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耳根圆通章 第十集

  耳根圆通章第十集

  海云继梦和上

  我们再从这里看起。这个从教理上讲,那意思就是,这个法当时啊,观世音佛就已经有了。那这个意义也告诉我们 ,这个法是古今常然,它是真理的一个轨迹,到达真理的一条途径。所以我们说为什么学佛修行一定要依教奉行,因为他所讲的是这个法界中本来存在的,它不是你自己去独创的,你依循这个轨迹那就对啦!从观世音佛那个时候一直到现在,那不是古今恒常吗?这个就是真理出现的地方,我们要看真理,这样就很清楚了。他把时间列出来,他就告诉我们,他是古今一致的,不是现在新有的,这是不同的。虽然法义没谈,那在他的修法里头,他可以告诉你,如何去破参的这个部分。这是谈第一个。

  第二个“初于闻中”,那我们刚才跟各位讲,修这个法它的重点在增强你的生命能量。那当然话是这样讲,它的意义就是让你从凡夫转为圣人的那个阶段,第一阶里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常告诉各位,你不要错过第一步,你只要错过第一步啊,那你步步都错,第一步没有踏好啊,那永远都错。你到成佛那里永远都差一步,就差那一步,没有第一步,你上面都是假的,都是空的,所以这第一步一定要做好。

  为什么我们一再的跟各位强调这里,那你到了可以不谈这里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到另外一个层次了。所以在这个初阶的过程里啊,各位一定要踏实的去检验,你不要一直问后面的境界,我后面这样对不对,那样对不对,后面都对,第一步不对,你就通通没用,你要记得这一点,关键就在这里啊。所以后面的我们都知道,你都有境界,那境界真假,我们不是后面检验,我们还是检验你第一步,第一步没有,你其它别谈。

  尤其各位来这里,可以说都是半途来的。什么半途来的,你在外面已经撕杀一阵子啦,各大山头都被你踩扁了,对不对?所以才来到这里,我也不知道你是牛魔王,还是金角、银角,还是水饺、猪脚,我都不知道,所以我一定要从最基础的,跟你检验过来。你那个东西没有,你别讲啦。你有,看谁说你成就,你去吧。

  不是说你不能成就啦,但是它成就有一个模式,一个基本的认知嘛,就说你跟哪个老师学我不管你,这杯子做得好不好,我有看好不好的标准嘛,对不对?你不一定跟哪个老师学,你像孙悟空石头里头蹦出来也可以,但你这个好,有好的基础在嘛。不能像我自己弄一弄,像洪通一样“我画的是国宝”,是没有错啦,再也没有人画,他就唯一的国宝嘛。那有几个洪通啊,你以为你是洪通啊,你根本就不通,人家洪通是洪通啊,所以一定要把这基础弄好,前后一致,真理就是有真理的样子。你自己可以不服谁,你不能不服真理,那个因果你完全要自己来啊,你谁都可以不服,但是你不能不服真理啊!你会说:“真理值多少钱?”那是你的业呀。就像我们跟谁都可以吵,跟父母亲不能吵,不管怎么样他总是父母啊,谁叫你从人家肚子里面跑出来,对不对?那你就只有服,总要有一个会压住你,你才有可能成就,你假如什么都没人压住你,那是鬼见愁啊,鬼看到你都发愁啊,那不行啦,那不是人,那是魔啊。所以你的生命能量要从凡夫怎么样转过来变成圣人的第一步,你从这个地方来。你不要以为说,我们谈这个都谈基础的就不重要。那我们再一次检验一下,我们的修学这个地方有没有弄好?这是第一个。

  生命能量的增强,从凡夫开始向圣人的地方迈进,那这里头事实上讲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生命向度的扩大,它有一点扇子这样的展开,扇子还没有展开的时候,只有一枝嘛,然后它会这样展开嘛,对不对?那你才能够到达全方位。因为我们凡夫用大脑,那个生命是一条线,而且又单行道,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所以我们寿命是一天老过一天,你放心,你不会再往后走。我们思维也是向前推理都对,向后推理都有问题,因为你只能考虑向前,不一定能考虑向后。

  当一个人的生命能够在这个地方啊,自在出入,就已经很不错啦,所以你会发现修养是在这个地方,不但能向前,也能向后。所以修养好的人有一句话,叫做“吞忍”,怎么讲啊,吞啊,人家对我怎么样,我会吞下去,会忍,吞忍嘛,也有这种情况,这就是修养。他就是能够退,你要不能退,那你就真的是纯凡夫,那是地狱业的,不一定地狱业啦,但三恶道报绝对没问题。你只能向前,只有你的对,别人都不对,不能接受别人,那只能向前不能向后嘛,就是这种状况,那一定三恶道的。那一个修养好的还修人天,就吞忍嘛,人家来的,逆来顺受嘛,你要能够容忍下来,要接不下来就没办法,那你人天福报都没有啦,那什么修行都别讲啦。

