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 行者本色——完全承擔!
修入禅定的過程
修入禅定的過程,是修學人必須要知道的,但這個過程有各種不同的講法。所謂各種不同的講法,並不是他們講的不對,只是切入面不同。這個情況就像吃東西,人家問你「這東西好吃嗎?」你大概是很籠統地說「好吃。」因爲通常也不會有人繼續問你「怎麼好吃?」因爲沒有人問「怎麼好吃法」,那就變成什麼東西都好吃了,進嘴巴的都好吃。禅修也有這種情況,禅修的「過程如何」沒有人會去問。你注意看看,每個人的講法都不同。告訴各位,六妙門「數、隨、止、觀、還、凈」本身就是一個過程,那爲何還提過程做什麼?其實吃東西也一樣,「這東西好吃嗎?」「好吃!」,怎麼好吃?是因爲煮熟了好吃,還是因爲很甜好吃?其實不好吃也是好吃,因爲有不好吃,你才會知道什麼叫做好吃。一位修行者的覺性在哪裏?就在這裏!
哪個人不漂亮?每一個人都漂亮啊!你會說:「明明他就那麼醜。」那就對了,你怎麼知道他醜?因爲有漂亮做對比;因爲醜,所以讓你感覺到漂亮的存在,所以說那個醜也是漂亮。我們的眼睛,只會看到一部份,另一部份你看不到;不是看不到,是你的腦筋用不到。例如黑暗中你問他:「有沒有看到?」「沒有,什麼都沒有!一片漆黑。」「那片漆黑」不就是他看到的嘛!你再問他:「有沒有聽到?」「沒有,什麼聲音都沒有」,其實「沒有聲音」也是一種聲音。你的耳朵、眼睛有作用,只是心死掉了,不會作用啊!同樣的,整個修行過程當中,有很多的契入點、切入面,因爲你沒有成就,所以無法如實了知。
昨天有人拿了一碗愛玉給師父:「師父!好吃嗎?」東西是絕對好吃的,問題是你知道它怎麼好吃嗎?「愛玉軟軟的,口感很好……」,或是「它的酸度、甜度剛好……」還是「它的顔色很漂亮,跟糖水配合得恰恰好……」?好吃的定義有好幾種啊!你看到一個小孩子:「啊!好可愛!」講「可愛」可能是不漂亮嘛,不然就會直接贊歎:「哇!好漂亮的小孩!」爲什麼你對小孩的贊歎會轉變?因爲切入面不同。
同樣的,禅修的過程有很多種,我們是講六妙門,六妙門就是整個過程——數、隨、止、觀、還、凈的「用心」過程——這部份到正行時我們再來談。這裏我們主要講的是你「體會的過程」,尤其是「身體」的過程,它跟「用心」的過程不太一樣;但是這兩者要能交融一起,否則就會有種種的問題産生。所以你在這裏學,我們就告訴各位要「依止道場,依止善知識」,那就要全部放下,不要老是在那邊神經繃的緊緊的:「我這樣修不知道對不對……,喔,我那個地方抽一下,不知道會不會怎麼樣……」放心啦!不會把你的神經抽斷的,這些你不要太在意。我們跟各位講過,既然在道場中修行,絕無副作用。你要記得,絕無副作用!不要在那邊罣礙。
「四禅」是內道、外道共修的通法;在因者,他可以超欲界的惑網;在果者,生于色界的四禅天,所以說它是出生一切殊勝功德的依托、根本,故稱之爲「本禅」。我們把「禅」翻譯成「功德叢林」就是從這個定義中來的。初禅分爲「前行」和「正禅」,我們先來看前行的部份。
初禅之前行
初禅會經過「粗住」、「細住」、「欲界定」、「未到定」這幾個過程,我們一個一個來看。
粗住
粗住的基本定義是「行者端身攝心,故氣息調和,覺此心路泯泯澄靜,怗怗安穩,其心在緣,居不馳散,曰粗住」。大部份的人剛坐下來禅坐,只是攝身而已,這時候可能氣血還活動得很厲害,假如心還攀外緣,沒辦法收回來,都不能叫做「住」;心要收回來,才能開始叫做「住」。所以它這裏的定義,行者要能「端身攝心」,當氣息調和,剛開始攝心的時候,你會有一股茫然感,經過前面講的「調身、調息、調心」的訓練,這時候會逐漸安穩下來;身、心、息叁者都調得差不多了,這個叫做「粗住」。
「粗住」通常需要一段時間,功夫好或不好,就在于粗住降伏的狀況。就一般人來講,大約是五到十分鍾的時間,要由粗入細,但這也已經算是很凡夫了,如果坐了半個鍾頭,你還像是毛毛蟲一樣動來動去,這就表示身心不定,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粗糙。所以你應該要能夠靜下來,除非是「不自主神經抽動肌肉」的那一種情況,否則就表示你的心還很浮。應該在叁到五分鍾之內,粗住就要轉進「細住」,假如粗住時間拉長,往下根本進不去;所以「粗住」的時間不宜過長,假如一直調不好的話,「粗住」就會占掉你大部份的時間。所以在禅堂靜坐的時候,手還在那邊動的,或是盤腳的時候,腳拇指還會動的,這個就是要下香板了。
