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圓通章第九集
海雲繼夢和上
好,我們今天要開始看經文。在講經文之前,我們要把這幾天講的作一個結論,這個從講經的立場來講叫玄談。華嚴跟天臺都有一個特色,這個叫脾性,在正式開講之前它都要玄談一番。智者大師九旬談“妙”,講個《妙法蓮華經》的“妙”字就講了九十天,這個也真饒舌。華嚴更厲害它玄起來分十個單位,這個很麻煩。
我們還是一樣,傳統歸傳統可是內容要講的方法不同,前面所講的是行法的一個基本架構,是從微觀來看,這講完了,講完了你要作個結論,所以回去這個功課你自己要想辦法把它整理出來你的一套。那裏面有一個系統,換句話說,從你現在因地發心,如何置心一處把心按在心性上,這個模式一直到你成佛的整個過程。做得到做不到不知道,但是都聽到,聽到你就整理出來,要不然下一次你不要來,要來之前先交作業。把那個過程你仔細的整理一下,你不要抄,每個人的都會不一樣。
內容已經都講了,這是屬于微觀的部分,這個裏面要包括著那些信心、那些菩提心、那感恩的心,那種所謂最重要的就是那一個內在生命的體驗,那不可言說就有那麼一個東西的,那個是什麼,你自己要去找出來。有的話回家一天坐一個小時就可以了,沒有的話你一天要坐五十個小時也要把它坐出來,不然你沒有辦法下手。那不是我自己知道,用嘴巴講的不算,一定要把那個東西找出來,這是一個關鍵處。沒有的話,你的學佛跟你的修行都是假的,岡修,岡修國語不知道怎麼講。那個沒有用,那個當做民間信仰使你的心不亂,那可以,那是可以的,可是你真的想要改造生命,那個不行。
這個部分我們陳啓烈師兄他是專門經教,我想請陳師兄自己當然要寫,那各位你也要寫,怎麼樣子把它完整起來,那是一個我們應該來講,佛教的基本理論、核心理論,對我們修行人來講,尤其是大乘佛教來講,這個是心性學的核心,一個基本架構。當然八個小時是講不完,我們也試著把它講完了。
這個部分你來進行,這是一個微觀的部分,另外一個就是宏觀的部分,這個都是基本架構。宏觀的部分是每一個修行人他都有一個內在的穩定機製。這個機製每個人也都有,但是處理得不太好。有些人是一個向外擴散的瘋狂機製,就像這個社會上講的兩個製度:一個是極權主義的經濟製度,一個是自由主義的經濟製度。
極權主義的經濟製度它是一種內在的崩潰製度,內在,它會向內縮,它的經濟向內縮,到最後它會崩潰,蘇聯就是崩潰了。它向內一直縮,縮到最後窮,窮就窮死了,就崩潰了。大陸比較聰明一點,還沒有崩潰一點趕快改革,所以叫做現代化,四個現代化,趕快跳出去,要不然它就崩潰了。那跳得快,蘇聯慢,蘇聯就解體了。
自由經濟是一個向外型的,它是完全不一樣,可是它也會崩潰,但它不叫崩潰,它會瘋狂。所以你看自由主義,它的擴大會産生一種經濟發展不能停,一停它就完了,就垮了,所以它經濟成長要一直成長,一直成長,通貨要一直膨脹,一直膨脹,它維持一個穩定緩慢的膨脹,它的經濟會一直繁榮。
我們修行人也有類似這種情況,有的人一直發飚,一直發飚,他無法踩刹車,這叫狂,修行人會狂,因爲自己有證、有得,那個傲慢心就一直起來。這每一個都一樣,每一個都一樣,那個狂,假如自己不能踩住刹車那就真的是瘋狂了。那有的呢,太拘謹,太拘謹的話,他就內在他會自己一直壓迫自己,到最後也是一樣發瘋。這個都不對,兩個極端都不對,但是你自己要有一個內在的穩定機製,穩定的,它能夠成長,能夠成就,但是很穩定,既不崩潰也不會抓狂。
那怎麼來呢?就我們也常跟各位講的要自我反省,自我反省不是罪惡感,因爲一個修行人他是越修越自在,自在難免有些時候從社會標准來看,怎麼會這樣?你不要人家一跟你講你就罪惡感深重,想一想,這樣子有人看不慣,我們自己就調一下,調到人家看得很慣。佛陀他就這一點厲害,他在跟人相處當中他拿捏的很好,所以我們在印象裏你飄過去你會看到佛陀很慈祥,他沒有憂郁。你看耶稣也是個修行者,也是成就者,你一想到耶稣,他怎麼那麼倒黴,因爲他好像很憂愁,有沒有?他就是內在的壓抑造成他的崩潰。
那也有人好像很瘋狂一樣,他很高興,載歌載舞的這種情況。載歌載舞還好,有的行爲就讓人家覺得很瘋狂,這關鍵就在這裏。你說他沒有成就嗎,他有成就,印度那奧修他就類似這一型的,他有成就,但是他自己毫不檢點,我的就對,你怎麼講我不管,所以他敢發動十萬人圍攻白宮,所以被美國驅逐出境。就是這個樣子啊,那你說他沒成就嗎,未必,但這一個機製內在穩定的機製不夠。
所以我們要常常反省自己,還要再測試自己。常常要自我忏悔,在佛前發露忏悔,你不要以爲有成就的不用了,你看觀世音菩薩爲什麼拿念珠,對不對?佛印還問他說,你拿念珠念什麼?他說,念觀世音菩薩啊,那你怎麼自己念自己,他說,你不知道求人不如求己。所以自己念自己啊,你自己要想辦法,你不要說,師父跟你講“你開悟了”,你就要發瘋了。不是這樣子,你自己還要一再的自我反省、自我測試。我們至高無上的是佛,沒有錯,你也可能成佛,成佛還是要忏悔,但是,不是罪惡感,各位要留意一下。
