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迈向佛陀的境界 华严禅前行概论 玖 行者本色——完全承担!▪P2

  ..续本文上一页就叫作「八触」;这个是色界的四大极微与欲界的四大极微,在进行转换更替工程时所发之触相——色身已经要转变了,开始要进入初禅了。这时候会有十功德,也就是「空、明、定、智、善心、柔软、喜、乐、解脱、境界相应」十功德。「八触」是指身的部份,「十功德」是指心的部份,八触十功德则是身心刚好同时起变化。

  

所谓八触,并不只有那八种,他有很多种状况,有时会交揉在一起;对于这种情况,不必害怕,那不是「走火入魔」,你还没到那种功夫啦!除非你本来就有「狂病」,再坐下去的话,就会走火入魔,这时通常我们会叫你不要再坐了。还有一种是「别有目的」,「嗯!我坐下去以后要金光闪闪,瑞气千条」,那就难保你不会走火入魔,因为你带有目的。不管什么目的,那都不当。否则,按照我们提供的修法,不会有问题。

  

一个是色身变,一个是心变,境界相应(在数息观里会谈这些境界相应的事情)一成立时,这个境界还是幻境;虽然能相应,但还是幻境。譬如打坐的时候,我观想一只狗:「嗯!那只狗是地藏王菩萨身旁那一只,以后我要走了,只要一坐,那只狗就会把我带到地藏王菩萨身旁去。」假设你这样子观,境界会相应,你每次打坐,就会有一只狗在。出现一只狗还不要紧,可不要出现一只癞蛤蟆。

  

有个公案,有一个人每次打坐,就出现一只蛤蟆一直跳过来,而且愈变愈大,他跟师父说:「我很想准备一只刀子,从它肚皮上划下去!」师父说:「不要那样!它来的话,用毛笔在它身上画个叉,做个记号,再看怎么办」他想想,也好。那天他打坐,蛤蟆果然又来了,他立刻用毛笔在蛤蟆身上打个叉,画个圈圈,再点一点。等打坐完去洗澡,发现自己的肚脐旁边怎么被画了个叉,还有个圈圈,又点了一点。原来那只蛤蟆就是他自己!所以我看你还是观「高级」一点,不要看一只狗,否则下辈子,你就变成那只狗了。

  

禅定的境界中,相一定会出现,因为四禅天是色界天,它有形有相,所以你观形、观相,一定会相应。如果你打坐一直想:「我要到海边去看!我要到海边……」下辈子,你一定生在海边。要是一直观想:「我要住到山上,那里很美,旁边还有个湖。」那下辈子你肯定生在山上的湖边。但是,这还要看个人的功夫,虽然生在湖边、海边,还得要看你福报够不够,可不要变成一只生在湖边的癞痢狗,或变成一只生在山上的熊。所以,境界现前,它所呈现的就是你生命的本质,你一定要肯定这个部份。境界相应会有,那是心里所起的,「心一境性」嘛!心设定在某一个境界里面;设定在一个境界,不能设定二个,两个境界你禅定不会成就。

  

初禅定的五种功德叫作「初禅五支」,分别是:觉支、观支、喜支、乐支、一心支;觉支、观支,又称「寻伺」,所以五支叫作「寻、伺、喜、乐、一」。「一心支」就是「心一境性」,一境性的意思。这是整个修行的过程。

  

八触十功德是初禅才有的,所以叫作「初禅特相」——二禅以上就没有了,因为色身已经转变了,已经把「四大」由欲界转成色界了——这时的色身会有很大的变化:细胞、血液、骨胳、DNA通通都变化了,连神经系统、内分泌也都起了变化。所以会有「八触十功德」,身心同时起变化。

  

大家要注意,身会变化,心也会变化,那就告诉我们「身要寂静,心要觉观」;所以修禅的人不是坐着像石头那样不动,心的「觉观」同时要有,所以在欲界定时是「豁尔心地进一分开朗,见身如云如影」;到了未到定,「心后泯然一转,不见欲界定中之身首、衣服、床褥」;进入初禅特相,「身心豁虚空寂,内不见身、外不见物」,然后开始有「空、明、定、智、善心、柔软、喜、乐、解脱、境界相应」十功德产生。我们进行觉性训练的时候,大概这十个要同时运作,以后有机会再仔细讲这十个心理作用的状况;第一个是空,第二个是明,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要留意的。后面的二禅、三禅、四禅,都是从初禅当中再进一步用功。进入初禅,大概鼻根、舌根可以不起作用了;一入初禅定,你就可以不吃东西,一坐两个礼拜没问题,不入初禅定就无法坐那么久。

  

