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經行法 第六講▪P2

  ..續本文上一頁合掉。在這個法界中,你一直跟你的業力帶著你,你的靈魂俗話叫靈魂,就業識世身,會跟外在的因緣去結合。你放心,你該跟誰結婚哦,絕對不會跟隔壁的結婚,一定跟那個人結婚,他不是你決定的。你可能會覺得說,我選這個,我選哪個,是好像你選的哦,不是,前輩子定了,因為你這輩子該吃誰的飯就是誰的。你說我就明明喜歡那一個,可是偏偏嫁給這一個,為什麼,因為你的生命因素不能決定,因為你沒有生命因素,你是你的業識身的業力,去跟你的因緣組合,那你說你要追誰啊,不是你要追就追得到啊,是因為那個因素本來就來到你面前啦,所以你轉這邊也撞到,你說不看你轉過來又撞到,因為那個是以經定好的。但是你要是激發你生命因素的時候就不一樣了,你的生命因素它會把你要的東西找過來,不要的東西它不來,你要確定這個問題,這個是很不可思議的,很不可思議的。所以我常講說,要提升我們生命品質的水平,最好的方法就是激發你的生命因素。而激發的幾個生命因素當中,就是你所認識的菩薩名號幾個都可以。我跟各位講,藥師佛,在這裡講的,觀世音菩薩是你的免疫力,免疫系統,就免疫的生命因素,他有療瘉你身心靈創傷的這種本能。地藏菩薩是你人生藍圖的生命因素,那你現在人生都不知道幹什麼,你需不需要一張藍圖,要往那邊走,地藏法門是最好的。你說沒有我的身心創傷太重了,觀世音菩薩嘛,對不對?你說還沒有別的?別的當然很多啦,你不認識啊,這兩個已經夠你用了,任何一個足以讓你改造你的生命,你還要多少?不要那麼貪心哪,看還有沒有,多翻幾張明牌,這個跟那不一樣啊。所以你要確定你有一個生命因素,然後讓它慢慢成長,慢慢成長,你去呵護它,激發它,顯現它,兌現它,那就對了。所以這個生命因素會使你把法界的全部所有因素重組過來,以你為中心來重組他。假如你不能有這種肯定,那你永遠在法界中被組合,因為你的業被牽走了,被牽走了。這沒有為什麼。這個它因為講到福德威神力,所以提供給各位做參考。

  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這第十一大願是講吃的,很明顯的,沒吃的給你吃。那麼這個大願哪,講到的是一個現實問題。衣食是人生裡頭不可避免的,尤其是人,人不能沒有衣服,尤其文明發展以後人的皮膚變薄了,現在還流行水汪汪的喔,稍微一割就會受傷了。你不能像以前這樣在森林裡穿來穿去,現在你這皮膚根本不能用,比紙糊的更糟糕,所以衣服一定要有。可是你看哪個動物穿衣服,只有人這個動物穿衣服。所以人的皮膚已經是不正常啦。你比蛇都不如,蛇在地上爬不受傷,你爬兩下子喔,明天肚子就都是ok繃了。為什麼?因為我們人本身在退化。你保護自己生命的能力在退化。你的皮膚應該像豬皮一樣,沒像豬皮也要像羊皮嘛!現在你這皮膚已經薄得像紙那麼薄了,沒有用了,所以衣服一定要有。因此衣食是我們人生裡頭最重要的兩件事,沒得吃你活不下去,沒衣服穿尤其在我們北方,你根本就沒辦法活下去,在南方赤道附近的人,他不穿衣服可以,因為他熱,所以他皮膚也比較厚,他不是皮膚比較黑,皮膚比我們厚。那這一點它說明,當我們的人生遭受到生存邊緣的逼迫的時候,這個時候生命因素的展現就很重要。它從這個地方我跟各位談,他這個生命因素的價值在哪裡。他說你假如能激發這個生命因素,那你的飲食可以得到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其次呢,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就是說你不是只有吃飽而已,而且呢你會人生活得有價值有意義,這法樂你不要講說什麼法啦,法味啊,就是讓你人生活得有價值有意義,因為在你沒有飯吃的時候,你的人生是沒有尊嚴的,對不對?當你要吃飯都要靠人家救濟的時候,你還有什麼尊嚴?你只能拿個碗在那邊排隊嘛,要輪到你了碗拿起來,“叩”,一瓢下去啊,“走”,還有什麼尊嚴啊,吃飽就好了你還有什麼尊嚴?所以這個地方講,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是告訴你活得有尊嚴,有價值,有意義。當你吃都沒得吃的時候,你是沒什麼尊嚴可言,還有什麼人生價值意義,對不對?所以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這個生命因素啊,可以讓我們重新,重新轉過來,讓你看到人生存在的價值跟意義,吃,吃得好,吃不好,不是重點,吃得好吃不好啊,隨緣,隨緣,不是說一定要吃不好,那個才叫做生命很神聖啊,不是。佛教不教人家修功德嗎?不管到那裡都有個功德箱啊,對不對?樂修功德嘛,廣種福田嘛,修到這輩子福報現前還說這個福報不好,那你就弄錯了。福報不是不好,福報很好,但是你不要一直以福報為目標。有福報,吃得好不是罪過,但問題是沒得吃的時候你能不能安之若素?有得吃當然吃,沒得吃呢?所以當你能夠安下來的時候,那叫做上妙飲食,飽足其身。當你不能夠安心下來,一直在那邊計較,我已經叁餐沒吃了,已經叁天沒吃了,那我告訴你你一定餓死,一定餓死。沒得吃,沒得吃好啊,為什麼好?斷食。斷食最長的記錄可以叁百天,我反正現在沒得吃,那我們就斷食。當你這個意念這麼一轉,是斷食的時候,你不是沒得吃,是我不吃,你要懂得啊!佛法講的一個東西,你可能都不知道,吃是一個識性,識性,所以叫識食,意識的識,他是識食。是你想要吃所以你非吃不可,所以當你認為沒得吃的時候,你的這個叫common sense啊,就告訴你沒吃會死,沒吃是痛苦的,沒吃是貧窮的,沒吃是災難的,那你當然就這樣子。可是當你這觀念一轉,不是沒吃,不是沒得吃,是不吃,斷食,現在我在修行了,我這生命因素一起來的話,我一轉就是不吃啦!那當你的識不在吃上面的時候,你可以不吃,可能最初幾天你的身體還不適應,過幾天就好了,就好了。問題是在過了這幾天以後你都可以不吃,乃至於一百天沒吃,那一天說來哦,牛排在這裡哦,你這麼一吃,非死不可,因為你的身體不能適應,知道嗎?所以斷食以後要復原的時候,它有一個復食,恢復進食的一個程序,讓你的身體慢慢去適應它。所以我們斷食的人通常只喝一點水,喝一點水,那要看人,有些人是身體不行,可是當你遇到這種非常狀況的時候,不管你有什麼糖尿病,什麼腎臟病,你都不管,反正沒得吃也死嘛,我就斷食,斷食你還死不了,絕對死不了,你要注意這個就是一個關鍵。飲食的問題,所以他給你這個上妙飲食,指的是什麼你自己要弄清楚。

