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經行法 第十講▪P2

  ..續本文上一頁從。告訴你,無有是處,這輩子馬馬虎虎,因為你有這種理性。下輩子有兩種結果,一種叫「狂」。「狂」,知道嗎﹖狂的話,就叫神經病了,因為他自己不能控製。第二個叫「癡」,應該叫「憨」。臺灣話叫“呆”,因為你沒有智慧,你才會以自己的想法,要來解讀佛法,尤其對像法這種東西。像法,它除佛像以外,它有很多儀軌。所以說修學密法。密法這個東西,在唐朝時代,正是像法時期,它也是在唐朝興起的。但是唐朝最早期,就是武則天那個時代,賢首國師的時代,他她就認為密法這個東西,叫“旁門左道”,它不是正法,但是它可用,它不是不可用。所以當天災人禍的時候,他她為了平息、要降服,它可以用,他用絕對有效。那你要證得空性,你不證空性,沒有用,因為你只有儀軌,而這些人都是大成就者。

  今天我們不一樣。我們在因地。因地,尤其你到末法時代,不是在像法時代,那你只有恭敬受持。所以你不能夠說「我用理性」,你那理性沒用,你那個理性叫「桀傲」。我跟你講,你可能不信,我那有桀傲﹖我有桀傲的話,才不會坐在這裡聽呢﹗我既然來聽,我當然是誠心的,可是你的大腦裡頭,你就是不信﹗甚至叫你拜,你也是勉強拜一拜,拜完以後,「你有看到了噢﹗師父罵我,你要作證,說我有拜你啊﹗」不是,因為這些儀軌,整個過程是你一定要做的。所以他說,你想培養這個生命因素,讓它能夠兌現出來的話,那你對整個儀軌你要做,因為它是一個啟發、誘發嘛,把你內在的東西誘發出來嘛,因為你坎在裡面,你自己拉不動,而我們現在也很難照得到古代人。

  我想很多人學那個準提法,準提法是用鏡壇,它用一面鏡子,把你裡面的生命因素照出來。你現在鏡子怎麼照啊﹖還是照在鼻子眼睛,你看怎麼能照到準提菩薩,你根本照不到,你只能照你自己的五官,為什麼﹖因為你沒有辦法穿透。但是古代他可以,這個可以,不是你想當然爾的可以。因為他有信心,我們現在就是缺乏這個信心。那不要緊,你想辦法誘導,你帶著疑情,你總有一天,只要你帶著疑情去摸索,總有一天你會找到。

  我們以前也跟各位講過,我們在中壢的時候,有一個同修,這個同修有點智障,讀書讀到小學二、叁年級就沒有讀了,因為讀不下去。而這種人既然是智障,智障通常不會生病,頂多是感冒而已。因為他不用大腦,不用大腦的人不會生病,你放心,不用大腦的就不會生病。所以所有的病都來自於你的大腦,你放心,百分之百。這個孩子,那時他已經四十幾了,就來到道場,叫他住裡面,他也很乖,住裡面,住一住總會跑掉兩天。跑掉兩天做什麼﹖去偷吃雞腿。因為跑出去,人家臺灣不是有鹽酥鴨那些,他想要吃什麼,他就站在那邊一直跟人家看,那個賣的,熟了以後,「拿去了﹗」他啃完了,假如啃得還不夠,換一攤,一直在那邊看,人家「拿去了﹗」吃飽了他就回來了。

  好了,他就坐在那裡沒事,我給他做兩件事,第一件事,每兩天澆一次水,因為那個像我們這個有園地嘛,兩天澆一次水,那有空的時候,你要抄華嚴經。他抄經都只有一邊,那繩子的繩字,大概只有“糸”旁,另外一邊就不見了。城牆的城字,大概只有成功的“成”,“土”字邊也不見了。那無所謂,他就寫,寫了很多,我看寫得那麼快,我說不行,紙張反過來還要寫,一張紙兩邊都要寫,他就這樣子,所以印了很多格子,他要有格子的他就寫。

  像前兩天在下大雨,他也穿雨衣在那邊澆水,隔壁的跟他講「你在幹什麼﹖」「師父叫我兩天要澆水,昨天沒澆,今天要澆」,就是這樣子,這種憨仔的人,他到最後一天,他坐在馬桶上往生,他的家人不知道,我們已經離開了那個地方,他又回家去住,坐在馬桶上,大概過了兩天才被發現,還沒沖掉,這個人還很不錯,他預知時至。人要走之前,肛門會打開嘛,他乾脆撇到馬桶裡,給家人一點麻煩都沒有,好死吧﹗說他他沒修行嗎﹖他比誰修得都好﹗我們現在想一想,你能不能坐在馬桶上往生,我看你拿不住,但這種人可以啊﹗完全依教奉行,兩天澆一次水就兩天澆一次水,你說他犯戒嗎﹖他沒犯戒,他只是憨而已。

  他只要經過人家書店,書店門前過年前常常擺著黃曆,黃曆上面都印有觀世音菩薩,只要他走過,那裡就會少一疊,而我們道場就會多一疊。最初我不知道,「你那那裡來的﹖」「嘿、嘿……」「誰給你的﹖」我們通常都這樣問,慣性就是這樣問。你怎麼知道他偷來的﹗後來我覺得不對,怎麼每年他都把這拿回來,是那個善心人士,後來他嫂嫂說:「不是了,他去偷來的﹗」我說:「他怎麼偷的﹖」他就那習慣,他只要看到有佛像的,他都以為是免費的,都把人家要回來,因為佛像都是免費的。那他很高興,免費他都要回來了。他是盜嗎﹖盜是我們的定義,對他來講,他沒有盜,他就認為佛像都是免費的、結緣的嘛﹗而他沒有統統拿,他只拿一部分。所以很多都不是你意識形態所能處理的。所以你要懂得要誘發你的生命因素,決非你的大腦想像所能做到。