  那不管怎么样,凡夫在这么一条在线,修这个闻慧的部分,你就开始展开,由一个向度、两个向度……一直展开,所以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他无量的超越啊,会一再扩大,一再的扩大,这个平面三百六十度展开以后呢,你还立体,有很多切割面都是可以展开。那时候你就知道生命真美丽啊,因为它各个向度都可以用嘛。现在我们只用一个向度,你现在能不能打开,一直打开,这个叫心花朵朵开啊,对不对?今天天气很好啊。下雨,今天天气不错,很有情调。阳光普照是一种情调啊,阴雨霏霏也蛮诗情画意啊,你要懂得去欣赏啊。这个一下雨来,唉,又下雨了!太阳出来,啊!你看太阳又出来了。那要怎么办嘛,问他为什么太阳出来,太阳出来要出坡啊;太阳不出来,心情郁卒啊。你这个人,活在哪里嘛,你说嘛。你生命向度要展开嘛,各方面都好嘛。

  所以一个修行人啊,他拥有生命能量啊,绝对不会灰色的,所以我们才跟各位讲,修行人没有抱怨的权利,修行人没有悲观的权利,关键就在这里啊。修行人只有欢乐,你不要越修越苦啊,修到最后,本来一个脸像胡瓜,修到一个脸变苦瓜,那不要修啦,那就不用修啦。你修行人就像一朵花,灿烂的花朵,这个才叫修行,不然我们修行干嘛?修行又不增加生产力,修行只给你快乐,给你幸福啊,那你修到不快乐不幸福,那一定修错,一定修错了,所以我们这个关键掌握好。

  所以修这个法呢,可以让你的生命向度无限的扩大。我们讲无限扩大,那你能扩大两度就不错啦,能够由单行道变成双行道,由单车道变成四车道,那Very good。那要不要立体交流道那就另外再讲,因为它当然可以,它不但三百六十度展开,又是立体面,各个面都可以用,那就要看自己啦,看你自己,如何透过这样的行法去扩大。

  那下面开始他讲的就是第一个工程“入流亡所”。你都记得从第一步开始一步一步来。有人啊,在任何地方我们不管,他假如不讲这个第一步,就从第二步开始讲,那我就要告诉你,你自己就要小心啦,你会踏空。我们以前这里有个法师,他有一天鼓起勇气跟我讲:“师父,我这个打坐,入流亡所以后,所入既寂,要怎么办?”我说你既入流亡所,所入既寂你都知道了,就不用问啦,下一步该怎么做就知道啦。他楞在那里,我说:“你怎么入流亡所的?”他不敢讲啊。这个就是,以前你跟谁学我不管,他以前告诉你“入流亡所”,我想是念过去而己,念过去你就入流亡所?我们要检验的,我怎么入流啊,入流是证初果啊,搞清楚啊,对不对?初果是不是入流啊,你上道了嘛,那你都上道了,下面还不知怎么走吗?那问题就在这里,就在这里,怎么入流?这个工程你要先弄好啊,还没找到交流道,你就不可能入流嘛,找到交流道还要看清楚向南还是向北。你要去台北,还是去高雄,你要搞清楚啊,你不要上去就往前跑,结果跑错方向了,一下交流道又迷了,那不算啊。你要上交流道要确定好,但是你现在连交流道在哪里都不知道,那你怎么入流啊?你总不能够说“我请个司机,我睡一觉他就上路啦”,没有吧,修行不能这样啊,要你自己入流。所以在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关键,这个也是所有的注解上的一个问题。

  这个地方它叫“耳根圆通”。那问题就出在这里啦,因为它讲“耳根圆通”是从前面一直排下来排到这里,它是来讲“耳根圆通”没有错,所以就把“闻”解释成反闻闻自性,就这个东西来了。它这个地方你一直看下来,它都没有讲到声尘,既然没有声尘,你如何用闻根呢?你如何反闻闻自性呢?这样你就变成猜测啦,所以假如看整部《楞严经》,你还可以了解说它是讲耳根,但是你单独看这个部分,你根本看不出它是耳根。你单独看《耳根圆通章》,你看有没有?没有啊,所以这一点要留意啊。

  它在《楞严经》里头,你看这一章,这叫应该叫“观世音菩萨章”,它在楞严经里头是叫做“耳根圆通章“没有错,但是你抽离出来以后,没有前也没有尾,它是“观世音菩萨章”嘛,它哪有讲耳根圆通啊,那我们藉着讲,是因为你从《楞严经》的立场来看,这里是属于“耳根圆通”没有错,那你现在假如不谈“耳根圆通”的话,那你这里怎么讲?

  它这个法门可以用到其它地方啊,所有“二十五圆通”都是用这个法门修的。你看,我不讲耳根,我讲眼根,可不可以?眼根看到色尘,也是入流亡所啊,不是耳根跟声尘的时候才入流亡所啊,是不是这样?你先把这整个架构弄好嘛,所以我们在跟各位谈的时候,是你要有个完整的认识啊,华严跟大乘的差别就在这里,大乘就这样念下去,没有人注意到啊。单独讲《耳根圆通章》,它也叫“耳根圆通章”,你要单独讲要叫“观世音菩萨章”,有没有?讲“耳根圆通章”是讲整个《楞严经》的时候才讲的。

  我们在跟你解析的这个地方就属于法义的部分。你从法义来,那六根、六识、六尘都可以修,但是讲法都完全不一样,你用根的话,马上就是入流亡所;那用识的话,你还要转一下才能够入流亡所啊,对不对?识,你要怎么入流?一定要转为根嘛,根的话,就第一念啦。你还没转过去,怎么入流亡所?你无明一直在起作用的时候,怎么入流亡所?所以识的时候…

《耳根圆通章 第十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