細住
細住的定義是「由粗住勝進,怗怗勝前,曰細住」。這時候比之前更好了,表示你已經有進程;勝進,就是一種進程,進展的那種過程開始了,「細住」只是這樣一個過程而已。這個過程不産生,你沒有辦法進入;進入的第一個就是「欲界定」。
欲界定
欲界定的定義是:「由細住勝進,其後數日乃至數月,豁爾心地進一分開朗,見身如雲如影,爽爽清淨。猶見身心之相,未有定內之功德,曰欲界定。」照講,各位禅修課程已經進行一個星期了,這個境界應該很快會出現才對,應該在叁、五分鍾後就會進入欲界定。再過來,就不是「這一坐」的問題了,而是需要一段時間。接下來可能是幾天,也可能是幾個月,你會一直停留在這個地方。我們常講的「舒服禅」就是指欲界定的階段,很多人喜歡靜坐,坐下去很舒服,那就是欲界定。欲界定是第一個會讓你感覺到舒服的地方,從這裏展開的東西很多,如修氣功、催眠術,都在欲界定裏頭修。光是欲界定,就可以擴充得很大;氣功是其中一種訓練法,像現在的*輪功、香功,那都是在欲界定裏面做訓練。也可以訓練催眠術,讓一個人抱起馬靴來,好像吃冰淇淋一樣啃下去,整只馬靴都吃掉了也不會得胃病,這就是催眠術的訓練法。
要讓你産生一種錯覺,欲界定就可以了,不但可以自我訓練,也可以訓練他人——在欲界定裏可以有所謂的「自我暗示」與「他暗示」。某個法師,我們不講名字,他就是利用「他暗示」。「來看我師父,你注意看他的眼睛會放光,會跟你講話……」這就已經暗示給你了。所以你一到那邊,就會去看他的眼睛,然後開始想:「他的眼睛在跟我講什麼?」其實他根本沒有講話。不信的話,你帶一張他的相片回去,仔細看相片裏的眼睛,你也會覺得他在跟你講話。光是看他的眼睛就好,「嗡嘛呢叭咪吽」就一直出來了。這就是一種暗示的錯覺,欲界定就可以做到。
要到達欲界定很快,但它是第一步而已,從粗住轉入細住,然後就到欲界定了;不要以爲它是終點站,這時候車子才剛起動而已,還沒到哩!「見身如雲如影,爽爽清淨,猶見身心之相」,光憑著這一種感覺,就可以去訓練一些莫名其妙的功夫。這裏講的只是主體的那個相而已,你進入到這個地方,內心就會感覺到輕飄飄,「見身如雲如影」,很舒服。所以即便外面的天氣又濕又熱,一入欲界定,就會覺得很清涼、很爽快。入欲界定就這樣了,禅定更不用說了。這也是爲何很多人對禅坐很著迷的原因。但是我們前面講過,不能有愛欲,即使是法也不能貪愛,一有愛染就不對了,就上了魔的當。
未到定
未到定的定義是:「由欲界定勝進,心後泯然一轉,不見欲界定中之身首、衣服、床褥等,猶如虛空,曰未到定。此時性障猶存,未入初禅也。」欲界定,再進步、再用功會到「未到定」。這時候「性障」猶存,還沒有入初禅;雖然根本的障礙還沒有除掉,但是「定內功德」逐漸産生了,從這個地方開始才是真正的修行;到未到定這裏,就是你已准備得差不多了,但真正的修行是要進入初禅,到這裏才真正開始。通常很多人來到這裏,因爲已經超越欲界定,就會以爲已經成就了,其實經過這一關,才進入初禅;要透過初禅這一關把「性障」除掉的話,就得經過「八觸十功德」,要除掉這個「性障」並不容易。
正禅(初禅特相)
在未到定中,身心豁虛空寂,內不見身,外不見物。如此或經數日,或經數月,乃至或經數年,定心不壞。在「欲界定」的時候,是「見身如雲如影」,還有欲界的相;到了「未到定」,則是不見欲界的身首、衣服、床褥,周遭包括自身,逐漸地會有一種沒有東西的感覺,就只有「我守住鼻息」,其他好像什麼都沒有了;連身體的感覺不見了,就只有鼻息。如此,經過數日或數月,或乃至經過數年,定心不壞。進入這種境界以後,通常就不會輕易地跑掉了。
各位透過數息的訓練,按照數息的「數、隨、止」叁個階段進行,來到這個地方,這種境界就會出現。就這時候身體開始起變化了——在此定中,會覺得自心微微搖動或感微癢,此即發「動、癢、輕、重、冷、暖、澀、滑」等八種征兆,…
《邁向佛陀的境界 華嚴禅前行概論 玖 行者本色——完全承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