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圓通章第十八集
海雲繼夢和上
道場裏擺的叁尊佛像中間是大日如來,左邊是穢迹金剛是代表密法,右邊是阿彌陀佛。這個阿彌陀佛你覺得很奇怪,他不奇怪,他就是修哈達瑜伽的,所以他的氣脈全通肩膀的骨頭通通突出來了,他是表相的。中國人在修學上面的一種成就的一種象征,當然你看不懂,很奇怪一個老頭子擺在那裏幹嘛?你最好不要罵他,要不然你要往生極樂世界他就不接你去了。這個佛法大如天,禅門深似海你可能都不認識,你所認識的是你腦袋瓜裏面的那種執著而已,大如天有多大你擡頭看天空兩棟大樓之間叫天;深如海,海有多深,前面魚池那麼深。因爲你所看的只有這樣子而已,你沒有辦法去了解。
剛才提到入流亡所,這個前面是什麼東西,你要能夠先具足那些條件,來到這裏你的心境才有可能靜下來入流亡所。那個入流很清楚,一定清清楚楚,內心清清楚楚,那個亡所一定有所才能亡所,你無所的話不能亡所。所以首先你要能夠捕捉到,然後進入那種情境你才知道說它是什麼,然後就不在意。就好象我們的學習某種功夫你會很在意,各位去留意一下你寫的字,寫了以後再寫一遍兩個字絕對不會一樣。可是你寫字很自然你的筆劃很順,可是再叫你再寫一遍你不會一樣了,但是呢你一看就知道那是你的字,可是兩個字根本不一樣,那個字你再寫一百次你都會發現一百個字都不一樣,但是你會發現那些都是你的字,你不會去寫別人的字,對于寫字的筆劃來講你真的是入流亡所,知道嗎?
你講話也是一樣,你講話有自己的調調,這也是入流亡所。你呼吸也是入流亡所,但是呢你只能叫亡所,你不能叫入流,因爲你不清楚不明白,這個只能亡所不能入流,因爲只有亡所沒有入流。所以這邊你都沒有成就,那叫慣性,要亡所很多是慣性,但是這個地方講入流亡所是清清楚楚不是糊裏糊塗,你是因爲是慣性所以你根本就不清楚。那麼現在你的識性,這裏不是講根,識性跟塵境這兩個,塵境完全寂靜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這個地方他用寂來形容亡所。從中文的字義來講那種情境表達的很好,就是說塵境在你的心裏沒有漣漪,可是你很清楚,你要留意到很清楚,沒有漣漪,這個叫寂。
最好的方法你還是真的訓練自己置心一處去感受那種情況。我們在這裏跟各位談的是這個塵境爲什麼一定要把它降到最低,我們跟各位形容說就像這個地板,這個地板這麼平,你假如,因爲在我們這裏比較難,這裏第一個濕度大第二個灰塵少,這假如有一年以後那灰塵很均勻的布在上面,這個時候假如有一個像蜻蜓的翅膀或蝴蝶的翅膀這樣掉下去,你就會發現那個塵會飛起來,然後很快又沈浸下來,有沒有,那種感覺可以感受的到嗎?當你的心很平靜的時候就像那波平如鏡的湖面,那麼有一點東西掉下去起的一點漣漪,你能夠置心一處以後的心就像那個心湖一樣平靜,就像那地面上的灰塵平靜,那個塵境來的時候就跟這個情況一樣,它一點漣漪起動然後它又會平靜下來,你必須要看到這一點,這是絕對要求的。
所以到了這個時候那塵境來你才會看得很清楚,那才是入流亡所,那個時候生命觀境就會爆發出來,真正那個時候所激發的你要導引到哪裏去,你就會發現你的心在捕捉那個塵境的時候識性就出來了,無明就起作用了,當你這樣子塵境你不管它,那個無明要起動識性要捕捉那是什麼?就是在想說那是什麼?然後你說這個不對,再找回來的時候你的生命,你看那個看電影在描述那危機狀態的時候就這樣子,那整個生命全部爆發了,因爲那無明要介入你識性要去捕捉。然後你說不行這個時候就要破無明的時候了,你就發現那個英雄是怎麼樣突破這種魔境的危險然後超越到另一個境界去,那整個生命就爆發出來了,整個能量就爆發出來了。
而你會發現在這個過程當中要失敗很多次,你放心,每失敗一次你的生命能量都急劇增加。而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你有很多經驗,而且你要知道這個微細的地方在訓練那個經驗就是下輩子你來當偉大的科學家跟藝術家的地方,那個摸索的那個小地方非常精密的,你內心的感受的那個東西就好像拿那個顯微鏡把那個境界放大一樣,你只能夠說我知道但是我講不出來,知道嗎?那個心境的轉折那個叫“轉轍器”,一個車字旁一個徹底的徹那個字,那個軸心從這邊要轉到這邊來的那種工作,你自己真的是捏一把冷汗,而且你會發現在那個時候你的身體會一直歪一邊。那就看每個人不一樣了,因爲你開始在用功的時候那個情況它出現,你自己全身繃緊、放松、繃緊、放松的那個情況會出現,我們沒有進入到那個地方你不會。
