現在止法就不這樣了,像守門人一樣,像我們時刻就守住門口,所有出出入入的人、物,那你都要弄得很清楚。這個就是我們所講的止法。你就守住那個地方,後面你不管,前面你也不管,凡是經過這個關卡的,我都很清楚就對了,是這樣的一個修法。所以,在技術上,跟隨法有所不同。
事實上,守住風門是指安住在一個固定的地方,這個地方,每人可以不同。講得很清楚了。但一人只能選定一處。你只能在一…
《華嚴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