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耳根圓通章 第二十八集▪P2

  ..續本文上一頁所有的商業行爲,國家的統計數字都在計算我們人類的行爲。你的行爲爲什麼能量化?

  告訴你,人類的行爲既然能量化,我們佛法就能量化。但問題是,經濟學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到現在凱因斯的一般理論提出來的時候,已經經過兩叁百年了,那還是世界精英。我不能算是世界精英,但是學佛你最少要有我以上的程度,還要兩百年的時間才有可能。那我們要把完整的教學體系教好,然後很清楚地告訴你,走上這一條路來,那佛教複興還要一百五十年的時間。我相信我們華嚴宗做得到。

  這個地方我要告訴各位的是,這個部分我們進入到初果以後,你每個念起要把它攝回來,大概會一直在這邊繞,你不是一次就完成了,你要記得。因爲你一支香下來有幾個念,有幾個念頭起,也就幾個識起來,因爲這每一個,這是果地的佛刹海,那假如以因地來講叫做識海。識海知道嗎?就是那識像大海那麼多,就跟這個一樣,你會一直在那邊run,一直在那邊跑,跑又抓回來定下來的,跑又抓回來又定下來,跑又抓回來又定下來,一支香你要跑幾次啊。

  你要注意,你要真用功,從淨識到初果,七天就夠了,我跟你講太長了。你要快的人,假如各位你這樣摸索,下次我們再打禅七,一個七你就證果,證阿羅漢果。你可以一天一天一直進步,假如你現在已經訓練到淨識,人格健全,染識、淨識能夠分得出來,一個七你就可以從淨識,一天到初果,第二天到二果,第叁天到叁果,第四天你就證阿羅漢,你可以做到。

  那問題就在于置心一處那個地方,置心一處不是口號,在這裏你就看到,它的關鍵就在這裏,你看使心不亂,若心他緣,那個塵境一來,心跑出去了,你把它抓回來。初果的時候它大概跑個二十圈過去了,就二十個識,二十個世界海跑過去了,你因地的緣已經種了。那麼一支香下來你起了幾個念?起了幾個念,再攝回來,起了幾個念,再攝回來,那一支香大概這個世界海你都跑遍了。那麼現在以最快一天十一支香來講的話,當然我們還沒有那麼精進七,現在各位都是在學禅文化的部分,這個叫禅修訓練營。沒有那麼多,但最少一天有五支香吧,五支香就全部都去過一遍了。

  那個時候你應該會發現,我大概繞個兩叁圈就可以回來,五支香以後,大概兩叁圈就可以回來,那你一天就已經從淨識到初果;第二天從二、叁十個到兩叁個,就到二果了;第叁天我就不要去繞了,我就守住受,第叁念那個地方,那它就只有最後一圈。這個念起以後,就是念一起,受想行識繞一圈,“叩”我就把它守住了,不讓它出去了,那個叫做叁果。因爲你那個時候繞一圈受想行識其實就是一個識,最原始的識,叁果是守住最原始的識。然後從叁果向色走,其實它就是念起,那個念起不給它走入受想行識,那就沒有識了。

  還是再回來看,這個地方我們在看的這個是一再地繞,那你現在回來看,我們剛才那個圖表裏面的,這個地方到叁果的時候是念起以後你會在這個地方繞一圈,從受到想,想就是第六分別到末那、到阿賴耶,這個叫想;那麼從這個阿賴耶經末那再到第六確認,這樣繞一圈,這邊叫行,這邊叫想,這麼繞一圈叫識,也就是第八意識的識。你一確認就入阿賴耶了。那在這個地方叫識,最後這一個最原始的識,那麼這個時候你守住的是受,這個繞一圈的時候,受;第六意識到末那、到阿賴耶,這個叫想;從阿賴耶到末那到第六意識,這個叫行;這個時候是確認,這是最原始的一個識。我們的識已經都在這裏邊繞過好多圈了,那就好多識了。

  現在你就在這個地方守住,它繞一圈就守住,繞一圈就守住,所以它最原始的識,你守得住這繞一圈停住了,這個叫第叁果。但是你要知道,你要是進入禅定以後,這個守不住。爲什麼守不住?你會跟著那個境界,禅定初禅二禅叁禅裏面的境界,你的心跟著跑了,這叫外道禅知道嗎?我們告訴你的是,你進入那個境界要守得住,就是要受。你守不住你跟著跑,若心他緣就跟著緣,這個叫被俘虜了。我們要的是你要守得住。那守得住叫叁果,你從叁果開始就不繞這一圈了,不繞這一圈就沒有識了。

  這個時候從第叁念到第二念,這個第二念叫色,只有守住這個塵,六塵境界來就停在那裏。你知道雨聲、風聲,“嗯,鹵肉香。”香味,鼻子就聞到香味,香味就香味,就停在那裏,其實鹵肉香已經繞好幾圈了。你知道這是鼻根接觸的觸塵,這樣就好了。你知道香味,就已經到這裏來了,不會停在色這裏,停在色這裏只知道說這是鼻根接觸的東西,你知道那是根接觸的東西,這樣就好了,那就在第二念。

  可是當你的結論說是香味,或者光線、或者聲音,那抱歉,到這裏來了。你還會說這個叫做燈光、陽光,那你已經到二果來了,倒退了。你“這是狗在生氣了。”已經到這裏來了,狗會生氣,已經到這裏來了。你都不知道啊,你看都好像一樣嘛,一句話都差不多。因爲你用的都是變異念,所以當你來到這裏面的時候,那個觀念就不一樣了。所以當你用變異念的標准來聽這個生滅念標准的人講話,你會覺得很好玩,你會笑翻了,因爲他完全出你的大腦之外。你要了解到是這個狀況。

