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也叫止住妄想,他的止住妄想跟我們止住妄想不一樣,這個就是我們要告訴各位你要分辨的地方。
外道禅定是壓製,使那個念頭死掉,所以他會産生枯木禅、野狐禅。這個“叁冬無暖氣,枯木倚寒岩”,朽木,外面那個死掉的,那個櫻花死了叁年了,當然叫叁冬無暖氣,這個跟死人沒有什麼不同,所以老婆婆罵他,“我叁年供養就養一個死漢。”放把火把它燒掉了,把道人給趕出去,因爲是死漢嘛。你要留意啊,修行人很容易走入外道禅。那麼你必須有這個覺知,這個就是佛法與外道之間的差別,你要想這樣對嗎?這個地方在這裏。
那麼你進入禅定以後會有很多境界,昨天跟各位講了,這些境界會俘虜你,把你俘虜走,你的心會跟著境界走。哇!佛好漂亮,或者好舒服,哇,光好大,然後又有什麼什麼,境界很美多變化,每次打坐都在境界裏。那個初禅二禅叁禅四禅,甚至于沒有境界,哇!一片空甯,那是四空定啊,你進去了。這些都屬于禅定的範圍,跟我們了生死無關。禅定越高,你越難了生死。
現在了生死就在我們剛才講的淨識這個地方,你把染識除掉剩下淨識以後,再來就看識起識滅,你要看得到。我們一般來講也是念起念滅,那也無所謂,那是詞的問題,但是那個念頭起來、念頭消失不夾雜意識形態的善惡判斷,你看得到這一點叫入流,初果你就入流了。但是你先別高興啊,你看得到的念起念滅大概變異念,變異念你說“這個念不好。”那你也在善惡裏面,你會把不好的念頭給放棄,或者不符合你標准的給放棄,那這個都屬于善惡念。
現在談的不是善惡念了,一個關鍵就是淨識,淨識當中,所謂淨識就是純識,沒有價值判斷,只是念起念滅。你會不會在打坐的時候,想到說癢,癢就是一個淨識,癢了,頭皮癢、皮膚癢,想去抓,這個時候你馬上一個念頭說,“不行,打坐不能動。”那個叫染識,那個就意識形態的染識。你看對癢是身根的觸塵,那是生理現象的部分,癢開始起作用,你坐著你就很清楚這癢起來,你向癢處看,那個癢會消失掉,不知道怎麼樣又不癢了。
你看到這念起念滅,然後還是注意守住風門,然後那個癢起來,然後你知道有那麼一個癢,風門守住,注意力還是在這裏,你的念還在這裏。那個念起,你念滅隨它,你知道,但是不理它,知道嗎?對治法,要對治那個癢,是你向癢處看,癢就消失了,大概你試兩次,你就不要再試了,試的話,你的念頭就被癢給吸走了,那你還是回到這個地方來。
好,一次、兩次知道這樣,那個叫做淨識。可是現在在打坐中癢起來了,“念頭不能去,去就跑掉了,所以我不管它。”那個叫染識。你要注意哦,這個很微細,到這裏慢慢地你會看到,這個染淨之間越來越微細、越來越微細,到最後你根本就不理染識了,只是對于那個起來,那個念起、念滅很清楚,因爲你一直在置心一處的時候,那個念你根本不會再加第二念上去了。那個癢我知道了,不要管它,又回到念上面來,你不會再加上說要抓不抓,或者抓對或不對的問題,那已經都是染識了。所以當念起的時候,就是癢的念一起的時候,我就停住了,我還是攝心過來,這個就是我們修法的地方。
你要注意當你一直訓練到那些念頭來,你回來的時間。我們用一個譬喻,置心一處是在這個地方,有個念起,不管癢也好,香也好或者怎麼樣,那個念起,你去找個第二圈以後,就已經變成染識去了。可是當這個念起起來,你要轉入第二圈,假設這個有距離的話,從這個念起到我發覺再拉回來的時間,這個距離假設是一米,那是沒有什麼功夫的,不過這個功夫比起凡夫已經不得了了,一米你就拉回來一次的話,你的壽命大概增加十年,你可以增加十年的壽命。
那每一次這樣拉一米,逐漸地你會變成半米,逐漸地會變成十公分,逐漸會變成一公分,到最後你那頻率會很快,因爲變成不到一公分的距離,那念起馬上回來,念起馬上會回來,這個就是說一個我們叫做plus minus,容許度的範圍越小,你的功夫越大。
當那一個置心一處的寬距越來越小,小到一定的地方,這我就沒有辦法跟你形容了,它到了某一個程度你的生命觀境會現前,而那個生命觀境,不是入禅定以後的那些佛境界,是完全不一樣的,那個觀境會使你很清楚地明白到“人是什麼,我是什麼?”那個時候你清楚地了解到的,“人是什麼,我是什麼,世界是什麼?”你就已經到了第二世界。
這個地方有一種狀況,我這樣跟你講是很簡單就到第二世界了,其實要到第二世界之前它有一個過程,就是我們這個地方所進行的程度。第一個所謂入流,你進來了,那個時候你會在這裏繞一圈再出去,這個叫入流,你會跑到第二念去,這個第二念還不是前面的第二念,因爲這是第二識,通常我們在初果位的時候,第二識、第叁識很多,初果位;到了二果位的時候,大概你只是繞一圈出去而已,就是到第二識,這是二果位;那你會在這個地方選定一個地方不動,你就不繞第二圈,只在第一圈裏面繞,那個叫做受,那叫叁果位,就我們這個地方講的叁果位的地方。
