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耳根圆通章 第十一集

  耳根圆通章第十一集

  海云继梦和上

  我们昨天谈到这个“入流亡所”,我们就一个行者而言哪,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入流,入流是“能”,“所”,你真的入流,“所”自然就没了。那现在关键就在这个地方,你怎么入?这对学佛人来讲是第一步,入流就叫“证初果”,这很明显了。

  那你要证初果容易吗?一听了、念了,然后我就“入流亡所”。这一开始就入流亡所了,所以它的基本的门坎是很高的,它绝对不是我们所谓的状况。你一般所认知的那种情况啊,是不叫做“入流亡所”,就像我们所讲的,你是在善恶念或者变异念那边,不是在我们讲的生灭念这边,你不到生灭念不可能入流亡所。

  那我们所谓生灭念的部分,事实上,你在这一个区块里头修行就已经证初果了,这很简单讲就是这样。那问题你能不能舍弃那些善恶念、那些变异念。那告诉你说,所谓发出离心也就是出离善恶念跟变异念,出离心成就那你就入流了,就进到生灭念里头。那生灭念不表示你就成就了,这个时候才是正式修行的时候。

  那现在,观世音菩萨在观世音佛这里发菩提心,其实你要看到经文里还有一句,你再往前看“于时有佛出现于世”,这个“世”讲的是什么,就是我们这个世间,也就是娑婆对立的世界,而不是法界,从这个世界里来修“闻”这个法门。

  我们在看这种经文里,你真的是要弄清楚它到底在讲什么。在印度的文化里,它是这样普遍散布着这种情况,就像在我们这里有儒释道,这个佛法以儒释道的背景传递到西方世界去,它没有儒释道,你在传过去只有佛法而已。那么我们当中可能先学儒家或者先学道家,到后来学到佛家。你有没有留意到,那你把这种法传到美国去、欧州去,它没有儒家也没有道家,它只接触到你佛家。那么经典翻成英文的时候,它只有佛家跟天主教,这个时候它的意识形态形成的是天主教跟佛教,它根本没有儒教跟道教。所以当你在讲法的时候,涉及到道家跟儒家的时候它也全部用佛教的立场来解释,你去留意到这种状况啊。你看清楚以后啊,佛教往后发展到什么情况,你就很清楚了。这个叫天眼吗?这个叫法眼吗?这个叫眼通吗?可以这么说,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通常你有这种能力啊,你不会去说你眼通啊,你只要耳聪目明就好了,不要通啊。没有那种东西的、没有这种智慧的,它就会通了。你家菜刀挂在哪里?你那个桌子里面有一条抹布,里面有两只蟑螂,现在刚生小儿子,那叫鬼通,你才会去看那些东西,你有智慧的话不是看那些东西。

  我们再反过来,从中国唐朝那个时候,般剌蜜帝从印度来到中国的那个时候,站在中国的立场来看这部经,他在解释的时候,一方面他袒护佛教(般剌蜜帝他是佛教徒啊),他自己把他身体割了,把那个楞严经塞在他的身体里面才来到这边。这个传说对不对啊,那我们当故事讲也蛮神奇不错啦!那是房融翻译的,他媳妇发现用母乳可以把血化掉,把它挖出来的时候因为它粘在一起了,她用她的奶汁把血给化掉,经文才重现出来。我不是没看,我也有看,只是故事记不清楚而已。但是你发现最主要是你观念的问题,不是故事的问题,故事可以讲的很神,但是那个实际状况你不了解,你假如学佛、学楞严经学到房融的媳妇用奶去把血给化掉,然后再请出来好殊胜好殊胜,那叫迷信啊!而我们知道茶余饭后,当故事讲一讲也不错,但那不要把它当做太认真的真事来谈,我们也知道那回事,但重要不在那里,重要是在于我们对于这个法义你认识的是什么?

  现在从世间他来修的是什么?修的就是“哈达瑜咖”,从哈达瑜咖里头增长他的生命能量,展开他的生命向度,由单一、单行道变成全方位,那这一个是这个法门的殊胜,主要他在强调这个地方。所以我们昨天才跟各位讲,这是“观世音菩萨章”,不是“耳根圆通章”,你要留意到这一点,你搞不懂的话你全错。千百年来大家都这样讲,那没有办法,那我们就让他们这样讲,可是你今天要看清楚。

  那么从世间他出现于世,教他发菩提心,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这个“闻”就是哈达瑜珈。那么由世间的这种对立心态,怎么样于闻中来入流亡所?你修法就是从这里来的。现在我们在这个世间跟他讲的完全一样,那我要修这个法来入流亡所,你要知道啊!那你怎么去训练?这是关键嘛,你怎么训练这个东西啊?不是文字拿起来,注解看一看,自己就修啦,这个绝对没办法!你去跟你的师父怎么学,那师父教你的,因果由他来算!你要来这里,我们要这样教你,所以昨天告诉各位说,你一定要把尘境捕捉住。

