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過程是非常踏實的,所以我們要求你要進入這個道場,你就依據這個道場修,你到別的道場也一樣,我希望你好好的把其他的雜訊放下。
是故,欲知其源,必先斷思覺,思覺有叁粗叁細之別,這個是…,我記得這好像是從哪裏來,坐禅叁昧觀是嗎,還是叁昧坐禅觀,那個鸠摩羅什翻譯的那本上面來的,我們看看,叁粗思覺,是貪嗔癡覺,你應該要能夠看得到,你有貪嗔癡,叫叁毒,那你應該有覺醒這叁毒的能力,那這是比較粗的。
那麼叁細的思覺是比較微細的,譬如說國土覺,親裏覺,不死覺,我們有國土情,國土情知道嗎,你說你是中國人,他說他是臺灣人,那中國人也好,臺灣人也好,都是愛這塊土地,那這塊土地的情啊,那就是國土覺,那我喜歡住在這裏,譬如,各位不知道有沒有感覺到,我記得年輕的時候,從宜蘭來到臺北,臺北有多大,各位知道嗎,你們沒有找房子,你們不知道臺北有多大,要租個房子,那時候,我住在合江街,就非常倒黴的一個機緣,因爲你讀中興大學,那你就只有住在合江街那一帶,可是畢業以後要找一個住的地方,你不知道怎麼找,因爲他東南西北都差不多,找到松山,找到南港,跟找到士林,找到北投一樣遠,那就剛好有一天,早上約在北投,下午約在南港,那你知道從北投殺到南港,你才知道說臺北這麼大,你知道嗎,那還無所謂,臺北殺到南港以後,再從南港殺到新店,你沒有感覺到那有多大,再從新店要回到合江街的時候,那剛好有個同學說,你過來這邊看一看,社子這裏有個房子,一天24小時,就在臺北這樣繞一圈,回到家裏那不止是昏倒而已,那是要用爬的上樓梯呀,你沒有經過你不知道。
後來就決定說我要住哪邊,先確定,要住在北投士林這邊,還是要住在南港那邊,就是松山南港那邊。或者要住在木柵新店景美這邊,這區域都不一樣,你還沒有弄清楚,那不行,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所有認識你的人,每人一個山頭就出來了,你來住這裏最好了,這裏現在多好了,你來住這裏最好了,這裏現在多好了,那你呢,很茫然,爲什麼呢,因爲你沒有國土覺,你要是有的話,那就不一樣。
我要住哪裏就住哪裏,現在幾十年下來就有這種偏好了,雖然現在在中和這裏,總是覺得這裏什麼中和,根本就是偏僻和,哪有中和,你要搭個公車,沒有半部公車在這裏呀,這裏叫什麼中和,那這個是什麼,這個是一種偏愛,這種對地方的偏愛,就是國土情。
貪嗔癡你要覺知,比較容易,這種國土情你很難覺知,所以他很微細,有些人喜歡住南部,有些人喜歡住北部,你很簡單講,北部太濕太冷,南部太熱,那很簡單帶過去,其實你這個國土情在裏面,你自己不知道。親裏情,你覺知親裏的情存在,這個叫做親裏覺,這個親是親人,裏就是我們周遭生活環境的人,對于這些親戚朋友這眷屬的感覺啊,你會有,你看你要住哪裏大概都會跟親戚朋友有關,除非有一種狀況,你看透了你的家人,所以他住東方,你就住西方,他住南方你就住北方,因爲你不跟他們來往,否則一般人來講,他即使吵架歸吵架,他還是要住在一起,因爲住在一起才好吵架,住太遠就不能吵了,所以這個叫親裏情,我們自己會感受的到,親裏情之間的關系,你也很難體會到,所以我跟各位講,不要吵架,尤其不要詛咒對方,因爲那是一種情,那個情啊沒有調好,那就會變成恨,臺灣話不知道國語要怎麼翻了,那叫做懶筋直(沒事惹),懶惰的筋有沒有拉直,你那個情緒沒有調好的時候,親人會變成冤家死對頭,那一種情緒調好的話,親人是非常好的增上緣。
那我們現在確實你可以發現到,由于生活環境的複雜,使我們跟親人之間的關系都惡質化了,其實,生活步調放緩的話,那種親情就會很好,可是你看不出來,你也沒有感覺到,你只會感覺到哎呀,惡妻、逆子,無法可治,惡妻,逆子,惡妻就是取到歹妻,就是爲什麼,因爲這種親情很微細,你自己感受不到,你會在其中,而自己感受不到,就像猶彼種夫勞形役驅,而不知其源也,他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其中,自己不知道。不死覺,每個人都會覺得我不會死,真的,我告訴你,我們不要說今天要死誰呀,每天都有人死,在臺灣絕對每天有人死,什麼行業都有可能休息,有兩個行業不可能休息,每天都會有人出生,每天都會有人死,而且都24小時服務,誰都不知道說他會死啊,他根本不知道,都會假設說別人死啊,都只是想說我怎麼樣去幫助別人,有一種人,你們都沒有留意到,穿西裝的人,他一定會有一套黑色西裝,你知道嗎,但是他那一套黑色西裝,是用在人家死的時候穿的,自己死的時候不會穿那一套,所以他從來沒有去爲自己准備一套說。我死要穿那一套,所以你注意看看,別人死的時候,你穿的衣服非常高級,自己死的時候,你們去看,你們去那個老人....那個壽衣店去買,都是粗布的,哪一個人說我先把他試穿看看,這一套適合我穿的,我躺在棺材裏面就是要穿這一套,有沒有人去穿穿看,你什麼衣服都會去試穿,就是那一套不會試穿,這個叫不死覺,你要覺知、對啊,我隨時會死,我現在先去量一套。
