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八正道,正念,正定,正思維,正精進,正見,正語,正業,正命,定義還是你自己去定,再去查字典,這八個是講我們身語業叁業,要怎麼做的問題,身口意怎麼運作,按照這個八正道來,八個證道來指導,我們的心,按照七菩提分來做指導,來安置我們的心,用七菩提分安置我們的心,用八正道來安置我們的身口意,這樣知道嗎。
修行就在這個地方,佛教與其他外道不共法就在這兩個,七菩提分八正道,其他外道可能也有這一部分,一部分,但是他的要求跟周延性,沒有佛教的這麼完整,那麼其他的部分也一樣,或多或少,其他有心在追求人格的完美,人性的完整,發展,人生觀的健全這個層面上來看的話,大家對于這些條件或多或少都有要求,有的要求很多,有的要求很少,有的要求很嚴,有的要求不嚴格,那麼這種情況就在看各個宗教在領導衆生,指導衆生的時候,他的要求。
譬如說,天主教是他的神職人員是不能有配偶,那麼他又附帶一個不准離婚,所以結了婚的人,那就保證沒有當神父的機會,這個是天主教的一個標准,但是有一種例外,就是配偶死了,那可以,你不再結婚,配偶死了,那你沒有離婚,那這個時候你可以去當神父,這個是一個要求,那麼他當神父就有一個很簡單的要求,必須終身貞潔,他就要發這個願,發這個誓,他們叫發誓,那麼終身貞潔的意思那就是我們所講的,五戒當中的,不淫戒,那麼他們放寬的,譬如基督教來講,他們牧師,基督教叫牧師,他是可以結婚的,所以他們的狀況就不一樣,同樣對于淫欲的問題,要求就有寬嚴,相差那麼大。
任何宗教在這個層面上,都有他們的這種一定的規範標准,但是這些規範,每個宗教不一樣,當然他在指導也好,在自修也好,那麼各有不同的成果,那我們不管,現在佛教跟我們提出來的標准是這樣,你一個行者想要克期取證,那麼必須有一些規範,有一些應該具備的條件,那像這個地方,這些都是我們要具備的條件。
第二個我們再來跟各位講說,修行的過程,你這些條件具備了,這個都是前行階段,你要進行的是這些,了解了,將來我們在進行這些叁十七道品的時候,像我們現在來講,大家的分數大概從二叁十分,到七八十分之間,大概是這樣,沒有人一百分了,一百分的就已經是阿羅漢了,那你也不會太差了,太差的大概要住在松山了,不會住在這個地方了,爲什麼呢,因爲太差的,大概都是人格有問題,精神有問題,人性有深刻的這種傷害,扭曲,要不然大概都在這個地方或多或少,有些是沒有覺醒到。
很多社會上的年輕人,二叁十歲的人,叁十來歲的人,正在事業上奮鬥的人,他就不會留意到這些,那麼這個時候他很低,可是當他覺醒以後,他開始注意,並且規範他的言行的時候,他可能會進步很快,那麼這個只是他還沒有醒悟而已,醒悟過來以後,他會很快的超越,而我們一般人在這一個地方,在判斷我們生命品質高低的時候,是以這個來判斷的,你本身在這一方面覺醒了多少,認識了多少,從這裏來,那麼以往我們還沒有認知,那不管,大家慢慢的要趕快去具足這些條件,不具足這些條件,我們很難進行。
所以你看看,現在爲什麼在道場裏頭,經常是非那麼多,情緒化那麼嚴重,你就不具足這些條件呐,你必須要擁有這些條件,你想想看,你看前面,四念處怎麼修,觀身觀受,觀心觀法,你還會再情緒化嗎,四正勤你還會再情緒化嗎,我們現在不是啊,動不動就任性啊耍脾氣啊,你厲害我厲害,那你沒有辦法,跟人家相處呢,棱棱角角了,橫豎之間分不清楚啦,那就是這些條件都不具足,那其他更不用說了。
我們再看第二部分,四果,這個的修行次第,在基本上佛法的劃分,他分這五個層次,第一個是資糧位,第二個是加行位,第叁個是見道位,第四個是修習位,第五個是究竟位,那麼我們現在來講,通常在第一跟第二之間,資糧位。
大家想想看,這裏講基本的修行,我們常常瞧不起小乘,資糧位又稱叁賢位,首先呢,五停心位,其次別相念處位,再來是總相念處位,那我們瞧不起他,看看我們五停心觀當中,你哪一觀成立,有沒有,選一個就好,不要五個,你一個都沒有,那我請問你,憑什麼瞧不起人家,你開口就動不動我是大乘,我這個明心見性的,我這個究竟的,你的明心見性只有那四個字,明心見性四個字。明心見性是什麼根本沒有啊,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什麼,深參念佛是誰,你什麼時候參過,所以講那一些大話沒有用,佛門中講修行不是講大話的,會講大話的人都是從大腦上發展出來的,那個叫做腦瘤,你大話不要講太多,大話講越多的,腦瘤越大,他是要你實實在在去做啊,你有沒有做啊,你連五停心的這種資糧都沒有啊,你那還講什麼大話,吹什麼牛皮啊,那講起來我風風光光,人家一講馬上就破除,你的還真厲害,破的人家啞口無言,你說有用嗎,沒有用啊。