初果位的人他已經很單純了,因爲他轉入第二識第叁識這樣子而已,他不會形成明顯的概念。所以一個人到初果以後,他形相就已經開始變了,身相威儀已經開始變了。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會産生毛病,從中樞神經系統到末梢神經會控製我們的肌肉,我們的內髒器官的問題,就是你這個識出去,第二識到第叁識以後,它就會一直影響你的末梢神經。因爲第叁識以後,已經是染識,概念的部分了,那個時候中樞神經系統已經啓動。中樞神經系統一啓動,你的末梢神經就受控製,因此你的身體器官就會受到影響,器官包括血液裏頭的細胞組成,紅血球、白血球。
那麼當你把這個第叁識以後的識的活動降到第二識以後來,末梢神經已經不起作用,這個叫真正的放輕松。因爲末梢神經不活動,你就完全放松了。那中樞神經還在起作用,但是不會給末梢神經下命令,你要留意到這一點,這個時候是第一識到第二識之間。當第二識去掉只剩下第一識,就是二果位以後的話,你的觸功德就完全起作用了,他開始調整了,那個時候已經不是自律神經系統跟非自律神經系統的問題了,他自動會矯正,恢複健康的情況。這個是一個我們必須去留意的,很多人沒有辦法去體會這個部分,這是從識來看。
那麼在這個識裏頭,你確定哪個識,你必須確定,因爲你不確定的時候,頂多你在二果還要繞,還要到天上人間跑一趟,這叫一來果。叁果位就算你停在那裏,你升天以後也會證阿羅漢了。但是你要能夠確定我哪一個識的時候,那就已經定位了。
這個時候我們要告訴各位另外一種狀況,當你能夠轉到第叁個識以內的話,那個生命能量已經開始湧現了;當你到第二識以內的話,生命能量會快速增加,你自己身體裏面的一些缺陷,就是病就開始恢複了。不但是這個樣子,你自己的人格也會完全矯正過來,你自己那自以爲是的已經沒有了,你跟人家之間相處也會很好相處了,情緒問題已經不存在了。
你要知道因爲前面在變異念那邊,我們已經處理掉了,才有善惡念,善惡念這邊染、淨之間的問題,我們又把染識給除掉了,所以基本上你沒有什麼很多“我我我......”那個“我的意見、我的看法、我要、我認爲、我是什麼”,已經沒有那些了,基本上來講,不說破我執、破我見,也差不多“我”的作用會降到很低了,因爲這已經進到二果了。
現在在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弄清楚,到淨識以後是初果向,淨識開始做調整,你透過禅修來訓練,它是很快的,速度是很快的。所以從淨識到初果,那對一般人來講,大概應該來講叁五分鍾就可以了。這叁五分鍾的意思不是手表分針走叁圈或五圈,你叁、五件事情,你自己要去檢驗,你大概就能確定了,進入初果。你在打坐的時候,幾個經驗你就可以得到。
那麼進入初果以後你會發現,因爲你坐在那裏看著識起、識落的時候,你幾支香就夠了。各位再留意,你坐在那裏心是活的,心不是死的,所以你不能變成枯木禅。就在這個時候,心理已經有很大的改變,生理也有很大的改變,你是突飛猛進的,生命能量很快會改變自己。
所以我們很多來參加的人我們都告訴他,你不要一直你以爲你身體怎麼樣,你就要要求有特別的待遇,那你不能成就的。因爲你要知道,你要想辦法很快地進入這種狀況,到二果,大概一些身相的病都可以改善。你坐的姿勢不能坐得很好,譬如說雙盤不行,單盤不行,金剛坐總可以,絕對可以調過來,你假如一開始坐就一直想說“不行,我坐十分鍾就不行了。”那你就完了,這輩子叫做一世人剪角,你已經剪掉了。
你假如說“我不管,既然進了禅堂,功德那麼殊勝,我就把一切交給他,生死交給龍天,性命賦予常住。”就交代出去了,那你無限製的,你說怎樣,我就怎麼樣,最主要是從淨識到識起識落,由那個識轉到兩叁識那邊去的,變成到第二識以內,到第二識大概你自己就會發現你已經不同了,你這輩子以來是現在的身體狀況最好,你可以感受得到,雖然有時候病起來也是沒辦法控製的,但是你已經會感受到“我人生中最近最幸福。”你會去感受這個部分。
那麼當你到最後,這個識,停在最後那個識裏頭繞的時候,其實還沒有靜下來,那麼從外面來看的話,那你已經非常的定,那你必須鎖定,安住在那個受上面,叁果位就得了。那從叁果位,其實我跟各位講不要說叁五天,一個七下來,一個七你從淨識到初果,一個七從初果到二果,一個七從二果到叁果都沒問題,再一個七從叁果就到四果了。
但是你要懂得如何去,前面這個地方一條路,這條路,我想我們跟各位講得很清楚了,識,幾個識都跟你講了。在善惡念裏面的一個概念形成,大概那個識要轉個十個圈以後,要十個識以上你才有可能形成一個很簡單、很簡單的概念。
…
《耳根圓通章 第二十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