我告訴你,你要去量,那個人也會告訴你,不用量,爲什麼,不死覺啊,因爲每個人都想到別人死,不會想到自己死,你要能夠真的想到自己會死,這個人算是有智慧,你知道嗎,所以你去參好了,你不要參什麼,參你要死的時候會是什麼樣子,大家想想看,你真的,我跟你講,你現在就會去想說,我要死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時候,你要花一段時間,我告訴你,這個功德,保證你死的時候會死的很美,死的很美,真的,這五福臨門的福,第五福,壽考終,你要想修這個法,這個福報,你現在就要去想,我爲什麼死,你自然就會死的很美,你從來不想我要怎麼死啊,你會死的很慘,你看看,那眼睛一顆大,一顆小,那嘴巴歪一邊了,跟不動冥王一樣,他在不在...那個時候你就會知道,稍微去想一下,人都會死啦,沒有例外的,被耶稣救活的那個也早就死掉了,不會說耶稣把他救活了,他就不會死了,那被耶稣救活就不會死的話,那我想耶稣就不會死了,對不對,所以被救活的還是照樣要死,那你要看看,你要死的好看還是死的不好看,那要難看,要好看就自己來。
所以這叁個都屬于微細的,他範圍很廣,一個修行人,這些都是自己的事,不是別人的事,想想這些自己的事告訴你不是自私,不是自私,你弄清楚,有人說佛教太自私了,都是講求自己了生死,不是,這完全不一樣,這跟自私無關,所謂自私是圖得自己的利益,不管別人,而我們在這個地方做這個修行啊,是讓自己達到完美,並沒有傷害別人啊,而且自己的完美會給別人帶來非常好的效果,有很多同修來,他就跟我講,師父很抱歉,最近很忙,不能來,我說不用抱歉,我只問你,你現在好不好,他說還好,你把自己照顧好,是給師父放心的最好方法,是不是這樣,你想想看,你自己照顧不好,師父做功課就要回向給你,那你自己照顧很好,師父就不要替你操心了,所以你要知道與朋友相處,最好的方法是照顧好自己,不要讓人家操心,那我請問你,照顧好自己呀,是自私的行爲嗎?各位想想看,與朋友相處,最好的方法是照顧好自己,不要讓人家操心照顧好自己是跟朋友相處的最好禮物啊,是不是,所以自己要照顧好自己呀,這個就是修行。
你能不能想象得到,弄到最後都是人家替你操心,哎,那一個可憐的孩子,他現在不知道怎麼樣了,我想他現在又一定怎麼樣了,你看看,就出這種事啊,我們那幾個,那幾個逃兵啊,你看看,我說他現在怎麼樣,就一定怎麼樣,因爲他的思維模式跟他的業力就是這個樣子,沒有辦法,他無法突破,所以我們還是一句老話,照顧好自己,不使我們的親戚朋友同修師長來操心的話,你的修行就已經很不錯了,你知道嗎,很不錯了,大概60分沒問題了,要在60分以上,那就真的要精進了,所以這個部分照顧好自己呀,也屬于助道資糧啊,當然了爲了貪嗔癡而去搞自己的生活問題,那個不是照顧好自己,那個叫造業,不是照顧。這樣子叁粗叁細是指知覺的部分,跟那個叁粗六細,起信論裏面講的不一樣,我們看下面,斷如是思覺已,乃名爲健兒,如是等散心,當念安那般那,學六種法斷諸思覺,以是故,當念數息,安那般那行法在中國的法本很多,坐禅叁昧經,大安那守意經,六妙門,且各本之間,名相定義等,互有出入,且皆不甚具體,本文僅以坐禅叁昧經攝述甚要,這個坐禅叁昧經是鸠摩羅什翻譯的,他是大乘嘛,沒有錯了,所以說諸佛之大乘以濟衆生之漂流,我們這個地方提供給你的只是一個概念。
從這個六法我們冬安居的時候,大概跟各位談了一下,這個六法這樣看,你沒有辦法修了,我們這裏不再講這六法,大概的跟各位也已經談過了,我們這一次要跟各位談的,我重新寫講義,把這六法用現代的語言,重新講一遍,給各位去做一個依據,我不知道這個講義這樣講是不是很恰當,應該有一些可以再補充了,但目前爲止,我是覺得這樣子已經講的很廣了,雖然只有二十幾頁而已呀,因爲要把大乘的語言融入其中,很不容易,因爲語言模式不同,但是我多少把他帶了一下,因爲修這一法,可以讓你跟這個大乘佛法中常有的一些基礎。我常跟各位講,你不經過這個實修,大乘經典你看不懂,那原因在哪裏,那幾個重點有關的我就跟他標出來,譬…
《華嚴禅行法--《禅修前行》第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