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空了,你不能逃避,你逃避的話那個余習、余業會跟著你到新世界去,那反而是個障礙。所以你要留著它,讓它隨著因緣結束它自然就結束了,不是我們要貪,不是我們執著,那是要隨緣,隨緣消舊業,這舊業未了,你還是樂于承受。
那麼開始摸索心的時候,已經剛才跟各位講,你可能學了很多,什麼老子、莊子、周易啦,什麼新約聖經、可蘭經什麼經,只要有經,除了神經以外你都摸索過了;各種道場教堂也都去了,神廟、鬼廟、腈姑娘、觀羅音反正都去過了。也有人叫你要去學了,要怎麼樣,你很有善根,你很有緣了,這些也都摸索過了,那這個不止千經萬論,是千山萬水、五湖四海各種大小聖地,奇人異事,各種宗派,你大概都經曆過了。
有些人是很單純,一路直直地就往大雄寶殿沖進來了,哪裏都沒去的,這個有啊,我們同修當中就有很多這種狀況,他來自于他生命中本身的純真,那個純,這種情況來的,那這是他的善因緣,他不必摸索到那邊去吃很多苦。這個都沒關系,那麼既然已經來了,那我們就從這個地方開始跟各位談了。
在修行的過程裏,我們前面講這些資糧道的是一部分,這個部分就不再跟各位談這個東西了,現在開始從這裏談,是從資糧道具足以後,那你已經來到這個地方,我們開始講修行。修行分兩個部分,一個是慧解脫的,一個是身解脫的。慧解脫就是一般人講的智慧,經典看一看我就會,所以叫做慧解脫。慧解脫沒有完全解脫,你是通達以後內心會很喜悅。那慧解脫以後,真的解脫以後,你來修定,那很快會成就。
這個時候牽涉到一個問題就是,你依止一個道場、依止一個法門、依止一個善知識的重要性。有人說身體不好可不可以出家,身體不好要出家有很多條件,你自己要擁有的跟別人不一樣。別人出家他可以接受種種的曆練,但你自己知道身體不好,那你自己要有對自己特別嚴格的要求,你不能夠說,出坡我不行,做什麼事情我都不行,那我只能睡覺跟吃飯,上殿也不行,打坐也不行,什麼都不行,那你能行什麼?只會叫人家做事,那要看你有沒有修來那種大福報,這是一個關鍵。
身體不好出家的典範那就是弘一大師,是我們本宗的祖師爺,是師公,我師父的師父,那你們應該叫什麼,我不太會叫。他就有個特質,你知道李叔同在家的時候有很多好朋友,朱自清、夏雨尊、封子恺,這些當時很有名的文學家、藝術家,所以他出家得到他們的同意,那麼這幾個人護持他。那麼他也不接受任何人的供養,供養可以,供養統統給道場,不是他的,你要留意。
他要寫的墨、毛筆、紙通通是這幾個人買給他,他沒錢了,就寫信給他們要錢,就只有這樣子,很單純了,他其他供養不接受,所以呢,你別想請他吃飯,到現在我們禮祖還沒有設他一個排位,供養他一頓飯。我們只供師父,沒有供師公,因爲他不給人家請吃飯。你要請他去講經他會,但是呢講經前請他吃飯,幫他接風、洗塵、餞別,一概拒絕。他住道場裏不出去,他住的地方不要訪客。你能嗎?你要先問問看。
所以,想要進行這個工作,那你要有這種心理准備,你有特殊的因緣,那當然可以呀,那你有特殊的能力。他自己就等于出家以後就完全壁觀,完全讀戒律,他唯一留下來的就毛筆,他毛筆字大概還有叁個階段,現在我們看的是最後一個階段的字,常常拿出來秀給人家看,寫得笨笨土土的那一種,那叫弘一體,那是最後一個階段,他只把字留下來,畫啦,音樂,他都沒留。而字他只寫兩部經的字,一個《華嚴經》、一個《地藏經》,你要知道,他有一個中心思想就卡在那個地方,這就塑造了他成爲大師的資格。
那我們假如沒有的話,你要出家就先爲你的色身設想,那你就不要出家了。一個原則,一個道場、一個法門、一個師父跟到底,那其他就好辦事了。那你假如說“那我試試看,這裏不行到那裏。”那你完了,沒有用了,因爲你已經破了。我就一個地方,想想看怎麼樣去進行那種溝通,說明清楚,所以這個是很重要的。你現在在修學也是一樣,道場、法門、善友先確定,確定了以後那我就開始要進行了。
現在我們跟各位假設的,因爲我們在禅堂裏講,當然大家是在禅修。禅修,那就從禅修來。你假如是從經教,我們這裏有禅、淨、律、密,有經教,那你基本的,除了一些要報答衆生護持恩,護持恩就衆生恩的這些基本功課,就是我們所謂的五堂功課,你要把這個因緣給了了。五堂功課,早課、早課施食、午供、晚課、晚課施食,一共五堂功課,這是報衆生恩,你一定要做。你沒做的人,你就欠衆生債,你先講清楚啊。
有成就沒成就另外一回事,衆生供養我們,沒有說你非證阿羅漢不可,沒證阿羅漢不准死,沒有這種講法,但你那個功課一定要做,人家護持你嘛,衆生恩你要報答嘛,這個功課不能不做。這個以外呢,你自己對你的法門一定要精進。
