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經行法第七講
我們從昨天講的部分繼續再跟各位談,昨天談到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就是「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應當願生彼佛世界」,講到凈土幾乎都有這種詞句產生,這個叫勸生,勸著一般眾生要往生凈土,那很多人就說這是一種宗教語言,是一種必然的情況。大家要知道宗教所講的一個基本的架構你要認識,假如沒有的話,你會認為說這是一種慣常的宗教儀式,但我告訴各位,這不是宗教,這個是真理,你要能夠感受到,你假如今天來的只是一般民間信仰的宗教那種認知的話,我會覺得那就太可惜了。我們今天都是知識份子,知識份子有個定義叫做守護世界意義與價值的人,那你必須具有這個覺性來守護我們這個世界的價值跟這個世界的意義,那基本上你是一個追求真理的人,假如你不能夠追求真理,你沒有辦法守護這個世界存在的價值與意義,這是一個基本前題,基本命題。
很多人在追求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是什麼,那無非是真理的價值與意義嘛!人生在世幹嘛?不是為什麼,就真理的兌現!你要留意到這裡。那麼真理太籠統了,你怎麼具體的表達真理是什麼?那我們從兩方面來講,一方面叫能,一方面叫所。能就是能力的部份,佛教把它分為法身,報身,化身,從這叁個方向跟層次來看你怎麼樣子讓你的生命由這個化身,色身的這個身體進步到報身,乃至進步到清凈法身,這個就是修行的第一個重點。另外一個重點,它講的重點就是從所的上面來講,所就講法界,法界你你搞不清楚,我們只知道出叁界,出叁界!出叁界到那裡去?出叁界有沒有第四界?你不能確定,而你幾乎可以看到所有的宗教都叫你離開這個世界,然後到神的國度去,不管那個神的國度叫作天堂,或叫天國,或者是上帝的院子裡都不要緊,我們玉皇大帝也有個天國,還不錯它分有叁十叁個區塊,中間那個紫禁城是他住的,其他地方通通分給大家,只要你在人間修善都可以去。有一天,有二個人在吵架,一個說觀世音菩薩最大,一個說阿彌陀佛最大,吵了半天,第叁個人拿起一杯酒說,好了好了別吵了,現在我告訴你,我代表玉皇大帝告訴你,觀世音菩薩比阿彌陀佛大。Ok!解決了!他擡出玉皇大帝來,玉皇大帝最大!對不對?天上有天公,地上舅母公。啊誰最大?天公最大,所以觀世音菩薩跟阿彌陀佛一邊站。對不對不管!不吵架就對了。民間信仰的你可以不管,他怎麼講都對,但是你要了解到真理講的是什麼。 真理把法界分成四個部份,第一個部份就是我們這個世界,我把它取名叫世間法界,離開這個世間法界叫作出叁界,出叁界到哪裏去啊?最簡單,最方便的地方就叫凈土法界,到凈土裡頭去,那麼凈土法界,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是凈土法界。藥師佛的凈琉璃世界也是凈土法界,所以只要談到凈土法界,他都會鼓勵你應當願生彼佛世界,只要是凈土法界。另外有一個法界叫緣起法界,它就不是隨便能鼓勵你去的,因為你要去要具備相當條件,像凈土法界你到那邊要幹什麼你知道嘛,你不知道啊!你只要去就好了,師父說,釋迦牟尼佛說,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最好,你看已經過叁個人轉說了。師父說,釋迦牟尼佛說,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最好,那不是叁個人轉說嘛?好嘛!怎麼好?你知道嘛?完全不知道。所以你要怎麼去極樂世界大概你不知道,但是有人會去,但是有人真的想去,但去不了,因為他不具備有必備條件。要到極樂世界其實很簡單,它只有一個,你去注意看,我們這個世間人生的主要目的,是在解決你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你去注意看看,你假如覺得說人生這樣沒意義,我不想再搞這些了,不想要搞這些了,要過一個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那你要想走這麼一條路的時候,那可以,那就到凈土去,因為凈土的人生跟我們這裡的人生不一樣,我們的人生是為了紅塵中的這七件事,你就忙得一塌糊塗了,那當中為了忙這些事情,你造成的求名,求利,貪嗔癡慢疑一大堆,七情五欲,五毒五蓋通通惹起來了。人家說四大皆空,阿你諸大不空,對不對!搞了一大堆東西,你那有辦法說我能夠清心寡欲,清心寡欲是寫在墻壁上騙人的喔!就是因為你不清心,不寡欲,所以你才寫在墻壁上說勉勵自己要清心寡欲,但是當你想要真的清心寡欲的時候,我告訴你,每天只要做一件事,用個十五分鐘到叁十分鐘,對著那清心寡欲四個字靜坐,靜坐,讓你的心靈的頻率穩定下來,什麼叫作清心寡欲,你就想這個就好了,光這麼一件事,死後保證往生極樂世界,這裡頭沒有叫你念阿彌陀佛,當然你要念更好,不念也可以,因為在極樂世界,它只有一件事要你做,增長善根,它只有這麼一件事情,我們這世間有沒有凈土啊?