  我們在入定過程裡,就看到這種情況。我跟大家說「放鬆,放鬆就進去了﹗」他說:「我很認真放鬆,怎麼放不鬆﹖」我說:「那好了,你不要認真。」你要放鬆就不要認真,他就很認真的要放鬆,那認真怎麼放鬆呢﹖這大腦的想法是剛好相反的。所以這個都是你自己要去摸索,我要應該怎麼做才好﹖這生命的東西是摸索出來的,就是你要帶著疑情去摸索,然後遇到困難,解決它,那就對了。那解決沒答案,沒答案就進步了。

  進步的問題,不是像你這樣打彈子,到底是拿到口香糖一塊,或拿到獎金一百塊,它不是那個差別,只有你在摸索以後,去解決困難。只要你在摸索,你就在修行,你就在進步。當你解決困難的時候,不管有沒有答案,你都已經進了一大步,可是你大腦始終沒有東西啊,沒有東西啊,就像你要到一個地方走路,一直走一直走,你每走一步就往前走了嘛,到該轉彎的地方,你轉彎就對了。那你說你還要得到什麼﹖生命成長就是這個樣子啊﹗不是得到什麼不得到什麼。在大腦裡就一定要得到什麼嘛,你想想看,是不是這樣﹖所以知識分子所犯的毛病,就是「我要什麼…,我要什麼…」拿了一堆都沒用啊﹗就像我們去旅行一樣,你在要回來那幾站再買東西就好了。你第一站就開始買,你扛了一堆東西,回到家裡都壞掉了,就是收集國家垃圾箱。。用大腦容易犯錯,是這樣子的。

  那麼它的這個儀軌怎麼樣﹖我就不詳細的講了。那這裡有提到「七日七夜,受八分齋戒,食清淨食」,那這個就是講七天七夜了,這沒問題,這個叫打「藥師七」。藥師七前後要九天,所以一般就改為十天。

  藥師十天,第一天報到,第二天講解,然後第叁天開始七天,從第二天晚上那個地方開始算起,到了第九天晚上,再來就是第十天了,第十天早上才解七。是這樣的。那從第二天開始就訓練你八分齋戒。那第二天的八分齋戒那就是第一天了,晚上受不了還給你一點類似蜜水,給你喝,第二天(也就是第叁天)開始就不給蜜水喝了,頂多喝開水,就這樣子。那你一路經過。

  這八分齋戒的意思,有兩個定義:第一個是過午不食。就是早餐、午餐兩餐。第二個是日中一食。嚴格要修行,是日中一食,而且不能吃飽,頂多吃到八分飽,一般講是七分飽,不能夠餓了一整天,拼命吃,然後一個肚子像彆了一個籃球一樣,這個不行。它只能七分飽。

  「食清淨食」這個就很多人定義。清淨食,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多纖維質。纖維質以外的東西,比率上要少,包括蛋白質的、脂肪的、澱粉質的比率要少,就是纖維質要多,它多到什麼程度呢﹖很簡單,古代的一個狀況,就是你口裡頭在咬吃的東西,不能整口都是豆腐,知道嗎﹖就是你在吃的裡面,要你的纖維質能夠包容涵蓋所有的澱粉,換句話說,你吃飯,就不能一口一口都是白飯,裡面要加有蔬菜一起煮,然後蔬菜才有纖維質嘛,對不對﹖葉類、莖類、和梗類,這個有纖維質,根類很少有纖維質,你吃的竹筍不是根,竹筍是莖,對不對﹖那筍的意思,就是兒子的意思,竹子的兒子,它是莖類而不是根類。根類大部分是澱粉、脂肪、蛋白質這一類的東西。就是這一類的東西要少一點,纖維質多一點,這叫清淨食。

  那麼「澡浴香潔,著清淨衣,應生無垢濁心,無怒害心」就是還不要帶著雜染心、怒害心,這個都不要有。「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捨平等之心」而且要是道場裡「鼓樂歌讚」,這個我們一直沒有辦法弄清楚。這裡面一定是藥師咒、藥師佛號了,一定是搞這些東西,這些你當然全部單純化,這樣來做一個壇城修法。行道是單純化好,但是不要變成意識形態。當然你在那邊載歌載舞,弄一些世間的流行音樂,那也容易引發人家的非議。所以你要能夠有一些古典音樂,應該是很好的。那像那像中國是用國樂。所謂國樂,是古代的音樂、古典的音樂。東西方的古典音樂都可以用。好,利用這些音樂來帶領你繞佛,「右遶佛像」。

  「復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這部經主要的是本願功德,然後拔除業障。你思念,「應念」就是思考、思惟他的本願功德,就可以拔除你的業障。各位要留意到,這一點是很重要的,也是這部經的重點。「思惟其義」思惟藥師的本願功德。其實你在思惟的時候,就在開發你的那個生命因素,那你那一點能夠開發出來,不一定。假如各位有那個機緣的話,你可以試一下。我們二、叁十人當中,你去測試一下,就是這一部經裡頭,對你最感動的,或者是它的本願(十二大願)裡頭,你最感動的是那一句話,寫四個字,告訴你,幾乎每個人選的都不會一樣,那就是表示你對於同一個生命因素裡頭,你的相應點是不同的。 我記得有一次,大學的時候,我們不知道是看那一部電影,六個男生相約了六個女生去看一部電影,看完了以後,大家就發表意見,大發謬論,…

《藥師經行法 第十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