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耳根圓通章 第十九集

  耳根圓通章第十九集

  海雲繼夢和上

  我們再把昨天講的部分再跟各位提一下,這個地方主要就是從初于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這個是第一個重點,整個行法在這個前面通通叫做前行,資糧道。你資糧道一定要能夠處理到圓滿,我們自己的要求是所謂滿分,你要能夠滿分。那你能不能滿分呢?你在朝這個方向一般來講一個修行者應該到八十五分,不算滿分也要八十五分。一般世間人六十五就很不錯了,修行人你自我要求要更高。那你能不能達到滿分那,我們當作一個期許。所以前面這些你通通要弄好,才有可能發出離心然後發菩提心,沒有的話是不可能的。你發的只是說一說而已,跟真菩提心無關。

  那麼這裏面最重要的是人我之間,人我之間的關系,那人我之間的關系也就是你跟環境的關系。我自己本身跟我們這個環境,客觀環境你無法左右,你會去適應。這個世間被餓死的不多,除非真的是天災地變你無法適應,要不然大家都可以適應。最主要的問題是跟人相處的問題,所以我們在修行中講,你個人的生命空間,跟族群公約要如何取得一個平衡。那麼發菩提心就是發出離心以後開始摸索,在要真正發菩提心之前有一個絕對的問題,那就是以恭敬心,應該來講是以恭順心,恭敬、順從的心來聆聽指導,這一個部分我們通常簡稱爲謙下心,你要有謙下的心。

  在印度的這種敘說裏他叫做臣服的心,你必須像面對國王一樣的臣服。

  那現在獨頭意識特別強勝,這是很麻煩的,你常常會以爲你跟國王一樣大,甚至于你比國王還大,那你隨時就叫波羅夷罪斷頭罪,你要留意到啊。法身慧命它是不會砍你的頭,但是你已經是死人一個了,在菩提道上就已經死了,所以你不管到哪個地方去參學,都要以絕對的恭順心、臣服心,尤其在你自己的根本道場裏,這個要特別留意。因爲混久了誰的缺點誰的弱點你都看的很清楚,很遺憾,該看的你不看,自己的缺點跟自己的弱點你看不到,這個時候你就會起驕慢心,那就完了,你自己砍斷自己法身慧命的頭,那就無有是處。所以無論如何這一點做好,這一點做不好你沒有辦法真發菩提心,你只有到處當老師,去教人家,修行沒有辦法進入狀況。

  我們道場有幾個,我說你只要不參加行法,不好好接受指導,按照我們的步驟一步一步來,你在這裏,你不要以爲說你在這裏發大心,有的現出家相,有的是叫做死爲華嚴魂,那叫華嚴鬼,華嚴都是這些鬼,這沒有用了,下輩子再來,那要不是大寮裏頭的那只最大的老鼠,就是廁所裏面最大的蟑螂。那沒有用,那個福報大,跟這個地方因緣也很深,那也沒用,生生世世就變這樣了。我們是期望你好好的真的發起菩提心,在我們道場裏你不參加行法,那等于是木頭一個,死人一個,沒有用,這裏是一再要求你行法。

  行法裏你不要以爲多高明,跟你講那神妙的境界,這我們一再跟你講那沒有用,行法就那麼簡單,一再地反複!你要認爲一再的反複訓練無效,你兩下子就會了,那你就完了,你就完了。因爲這種東西就像你在煎藥一樣,不是水開了就好,它要一段時間,一定要一段時間,你才能夠把你生命的精華給淬煉出來,你才有辦法去體驗那個內在生命的那一份存在。不是兩下子就好了,沒有那個根器,這種自以爲說兩下子就好的,都是聰明伶俐的業障鬼,那沒有用。在用世間話來講很有才氣,那你就到世間去當作一個護法,因爲你既然跟佛法有緣有興趣,那你就在世間好好發揮,那麼有所成就籍種種因緣來護持佛法,這個修大福報,人天福報那還好。你假如說混在道場裏還帶著這種心,什麼也不修、什麼也不學,以爲摸兩下,幾句佛裏佛氣的話就表示你有成就,那就很麻煩,根本上你的菩提心已經粉碎了,已經粉碎了,這個已經被汙染了。

  所以前面的我們都跟你弄清楚了,它的關鍵這裏頭前行也是叁個:頂禮佛足這一個,發菩提心這個一個,彼佛教我這個一個,叁個。彼佛教我,我從彼佛那邊學來這叁個東西“聞思修”,那麼在這個地方它先講初于聞中,先從聞這個法裏頭來講。要談這個部分我們就要再跟各位談了,爲什麼哈達瑜伽對我們生命能量的強化有那麼大的作用,而且我們也跟各位講,這是你修行人第一個要進行生命改造工程的第一項工程。因爲我們來到這個世間,現在各位我不能夠跟你肯定說在座沒有一個是偉大的菩薩或者古佛再來,我不敢這樣說,這是冒犯神渎,因爲那種境界我夠不到,因爲我不是古佛再來,我也不是什麼大菩薩再來。那你來也沒有吐露一點氣息在臉上寫說我叫燃燈佛,所以我也看不到,所以我只能夠存疑說,不知道哪一位是什麼古佛來。我這樣講你也不要在那邊竊竊自喜我就是,那叫不要臉,是的人他不會有那種感覺。因爲古佛再來的人他一定是極度謙虛,我跟你講這是一個基本條件。

