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圓通章第十六集
海雲繼夢和上
我們提到了這個部分,識的取舍及住心即是出離因及性德、也是佛刹的根本因,這個我們叫做因,我現在把剛才那一個禮敬——頂禮佛足的這個因,(剛剛我們在這裏講的,這是最下的部分,參考生住異滅圖。)你一個行者必須調整到這個地方,你的國土因就已經出現了。那麼,現在要談的這個部分是什麼呢?因爲我們的識很多,會隨著你的文化背景、隨著你的家庭教育、隨著你的生活背景都不一樣。
有一天去加油,我那個車子上面做了一張桌子,就是黃師兄特別做的桌子,我們在車上可以做點功課,他很用心把那桌子做好,把我們大殿裏頭供桌的桌子的做法做上去了。那麼在加油的時候,就把車窗放下來,告訴小朋友說加什麼油,他一看,有桌子喔!“要不要清?”用臺語講的,“要清嗎?”我說“不用。”
“五百?”我說“不用。”“叁百?”“不用。”“不然這部車是怎麼了,還有桌子不用叁百?”我說“不用清啦。”
原來他是說要不要一千萬,要千嗎?我說不用,他說五百,我說五百塊也不要,因爲馬上要走了,他說叁百,我也說不要。兩個人,他講一句話,就有兩種不同的想法,你就可以看到,你的背景跟你所講的,跟人家的背景他所聽的,是完全不一樣。他說要一千嗎?我聽成要不要清一清,所以我說不要,不要他又降價五百,他意思說不要一千萬那要不要五百萬,我說也不要,他說要不要叁百萬,我說叁百塊也不要。
同樣一句話,兩個不同的人,那想法裏面內容是完全不同。所以你不要說你看念頭,我也看念頭,此念頭非彼念頭。你講的念頭是現代的念頭,我講的念頭是當初,百丈、馬祖那時候的念頭,此念頭非彼念頭。我們講的念頭是生滅念的念頭,而這個念頭會因爲你的環境、背景、文化、水平等等,包括生活水平不同而有不同。
因此當你的識在形成的時候,因爲你這無明一介入,這無明就包括那麼多的東西,介入以後你的色到受之間,這個繞一圈,已經是不一樣了,已經都不同了。從受開始就不一樣了,無明介入,其實色也不同,你不要看第二念,色就不一樣了。同樣一陣風,同樣一個聲塵,你看看差那麼多。他說要不要一千萬,我說不要清,他說要不要五百萬,我說五百也不要,差別就這麼大了。所以你不要以爲說,理論上這麼講一圈,事實上每一個人的心裏世界都不一樣的,那麼這一個塵境的不同有相當的多,你怎麼樣取一個把心安住,就這個地方講的,識的取舍也就是住心、出離因以及你的性德形成。
這個住心是我們現在在用功的地方,你一定要找到這個住心,不然你沒有下手處。那麼這個住心以後就是你産生出離因的地,到這裏就出離了嘛,這個就出離因。修行很精彩就在這裏,每個人都不一樣,性德就從這個地方要入,因爲這個地方不同嘛,進去這裏面的不同嘛,這叫菩薩性德,你成佛的時候叫佛刹。所以這裏面這個地方我都跟你講的很清楚了,這一條路,住心、出離、性德、佛刹通通給你講出來了。
那麼現在的關鍵我們就是要講識的取舍,我這裏用兩圈啊,這是最後一圈,那麼其他的無量圈都是外面這一圈,這樣每繞一圈,一個識的形成不知道幾千萬之一秒,時間非常短,你的大腦根本用不上,大腦根本用不上。那你有辦法入流,進入生滅念裏頭,你現在就開始要摸索,取舍從哪裏來。這個地方沒有辦法教你,只有你自己來了。那因爲你要摸索出這一個取舍,能夠定位、住心,這個地方需要相當大的功夫。
能夠住心,嚴格講能住心才叫“入流”,也就是你真正進入生滅念裏頭。要不然雖然進到生滅念裏頭,你還是在那邊到處亂飛,到處亂飛,那個修行不得力。一般人能夠修到這裏面就不簡單了。通常同修們在小參的時候,在這裏面我不會幫他定位,我會讓他繼續飛,因爲飛到累的時候,他會停在一個地方,那就是他住心的地方。這裏面通常要一、兩年的時間,也就是你入流以後,在這個識的取舍跟住心,這個時候你要一、兩年的時間才能確定。
這個是很痛苦的,不是行者痛苦,是師父痛苦。我在這個時候要看你繼續飛,又要不要飛出去,要在裏面飛,都在住的範圍裏面飛,這個裏面,不飛到那邊去,當然能飛到這邊是最好了,那就沒我的事了。但問題是你不可能飛到這裏,就是會從這裏飛過去,飛到善惡念,到變異念那邊。所以我會看著你,你在這邊,你所講的有沒有在倒退,只要沒倒退,繼續在這個裏面的話,那就要一直忍著。你會在這裏面,你會跌跌撞撞,有很多,這裏面在談的問題,小參在這個時候談的話,我們就不給那些善惡念跟變異念的人聽,因爲他會把變異念當作你這邊在講的東西。知道嗎,這個會造成錯誤的示範,所以我們通常就避開。
而絕大部分的人都在變異念裏面,尤其在變異念的人,是鬼神通。講鬼神通是好聽,因爲避免傷了你的自尊心,事實上通通是鬼通,變異念的裏面的,都會鬼通。你不要以爲你看念頭怎麼樣,那個念頭是虛幻的,是變異念的,所以都是鬼通。因爲他本來就是因競爭而造惡業,惡業誰會競爭?鬼會競爭。到了人的時候他已經開始會調整了,某一些狀況應該放棄,他會選擇善惡,所以進入善惡念。你留意到,在這裏面你看看,競爭到某一個程度我們都說,那鬼迷心竅,有沒有,就是指這個問題。所以我們在這裏面的狀況,我們只觀,不要讓他往後退就好了。
