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禅行法--《禅修前行》第十一集

  

海雲繼夢和上講經

  

華嚴禅行法----《禅修前行》第十一集

  

這個61頁最後一行,數息修四念處入資糧位,屬于中賢上賢位,這個數息修四念處,就變成十六特勝這樣的一個修法,這個本身是一法。我們再看第二隨法修四正勤入加行位,這個叫暖位,止法修四神足入加行位的頂位,觀法修五根五力入加行位,是人世第一位,還法修七覺知入見到位,得須陀洹果,淨法修八正道入修道位,得斯陀含阿那含果。這個地方是一種我們叫修行上的用功的手段,那麼你必須要配合的一種資糧,假如我們只有一個修法,而不懂得應該要開,那你就很麻煩。就像很多人做生意一樣,我就把東西做的很好來買,那是沒有錯,人家來問說,你這個要賣嗎,你說當然要賣了,不然擺在這裏幹嘛,好吧那你就去賣吧,我回家去了。那這種情況你會發現,我們把東西做好這本來是應該的,但是你要不要有一個助道資糧,善待客人,對不對,那你說我把東西做好就好,那你把他做好,你就把他擺在自動販賣機裏面,是不是,那自動販賣機你也要寫一句廣告詞,請投二十元,不是說這是要賣的,這是要錢的,不是這樣子,對不對。

  

那麼像這一類都告訴我們在修行過程當中。我們一再的提醒各位,行者本身不要自傲,我這個是究竟大法,我這個是很特殊的法,尤其我們學華嚴更要不得,眼睛長在天花板的上空,人家一講,你那個.... 嗯,那我這個才....。那你這種態度你不要修了,那叫狐假虎威,我們都是凡夫,凡夫拿起來,凡夫性都一樣,華嚴很好是沒有錯,但是對我們的傲慢心,那把他汙染的一塌糊塗,所以我們應該要了解一個行者本身對于他的法要好,那基本上,他個人的修養也一樣,要能夠貫徹,要能夠圓滿,並不是說我是一個行者,我只要把道修好就好。你把稻修好那麥子也需要啊,不是稻子啊,他還有好多好多的東西,那我們在佛經上面有很多,說有一條蛇,這條蛇有兩個頭,那一個頭會吃東西,那一個頭就沒吃到,這個吃東西的頭就很討厭那個沒吃到的頭,然後就想辦法把那個沒吃東西的頭把他綁在樹幹上,他自己用力想要把他脫離掉,結果一拉開,兩頭都死了。我們道場很神聖,很殊勝這個是沒有錯,那是因爲有各位在精進,可是他的殊勝要是沒有人來護持呀,這個道場有用嗎,那大家就認真用功,努力到最後就相繼而亡,對不對,一個接一個死掉了,沒有人煮飯給你吃啊,那你就只好去餓死了,要不然你會說那我只要修行就好,龍天護法會送給你吃,那你嘴巴張開西北風通過去,只有這樣子啊,其他沒了,所以要精進還得要有護法,而護法來自與我們的助道資糧,這一點各位一定要留意,數隨止觀還淨很重要,你看叁十七道品不可免,我們現在是剛好相反,修叁十七道品不要數隨止觀還淨,結果你的叁十七道品變成口頭上的叁十七道品,不是力行實踐的叁十七道品,這個叫做冤枉。

  

現在我們學大乘佛法,這個毛病更嚴重,佛法很殊勝,大乘才究竟,動不動就空,動不動就無位真人,有那麼一個你知道嗎,人家一講就打人家嘴巴,好像會打人家嘴巴的你就是開悟者,你還沒有被人家揍回去呢,你打人家嘴巴,人家揍你鼻子,你就知道,好像講這些诳語,這些機鋒轉語,這些大話,那你就很了不得,這證明你是宇宙大怪物,我執甚深,不可思議,而自己不知道,佛法告訴我們的那一些境界沒有錯,那都是過來人,各位現在在看,是在表面上看,弄幾句話,舍識用根啦,一切皆空啦,不著一點塵埃啦,那你自己在放屁呀,佛祖坐在天上看,看也看不懂,你在吹什麼,不是講那一些話,因爲這些都是過來人的,我們還沒有過來,你根本不知道什麼叫不著一點塵埃,你懂嗎,講的人懂你不懂啊,你跟著講你就是不知道啊,你要懂得,在這個過程當中,你有沒有經過一番死心塌地的功夫。剛才我跟清慧小參,他說早上,在持咒,金剛持,他持出味道來了,嘴巴這這邊念啊,有個聲音出現了,他跟著進去,那就對了,我們一直跟你講說,什麼咒你不要問我說師父怎麼念,我就跟你說你就一直念念念到一個階段啊,那個你自己的韻就會出來了,你這麼一念,奇怪,我念了一個鍾頭,怎麼還沒有韻出來,你一個鍾頭就要韻出來,你又不是豆芽菜,長的那麼快幹嘛,你看他念多久了,到今天才出現,他還在怕,我怕明天又忘了,對不對,是沒有錯,會呀,這個時候是偶爾一現,昙花一現,你再用功他會出現第二次,那就很快了,第二次比第一次快的多,然後他又會忘記,再來,他還是第叁次會來,這樣屢試不爽的時候,那你就修得。現在小孩子寫字一樣,偶爾寫一個字被老師圈起來,哇,好高興,鴨子好幾個,那個老師蓋章蓋幾個,他很高興,再寫,寫不出來了,過一個禮拜又來了,然後老師又蓋章,然後他又很高興,爲什麼,那一點獎勵嘛,然後呢,他會一直進入狀況,一直進入狀況,他就學成了。