這個機製自己一定要有,不要太狂,不要太傲,我們一定在一個持平的穩定性上。這個部分就是要我們師兄弟之間要互相勉勵,我常跟各位講你要有一個根本上師、依止上師,然後最少你要有一個同行善知識,要有個師兄弟。你們要常常談,我跟他講一講,我跟他講一講,要互相勉勵。你看,楊師兄來,鄭師兄一定跟著,兩個一對寶,好像勞萊哈臺,那就對了。
你要修行就要有一個同行善知識,這叫互相漏氣求進步。相互之間,因爲你很熟,所以可以互相吐槽,你都沒有這種好朋友,沒有這種好兄弟,師兄弟都沒有,那你一定傲慢,一定慢,有一個好兄弟在旁邊經常跟你澆冷水,你開始要吹牛,他就給你漏氣。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鞭策,而且你在行法中有任何的境界可以跟他探討,這是你們兩個可以分享的。兩個、叁個倒無所謂,不過這兩個人當中,兩個人當中就開始有族群公約,有些事情你不能把他向人家公開,尤其修行的這種機密。他只是跟你探討,你們兩個是一體的,你不能拿去向外面講:他現在怎麼樣,昨天夢到什麼,昨天見到什麼,什麼境界。你替他吹牛出來,你完了,這個叫造業。你們兩個互相檢討,一段時間以後找不到答案,那就找師父一起來探討。這樣的結構就很完整。
所以,修行絕不是獨立自己一個人在那邊悶著頭瞎幹,那個要不是傲慢,大概也是人格不健全。怎麼你會沒有好朋友,對不對?你看這幾只狗,你看他們也會有比較好的兩只在一起。人是一個有生命的東西,你要跟人家相應,你假如都不跟人家相應,你看就那幾個缺點而已,所以正常的人有正常的生活,我們從這裏來看你的人格是不是健全。
要記得,不要老是,尤其出家衆,不要老是以你是一個法師的身份出現,你要有幾個朋友,包括在家衆,不是出錢給你的就是好朋友,不是,要能夠在法上跟你相應來探討的,這個一定要有。所以我們這個階段的部分所講的,希望大家努力的整理一下,請陳師兄來彙整這個部分。
現在,我們要看經文了,那就從經文的立場我們來了解一下。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坐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這是一個儀式,這個就是經家,寫經的人補充上去的。因爲這只是一個動作,佛絕對沒有講這一句話,對不對?這只是一個動作而已,經家要補上去,是不是這樣?你想想看,我們現在在整理文章的人就是不會加這個東西,寫書的人就是不會加這個,所以那個書看得就很頭痛,好像少了一個什麼。因爲有些現場的動作,不是語言的,你聽打的人就是照著聽打,這個你要加上去,你因爲沒有加這個上去,所以看你聽打的人,他根本就不知道你爲什麼講這個,因爲當中有一個這個東西,那問題就在這裏了。
我們看凡夫跟覺悟者不同,我們常跟各位講,傳記,修行人的傳記沒辦法寫。修行人要寫傳記,只有同樣成就的修行人才能寫。我們看很多傳記,你去注意看看,虛雲老和尚怎麼成就的?那呂學芩沒有辦法記載,因爲他沒有他的成就,所以他沒有辦法記到他的那個心性上面的東西去,他只能夠每年每年的大事記一下,記到那一年說“他燙了手,打破杯,虛空法界粉碎了”。他講的把它記下來,他內心裏頭的狀況沒辦法記,他知道那個時候在高旻寺那裏開悟了。我到那禅堂去,德林老和尚說要把它拆掉重蓋。我說:“那是聖迹,你怎麼拆掉?虛雲老和尚就裏面開悟啊。”他說:“嗯,嗯。”我說:“不要動,就維持原狀,維修可以,那個柱子拿掉一根補一根上去,不要拆掉。”他說:“嗯,嗯。”我不知道他拆了沒。
這個地方就講說,一個經家爲什麼要在這裏加上那麼一句話,也就是說這個人開悟的狀況是什麼?那個內容你能寫出來嗎?寫不出來啊!所以你看傳記是勉勵自己精進一下,怎麼精進,你不知道。所以,那個時候他開悟的那個狀況,寫出來的那個狀況,其實就是一部經。
那麼要能夠記錄下來,通常這種經都是自己本人。可是本人,你叫廣欽老和尚怎麼寫?大字都不認識,小字更不用說,所以就那同行善知識才能寫。所以你想真的把你修行的東西給記錄下來,你要有個同行善知識,因爲你那個心路的那個地方其他人沒辦法,唯一能夠交代的是這一個在你身邊可能跟你搞了二、叁十年,知道你在修什麼,內心心路軌迹是什麼,你是怎麼用功的,因爲你們平常經常在談,這一個談對你自己也好。
你要留意到這裏,它是在記載這個東西。那麼這個地方這一句話,因爲二十五圓通差不多二十五位大士他都有這樣的一種狀況,所以這一句話就比較沒問題了。這只是一個程式,每一個…
《耳根圓通章 第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