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圓通章第二十四集
海雲繼夢和上
這個部分,有關你禅坐的這些經驗、過程,每個人隨著你的宿世因緣是有不同的,你這輩子打坐是怎麼入定的,那每個人不一定。有的就這麼坐下去就入定了,爲什麼?也不知道啊,反正你說數息就數息嘛,我就兩個鍾頭就是只有“一二、一二”,你說一數到十,他就數到十,反正他吸吐、吸吐,就是吸氣吐氣、吸氣吐氣很清楚。
有的就不是了,有的光是這個數息,一到十,搞個半年、一年都搞不好,死了幾次,都不想搞了。總是有師父、有師兄弟一再地勸,非常痛苦又勉強地繼續再數,也不知道怎麼樣子,終于有一天不小心他就會了,也有這種狀況。有些人他就死命地,是怎麼搞的弄進去也不知道,他就是突然間他就進去了,又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了,這些都有。
那每一個人聽人家講了以後自己也好像,好像是那個樣子,那個是最可怕的現象,你最好不要好像,好像就不像,你要自己去想辦法,真正地擠進去,那個方法不管用什麼詞彙都不能形容,我們現在只用一個標准的方法給你,你自己慢慢地去鍛煉自己。
我們說第一個是先觀呼吸,看看你自己的呼吸狀態,看清楚了以後,很自然地你就跟進去了。所以打坐的時候只是平心靜氣,然後自己去注意你的呼吸,“我是怎麼呼吸的,喔,是這樣子,好吧,那我就順著它。”是數息,數那個息,你的息是自然在運作,然後你跟著數。現在我們是息數,息跟著數,你的數是作意的,那息去跟著你的數字,那你就出問題了,你就會調不好。所以你這個地方一定要把自己訓練好,怎麼樣子數跟著息走,息怎麼樣子呼吸,你就這樣輕輕地點到、輕輕地點到,一到十,這樣的一份工作把它做好。
因爲你要照顧這個息,不是你要照顧,是你要數它,你的心不能跑掉,跑掉有問題啊,你要留意到這一點。爲了使你的心不跑掉,那你就要一直顧著它,一直顧著它你就置心一處。這個東西數到多久你不管它,你就一直數下去,每一坐香,每一坐,不管是一個鍾頭、半個鍾頭、兩個鍾頭都一樣,就一直顧在那個地方,你的生命就會開始起變化,你的心性也會開始起變化,你的生命整體都會起變化,不但身體、心理,你的命運都開始起變化。
現在你不要問那麼多,怎麼變化?不會飛起來啦,你不用想那麼多,反正會起變化就對了。現在跟你講就可思議了,不跟你講才不可思議,那個自然地它會調整,你不要管它,你必須身、心全部放下。那個變化一起以後,我們不探討這些,但是那些是你的贈品,它必然會給你。你在完全放下的時候那個肝還捏著,你的肝病就不會好,你放心。你在完全放下的時候那個地方把它放開,那個地方就會好,沒有爲什麼。你哪個地方不放下,哪個地方就不改,就這樣子!你必然你會完全放下,所以你現在不要去設定目標,這是第一個,不要設定目標。
然後你只要那個息一直數,我們現在看的是你的心的變化,身體的變化、生理的變化你不要管,它必然會起變化。現在我們就在你止住妄想以後,你注意哦,在要止住妄想之前你就已經開始變化了,這個時候叫觸功德。身體、生理上的變化叫觸,心理上的變化叫功德,其實它綜合起來是很複雜的。
所以當你開始起變化你就找師父談,我建議你們,世間話講叫找這些小師父談,你要把那個問題寫好,你問他,然後你告訴他說我幾年幾月拿給你,叫和上要作答,我不見得在你的面前答,但是我們會把你做出一本書來,你的問題就是題目,我們會有答案的。哪些人跟你敷衍一下講完就算了,那一張紙把你捏掉,那你就找他算賬。現在我們這些師父都每一個人像是萬能的上帝一樣,你有什麼問題給他,他通通能作答,這個是不許可的,絕不許可!