  

我們不是啊,你想想我們以前在學的時候,你下了多少苦功夫,被老師打過多少手心跟手背,有沒有,還有人是被老師用針刺的,現在大概沒有了,我們那時候有,我們有個同學被老師說手伸出來,打他還是寫不好,寫不好就用針跟他刺啊,那個叫夭壽短命老師,現在我想沒有人敢,要是敢用針刺學生,他馬上就上法院去了,那時代沒人管啦,什麼樣子的老師都有,好了,他是這樣成長起來的。那時候的小孩子不壞啊,生命的成長很踏實,雖然環境不是很好,但是生命成長很踏實。我們現在環境很好,生命的成長不踏實。所以我們希望各位在修學上面一定要踏踏實實來,我們在這個基本行法上這樣要求你,我希望你一步一步來,一個行者絕對不要把自己鎖定在一個地方,譬如說我數息法,這樣修的不錯,你還要帶有一個疑情,我有哪些地方要補充的,我有沒有什麼缺點要改的,有沒有人比我更高明的,你要經常帶有這種疑情啊,要有人比我更高明的,我要感到很慚愧,然後趕快跟他學,這個才對啊,你不要一學成了,哼,他有什麼了不起,那個我也會,他腳擡起來放在頭頂,我向那邊搖,我也會到頭頂,那他露左腳,你露右腳,那沒有用啊,不是這樣比高下,看看人家有優點有長處,那我們就學,但有些地方我們可以贊歎,我們不一定要學。

  

比如他透過初禅到二禅叁禅四禅,或者四定,九次第定,那麼高的禅定要不要學呢,那未必,但是你一定要贊歎,你要不要學那個禅定那無所謂,但是初禅定你一定要有,然後從這個地方開始起妙用,他怎麼用,那這個你一定要學,他這樣用,那我不一定這樣用,可是他這樣用,我要學他,因爲妙用無方,那你必須法門無量誓願學,可是那個深度那不一定要,像我跟你講的是很清楚,你在聽的不一定很清楚,那我就希望你把他記下來,好好在理路上把他理清楚,我叫你什麼一定要學的,你要把他記清楚,我告訴你有哪些可以不要學的,你也要把它弄清楚,不然你看看,你一轉返,下了課再過來,你就搞不清楚了,絕對搞不清楚這裏面在講什麼,像初禅入了以後,二禅到九次第定可以不學,但是你一定要贊歎,贊歎是一定要的。然後他從禅定以後起種種妙用,譬如說我修本尊法,怎麼觀本尊,我修念佛觀,怎麼起觀,我修不淨觀怎麼起觀,你都可以從這個地方來,或者大乘的禅法那怎麼修,那人家怎麼修你都可以參,都可以跟著學,而且你會很快成就,假如說那個東西弄了老半天你還弄不出所以然,那可以存疑,暫時放著,不是你不修,暫時放著,因爲有些語言模式思維模式跟這個行法模式你不能適應,那不用花費太多時間,所以一個行者來講,他本身是非常有彈性,非常活潑,不是死守在那一個地方。

  

我們跟各位講過,一法通法法通,一經通經經通,絕對沒有錯啊,但是你一定要弄清楚,有很多人一法通,法法不通,連他那一法也不通,他還沒有通的時候很通,通了以後就不通,一經通,經經都不通,他還沒通的時候,每一經都通,他一通了以後沒有一部經能通,都塞住了,爲什麼有的一法通能法法通啊,數息觀這一法通了,你法法都可以通,有些法你就是不通,因爲他那一法只能通那一法,你要再修別的法重頭再來,但是,當你對你這一法的成就産生慢心的時候,那我告訴你,你全部不通了,經通也一樣,華嚴經通了,我保證你每一經都通,你講華嚴經一經通,經經都通了,絕對可通,阿彌陀經通了,保證你經經都不通,只有華嚴經通了,你什麼經都通,阿彌陀經通了我告訴你,你就很難通,你今天念華嚴經看看,跟彌陀經看看,要念一部彌陀經,你就可以想象的到,釋迦摩尼佛把那一個舍利弗耳朵拉斷了,拉了34次,耳提面命,大概不止拉耳朵,連鼻子都勾起來,我給你講你有咩有聽到,舍利弗就是聽不懂啊,然後他跟這種阿羅漢,智慧第一的阿羅漢一再的叫,舍利弗啊舍利弗啊,一再的叫,你知道嗎,舍利弗,那十幾分鍾舍利弗叫了叁十幾聲,你就可以知道那一法很難通,就算通了,通了也不通啊,你要知道,所以他只有一個淨土做依靠,華嚴呢,有無量無邊的淨土,你看看差別有多少,法門的出入有多大,你可以從這個地方你去看看,這個是我們在修學中你應該要有的心量。

  

所以修學到了一定的程度相當的地方,慈悲喜舍一定要修,四無量心,慈悲喜舍不修,你的心量絕對打不開,心量打不開你法門很難圓融,法門不能圓融,你別想法法皆通,經經皆通,這個基礎你要先弄清楚,在整個修學佛法的過程當中,告訴各位前行的資糧位非常的重要,我們很多同修進入佛門以後,經過一轉兩…

《華嚴禅行法--《禅修前行》第十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