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雲繼夢和上講經
華嚴禅行法----《禅修前行》第六集
好,我們今天看二十七頁,最後一段。又于坐中,息有不調者,多屬基礎工夫不當所致。每于坐中調息,應于數息之中,于息入盡及息出盡之「盡處」數之,若不如此,必有風喘氣急寬之相。如圖示:
我們在這個速食面主義之下,修行的人也一樣喜歡跟人家講求快速,所以通常在講修行,尤其是禅修,都只管鼻息的問題。我們在這個地方要跟各位一定要建立一個很正確的觀念,你一定要建立起來。這鼻息是一種身體,肉體是一種身體,我們的心念也是一種身體,這是叁種身體。這個心念要跟色身、要跟呼吸身結合爲一體,你就完成了法、報、化叁身合一的境界。
我這樣講你可能是生平裏第一次聽到,那不要緊,事實上如此。所以在修行的過程當中,我們這個地方所講的,就是傳統的「六妙門」講法,叫做調身、調息、調心,按照這樣來調。可是從數息的立場來講,它是先調息,調息以後,呼吸身會跟色身相結合,我們正行的時候,我會跟你講它的關鍵點在哪裏,你現在必須先有這種認識。因爲大家都只在呼吸上一直調,調到最後,你的呼吸好像風箱,跟色身無關。所以有人會一、二、叁一直數,數得清清楚楚,妄想也打得很厲害,就像誦經的人一樣,唱誦很高興,妄想不斷,你的唱誦在唱什麼嘛,你的唱誦就跟錄音機一樣,那不是工夫。要這兩者相結合,你會發現到呼吸是一種能,你的色身是一種所,能所要合一。這不是語言講的,事實上就是那個樣子。所以修行有那不可思議的境界是這樣産生的。
你那個呼吸身跟色身不能結合,不能成就,絕對不能成就。你坐在那邊享受舒服、快感,那這個是有可能,但這不是我們的目標,那是起步的第一項。然後我們很多人在第一項就摔倒了。第一項摔倒的意思,你知道嗎?大家有沒有參加過賽跑?賽跑那個裁判槍拿起來,預備..就有人暈倒了。他在預備,他就頭要伸出去,頭又不往前,所以就滾下去了。一次,然後再一次,他又拿起不了,預備…那你又開始滾了,第二次,然後再第叁次:預備…就有人叁振出局了。這個就是第一次的感覺你就輸了,你不知道爲什麼。有的第二次以後他怕了,他怕第叁次被振了,人家碰一聲他還沒想到。人家已經跑一段了,他說對,趕快。那個第一步你拿捏得不好下面你根本就不用比賽了。我們這是在跟黑白無常比賽,你不能第一步就輸了,那你根本就下面沒有了。我們絕大部分的人都輸在第一項上面。你沒有參加過跑百米的那就不用說。你要是都參加馬拉松根本無所謂,你要跑先跑嘛。我先上個廁所再跑還可以,因爲他是比耐力。但是跑百米就不一樣,它是比速度。那是在分秒之間,不是分啊,在秒與秒之間爭的。那個時候就跟我們這個相當,你要了解這一點。所以我們這裏講你在坐的時候你要調很多基本工夫要先具備,這裏這種觀念的認識是一個基本功夫。那我們一般息不調都指這個地方。現在 我畫了二個圖給各位參考一下是怎麼樣,相信大家假如在坐,你會發現一種情形,我坐下來數息,數一數就會有一個深呼吸。功夫好一點的,大概數個五、六開始深呼吸一次,那功夫不好的,大概數個二次,一、二,第叁就要深呼吸了,那就表示這個地方息出盡、息入盡的地方, 可能在中間點上。一般所發生的錯誤,就在這個地方。你看28頁這兩個圖。
息入、息出本應在「O」這個地方,這個終點的地方換氣才正常;若現在在「A」點換氣,必有急相;反之,若在「B」點換氣,必有寬相。此寬、急相,隨著「A」點或「B」點的距離,距離「O」點的距離大小,而分有喘相、風相、氣相。
大概我是這樣講,那你自己參考看看。你離這個原點「O」越遠,那你就變成「風相、喘相」,你假如離得越近,那就是「氣相」。你要是很准,就在「O」點上面,那你的調息就完成了,你就不會有那一種喘相的情形。所以我們才跟各位講,你要入座開始數息之前,一定要訓練自己去了解你的呼吸狀況是個什麼樣子?因爲我們剛開始,是數一到十,你不是算隨法,不是一、二,一、二這樣算。你現在是繞一圈才算一,那繞一圈才算一的時候就要息入息出,這樣算一圈。然後再來一個息入,這時候你要在哪裏算?那一點一定要設定好。所以你要設定好那一點,你對于息入、息出一定要看得很清楚,對自己的呼吸狀態,一定要感受得很清楚。現在我跟各位談這一點你絕對不要掉以輕心。有人說我學那麼久從來沒有人講這一點,那你就常常在那邊數不好,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的呼吸看得很清楚,然後你在那個呼吸一個循環的時候,一個固定的點上算上一點,然後第二個循環的時候算二,第叁個循環算叁,你這樣子就不會有那個長短差。