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 行者本色——完全承担!
修入禅定的过程
修入禅定的过程,是修学人必须要知道的,但这个过程有各种不同的讲法。所谓各种不同的讲法,并不是他们讲的不对,只是切入面不同。这个情况就像吃东西,人家问你「这东西好吃吗?」你大概是很笼统地说「好吃。」因为通常也不会有人继续问你「怎么好吃?」因为没有人问「怎么好吃法」,那就变成什么东西都好吃了,进嘴巴的都好吃。禅修也有这种情况,禅修的「过程如何」没有人会去问。你注意看看,每个人的讲法都不同。告诉各位,六妙门「数、随、止、观、还、凈」本身就是一个过程,那为何还提过程做什么?其实吃东西也一样,「这东西好吃吗?」「好吃!」,怎么好吃?是因为煮熟了好吃,还是因为很甜好吃?其实不好吃也是好吃,因为有不好吃,你才会知道什么叫做好吃。一位修行者的觉性在哪里?就在这里!
哪个人不漂亮?每一个人都漂亮啊!你会说:「明明他就那么丑。」那就对了,你怎么知道他丑?因为有漂亮做对比;因为丑,所以让你感觉到漂亮的存在,所以说那个丑也是漂亮。我们的眼睛,只会看到一部份,另一部份你看不到;不是看不到,是你的脑筋用不到。例如黑暗中你问他:「有没有看到?」「没有,什么都没有!一片漆黑。」「那片漆黑」不就是他看到的嘛!你再问他:「有没有听到?」「没有,什么声音都没有」,其实「没有声音」也是一种声音。你的耳朵、眼睛有作用,只是心死掉了,不会作用啊!同样的,整个修行过程当中,有很多的契入点、切入面,因为你没有成就,所以无法如实了知。
昨天有人拿了一碗爱玉给师父:「师父!好吃吗?」东西是绝对好吃的,问题是你知道它怎么好吃吗?「爱玉软软的,口感很好……」,或是「它的酸度、甜度刚好……」还是「它的颜色很漂亮,跟糖水配合得恰恰好……」?好吃的定义有好几种啊!你看到一个小孩子:「啊!好可爱!」讲「可爱」可能是不漂亮嘛,不然就会直接赞叹:「哇!好漂亮的小孩!」为什么你对小孩的赞叹会转变?因为切入面不同。
同样的,禅修的过程有很多种,我们是讲六妙门,六妙门就是整个过程——数、随、止、观、还、凈的「用心」过程——这部份到正行时我们再来谈。这里我们主要讲的是你「体会的过程」,尤其是「身体」的过程,它跟「用心」的过程不太一样;但是这两者要能交融一起,否则就会有种种的问题产生。所以你在这里学,我们就告诉各位要「依止道场,依止善知识」,那就要全部放下,不要老是在那边神经绷的紧紧的:「我这样修不知道对不对……,喔,我那个地方抽一下,不知道会不会怎么样……」放心啦!不会把你的神经抽断的,这些你不要太在意。我们跟各位讲过,既然在道场中修行,绝无副作用。你要记得,绝无副作用!不要在那边罣碍。
「四禅」是内道、外道共修的通法;在因者,他可以超欲界的惑网;在果者,生于色界的四禅天,所以说它是出生一切殊胜功德的依托、根本,故称之为「本禅」。我们把「禅」翻译成「功德丛林」就是从这个定义中来的。初禅分为「前行」和「正禅」,我们先来看前行的部份。
初禅之前行
初禅会经过「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定」这几个过程,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粗住
粗住的基本定义是「行者端身摄心,故气息调和,觉此心路泯泯澄静,怗怗安稳,其心在缘,居不驰散,曰粗住」。大部份的人刚坐下来禅坐,只是摄身而已,这时候可能气血还活动得很厉害,假如心还攀外缘,没办法收回来,都不能叫做「住」;心要收回来,才能开始叫做「住」。所以它这里的定义,行者要能「端身摄心」,当气息调和,刚开始摄心的时候,你会有一股茫然感,经过前面讲的「调身、调息、调心」的训练,这时候会逐渐安稳下来;身、心、息三者都调得差不多了,这个叫做「粗住」。
「粗住」通常需要一段时间,功夫好或不好,就在于粗住降伏的状况。就一般人来讲,大约是五到十分钟的时间,要由粗入细,但这也已经算是很凡夫了,如果坐了半个钟头,你还像是毛毛虫一样动来动去,这就表示身心不定,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粗糙。所以你应该要能够静下来,除非是「不自主神经抽动肌肉」的那一种情况,否则就表示你的心还很浮。应该在三到五分钟之内,粗住就要转进「细住」,假如粗住时间拉长,往下根本进不去;所以「粗住」的时间不宜过长,假如一直调不好的话,「粗住」就会占掉你大部份的时间。所以在禅堂静坐的时候,手还在那边动的,或是盘脚的时候,脚拇指还会动的,这个就是要下香板了。