  你說我可能是明王再來,我看你是魯班再來才真的,不可能,絕對非常謙虛,他在謙虛中表現他生命的那個質。那個質有兩個特質:第一個有很強烈的吸引力,像海綿一樣會吸收很強的水份,那先看看你有沒有這個魅力。或者你像刺猬一樣,凡是接觸到你的都會受傷,那就不一樣喔,這第一個他有很強烈的魅力,人們喜歡跟他在一起,沒爲什麼。第二個他有很強烈的那種讓人家景仰,沒有爲什麼,人家就願意爲他服務的那種氣質。那你看看有沒有,你假如只有一兩個那叫做受騙者,一兩個不算,一兩個那只是臭氣相投,往昔宿世相欠債,有沒有?夫妻子女那個就是一兩個,那幾個假如對你再不絕對的順從的話,你這個人叫做完蛋,姓完名蛋。

  所以在這個地方你要留意到,這都是指普遍性的,因爲我們一般人沒有,我們要從別人那邊來學的話,那我們就有很大的缺陷。第一個缺陷就是容易被汙染,第二個缺陷就很容易,這國語不太能講叫做什麼,去盛煩惱,人家製造煩惱你就接,人家製造快樂你接不到,人家製造煩惱通通被你接到了。那最大的特色是製造是非,人家講是非你特別有興趣。那這兩個東西你就完蛋了,就完蛋了。製造是非是指你的內心裏頭,自己對號入座的這種狀況,所以你的生命裏原來的生命能量被覆蓋或者漏損,會流失。那麼這個時候你就必須先挽回,有漏洞要補漏洞,有汙染的要先淨化。

  這個時候怎麼辦呢?你第一個就要先從哈達瑜伽下手。那麼這些經典,在中國這邊的經典,沒有把這個部分翻的那麼明顯,整個大乘佛法裏頭幾乎沒有這些東西,在小乘佛法裏也沒有。你就可以發現到,佛教在印度所有的行法,都在它的文化基礎上,所以對它傳統的文化它很少敘述,它的敘述都在它傳統的修法中去補強。佛法跟它們不同的地方,之所以會産生不二法,就是不共法跟這些外道,我們把印度教叫做外道,所不共法的地方它講,但,是跟印度教婆羅門教共法的地方它都沒講。那現在我們麻煩就在這裏,你沒有修共法,只修不共法,所以你就沒有基礎了,這是個很麻煩的事,非常麻煩的事。

  現在臺灣有些跟著流行走的這些佛教徒,包括僧衆,他們也學梵文,他學的哪種梵文我就不知道了,因爲我們學的梵文是悉昙,悉昙字的梵文,還有一個叫孟伽拉文。那麼學這些語文應該是要對印度教的《四吠陀經》去深入了解,對印度的各種史詩去了解,因爲這個是跟佛教共法的地方。現在我們所講的佛法都是講不共法,你講不共法而沒有共法,你就沒有基礎,你記得這一點。因爲你沒有基礎,所以在中國的佛教裏你很難看到那個神通廣大的修行者,我們只看到心地很清淨的修行者,但是沒有辦法看到神通廣大的修行者,因爲你沒有共法。

  所以我們跟各位講說,你要想學華嚴一乘不共大法,那你叁乘爲基礎,那麼大乘爲基礎,大乘要以中、小乘爲基礎,中、小乘要以共外道禅爲基礎,共外道禅要以健全的人格性爲基礎。那你想想看,沒有健全的人格性,你外道禅你都不會修,都沒辦法修,一修你就入魔了。外道不一定是魔,它只是跟我們不一樣而已,那你有了這些共外道禅你才能發出離心,才能修小乘,小乘的基礎有了你才能修大乘。現在我們都直接從大乘下手然後小乘都沒有,所以修法你都不會,怎麼念佛也不會,啊,拼命叫人家念佛,到底要怎麼念呢?就念啊!那念佛幹嘛?怎麼念呢?沒人知道啊!這個叫做缺少共外道禅的基礎。那麼你大乘的基礎沒有,大乘基礎沒有的話你不可能修一乘法。

  所以這個你不要以爲說我直接修一乘法我了不起,那都是貢高我慢那都不對,你要修行一乘法一定要大乘基礎,那你的大乘基礎有沒有小乘基礎?假如沒有小乘基礎,外道禅要先修,那你要修外道禅,你有沒有一般健全的人格性?假如沒有的話你這修學沒有用。我跟你講,我不多這二十幾年來在跟大家講,就發現這種情況,這法很簡單你修就會了,可是修不來,爲什麼修不來?發現基礎不夠。就開始講基礎佛教的,講基礎佛教也學不來,原來是人格有問題嘛!所以二十幾年我從開悟那邊一直講到現在只好灑掃應對進退。這沒辦法你連這應對都有問題,跟大家相處應該是和樂,拿著一個笑臉給人家,可是不是,常常看到哭鐵面,他要跟你應對又是那種臉色,你看你怎麼辦?然後他也修的不錯,你要命不要命真關鍵在這裏。所以我們在這裏先跟各位講前行基礎完了以後,再來你就真的要改造自己。

  初于聞中從這個地方,這地方怎麼修呢?你那基礎有了再來就是入流亡所,先把這個部分給弄好。你有沒有辦法入流?所以我們談到的就是你要進入生滅念。那生滅念跟這每一句話從下面這個都四個字、四個字,一、二、叁、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叁,假如說到十方圓明一共十六句,那假如到寂滅現前是十叁句,都是四個字,那每一個字你要記得它都是動態的,都不是靜態的。不是分階段,它是像樓梯一樣一階一階一直往上爬,爬到十方圓明獲二殊勝這裏。這個地方你要先看看,入流亡所,入流…

《耳根圓通章 第十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