  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在訓練的是在這裏。你不會訓練的就初禅、二禅、叁禅、四禅一直去了,你會訓練的你就會從這裏走過來。初果二果叁果要到四果來,這是四果向,二念,這是四果位,第一念。現在關鍵就在這裏啊,修行就看大家了,你要怎麼修。

  置心一處,你自己可以看得到,你的孫悟空是翻幾個跟鬥,那個孫悟空就是識。你這個從受開始翻一個跟鬥,受是翻一個跟鬥;你二果的話,就兩叁個跟鬥;你在初果大概二十個跟鬥以內;再翻出去的話已經到淨識來了;大概五六十個、七八十個、一百個那邊去了,已經出了淨識來到善惡念了,已經出去了。所以翻跟鬥翻越遠,孫悟空就越厲害,然後越厲害就在這裏最厲害,所以他就有七十二變。不過各位孫悟空大概七百二十變,一定比他多很多。

  我們就在這個地方要把它收回來。修行功夫在這裏,看清楚這裏,我們要進行的,你就已經很簡單了。但是你必須把雜質給除掉,變異念的這個部分一定要除掉。除掉變異念,用我們現在世間的話來講,先把你的情緒撫平,所以在念佛我們叫做心靈頻率的穩定訓練,那個穩定訓練不是訓練你在念佛的時候穩定,是那個訓練離開念佛以後你也那麼穩定。

  同樣,各位在禅坐的時候,識性的運作不那麼發達,不那麼沸騰,那你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是這個樣子。假如你在初果是一、二十圈,那你在生活中,打坐的時候一、二十圈,在生活中可能到二、叁十圈,不可能太多。太多的話,就表示你在用的功夫不夠紮實。尤其是你有每天在做調整,那更不可能太多。你看你的生活、你的人生、你的生命、你的命運都完全改了。初果以後就開始改,到二果就改很多了,到叁果差不多全改了,到四果就完全改了。因爲完全變了,你進入第二生命了。你自己慢慢地從這個地方一個一個慢慢去看。

  修行,第一個把情緒給撫平,那個情緒裏頭其實都是意識形態在作用,表相上叫情緒,心理上它就是意識形態,很強烈的意識形態,這裏面你的抉擇、好惡太強了。這個時候我們要講的就是世間修養的意志力,你要有那一種控製的能力,那個力意志很重要。這個不行,不行你要能夠製止,你假如連這個製止的能力都沒有,那你什麼都沒了,不是修行的問題了,根本就是修養的問題。修養你都做不到,你怎麼修行啊?

  好了,這個部分能夠達成以後,我們再看清楚染識、淨識。染識、淨識分清楚,在淨識這邊,染識全部放下,不要去在意它,那麼從淨識這邊開始做修行。淨識、染識的問題我們在起信論,夏安居的時候跟各位講過了,那從這個地方。

  這個結構知道了,剩下的各位還想要了解什麼?淨識到初果,初果到二果,二果到叁果,叁果到四果,這條路已經很清楚了。那你想要了解什麼,可以問,現在問,想要知道的,因爲很多都是你要做的。你要去做,你現在要做你要注意什麼。你想想看你在第幾果?你在奇異果?

  問:染識跟淨識怎麼分辨?

  答:剛才有提到過,染識跟淨識,染識就是還有價值判斷,淨識是不加上價值判斷。就是說你知道識起就好了,但是這個識起有價值判斷,就是說這個識是好或不好,要或不要,當你有那個抉擇的時候,雖然都是善的,那是價值判斷,所謂法律道德所容許的。那個純識加上價值判斷,就叫染識。把價值判斷給除掉,沒有價值判斷,只是識起,它沒有價值判斷,不給它再作定義就對了,那個就叫淨識。

  你有辦法去掌握到淨識是什麼,你才有可能修行;假如沒有辦法,只在價值判斷那邊爭,社會價值中心、社會價值判斷,那都是修養的問題。有價值判斷都是修養的,要修行必須把價值判斷移開,意思就是穿透價值判斷,你才能留下淨識,純的,那個才有可能修行。所以修行很高的生命品味就在這裏,它不是否認價值判斷,價值判斷是需要的,因爲價值判斷就是我們講的族群公約,維持整個社會運作的標准。但是它是染識,是有爲法,要進入淨識以後才有可能修行。

  在這個地方我們並不主張說否認社會的價值判斷,所以有很多人是否認破壞社會的價值判斷,那個基本上不是佛法。真理上的行者,實踐者或擁護者、保護者,他不會主張破壞社會秩序,雖然它是有爲法。我們修行是在這個價值判斷,良好的價值判斷的標准上,去穿透它跟超越它,這一點要弄清楚。

  問:這一來一往之間是指單一的意識形態還是全部都要達到這樣一來一往?

  答:全部要,意識形態是指變異念的部分,我們基本上是全部放下,因爲它價值判斷在構思很多,都是末端的東西。意識形態不是全部不好,對于社會的運作,尤其是工商業的效率,它是有其意義的,但是那些東西對于生命來講是無意義的,那些叫做知識。我們到了概念這邊來…

《耳根圓通章 第二十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