细住
细住的定义是「由粗住胜进,怗怗胜前,曰细住」。这时候比之前更好了,表示你已经有进程;胜进,就是一种进程,进展的那种过程开始了,「细住」只是这样一个过程而已。这个过程不产生,你没有办法进入;进入的第一个就是「欲界定」。
欲界定
欲界定的定义是:「由细住胜进,其后数日乃至数月,豁尔心地进一分开朗,见身如云如影,爽爽清净。犹见身心之相,未有定内之功德,曰欲界定。」照讲,各位禅修课程已经进行一个星期了,这个境界应该很快会出现才对,应该在三、五分钟后就会进入欲界定。再过来,就不是「这一坐」的问题了,而是需要一段时间。接下来可能是几天,也可能是几个月,你会一直停留在这个地方。我们常讲的「舒服禅」就是指欲界定的阶段,很多人喜欢静坐,坐下去很舒服,那就是欲界定。欲界定是第一个会让你感觉到舒服的地方,从这里展开的东西很多,如修气功、催眠术,都在欲界定里头修。光是欲界定,就可以扩充得很大;气功是其中一种训练法,像现在的*轮功、香功,那都是在欲界定里面做训练。也可以训练催眠术,让一个人抱起马靴来,好像吃冰淇淋一样啃下去,整只马靴都吃掉了也不会得胃病,这就是催眠术的训练法。
要让你产生一种错觉,欲界定就可以了,不但可以自我训练,也可以训练他人——在欲界定里可以有所谓的「自我暗示」与「他暗示」。某个法师,我们不讲名字,他就是利用「他暗示」。「来看我师父,你注意看他的眼睛会放光,会跟你讲话……」这就已经暗示给你了。所以你一到那边,就会去看他的眼睛,然后开始想:「他的眼睛在跟我讲什么?」其实他根本没有讲话。不信的话,你带一张他的相片回去,仔细看相片里的眼睛,你也会觉得他在跟你讲话。光是看他的眼睛就好,「嗡嘛呢叭咪吽」就一直出来了。这就是一种暗示的错觉,欲界定就可以做到。
要到达欲界定很快,但它是第一步而已,从粗住转入细住,然后就到欲界定了;不要以为它是终点站,这时候车子才刚起动而已,还没到哩!「见身如云如影,爽爽清净,犹见身心之相」,光凭着这一种感觉,就可以去训练一些莫名其妙的功夫。这里讲的只是主体的那个相而已,你进入到这个地方,内心就会感觉到轻飘飘,「见身如云如影」,很舒服。所以即便外面的天气又湿又热,一入欲界定,就会觉得很清凉、很爽快。入欲界定就这样了,禅定更不用说了。这也是为何很多人对禅坐很着迷的原因。但是我们前面讲过,不能有爱欲,即使是法也不能贪爱,一有爱染就不对了,就上了魔的当。
未到定
未到定的定义是:「由欲界定胜进,心后泯然一转,不见欲界定中之身首、衣服、床褥等,犹如虚空,曰未到定。此时性障犹存,未入初禅也。」欲界定,再进步、再用功会到「未到定」。这时候「性障」犹存,还没有入初禅;虽然根本的障碍还没有除掉,但是「定内功德」逐渐产生了,从这个地方开始才是真正的修行;到未到定这里,就是你已准备得差不多了,但真正的修行是要进入初禅,到这里才真正开始。通常很多人来到这里,因为已经超越欲界定,就会以为已经成就了,其实经过这一关,才进入初禅;要透过初禅这一关把「性障」除掉的话,就得经过「八触十功德」,要除掉这个「性障」并不容易。
正禅(初禅特相)
在未到定中,身心豁虚空寂,内不见身,外不见物。如此或经数日,或经数月,乃至或经数年,定心不坏。在「欲界定」的时候,是「见身如云如影」,还有欲界的相;到了「未到定」,则是不见欲界的身首、衣服、床褥,周遭包括自身,逐渐地会有一种没有东西的感觉,就只有「我守住鼻息」,其他好像什么都没有了;连身体的感觉不见了,就只有鼻息。如此,经过数日或数月,或乃至经过数年,定心不坏。进入这种境界以后,通常就不会轻易地跑掉了。
各位透过数息的训练,按照数息的「数、随、止」三个阶段进行,来到这个地方,这种境界就会出现。就这时候身体开始起变化了——在此定中,会觉得自心微微摇动或感微痒,此即发「动、痒、轻、重、冷、暖、涩、滑」等八种征兆,…
《迈向佛陀的境界 华严禅前行概论 玖 行者本色——完全承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