也有。按照佛陀的教法,五個人以上在僧團裡好好的辦道,不要為柴米油鹽去忙碌,依於六和敬而生活的人,那裡就是凈土!可是你做不到啊!為什麼做不到?你不要為柴米油鹽來忙碌,可是為了種種是非人我而吵架,所以還是五濁惡世,你要留意到。凈土法界裡沒有惡音聲,都是和雅音,微妙音,為什麼?因為大家都在增長善根,這是凈土法界的特色,你自己要去具備這樣一個條件,我們之所以覺得這個世間不太牢靠,不講虛幻什麼,因為你根本沒有認知嘛,你說這世間是假是苦,其實未必,苦的很高興,尤其你去看人家訴苦的時候,講不完!訴苦其實是一種享受,訴苦假如不是享受,他不會講啊!你去注意看看,阿講那個,阿不要講啦!因為太苦了,我不想講,一定是這樣嘛。然後他拼命告訴你,你知道嗎?你知道嗎?喔!你看他多享受,他講的眉飛目揚的,一講兩叁個鐘頭,你都說我沒時間做功課,訴苦時間特別多,就是這個原因啦!所以到凈土的人他不會訴苦,他懂得這世界是苦,所以他一心要到凈土,凈土法界就這個地方,它是一個過渡區域。
緣起法界就不一樣了,你看地藏經裡頭,它不叫你往生凈土,它叫你發大願,這個世間很苦發大願,你直接就超越,出叁界就到緣起法界。它是怎麼樣?運用你菩薩種性的願力跟這個世間眾生的業力來相應,那你那個願力必須要成熟,所以在地藏經裡頭,它一再的鼓勵你發大願,這個願都是要免除這世界眾生的苦難,這個就是以菩薩的願力跟眾生的願力相應,只要你把菩薩的這個性德給培養起來,你直接就到緣起法界了,不經過凈土法界,因為凈土法界是個過度的區域,到那邊要耗多久都不知道,因為你沒善根嘛!所以要到凈土去培養你的自性善根,等到自性善根成熟以後,那你的願力就可以跟眾生相應了,透過這一個相應,你會拔度無量無邊的眾生,你會培養無量無邊的智慧,你有了拔度眾生的因緣,你就種了無量無邊的福報,因為你會用種種方便來拔度眾生,所以你也有無量無邊的智慧,這樣子你才能福慧兩足,福慧兩足以後你就到達某一種程度,用白話講叫作純靈的世界,叫靈性世界。在靈性世界裡只有兩個東西,一個就真心,一個就善根,真心跟善根相應,這個叫如來種性,這個叫清凈法身,清凈法身在這個地方。報身呢,在緣起法界跟凈土法界,凈土法界是緣起法界的前方便,所以我們叫過度區域,所以整個法界的結構有這四個區塊,我們在中間那個區塊,五濁惡世,外面有一圈叫凈土法界,再外面有一圈叫緣起法界,最外面無量無邊,無有邊際的,那個靈性世界就叫性起法界,你了解到這裡你才知道說,為什麼講到凈土的時候,佛都會勸你往生凈土,不是那個凈土特別好,差不多啦。到凈土去只有一件事就是培養善根而已,哪有那個好那個不好!問題是你去不了,你要怎麼去?關鍵是在這地方。
要去凈土其實不難,只要你人生有所覺醒,這個世界這樣不對,我這樣活著好像不太對,應該要怎麼樣才對,當你這一念起的時候,你跟凈土已經掛號了,而且你知道嗎?這掛號是通過了,就等著你去而已,要你要怎麼去呢,你要做一點簡單的功課,那就是平心靜氣,讓你心靈的頻率能夠穩定下來,只要你做,我們講是天天做啦,你也不一定啦,叁不五時做都可以,有事沒事不要發牢騷,不要抱怨,與其要發牢騷抱怨,不如去坐在那裡,一個佛像面前都可以,靜坐十五到叁十分鐘,不要太長,太長你就睡著了,坐在那邊胡思亂想也沒意義,把你自己心靈頻率,那靈性的部份平靜下來。假如你坐下來是越想越氣的話,那你就錯了,那一定跟地獄相應,別相應地獄。但是你坐下來,我那些地方假如有機會再來,我就不這樣做,我會重新改變。有沒有?我相信我們大家這種年紀都想過了。有些人就想,假如再重來結婚我絕對不跟他結婚,對不對?當初為什麼會跟他結婚?我不管他算了,認了!那你會平靜下來!假如我人生重來的話,那我就怎麼樣。那你這樣子呢,過了,平靜吧。有時候,你想想是不錯哦,冥冥中有福報,不然怎麼讓我娶到她,那這個就你在反省嘛,你會寧靜自己,你對於你的過去你不會抱怨,而且這個寧靜會使你很紮實,尤其最重要就是昨天所講的,那種享受存在,對現有的福報你會享受,這個跟物質享受不一樣,物質享受是消化掉了,消耗了,你一享受就沒了,但是這種靈性的享受,它是一種存在,你一感受到以後,它是永遠存在的。
昨天我們到植物園去,因為下雨嘛,人很少,坐在餐廳裡,人往外看很美,這個實在不得了。這個時代才有這麼好的設備,弄一個這麼好的景觀,給你在那邊吃的是美食,看的是美景,又跟一堆美人在談美麗的語言,你看多美啊!那你去感受到這一點的時候,它將永遠的存在,因為它是存在的,當你感受得到,有些人是根本感受不到,它是存在的,你也到那邊去,可是心在煩著別的事的時候,你到那邊會唉聲嘆氣,吐幾口氣,啊!美是美,雲雨霏霏還是回家睡午覺,那福報是不存在的!所以我們在談這個靈性是非常需要去開發的,而我們缺少信心,所以告訴各位,靈性的存在,你必須去感受它,去享受它,它的存在你要去證明它,…
《藥師經行法 第七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