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耳根圓通章 第十集

  耳根圓通章第十集

  海雲繼夢和上

  我們再從這裏看起。這個從教理上講,那意思就是,這個法當時啊,觀世音佛就已經有了。那這個意義也告訴我們 ,這個法是古今常然,它是真理的一個軌迹,到達真理的一條途徑。所以我們說爲什麼學佛修行一定要依教奉行,因爲他所講的是這個法界中本來存在的,它不是你自己去獨創的,你依循這個軌迹那就對啦!從觀世音佛那個時候一直到現在,那不是古今恒常嗎?這個就是真理出現的地方,我們要看真理,這樣就很清楚了。他把時間列出來,他就告訴我們,他是古今一致的,不是現在新有的,這是不同的。雖然法義沒談,那在他的修法裏頭,他可以告訴你,如何去破參的這個部分。這是談第一個。

  第二個“初于聞中”,那我們剛才跟各位講,修這個法它的重點在增強你的生命能量。那當然話是這樣講,它的意義就是讓你從凡夫轉爲聖人的那個階段,第一階裏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我們常告訴各位,你不要錯過第一步,你只要錯過第一步啊,那你步步都錯,第一步沒有踏好啊,那永遠都錯。你到成佛那裏永遠都差一步,就差那一步,沒有第一步,你上面都是假的,都是空的,所以這第一步一定要做好。

  爲什麼我們一再的跟各位強調這裏,那你到了可以不談這裏的時候,其實你已經到另外一個層次了。所以在這個初階的過程裏啊,各位一定要踏實的去檢驗,你不要一直問後面的境界,我後面這樣對不對,那樣對不對,後面都對,第一步不對,你就通通沒用,你要記得這一點,關鍵就在這裏啊。所以後面的我們都知道,你都有境界,那境界真假,我們不是後面檢驗,我們還是檢驗你第一步,第一步沒有,你其它別談。

  尤其各位來這裏,可以說都是半途來的。什麼半途來的,你在外面已經撕殺一陣子啦,各大山頭都被你踩扁了,對不對?所以才來到這裏,我也不知道你是牛魔王,還是金角、銀角,還是水餃、豬腳,我都不知道,所以我一定要從最基礎的,跟你檢驗過來。你那個東西沒有,你別講啦。你有,看誰說你成就,你去吧。

  不是說你不能成就啦,但是它成就有一個模式,一個基本的認知嘛,就說你跟哪個老師學我不管你,這杯子做得好不好,我有看好不好的標准嘛,對不對?你不一定跟哪個老師學,你像孫悟空石頭裏頭蹦出來也可以,但你這個好,有好的基礎在嘛。不能像我自己弄一弄,像洪通一樣“我畫的是國寶”,是沒有錯啦,再也沒有人畫,他就唯一的國寶嘛。那有幾個洪通啊,你以爲你是洪通啊,你根本就不通,人家洪通是洪通啊,所以一定要把這基礎弄好,前後一致,真理就是有真理的樣子。你自己可以不服誰,你不能不服真理,那個因果你完全要自己來啊,你誰都可以不服,但是你不能不服真理啊!你會說:“真理值多少錢?”那是你的業呀。就像我們跟誰都可以吵,跟父母親不能吵,不管怎麼樣他總是父母啊,誰叫你從人家肚子裏面跑出來,對不對?那你就只有服,總要有一個會壓住你,你才有可能成就,你假如什麼都沒人壓住你,那是鬼見愁啊,鬼看到你都發愁啊,那不行啦,那不是人,那是魔啊。所以你的生命能量要從凡夫怎麼樣轉過來變成聖人的第一步,你從這個地方來。你不要以爲說,我們談這個都談基礎的就不重要。那我們再一次檢驗一下,我們的修學這個地方有沒有弄好?這是第一個。

  生命能量的增強,從凡夫開始向聖人的地方邁進,那這裏頭事實上講的是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生命向度的擴大,它有一點扇子這樣的展開,扇子還沒有展開的時候,只有一枝嘛,然後它會這樣展開嘛,對不對?那你才能夠到達全方位。因爲我們凡夫用大腦,那個生命是一條線,而且又單行道,只能前進,不能後退,所以我們壽命是一天老過一天,你放心,你不會再往後走。我們思維也是向前推理都對,向後推理都有問題,因爲你只能考慮向前,不一定能考慮向後。

  當一個人的生命能夠在這個地方啊,自在出入,就已經很不錯啦,所以你會發現修養是在這個地方,不但能向前,也能向後。所以修養好的人有一句話,叫做“吞忍”,怎麼講啊,吞啊,人家對我怎麼樣,我會吞下去,會忍,吞忍嘛,也有這種情況,這就是修養。他就是能夠退,你要不能退,那你就真的是純凡夫,那是地獄業的,不一定地獄業啦,但叁惡道報絕對沒問題。你只能向前,只有你的對,別人都不對,不能接受別人,那只能向前不能向後嘛,就是這種狀況,那一定叁惡道的。那一個修養好的還修人天,就吞忍嘛,人家來的,逆來順受嘛,你要能夠容忍下來,要接不下來就沒辦法,那你人天福報都沒有啦,那什麼修行都別講啦。