不會有長短差你就不會有這些叫做氣急敗壞之相。不然我告訴你給你坐幾天你就不想坐了。你就坐在那邊煩惱,這個師父也不早講,叫我來修這個叫什麼禅,回去好,我找個理由。家裏有事了,身體不舒服了,你理由都出來了。就是因爲你這一點弄不好,所以你不用急,我這個地方講慢慢的,一個禮拜的時間到兩個禮拜的時間,就是要你去感受那個息的狀況。你感受得到以後,你要數一、二、叁就沒有問題,剩下來才是我一數到十,常 常數一半就跑掉了,這個時候你就一、二、叁,一、二、叁、一、二、叁、,數到叁大概你還有辦法,一個人數到叁都數不了你的身體大概非常糟糕,生命能量接近于零了,你現在是接近于叁,還可以數,當你一數到叁,一數到叁都穩定下來以後,那你要增加到一數到五就沒有問題了。一數到五沒有問題那你再一數到七。然後一數到九、一數到十自己去看。那這樣你就不會常常 ,我剛才數到哪裏去?我記得五還是六。因爲數到五的時候我又想到玉山, 數到六的時候不知道想到哪裏去了。那這個時候呢你就慢慢地,從一到叁開始,你的信心才會很穩固地建立起來。假如 你這個地方沒信心,你不可能有興趣,在沒有興趣的前提之下你這個絕對學不好。因爲這只是個基礎,第一步而已,下面那工程浩大。
告訴各位,這叁個月下來你至少學得初禅,別的沒有,初禅應該可以學到。所以這個方法,各位要先自己把它弄清楚。這是你的,這裏不抽擁金,也不抽股份,股息都是屬于你自己的,你放心。
因此,行者于初入坐時,即應先覺知息入及息出的狀況。若急于數息,則常有寬、急之相。當此「風相、喘相、氣相」生時,于坐中覺知已,即當放寬身心,重新來過;先覺「息相」後再數息。
這是一個要領,給各位的一個要領,你自己坐下來以後,先去感覺息出、息入的息相,這息的相是什麼樣子?然後你選定一點,選定一點來進行就沒有問題了,希望我們在這個地方,這個要領能夠學好。進入華嚴禅法沒什麼特點,這是第一個特點,「先覺息相」。
又于坐中,身息已調,若心有「沈、浮、寬、急」之相,則當依前之法調適之。
前面已經教過了,你在坐的時候若是有這種現像,你就要調,還是用前面的方法來調。假如有沈相, 此中所覺之「沈相」, 應提意在息的風門。提起你的注意力在息入、息出的風門這裏。剛開始,你就訓練這個部份,注意守住風門。風門一定要看清楚,不是鼻尖,也不要眼觀鼻,鼻觀心,那會養成鬥雞眼。「風門」是指鼻中膈的底部,兩個鼻孔間,接近嘴唇的地方。你把心的注意力集中在這裏,去數息,息出、息入的情況。各位假如睡覺不好睡時,那你就躺著開始注意鼻息的狀況;告訴你,有人失眠的話,你就告訴他這一個方法,睡不著你不要做什麼,就躺著把心放在鼻中膈這裏,這個叫風門,那你去注意你的呼吸狀況,他一定會睡得非常舒服,我告訴你他不要五分鍾就睡著了,那你們要是火氣太大睡不著你試試看,這個是睡得著早火氣不一定會降。這是治沈相的一個方法,我們講對治的方法跟密宗不一樣,密法有什麼境界就用什麼法,不管[羶罷]、這個什麼「綠度母」、「大黑天」等等,它有很多法,有沒有效我們不管,但是你禅法就是這一個,不管是什麼妄想、什麼魔境,通通攝之在風門,其它你不要管。在這一法中所謂的正念,是指這個地方,你記得這樣一個原則,這是最好的靈丹妙藥;修行中有任何的禅病,你要對治,這是最好的一個方法。你都不要去想什麼,人家告訴你誦什麼咒,那是他的法,密法的部份,是有要領的,那我們不管,這裏地方用這個方法對治。
又若無法舉意, 如果注意力始終沒有辦法提起,則當提意至眉間。
放在風門又不行,就提高到眉間。告訴各位,這個風門到眉間,這個地方叫
「金剛寶劍」,道家來講它叫「小周天」,我們不叫小周天,但禅法有這個表意。我們這裏禅棒有兩支,小的那一支就是指這個地方,大的那一支是指我們海底一直通到頂門的地方。你這個地方通了這個地方(指海底頂門)很快會通,所以跟你講,你注意息,就可以使(色)身做轉變了。所以身、息是一體的,一致的,在這個地方你沒有透過實修,沒有實踐力行,你就感受不到這一點,而你有實踐力行,你就可以知道那是爲什麼!現在呢,告訴你提到眉間。
但是行者有沈浮之心相,
我們告訴你可以這樣對治,但是你有這種沈浮之相,多半是以妄想、昏沈的作用所致,所以要知道它的原因在哪裏。
故當覺已,即應先行掃除妄念。于「沈相」中,舉意風門,守意息入、息出,昏沈之勢,定可卻除。若覺「浮相」,多是妄念作祟,此時舉意至丹田,意定在伏妄念。此時亦然,行者當守意息入、息出之際,妄念可卻。…
《華嚴禅行法--《禅修前行》第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