那麼這裏,這是第一圈,到這個地方我們叫做“二果位”,那在這裏面我們叫初果位,這裏有無量圈,大概你的識的形成都是這樣來的,受想行、受想行...受想行,那個速度相當快,大腦無法揀別。
那麼在這麼多的東西之下,我這樣講你可能聽不懂,那我們來看他果地的狀況。因爲這是因的部分,因地相當多,那果地是什麼現象呢?那就要看世界成就品跟華藏世界品。看那兩個圖,這叫“華藏香水海”、“華藏世界海”,這是果地的淨土成就。這一個每一個圈圈,中間這一個普照十方自然寶光刹種,這個中間這一個,就是我們這一個“華藏世界”所在的地方。那麼其他的一個圈圈一個圈圈,每一個都跟它一樣,這是一個“世界種”。那麼有這麼多的世界種,無量無邊。換句話說,我們識的種類有這麼多種,每一個識有多少念呢?我們看另外一個圖:每一個有二十重,像這樣,我們華藏世界有二十層。這二十層每一個都加一倍,一直加一倍,加二十倍,所以它用圖像來畫是上面寬下面窄。這是從一到二十,一共加起來是兩百一十個。我們通常講兩百一十億個佛刹極微塵數世界,那就是在無量壽經上面所講的。換句話說,一個識有兩百一十億個佛刹極微塵數念那麼多。
那個念有那麼多,到底怎麼轉的你不知道,你的大腦沒有辦法想像。那在這裏面有那麼多念,你要許一個念,到那個世界去,那個世界就會成就。因地叫念,當從那個念一直到最後止息,那就是最後一個,色受想行的那個地方,構成的識。那你停到哪裏,你會停在受的地方,這個就是叁果位。
你看要經過這麼多的功夫啊,你有沒有下這種功夫?你念頭看得到嗎?你要能夠到受這個地方,那麼想行識的運作你就很清楚了,到叁果看二果就簡單了。你進入二果,是不是二果你不管,你繼續在那邊,能夠在置心一處、止住妄想的時候,你自然就會停在受那裏。
那我們講很快,你也就因爲沒有耐心,就以爲你是停在那裏。當你看著念頭在轉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功夫,在初果的時候念頭是一直在轉,到二果的時候你可以看清楚了,它最後在轉的時候你才會看清楚。當你沒有辦法看清楚的時候,頂多是初果。那你看念頭又怎麼樣,更何況你看的是變異念,看到善惡念。
看到善惡念了,你就會說“我第一念起!”什麼叫第一念起?“我覺得這個不對,我就把它停住了。”那個通通都是“善惡念”,當你看那念頭走來走去,那個叫“變異念”。因爲你都沒有辦法入流嘛,你要有辦法入流,那就不是這個樣子啰。這個地方你要看清楚,有辦法入流,你就不會情緒那麼大。你要留意到這個地方,這部分一定要看清楚。
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地方,這裏是有無量個識,這叫無量個識所成就的世界海。那這裏是一個識有無量個念,有沒有,這一個我們通常像類似須彌山形,但他不是須彌山形,這個叫做“華藏世界海形”。華藏世界海形的時候,一個識有無量念,那麼華藏世界海圖,圈圈圈很多,那叫做無量識。那個識是果,那個佛刹圖是果,那無量個識,就是住的那個領域裏頭的識,就有那麼多,那是因,因果之間是一致的,是一致的。
當我們修行是透過這種狀況修行,你雖然在這個華藏世界裏頭的第十叁層,(我們在十叁層,十叁層你在娑婆世界,像東方藥師佛的淨琉璃世界,像西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都在這個範圍裏頭,十叁層裏面。)換句話說,無量識當中的任何一個識,你會在那邊一直轉。我爲什麼說,這兩年的時間裏,你在那邊轉,我不管你,看你,這要忍得住,不能把你抓住,不能把你抓著,要自己能夠忍著,因爲無量的念你一直去轉,你是在因地裏,因地裏一直去轉,所有的識都轉過,將來你成就的時候,那無邊佛國土你都能去。
你要知道,有這樣的因、有這樣的緣,你就會有這樣的果,這叫因果同時。當你這樣轉過以後,你的因雖然是下了,你的果就成就了,再來就看著你,(回到這裏來,生住這裏,我們在這裏轉,這個是因,剛才看到的世界海圖,那個是果。)那麼現在你選定的哪個念、選定哪個識,就是哪個世界海圖,裏面選一個世界海形,那個叫識,無邊的識選一個識,那個識裏面你選哪個念,那你就在哪個地方。
現在我們在分析世界海形的時候,第十層以下智慧多,十層以上叫做悲心多,那我們在十叁層這個地方修法的時候,通常是站在悲心的立場修智慧。你知道嗎,悲心多,就是悲心的立場修智慧,這個講開是相當多,藏密什…
《耳根圓通章 第十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