你必須把所有的問題通通收起來,交到我這裏來,我在遇到你們有禅修的時候我會作答,他們會錄音,然後整理出來,《禅法百問》、《禅修疑問解答》這樣的書籍會彙集出來,會給你們做參考。你假如給他,他把你捏掉,你的問題就不會出現。我們也不希望說你講的他來寫,因爲這樣的話那問題可能會有出入。你寫起來你會盡你的可能把它寫清楚,又很簡單、簡要,你也不要像講曆史一樣,你一個問題像一本書,那我答你的只有兩句話而已,說yes或no,那你就白問了。你很簡單地把你的問題講清楚,那我可以就你的部分來作答,你不必爲了把你的問題講清楚,把你的出生之前的問題都一起講出來,那沒有必要。
你有問題你必須要問,觸功德一産生,就要開始問了,有必要我會叫你來當面談,沒有必要呢,我們就一般作答。因爲有很多都是那舒服禅的境界,舒服禅境界就是你一坐開始就有很多好現象、壞現象出現,那些都是屬于舒服禅。一般的神棍最會利用這個部分來跟你們談,我們通常這個部分就一般作答。當你開始初期的觸功德,也不一定找你來談了。是你到了那個臨界點,需要轉換的時候,才會找你來談。所以你有問題,你就提問,不要客氣。但是你的提問也不容許所有的指導法師輕易跟你作答,這一點你記得基本原則。
那麼觸功德以後,你會逐漸接近置心一處,這個時候會有很多因人而異的狀況産生,那麼很多人很快地會進入生滅念,也就是入流。那麼入流進去,有的講不出來,不會講,進入生滅念就叫入流了,就是初果,是初果向還是初果位倒不一定,但是我們要看你的表達。因爲有些人是進了以後不知道,有的很清楚地可以了解到,這完全是我們個人對于佛法的素養關系,跟你自己求道之心切或不切。有的只是懵修的,懵修就不知道了,雖然有很高的善根,懵修就懵修進去,怎麼跑進去也不知道,他再跑出來也無所謂,因爲他是懵修的,他不是認真修的。
認真在修的人對佛法的各方面知識,應該會充分地去攝取,因此他進入與否他很快會明白到,這是屬于工程面的部分。你的建設夠的話,你入流馬上會發現到;你的工程面建設不夠,那你入流你都不知道。這是有關生滅念當中我們第一個跟各位提到的地方。
那麼入流以後,那個狀況還是很複雜,它不是很單純。因爲入流以後的意思,我們跟各位講的那個情況,那個識有很多。(那個華藏世界海)你的識多得,識相當于這種狀況,這每一個圈圈是一個識,這個識裏頭有很多念,當然你現在是沒有辦法區分的。這一個識一個圈圈就是一個世界海,那麼一個世界裏頭它有二十重,這是從果地來看的佛刹,你現在在因地裏頭你這裏面都會run過,都會跑過,但是你要選擇哪一個你自己要選,要選擇哪一個識?
所以當你入流以後這些你都會看得很清楚,但是你要選擇哪一個呢,那個選擇以後你就進入二果。當你在找,裏面開始要找的時候叫二果向,確定哪一個是二果位。二果確定了哪個識以後,它裏面有二十重,就是一個識裏面有很多念,那你要確定一個,也就是到最後一個識,那個裏面有很多識,那個識裏頭念很多很多,你要確定最後一個,那就叁果。這個叁果也就是受,你要確定,最後一個一圈受想行識這個地方你要確定就是叁果了,那麼叁果開始要向色——第二念前進,這個叫四果向,這個地方沒有那麼容易。
我現在這樣講很快,一句話就帶過去,你在選擇的時候沒那麼快,因爲進到裏面你那個喜悅感會越來越高,喜悅會産生,當你陶醉在喜悅裏面,那你就越接近初禅天,初禅定。我們是希望你知道有喜悅就好,不要泡進去。泡進去,你大概通常就走不出來,因爲太喜樂了,這世間沒有,因爲你開始要進入色界天了。那個觸功德一方面在産生,一方面自己那個法喜又産生,輕安又産生,喜覺支、猗覺支一直産生的時候,你一定會迷上去。
所以我們在這裏告訴你說,你就要開始警覺到,要找到那個著力點。因爲你那個受一直在用,受想行識一直在繞,你能不能停住,在受的地方,然後要向色的地方走過去,這個叫橫出叁界的走法。你要開始一直走,走到色,隔壁就是無明,無明跨過去,你就第一念了,就用根不用識了,你要留意到這一點。你這一個奈何,奈何不是橋,奈何,你要跨過奈何到那邊去,要不然你永遠就在無可奈何的奈何裏面,你要跨過奈何到對岸去,這個時候就到對岸了,你要不要跨過對岸,就在這裏,你不過對岸就在此岸。
色跟相,我們看那一個圖裏面,色跟相中間有一條線是無明産生的地方,會産生無明的地方那叫奈何,那就是此岸、彼岸的臨界點,就無明跨在那裏,此岸、彼岸中間的那個河是什麼,就是無明嘛,無明爲界,所謂一念無明起,就在那個地方。你從四果向要跨過四果位,我們是從這個地方來跟你講是比較清楚,要不然你想要破無明,那直接就證四果了。
那你想想看,你距離那麼遠,怎麼破?關公拿著一支大刀從臺北一直要殺到北京,就一直喊“殺……”殺一半你就破洞了,你殺不到啊,你一定要到北京城下再喊殺,那才叫攻擊發起線。現在我們要破無明,你一定要到色這個地方來才講殺,要不然你怎麼殺?破無明是在這裏破的,關鍵是在這裏!你一定一切准備要到色,四果向這邊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關鍵。
那麼在這之前,我們越靠近,那個選擇就越精微,因爲你從初果到四果向之間變化很大,它逐漸地,因爲初禅定的誘惑會一直産生,很多人不小心他就跑到二禅、叁禅去了,跑到二禅、叁禅去,那你的果位並沒有往前進,這個區別你要弄清楚。禅定一直增加、定功一直增加沒有錯,但並不表示你的法身就一直提升,這個要弄清楚。禅定是一直往上爬,但你並沒有橫出叁界哦,我們要的是你橫出叁界,你要留意到哦!
所以我們在這裏發現一個問題,當你從初果到二果的時候,二果到叁果之間的那種工程運作的時候,跟你從初禅到二禅不一樣。佛法、外道禅之間的差別在這裏。有沒有定功?這個定功跟初禅、二禅的定功又不同。初禅、二禅的定功,你看,一個五支,第一個就是心一境性、尋伺喜樂…
《耳根圓通章 第二十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