  尘境是世间的、这个世界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对立的六尘境界那是一真法界的;六识所对的六尘境界那是娑婆世界的。那么当时观世音佛出现于世间,观世音菩萨跑去跟他学,就要从这一个对立的世间,识、尘之间的关系,他是从这里入的,你先弄清楚啊!那么我们告诉各位说“识”的产生是怎么来的,因为你没有办法解释,“啊!就转八识成四智,啊!我们都想用根,舍识用根啊”,“识”是什么?不知道啊,“根”是什么?不知道啊,你就知道舍识用根,你也不知道“识”,也不认识“根”,那你怎么舍识用根?那我们也跟你解析清楚了,你在这个世间就是用识,为什么用识?因为无明在起作用,你不要那么快说你能够把无明除掉啦,你跟佛还很远啦,你好像跟佛在一起,是因为你把佛像摆在你旁边哪,那是跟佛像很近不是跟佛很近。你要留意到,先把那个尘境是什么给搞清楚,在理论上修行中的要领就是那个“无明”介入,把相变成色的时候,那就用识性了,五蕴都在识性里头用的,所以我们才要把那个区块跟你解释那么清楚,让你了解到,你的心性结构是什么样子。从这个地方,你把“识”看清楚以后,你去捕捉那个尘境,捕捉尘境,捕捉得到那你才有可能说破无明,你假如连“识”都捕捉不到,那你别谈了,这个置心一处就在这里,参禅的伟大也在这里,法门无量也在这里。

  这种情况就好像你在数息的时候,守住风门一样。你假如没有尘境,你怎么守住,对不对?你守住风门,就息出息入,这一点你要看住啊,但你的妄想常常会跑掉啊。功夫用的够一点是可以止住的,不会主动去攀缘外面的法尘境界,因为你大部份都是法尘来影响你的。但是,尘一来,内在的尘那是你意识流所发的法尘很微细,你就出现了“看到光,啊,光中有化佛,化佛有真如,然后就变化很多”,你在看电影啊,对不对?那境界是真的不是假的,不只你有我也有,只是我不太喜欢看电影而已,你就看的很乐,然后还出来跟师父讲“我看到这个,今天穿金色的,金色的是阿弥陀佛,今天穿蓝色的,蓝色是药师佛”。你看嘛,你都在妄想里,你有没有守住那一点,关键在这里。现在这里一样,尘境出来,它不设定你什么……

  为什么我们说数息是停心观,为什么我们跟各位讲说,念佛观的念佛根本就是印度教不是佛教的。我跟你讲你不相信啊,印度教怎么会念佛?不然观五停心观怎么有念佛观?你有没有搞清楚啊?所以你透过停心观以后,四念处开始三十七道品要有,那是你的工程面嘛。现在也是一样,你要先练一个停心,心要停在哪里,尘境嘛,对不对?

  那你把这一品经当做是耳根也可以,不是不行啊,传统都讲耳根,那你就用声尘来训练你的耳根。那你假如不用声尘训练耳根,用光尘、色尘来训练眼根也可以,这个法门照样可以用。如果说打坐眼睛闭着,那也有嗅尘嘛,鼻根啊也可以,对不对?或者你在吞咽口水的时侯,那舌根跟味尘也可以啊,怎么不行?你假如用舌根训练味尘的话,那我告诉你,你常常就在吃饭的时候开悟,说不定是在吃冰淇淋的时候开悟,因为你都是味尘跟舌根的关系嘛。你假如用闻根、嗅尘,那你要训练你的鼻根,那你可能在涂香水的时候,或者在上香的时候开悟,或者在供花的时候开悟。那你就在那个地方嘛,但你的心有没有守住?

  所以我跟各位讲行法你一定要去进行,透过这个部分六根、六尘,那你一定从六尘,从所过来,你“所”一定要定,“所”定了你将来才有可能“亡所”,你“所”没有定,根本不可能“亡所”嘛,没“所”嘛。就像奋斗了老半天,一事无成、两袖清风,看到修行人说我通通布施了,因为我一切皆空,你根本就没有,哪有空?你要先拥有,拥有以后才有可能施,你根本就没有布施,除非你真有那种本事每次投资都布施,即使赚了也不要了,那个就是真的布施。可是你不是啊,你刚开始投资是原来计划要赚多少,因为投资计划失败,所以血本无归,那不能叫做布施。你要说我这一千万投资下去就是要布施的,我设计好赚了一亿就捐。我可以祈祷,9·21地震再一次我就捐出去,因为没有地震所以我就一直累积。所以很多人累积到现在有好几百个棺材还没有捐出去,他就是要每个月一个棺材,可是死人都不要他的棺材,现在大家都有钱了,谁在去等人家施棺啊,但就有人发心一定要施棺,每个月一口棺材。但怎么都没人死啊?因为没人跟他申请嘛。

  那你自己要懂得啊,有个对象,他做的对不对一回事,但是这个对象是有的,你的“所”到底有没有?确定,不要用善恶念、变异念,一定要到这个地方来。所以怎么修都是六尘修,透过六尘启发你的识性,透过识性你开始引发根性,那根性一引发的时候叫“入流”嘛,那时候一入流,“所”就没有了,你只要用识性,“所”一定在。你想想看图表上面的色、受,色出现,“所”已经来了,你一接受,“所”已经在了,你入流入到哪里去,入“识性流”嘛,识性里头,“所”一定在,不可能没有。那你只有翻越过那个无明那个地方,应该来讲这个时候不叫翻越无明,是从受到色的地方,已经接近无明了,那个一翻过去就是后面那个地方。他讲这“入流亡所”这四个字啊,已经从因到果通通讲了,从因到…

《耳根圆通章 第十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