爲什麼打坐的人不會胖,爲什麼參禅的人沒有胖的?原因很簡單因爲你在這個地方你所有的生命能量全耗掉了,所有的體能多余的脂肪、蛋白質全燒掉了。你放心,每次坐起來蒲團都濕了,不是尿尿是流汗,你衣服會濕透就是這原因。所以你要去進行這樣的情況,透過這種訓練,你的色身、你的心理,身心都會很堅強,你一定要去掌握到這一點。那動靜二相是最初的,這一關過了以後後面就比較簡單了,這一關你一定要破。這個時候你的身心會有很大的變化,這個到這裏就已經很大的變化,光是對塵境的處理,那麼過了這個以後呢?如是漸增你會逐漸提升就是這個功夫逐漸增強,下面聞所聞這個盡應該要斷開。聞所聞,聞是能聞,能聞所聞盡了,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是結論,所以這個文你要看清楚。這個古來大德都會解釋,斷句就亂七八糟,這斷句是:聞是,能聞所聞,盡了,能覺所覺,空了,能空所空,滅了。是這個意思,這樣看你就清楚了,這中文就喜歡這樣子,這文字家、文學家,黃融是個文學家,文是很好你要開悟就有障礙,所以古來禅師罵這些讀書人就是這樣玩文字遊戲,害得一堆人都不能開悟,就在這裏。
你把那個動靜二相了然不生的功夫如是漸增,逐漸的提升你的功夫然後能聞所聞,盡了,能聞所聞,這個叫做能所皆空,盡了,雙泯了,這個時候塵境根性結束了,再到這個地方這個能聞所聞,能聞是根,這個時候呢從識性就要轉到根性來了,因爲動靜二相了然不生的時候就是已經轉入根性,用根性了。但是這種用根性我跟各位講叫做硬擠的,硬擠的知道嗎?像曬蘿蔔幹,蘿蔔幹曬完擠到罐子裏,用一雙什麼一直擠,對不對,硬擠擠過去,哈達瑜伽就是訓練這個。你跟蘿蔔幹差不多,裏面都有棱有角很香,他是硬擠擠過去的。
我們假如透過思辨瑜伽的訓練大乘佛法是比較不一樣,但是這個地方講的純粹就是小乘的修法,硬擠要擠進去,硬擠,擠進去就很辛苦不會很痛苦,但一定很辛苦就對了。但是這個擠過來以後你的身心會不一樣,完全改造了。所以說修行改造生命這個地方先改造你的色身,你的身心既然一改造的話那你的命運就變了,你不用刻意的去要消災改劫。過年到了要安太歲,民間信仰可以,廟裏也要做,爲什麼?不做沒錢。消災改劫是爲了收入不是爲了什麼,有效沒效你不做也一樣,所以這個叫很好笑。但是民間的信仰它需要安心,因爲未來的一年要過什麼日子不知道,我花個幾千塊安心一下這無不可。你總要給衆生一點安慰,這就是做安慰的工作。但是你在這裏修行你一定要看清楚,一定要看清楚跟那個不一樣,這文章這樣看起來你不知道修行的工程有多大,你一定要去做、一定要去進行。
所以各位坐在這裏你不要以爲一塊蒲團,這是最佳的工程,這方方正正師父還滿慈悲的,還弄了一個木墊子給我坐著。這裏濕氣太重,你不要看這麼一個蒲團,一張蓋巾布,頂多再加一條禅袍,風衣一戴觀音帽一罩,那個正好睡覺。不是叫你坐著睡,是要你進行最了不起的工程,這項工程在你的生命史上你就要經過剛才所講的史詩的奮鬥,有非常非常多的戰鬥。你要在這裏面消滅羅刹,要在這裏消滅那些緊那羅、阿修羅,要在這邊消滅那些夜叉,你生命中的夜叉、羅刹就在這邊進行的。你不要以爲這個蒲團怎麼坐,你坐得好那個叫做金剛城,你坐在那裏雖然方方正正的也不過是一尺半四方而已,它是你的金剛城,未來你的一切成就就從這裏開始。你國土有多大就看你這裏心量有多大,所以還是把蒲團坐好不要光是坐破就好,所以功夫一定要在這裏下。在這裏生命改造的過程裏你有很多的工程在這裏運作,這裏你就看到一切唯心造,你在這裏就是在進行心的改造、生命的改造。
禅法這一點厲害,那要不要其他的呢?在印度來講這裏面的修法不只這樣,因爲印度的基本修法它是密法,它有很多的供養等等,那些我們這裏不跟各位講。你先把這個基礎工作做好,它有種種的其他的輔助你的辦法,但是基本的方程式是這一個,這是它核心機構你一定要進行。這個工作這功夫塵境,動、靜二相,這個動的塵境跟靜的塵境這兩個呢?完全降伏了,你內心裏頭對于塵境來的部分能夠捕捉能夠安住,你就不會被妄想帶走了,對不對?這就是置心一處了。
再來呢,那個心你是用作意心,現在呢?要不作意心,現在是這個問題了,因爲你假如是作意心那是用識性,現在無作意心就是用根性,所以這邊要怎麼樣由作意心到不作意心呢?這個過程那就是我們在破那無明的地方,所以剛才提到你在這個時候你會發生什麼現象,當這個塵境來的時候你會有一種好奇那是什麼?塵境到底是聲塵、色塵還是哪一塵因爲六塵同時來嘛。因爲一個塵境來你會去發覺是六塵中的哪一塵,你要去發覺哪一塵的時候無明就要進來了,那就去到第二念的地方。因爲你要從第二念跨過去,就不要它的時候那你一定要把那一個捕捉塵境的那個念頭給拿掉。這個生命能量的爆發非常非常的大,那在第叁念到第二念之間,第叁念是受,也就是說你這一過來的話,塵境你一捕捉的話就這聲塵,這個時候一進來的時候到聲塵已經是受了,聲塵的時候已經是受了,我…
《耳根圓通章 第十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