  那不管怎麼樣,凡夫在這麼一條在線,修這個聞慧的部分,你就開始展開,由一個向度、兩個向度……一直展開,所以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他無量的超越啊,會一再擴大,一再的擴大,這個平面叁百六十度展開以後呢,你還立體,有很多切割面都是可以展開。那時候你就知道生命真美麗啊,因爲它各個向度都可以用嘛。現在我們只用一個向度,你現在能不能打開,一直打開,這個叫心花朵朵開啊,對不對?今天天氣很好啊。下雨,今天天氣不錯,很有情調。陽光普照是一種情調啊,陰雨霏霏也蠻詩情畫意啊,你要懂得去欣賞啊。這個一下雨來,唉,又下雨了!太陽出來,啊!你看太陽又出來了。那要怎麼辦嘛,問他爲什麼太陽出來,太陽出來要出坡啊;太陽不出來,心情郁卒啊。你這個人,活在哪裏嘛,你說嘛。你生命向度要展開嘛,各方面都好嘛。

  所以一個修行人啊,他擁有生命能量啊,絕對不會灰色的,所以我們才跟各位講,修行人沒有抱怨的權利,修行人沒有悲觀的權利,關鍵就在這裏啊。修行人只有歡樂,你不要越修越苦啊,修到最後,本來一個臉像胡瓜,修到一個臉變苦瓜,那不要修啦,那就不用修啦。你修行人就像一朵花,燦爛的花朵,這個才叫修行,不然我們修行幹嘛?修行又不增加生産力,修行只給你快樂,給你幸福啊,那你修到不快樂不幸福,那一定修錯,一定修錯了,所以我們這個關鍵掌握好。

  所以修這個法呢,可以讓你的生命向度無限的擴大。我們講無限擴大,那你能擴大兩度就不錯啦,能夠由單行道變成雙行道,由單車道變成四車道,那Very good。那要不要立體交流道那就另外再講,因爲它當然可以,它不但叁百六十度展開,又是立體面,各個面都可以用,那就要看自己啦,看你自己,如何透過這樣的行法去擴大。

  那下面開始他講的就是第一個工程“入流亡所”。你都記得從第一步開始一步一步來。有人啊,在任何地方我們不管,他假如不講這個第一步,就從第二步開始講,那我就要告訴你,你自己就要小心啦,你會踏空。我們以前這裏有個法師,他有一天鼓起勇氣跟我講:“師父,我這個打坐,入流亡所以後,所入既寂,要怎麼辦?”我說你既入流亡所,所入既寂你都知道了,就不用問啦,下一步該怎麼做就知道啦。他楞在那裏,我說:“你怎麼入流亡所的?”他不敢講啊。這個就是,以前你跟誰學我不管,他以前告訴你“入流亡所”,我想是念過去而己,念過去你就入流亡所?我們要檢驗的,我怎麼入流啊,入流是證初果啊,搞清楚啊,對不對?初果是不是入流啊,你上道了嘛,那你都上道了,下面還不知怎麼走嗎?那問題就在這裏,就在這裏,怎麼入流?這個工程你要先弄好啊,還沒找到交流道,你就不可能入流嘛,找到交流道還要看清楚向南還是向北。你要去臺北,還是去高雄,你要搞清楚啊,你不要上去就往前跑,結果跑錯方向了,一下交流道又迷了,那不算啊。你要上交流道要確定好,但是你現在連交流道在哪裏都不知道,那你怎麼入流啊?你總不能夠說“我請個司機,我睡一覺他就上路啦”,沒有吧,修行不能這樣啊,要你自己入流。所以在這個地方就是一個關鍵,這個也是所有的注解上的一個問題。

  這個地方它叫“耳根圓通”。那問題就出在這裏啦,因爲它講“耳根圓通”是從前面一直排下來排到這裏,它是來講“耳根圓通”沒有錯,所以就把“聞”解釋成反聞聞自性,就這個東西來了。它這個地方你一直看下來,它都沒有講到聲塵,既然沒有聲塵,你如何用聞根呢?你如何反聞聞自性呢?這樣你就變成猜測啦,所以假如看整部《楞嚴經》,你還可以了解說它是講耳根,但是你單獨看這個部分,你根本看不出它是耳根。你單獨看《耳根圓通章》,你看有沒有?沒有啊,所以這一點要留意啊。

  它在《楞嚴經》裏頭,你看這一章,這叫應該叫“觀世音菩薩章”,它在楞嚴經裏頭是叫做“耳根圓通章“沒有錯,但是你抽離出來以後,沒有前也沒有尾,它是“觀世音菩薩章”嘛,它哪有講耳根圓通啊,那我們藉著講,是因爲你從《楞嚴經》的立場來看,這裏是屬于“耳根圓通”沒有錯,那你現在假如不談“耳根圓通”的話,那你這裏怎麼講?

  它這個法門可以用到其它地方啊,所有“二十五圓通”都是用這個法門修的。你看,我不講耳根,我講眼根,可不可以?眼根看到色塵,也是入流亡所啊,不是耳根跟聲塵的時候才入流亡所啊,是不是這樣?你先把這整個架構弄好嘛,所以我們在跟各位談的時候,是你要有個完整的認識啊,華嚴跟大乘的差別就在這裏,大乘就這樣念下去,沒有人注意到啊。單獨講《耳根圓通章》,它也叫“耳根圓通章”,你要單獨講要叫“觀世音菩薩章”,有沒有?講“耳根圓通章”是講整個《楞嚴經》的時候才講的。

  我們在跟你解析的這個地方就屬于法義的部分。你從法義來,那六根、六識、六塵都可以修,但是講法都完全不一樣,你用根的話,馬上就是入流亡所;那用識的話,你還要轉一下才能夠入流亡所啊,對不對?識,你要怎麼入流?一定要轉爲根嘛,根的話,就第一念啦。你還沒轉過去,怎麼入流亡所?你無明一直在起作用的時候,怎麼入流亡所?所以識的時候…

《耳根圓通章 第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