我們可以把這五堂功課轉變成我們修法上的專業功課,也可以。你譬如說我是學經教的,你就兩個東西:一個講經一定要去講,你既然發心的話,那人家邀請你,你不能拒絕,不能講一講沒尾巴,知道嗎?師父來這裏講經,那我講講講.....不知道怎麼後來沒講了,那個不行。你既然要講就要確定,每個月講一次或每個禮拜講一次,我要講叁年、要講五年要講清楚。最好不要講五年,爲什麼?年很難講,元旦也是年,除夕也是年,你到底講到元旦還是講到除夕呀?你從今天開始講到哪一天,這樣五年可以。日期要講很清楚,你講到那裏結束了,要再續約,可以再續;要不然你可以結束。這個是責任,跟衆生的承諾要做好。
經教的人你還要寫,不是講完就算了,你不要學我這種習慣,我這習慣是非常不好的,我講完了沒事了。不行,你要講一定要寫,最少前面五部經論一定要寫講義,那個講義要寫下來,你對自己才有負責,不是對衆生負責,是對你自己負責!你到底講些什麼,你還記得嗎?你講義有寫了,你自己可以負責。各個部門都一樣,禅、淨、律、密、經教都一樣。
那我們講禅法這一門來講,你最好是養成做記錄的習慣,每天做個記錄,不一定像日記這樣記,但是你的進行當中有變化一定要記。不過呢我還是勸你寫日記,你說“好,有心得我再記,有狀況再記。”常常一輩記一次。就是今天發心的今天日期記下去,再來就要火化那一天才記。那不行啊,所以你最好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今天沒事不要緊,空著,哪一天有事再記,一有事的時候你就會寫很多。
這個時候養成這些基本架構完成以後,那我們來講打坐了。你不坐不知道,有的人一坐下去,他就雙盤很正,你問他爲什麼,他沒有爲什麼,他天生那個腳就是彎的嘛,折一折他就堆起來了,你叫他把那個腳掌拿到脖子上他也拿起來,因爲他天生有那個條件沒辦法。有的不是,坐下去,就兩支柴折不攏,有的人是這種狀況,他必須進行以後他才會發現,“哎唷,我這裏有問題。”那問題就來了,“師父要怎麼讓腳軟下來呀?”要腳軟下來很簡單,換兩支嘛,換成面粉做的就軟下來了嘛。
你自己這個時候你才會去調它,開始要注意,我的腳到底是怎麼了?開始去做這種訓練。然後說數息,好了數息,“嗯?我好像從來沒有呼吸過噢?要不然怎麼現在一數問題都來了?”
好,你就在這個地方開始去調整自己,從這裏去認識你自己,認識你真正的生命!從身體這個色身,到呼吸這個息身,息身以後你會發現你的念頭,那個叫念身。這個叫色身、息身、念身,這個息身就是你的法身,念身是你的報身,色身當然是你的應化身,那你這叁身是一體的。
現在要讓你的念停在你的息上面,不要再晃動,這個就是我們要修行的一個宗旨。你假如說我不能坐,不能坐不要緊,沒有叫你一定要盤腿坐。叫你用盤腿坐,是一個標准的教學方式,你說我這兩條腿,曾經...那就不用再講了,你用一個使你的身體能夠坐得長久的姿勢,你自己去擺出來。不一定要坐太師椅那種椅子,也不一定坐現在的西式沙發椅,你可以去弄一個你的腳很適當,可以坐很久,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要懂得不要受寒。因爲這個雙腿盤起來的姿勢,是唯一最不受風寒影響的一個姿勢,其他的姿勢你都很容易感冒。你不要以爲太師椅坐那個,可以坐得很舒服哦,那坐著講話是很舒服,兩條腿垂下來很舒服,但是要你坐一個鍾頭,你一定會感冒,因爲身體裸露在外面的面積太大。你要想辦法把它包起來,要包起來!尤其像這個地方,濕冷的地方你一定會得病。所以你要有很多的保護措施。
你假如像交腳菩薩,那是應該來講中亞地區的人喜歡坐的姿勢,這椅子不高,大概像這桌子這個樣子,腳交叉著坐,這個時候後面你應該要有一個遮風的地方,前面的毯子要蓋得下去,兩條腿還是要包著,那腿好處理,要預防風寒,不好處理。然後兩只手應該還是一樣,結跏趺坐。兩條腿是不是一定要盤坐,那無所謂,那你自己去處理。
所以你不要再說我不能打坐!不能打坐,你就打睡好了,行住坐臥都可參,坐禅功德最大原因就在這裏。很多人在那邊講,“我是不是不能參禅、不能學禅?”沒有那回事。這裏面要談的就是你的意志力你夠不夠?夠的話你一定會去克服它,不必去逃避它,這個定功你一定要學!
學慧門,現在的知識分子,我跟各位講,不是每個人都能學,因爲從慧門來是從經教入手,經教本身是個行法,有經教行法。你現在在讀書會講的這些,可能都是用大腦的,我只能跟你這樣講,可能。講可能的意思是尊重你,免得傷害你。大概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是用大腦做知識的整理,你沒有辦法發明自性,你沒有辦法親近承事供養如來。
你要有辦法親近承事供養如來,那你說你是經教行法的行者,這個我可以肯定。因爲你跟如來根本不接近,你沒有真如的體驗,你只有假如,假如的不算。假如的通通都是用大腦。你們都假如,都…
《耳根圓通章 第二十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