  好,第十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鬘、塗香,鼓樂眾伎,隨心所翫,皆令滿足。好這是第十二大願,他講的是衣服,衣服也是一樣,我們現在的衣服是很重的,你再好的質料也很重。忉利天的人是我們四倍大,忉利天的衣服的重量是我們的四分之一。你要知道哦,這完全不一樣,那我們要怎麼辦?所以呢你會覺得沒衣服穿是個問題,是沒錯,但是,沒衣服穿跟沒飯吃一樣,一樣啊!所以在印度修行人有一個叫天衣派,那是耆那教,所謂天衣派,天衣派它是不穿衣服的。他不穿衣服是有他歷史背景,因為耆那教的教主叫馬哈維亞,馬哈維亞這個人是很精進修行的人,所以他常常跟他老婆講他會要出家,他過兩年要出家,常常講啊,過兩年啦,過幾天啦,但是他都沒出家。有一天老婆在跟他洗澡,刷刷背啊,他又說他要出家,那他老婆就笑他,你別講啦,你講那麼久講那麼多,你也沒有一次出家,你看我哥哥幾個哥哥都出家啦,你就是沒辦法出家,你別講了。他說誰說我不會出家,我現在就出家給你看,他就這樣子出去,從浴缸跑出去,所以他沒穿衣服啊。你看印度現在有一派就是,他們叫guruji喔,他們guru都不穿衣服的。不過女眾穿白衣服,這個叫天衣派。他們這一派,因為印度是在森林裡修行有沒有穿衣服沒關係,因為它文化容許。你在美國不穿衣服喔,大概問題就很大。這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我們要告訴各位的是,當你認為衣服很重要的時候,其實衣服是個裝飾品。在印度那個地方來講,他衣服可有可無,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佛像,叫天衣啊,只是一個帶子披著而已,它是不需要太過隆重的衣服來裝飾自己。可是當你遇到寒冷的時候沒有衣服那就麻煩了。印度的衣服跟我們不太一樣,各位沒到那個地方生活過你不太了解,他的衣服其實是一頂蚊帳,它有蚊子的時候,他不是抓蚊子是他拉衣服。他的衣服是在隔除那些蚊蟲的,隔除蚊蟲,所以他對於這個部份,認為有必要。另外一個就是他們在修行的時候晚上是用蚊帳的,一個貼身的蚊帳就叫衣服,一個是掛起來,那是手腳跟臉,不要被蚊蟲咬傷,那是這兩個部份。所以他講衣服,就談到這個蚊虻寒熱晝夜逼惱的問題,跟我們想像的衣服不一樣。你要像那個好萊塢那個那些衣服喔,那個叫業障,那不叫蚊帳。穿那衣服都是業障。當然它有它的經營方式,對與不對我們不管,那個時代的特色嘛,那我們指的不是那個部份。那麼你能夠把這一個生命因素給激發出來的時候,你對衣服的觀點會不一樣,衣服的觀點不同。所以他講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鬘、塗香,鼓樂眾伎,這已經告訴我們,你衣服演變出來的種種裝飾都有了。而這些裝飾呢,不是我們現在講的花錢買來,不是花錢的,都是就地取材,會有的,那我們現在很難去弄這些東西。古代這些東西都是隨地取材的,我們現在是都要經過加工的,都是要用各種金屬品珠寶來做。古代不是,古代都是花草,隨手拈來。所以他各種莊嚴,華鬘,塗香,鼓樂眾伎,都很現成。那我們在這裡要告訴各位的是,這個生命因素它確實是可以讓我們轉變,不要陷溺在紅塵中的意識形態,而回歸到生命本質…

《藥師經行法 第六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