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禅行法--《禅修正行》第一集

  海雲繼夢和上講經

  華嚴禅行法----《禅修正行》第一集

  我們今天來看“正行”的部分。所謂“正行”,就是你要做的,修行的本體部分。前面還是一樣,有一個序言,給各位看一下。好,這個應該是比較多余的,我把它叫做“邁向佛陀的境界”。這禅修,你要想成佛,非經此途不可!

  這裏面用數息觀做基礎,它代表很多的意義,我們講習中跟各位講過很多,這裏就不再重複了。但是希望各位不要輕易地把它看過,這裏面很多很多的東西。

  當然,邁向佛陀的境界有多途,但是本道場的指導是以安那般那爲基礎,再通過大乘禅的訓練,令六根覺性完全恢複之後,才依于法界叁觀,透過海印叁昧的呈現,將佛陀在菩提樹下所證得的境界,按《華嚴經》的標准,完全地展現出來。這是一個基本的宗旨。

  前行篇

  你在別的地方可能聽到很多修行的法,很殊勝,很大,很了不起,不共之法,或者是佛教中的菁華的法,那都不管。你現在要在這裏修行就從這裏來,我們不管別人怎麼說。同樣的,你要是要在別的道場修行,你不管我怎麼說。你依據他講的就好。你不要在電視上看呐,我在電視上看海雲法師怎麼說,你就拿去跟你師父吵架,就等于我跟他吵架一樣,噢,我沒有這個意思。你在那個道場就依止那個道場的善知識,不管南傳的,北傳的,藏傳的,或者現在新興宗教都一樣。你去依止他就跟他學,那我講的僅供參考。那你要來到這個地方,那以這裏爲主,那以往所學的僅供參考,你不要混在一起,最好是連參考都不要,要不然那會成爲毒素的雜訊。這是我們修行人要有的一個基本認識。

  在這個部分,是指透過安那般那的訓練。我們先要進行的這個部分,透過安那般那的訓練如何達到禅定的整個過程。這個部分,我們跟各位所說的指導是絕對正確的!你可以放心。喏,講法可能會有些不一樣,但是在指導上絕對跟一般的那一種給各位舒服感的那一種爽快禅,那是不同的。

  凡是要進入本道場接受訓練的行者,必須依于此法!本道場承認還有更好的更殊勝的法門,但是在本道場中,唯有做安那般那的基礎訓練,只做安那般那的基礎訓練!因此,進入道場者必須將以往所學,乃至安那般那的其他指導,都必須抛棄而重新來過。這是我們這裏要跟各位講的。

  有很多人以往已經做了很久,然後他會問,那我以前所學的基礎,那我能不能直接從觀法入?那就要看你止法成就沒有?止法沒成就從隨法來,隨法沒成就從數法來。不是說你以前已經做了十幾年,現在就可以特別優待。十幾年,那只是量而已,要有質!沒有質的話沒有用!你不能在沙灘上講,跟那個沙子講說,我這裏有這麼多的沙子,那我們可以不要打基礎。你打基礎還是要用沙子,我沙子這麼多,基礎可以少打一點呀,沙子的部分可以免掉吧?不可能!說不定因爲你有那麼多沙子,那很抱歉,我們地下的基礎要挖深一點。別人叁個月,你說不定要叁年,因爲要掃除那些雜質,那是相當困難的事。所以,這一點大家應有這一層認識。所以,我們這樣講,你會覺得好像很霸道,對不起,還是要霸一下!

  安那般那即數息觀,在中國稱爲六妙門,即將數息觀分爲六個階段來修學。于此法門中雖分六個階段,爲階階皆以息入息出爲本處本初,修行從息入息出開始。我現在要跟各位講的,跟法本裏面有一點點不太一樣,那你注意去分辨。我不是不知道,我就是要把這個部分,因爲行法的部分,是你的心跟你的身在動的,語言文字只是一個媒介,你不要執著在語言文字上。透過這語言文字的認知,去感受到你自己在起變化,在進行的那個部分,那才對。

  譬如,我跟各位講的呼吸,息入息出。大家都息入息出,那你到底是,你真的是這樣息入息出嗎?這只是我比的這種手勢而已,你的息入息出還不是都從鼻孔來,對吧?那你吐出去吐到哪裏去?你根本不知道。假如我們所呼吸的息是有煙、有顔色的話,那你就發現,你吸進去的那個狀況跟吐出去的狀況不一樣。我們透過這樣的一種訓練,從這文字語言的媒介跟實質進行的那種感受的部分,你要去認知,要去肯定這個部分,在這個地方我們是這樣跟各位談。往後我們會一點一點地跟你指出來。

  這裏面我們分叁個部分,一個是前行,一個是正行,一個是妙行。妙行的部分我在這文上面寫的很少,等于是做個結論而已。事實上,妙行範圍很廣。因爲我們這一次,主要訓練是在這個部分,在安那般那上面,而綜合運用的部分,我想我們就留到大乘禅法訓練的時候再跟各位講。

  所以這個月,七月份的這個月,我們重點是在安那般那的行法。希望各位很快的,把自己的心性,調整到這個地方來。你的觀念、你的身口意,統統要調到這裏來。此行法我已經驗,用現代語言作表達,不以傳統古文的依文解說,相信行者見之讀之將會發現極爲簡明易行,爲行者易依此法而得成就,必須依止于對此法中有傳承的經驗者修學。