十几年前,基隆某个山里盖了一间庙,里头有个修道人,自称已经练成「金刚不坏身」,所以要闭关一百天,要人家在出关后把他装成金身。结果他进去才一个月,人家就闻到尸臭味了,守门人还坚持要等足一百天才开。那个臭味四处飘溢,附近的人都已经没有办法忍受了,后来警察跟邻里长协同,才强制打开。结果打开一看,尸体已经腐烂了,剩下骨头跟衣服。要坐一百天,最少要初禅定以上,不能自己用想的,你没那功夫啊!想是没有用的,这是从真正功夫来的。色身一转变,经过八触的变化以后,可以不腐烂;可是未经八触的转化,没有办法。你如何了知自己色身不腐烂呢?从心理的十功德变化。那就要心理的十功德变化才有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通常将八触十功德连在一起讲的原因。八触跟十功德一样,每一个又分好几个阶段;里面综合起来,有千千万万种的变化,而每一个人所遭遇到的,也几乎都不一样。

  

初禅以后要不要再进修二禅、三禅、四禅,那就看你自己了。假如你什么法门也没有,只有这一个,那不妨到二禅天看看,到三禅天走一走,或到四禅天参访一下,都可以!但是起码初禅天一定要成就;四处游走之后再回来,还是回到初禅,因为从初禅开始,你就可以出三界了。其实,当你还想要到二禅、三禅去走走看看,那就表示你还有欲望,初禅定实际上没有成就,所以不要被骗了!

  

三界九地诸天

  

九地又称为九有,有情居止之世界,可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一、欲界五趣杂居地:欲界为地狱、饿鬼、畜生、人、天(六欲天)等杂居之所,故又称为五趣杂居地。欲界六天,依照欲望的多寡,分别是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此六天仍有男女、饮食、睡眠诸欲,所以叫作「欲界天」。当中的四天王天、忉利天,依须弥山立,故称「地居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悬空而立,所以称为「空居天」。

  

二、色界:色界十八天有四地,远离俗欲,俱妙色身,故名色界天。

  

(一)「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清净离欲,名「离生喜乐地」。此天不须分段食,无「鼻、舌」二识作用,唯就「眼、耳、身、意」四识有「喜受」与意识相应;有「乐受」与三识相应,而且有「觉、观」二支。

  

(二)「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入定发光,叫作「定生喜乐地」。二禅天以上众生,已经没有「眼、耳、身」三识,仅有意识一项与「喜、舍」二受相应,也没有「觉、观」二支。

  

(三)「三禅」三天:少凈天、无量凈天、遍凈天;身心最凈,名「离喜妙乐地」。此天仅有意识,有「乐、舍」二受与意识相应。此地意识怡悦之相,至极凈妙,故为乐受非喜受。

  

(四)「四禅」九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凡夫所居;无想天,外道所居;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三果所居。此天仅有意识与「舍、受」相应。此九天离乐舍念,所以叫作「舍念清净地」;后面五天就是「五不还天」。

  

三、无色界:无色界四天有四地,无色身,但具心识,故名「无色界天」。

  

(一)空无边处天:厌色笼,舍色想,缘「无边之虚空」与之相应故。修得无边处定,生空无边处天,称为「空无边处地」。

  

(二)识无边处天:厌外空而缘内识为心,心与「识无边」相应故。修得识无边处定,生识无边处天,称为「识无边处地」。

  

(三)无所有处天:厌其识而观心识无所有,心与「无所有」相应故。修得无所有处定,生无所有处天,称为「无所有处地」。

  

(四)非想非非想处天:厌其识,舍无所有,泯然寂绝,清净无为故。修非想非非想处定,生非想非非想处天,称为「非想非非想处地」。

  

我们简单把上面这些跟各位介绍一下。欲界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天(六欲天)等杂居的处所,所以又称为五趣杂居。为什么叫「五趣」呢?因为色界天不算在里面,所以我们通常称之为五趣,其实也就是六道,六道是多了阿修罗道。告诉各位,要修行,五趣杂居地是很好的修行处,它有各种境界、挫折、逆境考验你。这时候你要建立一个正念——所有的挫折跟逆境,对自己的修行都是有帮助的。假如在这些挫折、逆境当中,你一直怀恨、计较,或是要去辩解、澄清,那你恐怕还不具备修行的条件。所以,面临横逆阻挠就要承担起来,生命才有办法超越。假如你一直要寻找平步青云的修行方式,那你很难修,修行的过程本身就会有很多挫折。

  

修行固然会有很多挫折,但事实上,不修行也有挫折,只是世间人遇到挫折的感觉跟修行人不一样。世间人遇到挫折可以转移,修行人遇到挫折无处转移。唯有面对。就整个社会来说,世间人事业不顺,可以从家庭的幸福安…

《迈向佛陀的境界 华严禅前行概论 玖 行者本色——完全承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