所以真正的,實際的這種行位你一定要修,這個假不了的,你可以唬得了人啊,你唬不了閻羅王啊。你想想看當年金碧峰那麼厲害,他一入定那些小鬼找不到,閻羅王派來的小鬼要找他找不到,他一入定不知道哪裏去了,那小鬼只好找土地公來問,喂,這家夥跑哪裏去了,要怎麼找到他,那還不簡單,他就喜歡那個水晶缽,皇帝送的,你把他敲一下他就出定了,果然一敲他就跑出來了,這兩個小鬼,哈,你假修行,他說這怎麼假修行,他說你還貪這個缽,走走走,我們閻王老爺要找你去,他說找我去幹嘛,他說你死期到了,他哎,那只好走了,人家厲害有功夫在這裏,要去那個缽能不能再借我看一下,他說你的你自己看吧,看完就走。他拿起缽來,向那柱子一丟,把他摔破了,那兩個小鬼跟土地公嚇一跳,哎呦怎麼這樣,你哪裏去,他入定去。
這時候,他心無挂礙,嗯,要拿老僧金碧峰,除非鐵鏈鎖虛空,鐵鏈鎖得虛空住,再拿老僧金碧峰。你有沒有這種本事,他可以有貪,可是要放下馬上放下,我們呢,沒有,我才不貪,你只有不貪兩個字,你知道嗎,你只有不貪兩個字,滿心都貪,嘴巴不貪,所以不要講大話,基本功夫一定要鍛煉出來,我們期望各位的是你一定要在這裏下功夫,尤其各位叁個月啊,最少你要來一個禮拜,你有這麼好的機緣啊,你放下一切,你來這裏住一個禮拜,好好的去體會一下,感受一下,我們精進組的這叁個月下來,那你不成就,那我們很麻煩,這生生世世要扛著,你扛到成就,那這個麻煩。
那你來實習一個禮拜,至少你福德功德,會增加很多。你不要說什麼,你這樣去感受一下就好,我們在那個回向文上面跟你講說,若誦若思,你讀誦一遍或思考一遍,將成金剛堅種,你對于這個法,你要有這種熏習的能力,熏習,有沒有成就你不管,因爲既然要教你了,你不成就我負責,你既然丟進來了,丟進來就丟進來了,要不然,就不要讓你進來,既然要讓你進來,就要負責了,就這麼簡單啊,那你不進來,那沒我的事。那你要進來,我們就跟你負責。所以你要進來,你就好好的在這邊辦道用功,其他不要管,當然不進來我們沒辦法。
所以在行法上,資糧位一定要去具足他。這第二第叁就是講的就是四念處,你從這個現象界看,苦谛,然後四念處一個一個來修,或者從現象界到苦的現象,來總觀四念處,從這苦集滅道來看,看這個觀身,或者觀受,觀心觀法,同時觀,起作用來修,這個叫做總相念處位,這個是分叁個位次,這個是資糧位,我們想想看,我們具足沒有具足這些條件,你說我們大乘行法不按這個標准,那把你的標准拿出來嘛,你的標准,就是臺灣話講的娃娃吵而已嘛,除了跟人家吵架以外,你什麼也沒有啊,那個就不算了,那不算修行。
第二個是加行位,加行位又叫四善根位,我們的善根高低從這個資糧位以後才能夠看的出來,你沒有經過資糧位的調整啊,你看不出來,這個相當于什麼呢,我們要參加某一種專業訓練,那麼你去報名,報名以後他有一個類似智力測驗的那種資格測驗,那個資格測驗以後他就把你定位了,那個資格測驗事實上還沒有開始啊,只是測驗你現有的這些條件嘛,資糧位的意思就是你的資糧到底有多少啊,經過這樣簡單的一個訓練以後,可以知道你的根器如何。
有些人是很會這個僞裝,口才又很好,講了老半天,頭頭是道,做起事來,哇,軟腳蝦,第一天來,筆記本拿著,筆拿著,你講一句,他記一句,等到做事情的時候,叁分鍾就沒了,那這個一看就可以知道,你從表面上看起來,他好像蠻像一回事,可是實質上裏面空的,當他是空的時候,你就完蛋了,他的資糧如此,透過一個簡單的那種訓練,可以感受到你的資糧狀況,那就是你的善根。
當然在這個時候,透過這個資糧位的訓練,有些你可以具足,而你現在沒有的,你可以大量的沖刺。
比如說,有這麼一堆水給你們自己,有的呢,他容器裏面,就已經有很多了,所以你再給他的不多,他馬上就具足了,你就可以知道他容器裏面有多少東西。有些人呢,容器是很大,但裏面空空的,那麼經過資糧位的修行啊,他很快容器裏面會充滿了,那麼他的善根就那麼大,有的是…
《華嚴禅行法--《禅修前行》第十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