  這個這二句,在善知識的經驗指導下,自己不致誤入歧途。這個,傳承的經驗者,來修學,是對以後的人講的。這個法本下去,我肯定的,在臺灣會造成震撼!那你就不要亂學。這個都寫中國字,我都看懂,看懂就自己亂搞一通,我們不是說別人的不對,別人有他的方法,那你要依據他那你就在那裏好好跟他學,那你要跟著這個法本學,那你就得在這個道場裏面,接受指導。要不然臺灣的這些天才很多,這些獨覺型的,這些阿羅漢特別多。看了幾句跟別人不一樣,他就能夠到處吹牛。我這個我們避免這種情況。所以才有這一個警告!這算是一個警告。

  概此行法雖簡而易行,然以初機行者的思維模式多處大腦傾向的意識形態,還不能充分運用佛法中BQ的思維模式,是故依于有經驗的行者指導,對于有心的菩提道行者,是有其必要的。

  大家來接受善知識的指導。我們現在,我還沒有看過真正臺灣話講的拜師學藝的,在佛門都還沒有,頂多是走一走看一看,師父我皈依你,包個紅包就可以走了。到底這個師父算不算善知識也不知道。今天聽得很順耳,這個就是我的善知識。明天聽得不順耳了,包袱打包了,不知到哪裏去了。

  在古代不是,現在也一樣還有,拜師學藝要幾磕頭,要紅包怎麼准備,然後要發願,那中國傳統的這一套,那相當管用。所以在那個老師的指導之下,他終身不變其志,他志氣不變的,所以有叫做換帖的,插血爲盟。現在在佛門中沒有這些要求,那些太形式化了。所以,實質化的也沒有了。因爲你沒有一個形式的約束,所以就變成了,你自己想要變就變了。自己想一想,對啊,反正我當時想的就沒有想到這一點,可見因爲這一點就可以離開了,就變成這種狀況了。你要依止善知識,我希望各位下定決心,任何情況,絕不變異!這個心要有。

  我們冬安居的時候有人來,師父我就是要在這裏住下去,他很勉強地住到冬安居結束,現在還沒有看到人;夏安居開始也一樣,也有人來,會會會…我請假幾天就會回來了,也都沒看到人。所以這種依止法不叫依止,而這個因果要你自己背。因爲你是你自己背叛你自己呀,自己背叛自己,自己會背叛自己的人不會有什麼成就啦。所以我們再提醒各位,依止善知識,本身的這個條件非常重要,你連這個基本起碼的發心都沒有的話,那你還講什麼,現在我們統歸到這個地方。

  第一個,已經進來了,我就假設,你已經確定,要在這個道場修行,那麼既然要進入這個道場來修行,那以前所聽的,所修的,所學的,那一些暫時把它放下,不是都沒有用,那是你在這裏成就以後,那些就都很好用了。但是,你現在爲了把這個功夫,這手段學好,那個部分你就必須先放下。

  所以我們很簡單地講,現在把以往所有的統統放下,那麼修行從此開始,要記得這一點,你現在要開始修行,就必須把以往所有的,那些雜訊統統放下,那麼修行從此開始。你假如再帶著那些毒素在,沒有辦法。像那寶瓶裏面裝了毒藥,你必須把它洗得幹幹淨淨。那麼從現在開始,你甘露才能裝得進去。假如沒有洗幹淨,那你甘露加進去沒有用,它還是毒藥,弄清楚。現在各位寶瓶,把那些雜訊的毒素,有沒有洗幹淨呢?你假如要想著我是要聽聽看,看你講的跟我師父講的一樣不一樣,那你就帶著毒素去修行好了。

  好,我們看第一句,修行從此開始!這個大驚歎號打得不錯哦,蠻有震撼的。人人皆有呼吸,但,人人都不能清清楚楚地了知自己的呼吸情形。所以,從現在開始,先自我認識自己的呼吸情形。這是第一個。

  你要注意,認識你的呼吸情形。我們簡單的術語來講叫做“觀察呼吸狀態”。那換句話說,數息觀在這個地方一開始,我的要求就是先觀。先觀不是先定!這裏面,後面我們還會再發展這個講法。

  我告訴你,釋迦牟尼佛以來,大概我第一個這樣講了,其他的記載還沒看過。或者私底下指導有而我們看不到。但是,在記載中我告訴你,修定之前,要先具備有觀的能力,跟你現在想像的那種空心靜坐,百物不思就百不思量,什麼都不想,我就坐在那裏,好呆好呆像石頭一樣,那個不算。你這樣子就算修完成,你頂多是變大罄,或者變木魚,木魚不會想!大磬也不會用腦筋去想。你都不用腦筋想,那你修到最後就變這樣。我們告訴你,現在先觀,把這觀的能力一直保持著,整個修行的過程,“觀”是一直在起作用的!

  但是,這個觀是建立在息入息出上面。所以,你看他這個觀首先就是-呼吸,觀呼吸,讓你的觀跟呼吸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告訴你,這個修法是這樣修的。你不是一直在那邊呼吸,然後在那邊搞得魂神顛倒的,不是!觀跟呼吸先結合在一起。所以你在觀什麼,觀你的呼吸狀態。所以第一個,通常都沒有談這個部分,我們把這個部分列爲前行。其實,這個就是數息觀六個階段當中的第一個階段。

  原來的六個階段,淨法的那個階段是算已經成就的階段,因爲淨法成…

《華嚴禅行法--《禅修正行》第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